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米笑:每個建築都有特有的氣場,要找到合适的形式去表達它

作者:南方都市報
米笑:每個建築都有特有的氣場,要找到合适的形式去表達它
米笑:每個建築都有特有的氣場,要找到合适的形式去表達它

文立方成為二沙島文化地标。

米笑:每個建築都有特有的氣場,要找到合适的形式去表達它

紫泥十二門無界社群增加了鄰裡之間的互動。

米笑:每個建築都有特有的氣場,要找到合适的形式去表達它

米笑表示女建築師細膩抗壓,在建築業還是有優勢的。

近日,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RIBA)公布了2020-2022“中國百位建築師”計劃評選成果,國家一級注冊建築師、扉建築主建立築師、扉美術館創始人葉敏(米笑)成功入選,成為名單中為數不多的女建築師。

葉敏,朋友習慣稱呼她米笑,是地道地道的廣州人,她擅長把建築和文化、藝術相融合,廣州著名書店“方所”、二沙島文立方、星海音樂廳大堂新貌都是她的代表作。

米笑團隊設計的作品屢次獲國際建築大獎。2022年4月13日,第八屆AHA國際聯盟學術研讨會在荷蘭舉辦,文立方成功入圍國際AHA大賽。(Active House國際聯盟是歐盟標明的歐洲2050年未來建築發展标準制定者之一,指導2050年未來建築發展趨勢。)

2020年,他們的一個舊廠改建項目“紫泥十二門無界社群”斬獲3個國際大獎(2020 WAN Awards多用途類别金獎、Dezeen年度最佳多戶型住宅大獎、WA中國建築獎居住貢獻獎佳作獎),一并入圍的還有Zaha事務所和建築鬼才Thomas Heatherwick的作品。

都說作品如其人,米笑有一種讓人安靜下來的力量,一如她設計的空間一樣。工作中的她從來不化妝、不穿裙子,外出在工地也不戴帽子防曬,“打扮成那樣去工地,别人會覺得你都不是來幹活的,”米笑說起話來輕聲細語,眼神溫和,有着南方女子的溫婉、優雅。

為展示大灣區新時代女性風采,廣東粵劇院和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都市報共同發起“尋找新時代的‘紅頭巾’”活動,米笑作為建築行業的女性代表之一,近日接受南都記者的專訪,分享她的建築師之路。她表示,在工作中并沒有見過女建築勞工,新加坡“紅頭巾”讓她心生敬佩,“每個年代都有‘紅頭巾’這樣的女性,選擇靠自己的能力去自立自強。”現在的年代已經沒有“紅頭巾”這樣的群體,但她認為“紅頭巾”自立自強的精神是可以傳承的。

01 行業

女建築師的挑戰與堅持

在以男性主導的建築界,女性建築師想成就一番事業并不是件易事。“在我們讀書的年代,一個班裡隻有大概1/4是女生。”米笑說,讀完研究所學生,就業機會更少,很多設計院不太願意收女生,因為“女生讀完研究所學生二十五六歲了,該準備結婚生小孩”。大部分建築學的女生會選擇去房地産公司,米笑也一樣。在房地産從員工做到管理層,米笑發現,自己還是更喜歡畫圖、設計。“房地産的養分太少了,它可能會讓你很快掙到錢,這就像你每天喝糖水會很快長大長胖,但那種虛胖沒有太多的營養。”她又回到建築行業。

大家印象中,女生隻能做一些小打小鬧的工作,“應該做不了建築”,當纖瘦的米笑投身到建築界時,包括工地的師傅也會給她下馬威。以她設計的億達大廈為例,辦公休閑區域擡頭仰望,能看見頂樓的魚池,這個腦洞大開的設計一開始就被施工方否定了,施工方一看圖紙便說做不了,沒有這樣的玻璃,水壓太大實作不了等一堆理由。米笑并沒有是以放棄,“那海洋館的玻璃是怎麼做出來的?”她為此多方考察,最終了解到那不是玻璃,而是長得像玻璃的塑膠材質,自己把樣闆找出來了,師傅便不吭聲了。“師傅有時候會有慣性思維,我們要自己去實踐,有一些創新做出來了,他們做完也會開心。”

