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永恒黑暗的第四十一個千年 未來隻剩下了換皮遊戲

《戰錘》系列IP改編的電子遊戲是PC端遊戲的常客,在Steam上搜尋Warhammer,在售的就有61款作品,平均到年份上,每年至少有三部發售。而實際上,因為THQ在2012年後的破産清算,獨家授權的戰錘IP一度沉寂,拉低了這個平均值,而最近兩年,随着版權源Game Workshop(GW)的重新授權,戰錘遊戲呈現出井噴的态勢。去年一年,就有8款遊戲推出,其中既有《全面戰争》這樣的吸金猛獸,也有《Shootas, Blood & Teef》這樣獨立開發的清版過關街機,除此之外,還有4部遊戲已經确定在今年發售,大有旱澇保收的意思。

戰錘世界觀是遊戲開發者取之不盡的寶庫,月刊《白矮人》雜志已經出到了475期,這是GW官方的出版物,向錘粉征集同人創作,所有刊登連載的故事,意味得到了正版認可。在近四十年的集體創作之中,戰錘主要的兩個世界設定:中古和40,000,已經成為了事無巨細、栩栩如生的幻想世界。

經過十三道改造、三心兩肺、萬裡挑一的究極戰士,身着雕刻箴言和祝福的金屬铠甲,在長度以公裡計算的哥特戰艦對沖中進行跳幫肉搏,凡人整個星系地充當炮灰,戰線綿延數光年。上百米高的機甲拔地而起,馱載着整座教堂奔赴前線,機械牧師焚香禱告,確定永恒動力的機魂獻身戰場。敵人則是昔日被惡魔腐蝕的同袍,二十個戰團在萬年的仇恨下殊死相搏,擁有着同根同源但更為殘暴的屠戮機器,還有什麼比如此狂放不羁的太空歌劇更加“中二”呢?

近日,錘遊又添新丁,一款美式戰棋玩法的《混沌之門-惡魔獵人》沖上熱銷榜單,憑借錘粉“忠誠”的信仰,似乎每款戰錘40,000遊戲都能在首頁蟬聯幾日,遊戲品質無論優劣,也都能成為嬉笑怒罵的話題。

這次的視角落在了大叛亂後最神秘的戰團——灰騎士,人類帝國為了應對叛逃到亞空間的十個戰團領袖,從剩餘部隊中抽調精英,組建專門對抗混沌腐蝕的直隸軍團,不惜以帝皇自身作為基因原體來確定這支部隊的絕對忠誠,被稱為是二次建軍時期,留給人類的最後禮物。因為職責的特殊性,本身的存在就是最高機密,擁有對其他帝國部隊的處分權,相當于史塔西+克格勃,當灰騎士的打擊巡洋艦來到戰場,便是一個絕對的壞消息,雖隻有單個連隊百人規模,但他們手中發出明亮湛藍色光芒的靈能武器即宣告了參戰雙方無可避免地化為齑粉。

如此精英中的精英,王牌中的王牌,做成遊戲豈不是“無雙割草”?然而在玩家操縱的這支灰騎士連隊之中,象征着最高戰力的太空罐頭們淪為了食物鍊的底層,不僅與一般的混沌星際戰士難分勝負,還要被缺胳膊斷腿的僵屍、邪教兵攆着走,遊戲開發團隊被戲稱是來醜化戰團的“混沌叛徒”,玩家還要将本作改名為“納垢教團:灰騎士獵人”。

說實話,在深入體驗了這個不怎麼痛快的屠魔之旅後,作為遊戲本身還是一個發揮穩定的SLG。玩家需要以寡擊衆,充分運用地形和道具,控制戰損,快速解決戰鬥,完成主要行動目标,在敵人的增援湧來之前撤離戰區。遊戲的主體架構是美式戰棋的标準模闆,自定義培養角色,在反派完成邪惡計劃前與時間賽跑,搗毀一處又一處據點,同時己方培養的人物也會在戰鬥中負傷甚至陣亡,這時就需要建設基地,包括配套的醫療服務、武器生産、科研更新設施,展開軍備競争。近年來大賣的《Phoenix Point》、《This Is the Police》無出其右,都遵循了這套既定結構。

充滿魄力的演出也是本作的賣點之一

故事講述了一個剛剛同恐虐惡魔決一死戰後的灰騎士連隊,雙方指揮官同歸于盡,幸存下來的你接過了臨時上司權,帶領破碎的戰艦和隊伍傳回泰坦母星,但此時上級部門審判庭傳來了最新情報,納垢惡魔暗中計劃把整片星區腐化為魔卉花園,這是帝國不曾記載過的秘密武器,星語者不惜犧牲自己來點亮廣播,而距離最近能夠投入調查的隻有這支秘密的灰騎士。于是玩家一方面需要滿足審判庭下派的“欽差大臣”的情報需求,一方面又要顧及出借母艦給戰團的機械教神甫的臉色,完成修複巡洋艦完璧歸趙的本職工作,選擇航程和行動順序,順便向泰坦總部邀功征調更多武器裝備,充分展現了8E規則下帝國行政構架的混亂掣肘。

