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孩子“讨好”,是中國式父母最失敗的教育

被孩子“讨好”,是中國式父母最失敗的教育

大家都了解,“讨好型人格”的人會生活得很累以及不開心。

他們會優先滿足他人的需求,而忽略自己的需求,隻為了配合别人。

他們會非常在意别人對自己的評價,想要獲得别人的認可,而且他們害怕自己的行為會讓别人不開心。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可能就會讨好自己的父母了。

01

在一檔親子節目裡,有一個孩子就是經常讨好父母。

那個孩子從來不會跟自己的妹妹争,會把自己喜歡的東西讓給妹妹,自己的爸爸媽媽總是和妹妹玩或者拍照,沒有顧及到他,他也從來不發脾氣。

在媽媽說要帶妹妹去旅遊,但是自己因為最近成績不好隻能在家裡補習。那個孩子也會說:“你們帶妹妹去吧,我會在家好好學習的。”

但是一個小孩子,肯定是希望自己可以去玩的。

還有一次,家裡在吃飯,媽媽讓他關一下瓦斯,可是他碰到了瓦斯的報警裝置,小孩子被吓到了。

可是這個時候,他的爸爸沒有安慰他,反而是質問以及指責。

媽媽過來阻止,可是孩子卻說是自己的錯并且向爸爸道歉。

嘉賓們看到了都十分感歎于孩子的懂事,其中一位問到,如果媽媽沒有安慰會怎麼辦?

孩子說:“沒事,忍一忍就過去了。”

其實孩子最後說到,自己也覺得委屈,不想起來就沒事了。

還說到,其實他也希望爸爸媽媽多關注自己,也帶自己一起玩,也多喜歡自己一點。

其實孩子自己也會委屈難過,但是為了讓父母多喜歡自己一點,他們選擇不說出來。

02

很多孩子不會當着父母的面鬧情緒,哪怕自己沒做錯什麼,也會承認自己的錯誤,在家長面前保持自己的好形象;并且去做父母希望自己做的事。

這種情況長期持續下來,孩子變得願意委屈自己去成全别人,孩子的人生就會少了很多幸福感。

可能父母會覺得,孩子本身就懂事,聽父母的話,難道是不好的嗎?例如:孩子看到自己的媽媽很累,去幫媽媽分擔一些壓力。

這兩種情況肯定是不同的,孩子不僅在讓父母開心,同時也關注了自己是否想去做這件事。

孩子一味地去順從自己的父母,并且自己是在不願意的情況下,也沒有表達自己的不滿,這就是一種不好的情況。

孩子心裡所想的和他們做得不一緻,父母就應該回頭看看自己的行為,是不是有做錯的地方。

那孩子讨好别人的習慣是怎麼形成的?有兩點:

霸道的家長對孩子的影響

家長對孩子過于嚴格,按照自己心裡的想法去操縱孩子,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一切都按照自己的規劃去做。

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沒有缺點的,是以用高要求去對待自己的孩子。

一旦孩子做錯了一些事情,或者沒達到自己的期望,就會更加嚴厲的去打壓自己孩子。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會覺得,隻要自己做到父母所要求的事情,,父母就會多愛自己一點。

是以,孩子就會努力的去達到父母的要求,進而忽略自己的需求。

在這種氛圍裡長大的孩子,會産生空虛感,是因為自己心裡的欲望沒有被滿足。

由于害怕自己做的不好,父母會不滿意,是以就對自己産生懷疑。

孩子一旦壓抑的久了,就會迎來奔潰。

電視劇《小舍得》裡,顔子悠的媽媽就是這樣的家長。子悠在國小時,為了讓孩子考上重點中學,他的媽媽用盡所有辦法,一味的讓孩子上補習班,孩子沒有了自由。

子悠為了讓媽媽開心,也一直聽從媽媽的想法。

最後,子悠有了嚴重的抑郁,并且他覺得媽媽隻喜歡那個考了第一的自己。

不和睦的家庭

父母關系的不和諧,會導緻孩子變得愛讨好父母。

孩子對父母的情緒的變化其實是可以感覺到的,孩子會害怕是不是自己做錯了,讓父母不開心。

不和諧的家庭,孩子心裡會覺得不安,害怕自己父母都會抛棄自己。

一旦有了這種想法,就會希望自己可以讓父母關系變好,覺得自己成為父母所希望的好孩子,父母就會因為這個高興,就不會吵架了。

曾看到一個評論:

“小時候,家長經常吵架,自己就會害怕,害怕有一天父母會分開,是以我一直就乖乖的,就為了讓父母高興一點。可是自己心裡的難受和痛苦從來沒有人可以體會。”

父母不應該在孩子面前傳播太多的負能量,自己解決自己的事情,而不是讓孩子擔驚受怕。孩子不應該為了照顧父母的情緒而委屈了自己。

孩子心裡承受不屬于自己的壓力,限制了自己的成長。

03

在和諧的家庭環境裡成長,孩子可以毫無顧忌地表達自己的需求。

孩子為了父母的高興,而去隐藏自己的情緒,是父母的不對,也會成為孩子心裡的創傷。

父母不應該隻為了自己的高興,就讓孩子承受太多不屬于自己的東西。應該為孩子創造好的環境,讓孩子可以表達真實的自己。

孩子為了父母可以多關注自己,以及獲得父母的愛,是以對父母讨好。父母應該在平時與孩子相處的時間裡,多多給予孩子關心。

總的來說:

要學會去接受孩子真實的樣子,不要一味地讓孩子達到自己的期望。

孩子的情緒家長也要去了解,而不是覺得孩子是在無理取鬧。

孩子做錯了某件事,要讓孩子認識到自己做得不對的地方,幫助孩子改正,而不是打擊孩子。

孩子不應該為了父母的情緒而委曲求全,是以家長應該在孩子面前控制自己。

家長不用去羨慕孩子的懂事或者是聽話,這樣反而應該去回想自己平日與孩子的相處是不是出現了問題。

孩子如果會在家長面前無憂無慮地展現自己真實的情緒,家長應該高興,至少孩子相信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