跟設計院出來的建築師不一樣,米笑在房地産涉獵了很多與建築相關的工作。事實上,在各個領域積累的經驗,讓她擁有了宏觀的思維,因為做過策劃,她能跳開任務書去思考項目如何定位,“我覺得空間是一個很完整的東西,不是用混凝土蓋完一個架構,再做個幕牆就做完了。”從建築到室内,米笑自己操刀,憑着過硬的實力,對品質的堅持,赢得了在行業的口碑。

02 無界

文化與商業的結合

她設計的方所,因書店、服裝、咖啡、展覽獨特的文化組合,迅速成為城中熱門話題;她設計的文立方,因充滿設計感的空間,成為二沙島文化地标、年輕人喜愛的網紅打卡地。

對于項目合作,米笑首先考慮的是在這個項目中能不能學到新的東西。她堅信,合作更重要的是選對合作夥伴,她更看重雙方有沒有同頻,“畢竟畫個效果圖,大家都想象不出房子蓋完是什麼樣子,假如委托方對設計方沒信心,就會不斷提出修改意見,甚至拍一堆照片發給建築師修改,這是很容易發生的事”。讓米笑感動的是,合作夥伴對自己的信任,給了她很大發揮的自由度,“像文立方的業主本身就是文化人,就像你的文章不想被别人改一樣,他明白這一點,不需要擔心這方面的問題”。

建成的文立方,弧線型、流線型的外觀,時尚、極具辨識度,内院向街道開放,打造城市共享客廳,給所有市民一個共享的空間,讓市民能自如地進出。建築外立面同時也是最佳的觀景台,優美江景盡收眼底,同時,建築、藝術等多元文化在此交融與呈現,達到“無界”的境地。“我們要做一個特别開放的建築,逛進去的人不會有壓力,特别輕松”,米笑分享自己的設計理念,形容文立方更像一座生活文化博物館。

這樣的空間,在早期卻不受招商青睐。對于招商的人來說,這不太像一個商業建築,外觀連一塊廣告牌都沒有。但米笑堅持認為,商業建築的關鍵是市民要喜歡進來,不要管它長得像不像商業建築。最後,這些招商團隊都沒有合作成功,好在業主并沒有是以很焦慮,讓米笑改方案。文立方在三年的時間裡步上正軌,整個建築基本上實作滿租。這讓米笑很受鼓舞,自己的堅持是對的。

個性的方所書店、大氣的文立方、文藝的星海音樂廳、天然的四海寒舍茅草屋……從外觀看,你很難相信,這些風格迥異的建築是出自同一個設計師之手。在品牌追求符号化營銷的現代,米笑不喜歡把自己符号化。“現在大家都在批判千城一面,城市新區長得好像都差不多,一樣的高樓,差不多的玻璃幕牆,同樣的建築放到别的城市也一樣。”但在米笑看來,一座建築總有那個地方獨有的氣場,建築師要找到一個合适的形式去表達它。“就像我們第一次去到四海寒舍,就覺得這裡應該蓋個茅草房,因周圍的樹很漂亮,房子應該像個四合院一樣親近大自然。”

03 對話

“我喜歡學習新的東西”

南方都市報:從業多年你參與過非常多不同類型的建築項目,你是個喜歡挑戰自我的人嗎?

米笑:我們做的案例,其實每一種建築類型都是第一次做,方所之前我們沒有做過書店,北大數學學院之前,我們沒有做過學校的項目,星海之前我們沒有做過劇院……我喜歡不停學習新的東西,做項目的時候,人總是說這很難實作,但其實沒有那麼難,為什麼要放棄呢,再堅持一下就成功了。

南都:你似乎更喜歡與老百姓生活接近的建築設計?

