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教育部官宣增加獨立課,郭晶晶早有遠見,原來豪門這樣養孩子!

這是阿呆爸第543篇原創

教育部官宣增加獨立課,郭晶晶早有遠見,原來豪門這樣養孩子!

阿呆爸育兒特約作者:愛茶的朵拉

01.

大家好,這裡是阿呆爸育兒。

這兩天,一個熱搜成了家長們熱議的話題——#教育部要求9月份中國小生要學煮飯#。

原來是教育部正式頒發了《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将勞動從之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完全獨立出來。

從今年9月開始,不同的年級會有不同的課程标準,孩子們不僅要學會整理和收納,還要學會煮飯炖湯,還有修理家電等。

消息一出,家長們沸騰了。

教育部官宣增加獨立課,郭晶晶早有遠見,原來豪門這樣養孩子!

尤其是老母親嗯,尤其的激動,甚至有人留言說:“以後下班回到家,終于可以從廚房中解脫出來了,做飯的事情就交給孩子吧!”

教育部官宣增加獨立課,郭晶晶早有遠見,原來豪門這樣養孩子!

這樣的想法,确實很美好。

當然,也有人提出了顧慮,擔心這會變成一項作業,以拍視訊的方式交給老師檢查。

若是如此,最終這項規定,就又變成了“家長的作業”。

教育部官宣增加獨立課,郭晶晶早有遠見,原來豪門這樣養孩子!

其實,無論規定以什麼形式開展,家長們需要明白:讓孩子分擔家務,學會自理,是需要提上日程,

前不久,上海爆發疫情,封控管理期間,不能出門,不能點外賣。雖然有食物發放,但還是有很多年輕人餓肚子。

究其原因,是因為不會做飯。

這何嘗不是當代許多年輕人的現狀呢?

因為被父母照顧的太好,導緻動手能力差,甚至基本的做飯都成了問題,最終在遇到危機時,竟然不能自己解決溫飽問題。

父母給予的依賴,最終都變成了孩子以後路上的坑。

歸根結底,是父母教育的缺失,導緻孩子成了生活中的“低能兒”。

02.

曾看過這樣一張圖檔。

照片中,一個嘴巴張得很大的鳥兒,在努力地追着一條小蟲子。

教育部官宣增加獨立課,郭晶晶早有遠見,原來豪門這樣養孩子!

看過圖檔的人,忍不住發出疑問:“它為什麼隻是張開嘴巴,而沒有低下頭去捉蟲子呢?”

答案很簡單,它過慣了“被喂蟲子”的日子,因為沒有捉過蟲子,是以天真地以為見到蟲子時,隻要張大嘴巴就好。

這張圖,值得每一個父母去深思,這隻小鳥就像我們的孩子,而它面對蟲子時的表現,和不會做飯的小孩何其相似。

教育部官宣增加獨立課,郭晶晶早有遠見,原來豪門這樣養孩子!

其實,沒有天生的笨孩子,每個孩子都是潛力股,他們出生時隻是一張白紙。他們成長的每一步,都需要父母去引導和教育。

很多時候,并不是孩子不願意做家務或者不會做家務,而是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包辦的太多。

這種“大包小攬”,直接剪斷了孩子的翅膀,緻使他們無法獨自飛翔。

真正聰明而有智慧的家長,都會培養孩子做家務的能力,背後原因有三:

首先,做家務的孩子,更懂得感恩。

有一個詞叫“眼高手低”,說的是我們看别人做事,覺得很簡單、容易,但等到自己去做才發現很難。

在孩子的認知裡也是如此,他們沒有做過家務,也會認為洗衣、做飯、拖地這些事情是簡單而容易的,長此以往孩子就不會體諒父母的付出。

相反,如果孩子從小接觸家務,他不但會感受到父母的辛苦,同時也會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湖北武漢有一個名叫孫博涵的男孩,年僅10歲的他,每天堅持為家人做飯,連老師都為他點贊。

教育部官宣增加獨立課,郭晶晶早有遠見,原來豪門這樣養孩子!

有一次,孫博涵的媽媽因病而無法照顧兩個孩子。

那時,孫博涵隻有8歲,爸爸外出工作時,他看着生病的媽媽,饑餓的妹妹,便主動提出給媽媽和妹妹做一道家鄉菜。

正因為這次的嘗試,讓孫博涵知道了做飯的不容易。

此後,父母外出工作時,他便帶着妹妹一起做飯,隻為給父母減輕負擔。

兩年後,孫博涵學會了二十多道菜,俨然成了家裡的小主廚。

教育部官宣增加獨立課,郭晶晶早有遠見,原來豪門這樣養孩子!

