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菜隔夜後,甯可扔掉也别吃,冷藏、焯水也不行!很多人還不知道

作者:王小思是個大胖子

這菜隔夜後,甯可扔掉也别吃,冷藏、焯水也不行!很多人還不知道

剩菜剩飯,每家都有吧,尤其是過年過節、請客吃飯時,剩的就太多了。對于比較節儉的人來說,把剩菜剩飯放進冰箱裡,熱一熱繼續吃,這樣做對嗎?

這菜隔夜後,甯可扔掉也别吃,冷藏、焯水也不行!很多人還不知道

很多老人都是這麼做的,記得每次回母親家,母親都要做一大桌子好吃的,根本吃不完,我走後她舍不得倒掉,反複熱好多遍,吃上一個星期。後來我告訴母親,飯菜不能反複熱,最多放2天就不要吃了,還是每次少做點,一次吃完。

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有些剩菜隔夜了就不能吃,會危害健康,很多人都不知道,照吃不誤。

比如木耳。木耳是常見的食用菌,是一種高蛋白食物,營養價值很高,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鐵是豬肝的8倍,鈣是牛奶的3倍,是非常好的食材,老少皆宜。

這菜隔夜後,甯可扔掉也别吃,冷藏、焯水也不行!很多人還不知道

當時,木耳隔夜了就不能吃了,别不當回事。

經常在新聞報道中看到這樣的案例,泡了好幾天的木耳中毒,很多人都是以喪命。

是不是覺得很驚訝?為什麼吃隔夜的木耳會中毒?中了什麼毒?如果你還不懂,就快跟我一起了解一下吧。

這菜隔夜後,甯可扔掉也别吃,冷藏、焯水也不行!很多人還不知道

1、隔夜木耳能不能吃?

隔夜木耳最好不要吃,尤其是隔夜泡發的木耳。很多人泡木耳,一次泡多了,剩下的繼續放在水裡泡,一泡就是好幾天,然後洗一洗就直接炒了,要對自己和家人的身體負責,以後别再這麼做了。

這菜隔夜後,甯可扔掉也别吃,冷藏、焯水也不行!很多人還不知道

2、隔夜木耳為什麼不能吃

木耳的營養豐富,是滋生細菌的溫床。幹木耳是不會産生細菌的,但用水浸泡的木耳,尤其是隔夜泡的木耳,在合适的溫度下細菌會大量滋生。

你可能要說了,隻要把泡好的木耳放進開水裡燙一燙,不就可以殺菌了嗎,是不是還能吃?

這是錯誤的。其中有一種細菌叫“椰毒假單胞菌”,它能産生“米酵菌酸”,是一種不好的東西,非常耐高溫,常見的烹饪方式無法破壞它的穩定性。這就是為什麼隔夜木耳即使焯水後,吃了還是會中毒的原因了。如果攝入過多,當然就不好了。

這菜隔夜後,甯可扔掉也别吃,冷藏、焯水也不行!很多人還不知道

3、木耳怎麼泡?

在短時間内泡發的木耳,是不會産生毒素的,可以放心吃。木耳可以泡多久呢?用冷水浸泡1~2小時即可,就能充分泡發,最長不能超過4小時。

如果木耳泡多了,要放進冰箱低溫冷藏,可以抑制細菌滋生,但隔夜後還是不建議再吃了。

這菜隔夜後,甯可扔掉也别吃,冷藏、焯水也不行!很多人還不知道

分享一個快速泡發木耳的小妙招,5分鐘就能泡好,特别友善。

準備一個保鮮盒,放入幹木耳,加入适量40℃的溫水,加入一勺糖、一勺食用堿,蓋上蓋子後用力搖晃5分鐘,木耳就泡發了。這個方法不僅泡得快,還能把木耳洗得幹幹淨淨,快收藏起來吧。

這菜隔夜後,甯可扔掉也别吃,冷藏、焯水也不行!很多人還不知道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道好吃的【木須肉】,營養豐富,口感好、味道鮮,經常吃對身體好。

準備豬肉、黃瓜、胡蘿蔔、雞蛋、幹木耳、大蔥、生姜、食鹽、醬油、醬油、料酒、澱粉、雞精、食用油。

【做法】

1、豬肉洗淨切薄片,加入食鹽、醬油、澱粉、雞精、食用油,用手抓拌均勻,上漿後腌制20分鐘。

這菜隔夜後,甯可扔掉也别吃,冷藏、焯水也不行!很多人還不知道

2、幹木耳用清水浸泡1小時,泡發後洗淨,撕成小朵。燒一鍋開水,倒入木耳焯水3分鐘,撈出後瀝幹水分。胡蘿蔔、黃瓜洗淨後切片,蔥切段,姜切絲。

這菜隔夜後,甯可扔掉也别吃,冷藏、焯水也不行!很多人還不知道

3、碗裡打幾個雞蛋,加入一勺鹽攪拌均勻,起鍋燒油,把雞蛋液倒入熱油中,大火煎至定型,炒成大塊後盛出。

這菜隔夜後,甯可扔掉也别吃,冷藏、焯水也不行!很多人還不知道

4、再起鍋,加油燒熱,倒入腌好的肉片,快速滑炒至變色,盛出備用。鍋裡留底油,下蔥段、姜絲炒香,倒入胡蘿蔔、木耳,大火快炒1分鐘,至斷生。

這菜隔夜後,甯可扔掉也别吃,冷藏、焯水也不行!很多人還不知道

5、加入黃瓜片、肉片,加适量食鹽、醬油、雞精調味,淋入适量水澱粉,快速翻炒一會兒。倒入雞蛋塊炒勻,即可出鍋,木須肉就做好了,色香味俱全。

這菜隔夜後,甯可扔掉也别吃,冷藏、焯水也不行!很多人還不知道

【技巧總結】

1、木耳要現吃現泡,一次少泡一些,泡了一次吃完,這樣就不會中毒。泡木耳時不能用開水泡,不僅口感差,還流失了大量的營養。

2、生木耳不能直接炒,要先焯水再炒,一個是消毒殺菌,另一個是讓木耳斷生,口感也更爽脆。

3、炒木耳時容易炸鍋,記住一招,下木耳後立刻下菜,就不會炸鍋了。

這菜隔夜後,甯可扔掉也别吃,冷藏、焯水也不行!很多人還不知道

覺得我的文章不錯,請給我點贊、評論、轉發、收藏、關注,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