米笑:我們思考的是,如何讓藝術回歸到日常的狀态,我覺得廣東人在飲食裡就有文化,比如想讓朋友了解嶺南建築,可以帶他去泮溪酒家飲茶。去美術館、博物館是一件需要規劃的事,但去書店喝咖啡是不需要規劃的,我們希望多做一些這種大家吃頓飯喝個咖啡,就能夠接受到文化熏陶的建築。就像我們農林下路扉美術館樓下打造的“無界的牆”,市民經過就可以溜一圈,吸收一些藝術的養分。

是以我覺得我們的日常更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去關注到這種文化藝術養分,沒有門檻,大部分人更容易接受。

看到大家喜歡去文立方飲茶,到方所看書,我就很開心,覺得我有做一點點人家喜歡的事情。

南都:曆史文化傳承如何在建築中展現?

米笑:現在反複強調對傳統曆史文化的傳承,我覺得對建築來說是一個好的契機,就是我們怎麼回到這些源頭去尋找,什麼樣的建築是最合适我們這個地方的。

騎樓是嶺南建築很重要的代表,像文立方、紫泥十二門也有騎樓的元素,比如文立方的外廊就像騎樓街,把街道延伸到空中,隻不過以前的騎樓有撐柱子,現在不需要柱子了,實際上還是騎樓街的作用,街道就是公共空間,所有公共空間就是我們可以來分享,既可以逛,也可以在這裡産生很多的活動。給所有市民一個共享的空間,讓市民能自如地進出,打造城市共享客廳。

像紫泥十二門的建築,别人看了也覺得很南方,整個立面是陽台和陰影的組合,讓人産生這是很多陽台拼起來的一個立面,陽台上又有“鴿子籠”,很像我們小時候,爺爺在陽台養鴿子,每家每戶的陽台都有不同的使用方式。這些設計展現了使用者的個性也提高了鄰裡之間的互動。

這些建築特色看起來似曾相識,帶着以前的一些生活痕迹,并根據當下的需求作出改變,便成為創新的建築語言。

南都:你覺得女性從事建築業有什麼優缺點?

米笑:我覺得做建築其實還是需要細膩的,建築師的工作性質決定你既要很宏觀,又要很細節,對女生來說,細節是天生的,女生的抗壓或者說柔韌性,彈性相對是大一點的。

但宏觀這個東西就需要鍛煉和積累,就建築來說,内部的空間是更重要的,但在專業的分工裡,室内設計、景觀建築、城市規劃都是獨立不同的專業。要真正能把事情做好,需要宏觀思維。

南都:你工作中見過女建築勞工嗎?20世紀30年代初,三水地區災荒年間,三水地區的農村女性漂洋過海,在新加坡的建築工地上務工,她們因為用紅頭巾作為工裝,被稱為“紅頭巾”。能談談你對這些建築女工“紅頭巾”的感想嗎?

米笑:有時候我覺得一個項目,我們畫個圖紙真的很簡單,别人把它做出來是很不容易的。我沒有見過女的建築勞工,你說的“紅頭巾”這個故事我也是第一次聽說,我覺得很敬佩。别說女生,現在要招個男建築勞工都不容易,日曬雨淋,風險又高,承壓能力還是很高的。

“紅頭巾”在過去那個年代肯定也是因為生活困難才會漂洋過海,選擇靠自己。我覺得任何時代都有這樣的女性,隻不過“紅頭巾”在新加坡遇上了建築的大浪潮,是以選擇了比較艱苦的行業。

現在已經沒有“紅頭巾”這樣的群體,但“紅頭巾”展現的美德是可以傳承的,就是吃苦耐勞、自立自強。

南都:作為建築師,同時又管理團隊,如何配置設定精力?

米笑:我研究所學生時的導師何鏡堂老師一直反複強調主要沖突跟次要沖突,我覺得這個工作方法是非常有用的。

他說的主要沖突就是宏觀,每件事情都有各種困難,但哪一件是更主要的。要抓得住要點,有時候細枝末節地盯着一個個小點的話,可能會錯失了去解決更複雜更宏觀的問題,就是在更高層面上去把這個事情打通,可能下面這些小事情它自然就疏通了。

采寫:南都記者 李春花

攝影:南都記者 張志韬

建築圖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