因為親力親為地做家務,才知道其中的繁瑣和勞累,進而明白了父母的辛苦和操勞,在感恩父母的同時也願意為父母減壓。

作家茨威格說:“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價格。”

今天,你不讓孩子做家務,将“包辦”當成禮物送給他,那麼,他以後必将凡事依賴,成為一個無法獨立生活的巨嬰。

其次,做家務的孩子更有責任心。

如果一個孩子一直被照顧,那麼他很難有“主人翁”意識。

讓孩子參與做家務,會讓他們明白,自己是家裡的一員,也有為家出一份力的責任和義務。

有一段時間,我工作很忙,便孩子開始參與做家務。

姐姐負責洗碗和拖地,弟弟負責收拾客廳和疊衣服。

之前,我前腳剛拖的地,他們後腳能踩髒。衣服疊好放在沙發上,也不會拿進自己的衣櫃。

自從姐弟倆負責家務後,開始操心了。地闆上有水,姐姐趕緊去拿拖把,弟弟疊好了衣服,擔心會被碰亂,是以每次疊好都會主動放在衣櫃裡。

如今,姐弟二人在家裡,完全就是主人翁的角色,責任心爆棚,這就是做家務的益處。

再次,孩子隻有生活獨立,精神才會獨立。

哈佛大學有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表明:

“愛做家務的孩子跟不愛做家務的孩子相比,就業率為15:1,收入前者比後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

為什麼愛做家務的孩子更優秀?

因為他們生活獨立,能自理,不是凡事依賴别人的巨嬰,也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是以在擇業時候,比那些“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競争者更優秀。

說到底,生活獨立的他們,精神也更加獨立,哪怕遇到困難,也會自己想盡辦法解決。

是以,動手能力強的孩子,成功機率更高。

03.

當然,孩子做家務固然好處多。可是,如何讓孩子主動做家務并做好家務,這背後也需要父母動用智慧和方法。。

給孩子安排适合他們的家務,這一點不妨學學郭晶晶和霍啟剛。

因疫情被封控在家的霍啟剛和郭晶晶,就開始帶着兩個孩子一起做家務,同時也教孩子做飯,不僅鍛煉了孩子的動手能力,更是讓孩子掌握了生存的技能。

教育部官宣增加獨立課,郭晶晶早有遠見,原來豪門這樣養孩子!

除了家務,霍啟剛和郭晶晶還會帶孩子去幹農活,洗車。

教育部官宣增加獨立課,郭晶晶早有遠見,原來豪門這樣養孩子!

不得不說,霍啟剛和郭晶晶育兒确實很有方法,愛孩子卻不溺愛,這一點就值得很多家長學習。

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曾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指的是一個人能夠用自己的技能去完成某項工作,進而增長自信。

因年齡的原因,孩子在剛接觸家務時,即使是簡單的,他們也需要調動頭腦、身體和意志等等,這期間的每一次成功,都會強化他們内心“我能行”的自信。

父母在給孩子安排家務時,盡量安排他們能力範圍之内的事情,這樣不會破壞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教育部官宣增加獨立課,郭晶晶早有遠見,原來豪門這樣養孩子!

除此外,孩子做家務,重要的是引導,而不是逼迫。

閨蜜兒子的幼稚園舉行疊衣服比賽,娘倆臨時抱佛腳,一個教一個學。到最後孩子已經很疲憊,根本無心學習。

閨蜜卻很生氣地說:“你這麼笨,怎麼辦?連衣服也不會疊,以後就當個懶蛋吧!”

最終,娘倆鬧得很不愉快,甚至孩子有些排斥疊衣服了。

是以,孩子不願意做的時候,我們不要去逼迫,可以緩一緩,因為你在情緒不好時說的話,都會變成貼在他們身上的标簽。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在國小教學上驗證過這樣一個事實:

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識的影響,接受他們給予自己的暗示。

人們尤其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的、欽佩的、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在孩子小時候,這個人就是他們的父母。

父母總是說孩子各種不行。那麼,孩子也會以為自己真的不行,什麼都做不好,進而什麼都不願意去做。

最後一點,多指點孩子,而不是對孩子指指點點。

經濟學家蒂姆·哈福德在《試錯力:創新如何從無到有》一書中說: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人類的發展就像生物進化一樣,是在不斷适應、試錯的過程中緩慢前進的。”

孩子學做家務,一開始難免會出錯,但是,一定不要批評,而是多接納,并教孩子正确的方法。

我曾經看過這麼一個故事,一個男孩拿牛奶,不小心灑了。

媽媽沒有批評他,而是問他,你看現在地上的牛奶,像不像是牛奶的海洋?

然後又告訴孩子,下次如何正确地拿牛奶瓶,才不會灑出來。

不得不說,這個媽媽的做法簡直是教科書式的。

孩子犯錯很正常,錯誤是孩子成長的墊腳石,我們要和孩子一起打敗錯誤,找到正确的方法。

04.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眼下需要做的,就是好好學習。實則不然,學做家務,是生活的技能,和書本的學習,并不沖突。

要知道,生活上能自理的孩子,獨立能力更強,而隻有行為獨立,才能帶動精神獨立。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曾說過:“人最大的能力就是獨立思考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獨立人格,是一個人一輩子制勝的法寶。”

是以,要培養出精神獨立的孩子,就從現在開始,舍得放手讓孩子去做家務,讓他們多去嘗試。

凡事不包辦,才是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愛。

作者簡介:愛茶的朵拉,一枚文藝女青年。愛花、愛茶、愛生活。我手寫我心,放眼看世界。

· 今日互動 ·

如何更好地培養孩子做家務的能力呢?歡迎留言聊一聊!

- END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