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電報之父”原來是畫家?因錯過見妻子最後一面,40歲轉行做通信

1825年2月的一天,一名畫家正在為位于華盛頓的辦公室繪畫,一封快馬郵寄的,來自畫家老家康涅狄格州的信遞到了畫家手中,信件上說:畫家的妻子即将分娩,但身體狀态不太好。于是畫家連忙放下工作,啟程回家。而等他6天後到家時,發現妻子已經過世了。

喪妻之痛對畫家的打擊很大,悲痛之餘這位畫家意識到,用動物作為工具傳遞的資訊存在嚴重的滞後性,從此,這位畫家毅然決定轉行,走上了通信研發的道路,并發明了人類史上第一台電報機。

這位畫家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電報之父”——薩缪爾·摩爾斯。

一、專業畫家、業餘發明

1791年,薩缪爾·摩爾斯出生在一個牧師家庭,他的父親迦地大·摩爾斯号稱美國的“地理學之父”,同時還是一名牧師。是以薩缪爾·摩爾斯從小就受到非常良好的教育,19歲時摩爾斯考上了父親的母校耶魯大學, 學習宗教和動物學等專業,畢業後,摩爾斯又遠赴英國的皇家藝術學院學習了3年繪畫,在英國的時候,他瞻仰了許多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的真迹,還得到了著名畫家本傑明·韋斯特的指導。

耳濡目染中,摩爾斯在繪畫方面的造詣突飛猛進。回到美國後,摩爾斯很快便得到了主流藝術界的賞識。因為當時攝影技術尚未被發明,許多貴族會雇傭畫家給自己畫肖像,時任美國總統詹姆斯·門羅就曾以750美元的報酬,讓摩爾斯給自己畫了肖像。自此,摩爾斯在藝術圈名聲鵲起,并于1826年,成為美國美術協會主席。

而就在摩爾斯堅定地認為,自己将為“藝術”奉獻一生的時候,他命運的齒輪卻被轉向了另一個方向。

二、放棄繪畫、從事發明

1825年2月,因從老家康涅狄格州用快馬傳遞的信不及時,導緻摩爾斯回家時妻子已經過世,這讓摩爾斯的内心萌生了要改變傳統滞後通信方式的種子。1832年,摩爾斯在一次輪船旅行中結識了一位名叫查爾斯 傑克遜的電學博士。傑克遜告訴了摩爾斯很多電學知識,其中電流的傳播速度讓摩爾斯印象最深。

傑克遜問摩爾斯:“你知道電流有多快嗎?”

随後,傑克遜自問自答地說:“可以在幾分鐘,跑遍整個紐約。”

下船之後,已經年過40的摩爾斯放棄了自己繪畫的輝煌事業,全身投入科學發明的工作當中,然而對于科學研究來說,摩爾斯始終是個“門外漢”,他将自己的畫室改造成實驗室,手中的畫筆和顔料也被電池和電線取代,畫紙上也不再是自己的作品,而是各種電子資訊傳遞的方案和草圖。

遇到不懂的問題就自己查資料,查找不到就去問相關的專家。功夫不負有心人,1839年9月4日,人類第一台電報機在摩爾斯,這位“畫家”手中誕生了。與之對應的還有一套編碼系統,摩爾斯用點、橫線和空白組合符号,來表示26個英文字母和0~9這10個阿拉伯數字。這套簡單的編碼系統就是著名的“摩斯密碼”。

三、“電報時代”的來臨

為了驗證電報機在實踐中的性能,摩爾斯計劃搭建一條長度約64公裡的線路,連接配接華盛頓和巴爾的摩兩座城市。為此,他向美國國會申請了3萬美元的資助。1843年3月,在經過長時間的讨論後,國會通過了資助摩爾斯實驗的議案。次年4月,國會進行撥款,電報線路終于建成。

1844年5月24日,在華盛頓國會大廈聯邦最高法院會議廳裡,摩爾斯向前來參觀的科學家,官員們介紹了電報機實驗原理,然後摩爾斯用激動到有些顫抖的雙手,熟練地在電報機上發出一系列“點”、“橫”信号。很快,遠在64公裡外的巴爾的摩城收到了由“嘀”、“哒”聲組成的世界上第一封電報。

這封電報的内容是《聖經》裡的一句話——“上帝創造了何等的奇迹。”

正是這封電報,标志着人類“資訊時代”的大門正式開啟。此後不久,摩爾斯發明的電報機迅速被推廣、應用、改良,很快就傳遞到世界各個角落,并在戰争、商業、通信等領域大顯神通。

四、結語

1872年4月2日,摩爾斯逝世。随着時代的發展,通信技術也在不斷進步,5G也走進了千家萬戶,但是摩爾斯和他創造的摩斯密碼卻在人類通信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個篇章。

當年,如果沒有喪妻之痛,如果沒有那一次偶然的輪船旅行,或許這個世界會多出一個名叫摩爾斯,擅長為達官貴人畫肖像的畫家,而非享譽世界的“電報之父”——薩缪爾·莫爾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