天天看點

日本最終會不複存在?馬斯克發出預警,什麼信号?

文|凱風

人口危機,有多嚴重?

01

“除非出現變化,緻出生率超過死亡率,否則日本最終會不複存在”。

說這話的是馬斯克,對,集特斯拉、SpaceX、推特于一身的馬斯克。

其實,馬斯克說的是這事:

日前,日本總務省公布統計資料,截至2021年10月1日,日本總人口為1.255億人,與2020年10月相比,減少了64.4萬人。

這不僅是日本人口連續12年減少,也是1950年有記錄來最大的人口降幅。

來源: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

自2008年以來,日本人口開始“負增長”:12年裡,日本總人口從最高點的1.28億下降到到如今的1.25億。

随着人口持續下滑,日本總人口已被廣東省趕超,目前廣東常住人口接近1.27億,比日本全國整整多了330萬人。

事實上,對日本人口形勢發出危機預警的不隻是馬斯克,連日本官方也稱之為“國難當頭”。

要知道,過去幾十年來,日本不但沒有出台任何限制性生育政策,反而千方百計設法“催生”。

在日本,新婚夫婦可獲得最高60萬日元補貼,男性陪産育兒假30.4周為全球之最,而0-3歲兒童每人每月可享1.5萬日元補貼……

更關鍵的是,過去30年來,日本房價也未出現大幅上漲,許多城市的房價仍未回到1990年代的水準,高房價對生育的阻礙也基本不存在。

然而,這一切都無濟于事,墜入低生育陷阱之後的日本,人口一去不複回。

02

少子化+老齡化,這是日本人口持續下滑的根本原因。

日本雖然是地理意義上的小國,但在經濟和人口方面,卻是不折不扣的大國。

目前,日本是全球第3大經濟體,GDP僅次于中美,高于德國、英國。

同時,日本還是全球第11人口大國,僅次于中國、印度、美國、印尼、巴西、俄羅斯等國家。

然而,1億多人口的日本,每年出生人口僅為80來萬,而死亡人口則超過140萬。

最新統計資料顯示,2021年日本出生人口84.2萬人,較上年減少3萬人,連續六年創新低。同時,死亡人數達145.2萬人,創70多年以來的曆史新高。

這方面可與人口體量相當的廣東作為對比。2021年,廣東出生人口為118.3萬人,比日本高出整整40%。

除了少子化之外,日本的老齡化率位居全球之冠。

2021年,日本65歲以上人口占比達29.1%,創下曆史新高。

這意味着,在日本,每3個人中就有一個高齡老人。

這一數字,遠遠超過以老齡化率高企著稱的歐美國家,也遠遠超過亞洲其他國家。以20%的标準來看,日本早已步入“超級老齡化社會”。

與之對比,2021年大陸老齡化率為14.2%,雖然不到日本一半水準,但也應該引起重視。

03

日本,為什麼生不動了?

生不動的背後,不是敢不敢生,而是想不想生的問題。

畢竟,沒有生育限制,也沒有令人生畏的高房價,反而有持續不斷的發錢補貼,生還是不生,更多還是意願問題。

當然,幾乎所有發達國家生育率都不高,這是經濟規律使然。經濟越發達,受教育水準越高,社會保障體系越發達,養兒防老的必要性就越低。

同時,發達地區生育成本過高,是以父母傾向生育更少的孩子,而在既有的孩子身上付出更多的投入。

不過,日本人口形勢之嚴峻,早已超出一般發達國家的範疇,背後還有諸多自身的原因。

這背後,“低欲望社會”是繞不開的概念。

經濟發達、社會保障健全、觀念進步、個人獨立思維盛行是外在因素,而停滞的30年、收入增長預期不複存在、階層固化等問題則是更深層次的。

日本的低欲望社會,簡單概括是9個字:不買房、不結婚、不生育。

資料顯示,2021年,日本結婚登記數為51.4萬對,創下了1945年以來的曆史新低。

在日本,存在着龐大的單身群體,給了日本以“超單身社會”之說。資料顯示,日本“獨居家庭”占比達34.6%,成為最普遍的家庭構成。

從觀念到現實,導緻了日本人口的長期低迷,低生育陷阱一旦形成,很難再擺脫。

04

人口負增長,影響有多大?

1990年代,日本最為矚目的現象當屬“泡沫經濟破裂”。

當時,房價從最高點下跌60%以上,從此一蹶不振,而日本經濟也陷入長期停滞狀态,不複當年榮光。

這場泡沫破裂背後,既有廣場協定、貿易争端的時代因素,也有投機狂歡最後落得一地雞毛的鐵律使然,更不乏人口危機帶來的長期影響。

1980年代,日本經濟一路飙升,“超越美國”的呼聲不絕于耳,房價也是一日千裡,在“土地不會貶值”和“東京房價永遠漲”兩大神話的加持之下,炒房熱情前所未有之高漲。

從1985年底到1990年初,短短四年多時間,日本城市地價增長了200%。1990年,僅東京都的地價就相當于美國全國的土地價格,而美國的面積則是東京的1.5萬倍。

然而,1990年代到來,一切都天翻地覆。

1990年,股票市場率先崩盤。短短一兩年間,日經指數從最高的38915點跌到14309點,跌幅高達50%以上。

接着,樓市崩盤。

由于土地市場與資本市場關系密切,資本市場崩盤随即傳導到樓市。金融機構為避免損失,要求企業償還貸款,企業不得不變賣股票和不動産,大量地産抛到樓市,地價應聲而跌。

20多年來,日本六大主要城市住宅用地價格跌幅達到65%。随着房價暴跌,國民财富持續縮水,損失高達1500萬億日元,相當于日本3年的GDP總和。

如今,日本東京、大阪等主要城市的房價,仍舊不及北上深。

東京大都會區雖然人口不斷流入、國際資本持續湧入,房價有所複蘇,但整體房價仍未回到曆史最高點。

日本樓市大崩盤,看似始于貿易戰,成于廣場協定,爆發于貨币超發,但其實早就蘊藏在經濟結構之中。

當時,日本的城鎮化率就已接近80%,處于城鎮化末期,而1990年代日本65歲以上人口占比就已超過14%,進入深度老齡化階段,15-64歲的勞動力人口在1990年代達到70%的高點後就一路下滑。

顯然,如果隻是廣場協定及貨币超發帶來的問題,日本經濟不至于停滞20多年之久,房價更不至于将近30年都沒回到曆史高位。

這背後人口結構的變局,恐怕是核心原因所在。

05

日本化,這一名詞不胫而走。

所謂日本化,有兩重含義。

第一重含義,指的是經濟上的日本化。

日本自“泡沫經濟”破裂之後,長期沿襲超寬松的财政貨币政策,以零利率乃至負利率刺激經濟,但收效甚微,經濟長期陷入停滞當中。

這一次,疫情重創全球經濟,幾乎所有國家都步入了日本化的“救市”道路:負利率,超寬松,高債務,這種局面顯然難以長期維持。

日本化的第二重含義,指的是少子化+老齡化,人口危機的重壓迫在眉睫。

日本是全球老齡化率最高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生育率相對較低的國家之一,人口負增長的形勢持續了11年之久,長期拖累經濟發展。

據聯合國預測,如果人口生育形勢無法逆轉,到2050年,日本總人口可能減少到1.05億左右,到2100年,日本總人口可能隻剩約7500萬。

顯然,馬斯克的預言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危險的預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