玩家方的灰騎士小隊是帝國中最為忠誠的派系,是以也有資格駕馭存在混沌腐化風險的亞空間靈能,屠戮惡魔來得到能量點,再将其轉化為傳送魔法、護甲魔法、靈能轟炸,扭轉戰場局勢。灰騎士的武裝與普通星際戰士有所差異,大部分為改裝了靈能增幅功能的精工軍備,攻擊時消費能量點就可以激活這些附魔特效。除此之外,星際戰士标志性的空投倉和鍊鋸劍也不會出現,因為灰騎士的巡洋艦可以将連隊進行亞空間傳送,從近地軌道上潛入室内,而鍊鋸劍也被換成了鑄有水晶紋路的靈能戰戟。

灰騎士可以輕易撞碎梁柱 但卻不能一刀砍翻敵人

無論是文本還是美術,遊戲對灰騎士的刻畫都相當細緻,除了戰鬥之外......星際戰士需要和本質是凡人軀殼的邪教徒展開“麻雀戰”、“地雷戰”、“遊擊戰”。之是以沒能在這方面還原顧及到,實際上就是受限于XCOM架構的桎梏,XCOM的背景設定是敵強我弱,人類抵抗軍大戰外星殖民者,戰棋玩法中的敵我數值,關卡節奏,包括各種資源的設定,皆來于此,牽一發而動全身,很難改動。

而戰錘40K的故事截然相反,人類帝國才是宇宙中古老又強大的侵略者,更不用說還是精銳的星際戰士。不過要是讓玩家來扮演在各路太空罐頭眼皮子底下搞破壞的混蛋,也許就合理多了,但制作組一樣免不了被罵成“混沌叛徒”吧。

其實類似XCOM的戰錘改編遊戲也有成功的例子,在2018年發售的《機械教團》,讓玩家扮演火星機械教的一支科研團隊,來到太空死靈即将複蘇的宇宙陵墓之中,探索這些二進制骷髅的奧秘。神甫們并非專業的戰鬥人員,是以需要搭配凡人護教軍作為炮灰,為機械神甫發掘場景中的知識,包括敵人的弱點屬性,場地效果,以及失落的文檔。

對知識的無盡渴求将化為神甫的動力,獲得源源不斷的再動機會,如果操作得當,玩家可以在一回合内席卷整個墓室,化身奪寶奇兵。荒誕瘋狂的行動規則配合神甫們吱吱呀呀的怪腔怪調,錘味十足。遊戲最終在平台上斬獲了92%的好評,僅次于THQ最成功的《Dawn of War》RTS系列。

在40k的失落宇宙中 科研、盜墓和考古是一回事

說到這裡相信大家都發現了,根本的問題就是換皮遊戲,“皮”和“魂”的不貼切。在GW放開授權之後,大量的中小型廠商嘗試了戰錘遊戲的制作,當然,這不是遊戲缺乏創意的借口,但也是無可奈何的實際情況。《白矮人》裡有着無數多的傳奇和故事,總能找到和現有的遊戲玩法發生共鳴的部分。

在即将發售的數款錘遊之中,我們可以看到之前開發了《末世鼠疫》系列Fatshark基于40k背景開發的《Dark Tide》,與前作一樣保持了類L4D玩法的FPS玩法,即使是在前作獲得了數百萬份的情況下,依舊走了最為穩妥的換皮路線。去年Focus斥巨資宣傳的《涅克羅蒙達:賞金獵人》,同樣也是一個随大流的裝備驅動類FPS遊戲,沒了星際戰士的人氣加持,巢都世界小混混的黑幫火并乏善可陳。在可見的未來,這種題材+玩法“拉郎配”的思路注定會繼續發生在GW授權的改編遊戲之中,截取黑暗宇宙中的滄海一粟,着眼在一段原創的獨幕劇,興許就能時不時冒出品相極佳的成品,但錘粉們所期待的全面戰争和宏大演出在次世代變得更難實作。

戰錘世界來源于集體創作,但經典IP的現代化營運更需要一個旗幟鮮明的拳頭産品,在版權方并不親自下場研發電子遊戲的情況下,實體桌面遊戲從發展規律來看也不會有爆發式的進展,也許戰錘宇宙就會和失落的人類帝國一樣,逐漸走向另一個黑暗千年。這方面,日廠似乎要更為務實一點,這在我以前提到Konami“遊戲王”IP和Bandai的“高達”IP時有所分析,他們始終在嘗試出一個具備權威号召力的大作,但執行上屢屢受挫,社内的保守勢力也讓遊戲開發部門沒法邁開腳步。

最後,情懷收費的保留戲碼就是“一邊罵,一邊玩”,這也是戰錘改編遊戲近年來被開發商趨之若鹜的原因之一吧,還是那四個字,旱澇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