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肌肉碰撞的系列賽,取勝之匙卻是以柔克剛

如果排除掉綠軍一些封臉也能進的高難度三分,凱爾特人跟雄鹿G2的比賽形态,會比G1更接近系列賽開始前的預期:

由于雄鹿的防守風格是死保籃下,給一些三分球,凱爾特人可以把進攻重心專注于三分線,開發進攻成本更低,失誤也就更少;

雄鹿沒有米德爾頓之後,開發進攻縱深感不足,會更依賴硬怼。雖然雄鹿硬怼能力确實強,空間也好,但綠軍有肉盾,對抗能力跟得上,會導緻雄鹿攻堅戰出現較多失誤。

如果你趕時間,看到這裡就OK了,G2基本是這樣的狀況。

當然,正常打,兩隊不至于打出23分的分差,凱爾特人這場太準了,什麼球都能進,而雄鹿隻有16.7%的三分命中率,手感上的差距放大了結果,但雄鹿的确是打得更難的一方。

凱爾特人做了什麼特别的調整嗎?

泰斯5分鐘不到的出場時間被拿掉了,沒有射程,不适合打雄鹿。斯馬特休戰,懷特拿上了首發。這些調整既不意外,也不會改變戰局。能投三分、能對位字母的格威時間加了不少。在對位上,綠軍做了小修改,傑倫不再防波蒂斯而是去防了霍樂迪,羅威不再防馬修斯而是防波蒂斯,把馬修斯丢給了小白,但這些對位調整更像是沒有斯馬特造成的連鎖反應,在雄鹿無力改變一線防守的情況下,羅威防波蒂斯被射三分的風險也就大幅降低。銜接段,在同時有霍福德和格威的陣容裡,兩人會分别對字母和霍樂迪,用換防破這組擋拆。

這些用人和對位上的調整,不是最重要的。

凱爾特人G2最大的改善是這幾件:

第一件,傑倫布朗吃飯了,雙探花沒有因為G1的困難信心受挫,G2的比賽狀态爆棚,這是後續所有調整能有效的前提。畢竟, 如果倆人怎麼投怎麼鐵,什麼布置都沒有意義;

第二件,烏度卡更加強調了外圍打開局面的重要性。凱爾特人起手式重心放在了創造跳投機會而不是突破,獲得跳投機會後,出手更堅決。這些都是打雄鹿必須做的選擇——沒人可以靠沖擊打死雄鹿,慫一點,先把跳投打開再說。

是以,凱爾特人開場後的投籃都是這個樣的:

傑倫布朗起手先投進最拿手的中距離;

塔圖姆獲得高品質掩護投進接球三分;

格威不再忌憚字母撲防獲得空位堅決出手三分。

綠軍也不再像G1那樣,一被趕進三分線立刻奔籃下莽沖,能急停投中距離,何樂而不為?雖然在效率方面,這個區域并非綠軍所長,但傑倫一對一晃倒阿倫的空位中投,霍福德順下的中距離,塔圖姆低位打馬修斯的中距離,也都是合理的選擇。

綠軍手感投開了,雄鹿對持球人的跳投反應就更大,這才能讓綠軍下一項改善發揮出來,局面就此打開。

第三件,凱爾特人的處理球耐心又精準,拿出了更接近賽季後半段的水準,而不是G1的水準。凱爾特人G1的處理球是災難,塔圖姆和傑倫莽沖亂打,的确發揮得不好。但轉移球的整體能力本來應該是綠軍的強項才對,綠軍雖然沒有太陽那樣的持球人與中鋒大量内外連線的能力,但主将改變陣型之後,其他人後續的轉移球、再突分,這既是近些年綠軍較成功賽季的重要武器,也是本賽季中後期崛起的原因之一。G2綠軍在這方面多次送出了賞心悅目的表演,把雄鹿的防線切割得徹底,創造出了不少優質機會。

這三件事放在一塊,是綠軍G2赢球的最主要原因。

那麼,雄鹿要從G2做何反思?

相比G1,雄鹿G2的進攻效率下滑不大,這不是因為雄鹿G2進攻打得不夠差——真的很差——而是G1就不算很好,隻不過G1他們把綠軍防死了。但這輪系列賽會以非常進階别的防守戰持續下去,進攻一般、進攻差、進攻很差,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兩邊都要在細節上找出路。對凱爾特人來說,先投再突還是先突再投,局面會很不一樣。而對雄鹿來說,即便不管如何調整,米德爾頓不回來,缺少足夠的持球投威脅,他們進攻都不會太好打,但粗糙的進攻選擇仍然有優化空間。

跟G1相比,凱爾特人更明确了防字母的政策——堅決單防,完全免去了過度的協防。這是為什麼,G1字母那些出彩的處理球沒有了,雄鹿全隊也隻獲得了18次三分出手機會。凱爾特人能做到堅決單防,是因為霍福德和格威的确有能力單防,是以對雄鹿來說,如果持續硬怼對位人,正合了凱爾特人心願。

雄鹿要想辦法給字母找一些錯位。雖然凱爾特人用格威+霍福德對位霍樂迪+字母的辦法,增加了雄鹿找錯位的難度。但從G2的情況看,凱爾特人依然沒有完全杜絕字母點名的換防,字母找塔圖姆、傑倫這些球員,凱爾特人給得相對痛快,而字母打這些球員要容易太多。

在綠軍想辦法規避這類錯位之前,雄鹿要利用到。即便非霍樂迪之外的球員,幫字母找錯位的能力偏低,雄鹿也不該用一些奇怪的起手式去回應綠軍的防守。

霍樂迪作為重型後衛,靠身體優勢能碾很多小後衛,但低位捶格威,硬怼傑倫,顯然都不是太好的選擇,這輪系列賽要打得巧才行,去打普理查德甚至懷特,還會比怼鋒線肌肉棒子好。霍樂迪在正常賽拿出了高效的持球投,首輪又丢失了持球投,從他過去的履曆看,這項技能并不穩定,但這輪系列賽需要他拿出來破局。

波蒂斯和大洛,兩個大個的低位錯位,要利用更多。凱爾特人起手拿塔圖姆防大洛,即便大洛打塔圖姆效果未必有多好,也有一定的消耗價值,雄鹿完全不嘗試,不應該。波蒂斯獲得錯位機會時,雄鹿也給得太慢。

雄鹿這輪系列賽用了各種體型的陣容,起手三高,銜接段一高、兩高有多種組合,字母帶四後衛的陣容用得尤其多。是否合适,暫時持保留态度,因為這套陣容的确在赢分,在輪轉機動性上有優勢,後衛幫字母找錯位的能力也會強一些。但雄鹿放棄體型上的優勢,會有其他問題,比如籃闆球能否保證?對位上會不會更吃力?

G2給人的感受是,布登動搖了,被投了一些三分,開始嘗試用小陣容拉滿輪轉速度,再靠後衛們持球、跑動嘗試撕開防線。這個思路可以,問題還是雄鹿這些後衛普遍不是主攻手類型,改善的進攻能不能補回來防守是個問号。作為系列賽早期的客場比賽,做嘗試沒有問題,關鍵還是回到主場之後,雄鹿拿出的是什麼比賽政策。

雄鹿在G1做好了傳球,占據了優勢,而綠軍在G2先投進了遠射,再利用遠射優勢配合傳導球,創造了更好的空位機會,躲開了雄鹿築起的鋼鐵壁壘。東部這輪硬漢碰撞,肌肉是背景,但雙方的取勝關鍵,恰恰是剛猛之外的東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