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後年釋出?蘋果汽車的8大技術猜想

知名資訊機構 IHS Markit 近期釋出了一篇關于蘋果汽車項目的報告,其内容可謂短小精悍。報告中 IHS Markit 公司内 10 位來自供應鍊、輔助駕駛、半導體傳感器和車輛動力學等不同領域背景的研究者合力整理了關于蘋果汽車的 5 個關鍵問題和 8 個技術領域的推測——他們寫到,「蘋果電動車」在 2024 年登場亮相的可能性為 50%。

01

蘋果汽車前情提要

蘋果最開始被爆料會進軍汽車領域還是在 2014 年——那時的 Model S 還用着鲨魚嘴造型的前臉,輔助駕駛硬體還是基于 Mobileye EyeQ3、單目攝像頭、前向毫米波雷達和 12 台超音波雷達的 HW1。蘋果 CEO 蒂姆·庫克準許開發一輛支援高階輔助駕駛的純電動汽車的消息首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從 2015 年蘋果改裝了兩輛雷克薩斯 RX 作為測試車開始,到 2021 年傳出蘋果和南韓現代汽車達成合作的 6 年間,蘋果四處挖人、公開表示對發展自動駕駛系統的興趣、組建了超過 60 輛測試車的測試車隊、收購了技術公司 Drive.ai、團隊 AI 主管人事變動......蘋果推進項目的步調,多少有些太波瀾不驚了。

蘋果大項目的行事風格向來隐秘,曾甚嚣塵上的項目終止傳聞也讓這輛電動車有些捉摸不透。IHS Markit 也在這篇報告中對這部分内容沒做過多八卦,而是直入主題列出了大家對于蘋果汽車最感興趣的 5 個關鍵問題。

02

蘋果汽車的 5 個關鍵問題

Q1:蘋果會量産「Apple Car」嗎?

至少從史蒂夫·喬布斯握着初代 iPhone、掀起消費電子市場的腥風血雨開始,蘋果給人的印象一直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蘋果産品硬體軟體、使用者體驗等方面上優秀的傳統藝能給這輛車做了信用背書:蘋果出品必是精品。

蘋果應該隻會在有把握成為領域内最優秀的存在時,才會推出産品。換而言之,即使經過廣泛探索和投入,如果不能達到蘋果的标準,項目就會被抛棄——蘋果支援自由放置裝置的無線充電墊 AirPower 和 iPhone 8 在同一場釋出會亮相,卻在 2019 年蘋果工程師的一封對外郵件中被打上「無法達到我們的高标準」的标簽,黯然退場。

IHS Markit 認為,蘋果對汽車領域始于 2014 年的投資具有戰略性意義。雖然蘋果 8 年來在汽車領域耕耘的成果尚不明确——是像特斯拉 Model S 這樣的一款車,還是像華為那樣的乘用車解決方案?IHS Markit 指出,盡管不知道蘋果的汽車項目最終會以什麼樣貌面世,但 Project Titan 成功推出的可能性超過 50%,即使在汽車領域,蘋果暫時不能像在消費電子領域(iPhone、Mac 和 Apple Watch 等産品)那樣獲得有優勢的市場佔有率。

Q2:蘋果汽車會是什麼樣?

IHS Markit 暫時還沒有确認蘋果會專注于汽車的哪個領域,但假設蘋果汽車主要面向家庭,那麼這輛車尺寸可能介于特斯拉 Model X(中大型 SUV)和本田 SUV e:concept(緊湊型 SUV)之間。

蘋果産品的核心是「提供最佳使用者體驗」,那麼蘋果汽車也不例外。不過凡事也不絕對,蘋果有為性能和設計舍棄使用者體驗開倒車的先例:為了防水而機身零件在 iPhone 7 系列上取消了耳機孔、用清一色的 Type-C 接口取代了 Mac 的 magsafe 和 usb 接口以提升傳輸和充電速度。

小鵬汽車 CEO 何小鵬 2021 年曾說過,輔助駕駛技術的核心是資料。從公共管道了解的資訊來看,蘋果「超過 60 輛」的測試車隊即使從 2014 年開始全年無休道地路測試,積累的資料也很難讓蘋果在輔助駕駛方面有很大優勢——IHS Markit 認為,從專利和道路測試分析來看,蘋果汽車在輔助駕駛和電池方面可能沒有重大優勢或突破,産品的重點應該在設計和功能上。

Q3:蘋果汽車何時會釋出?

IHS Markit 對這一問題的回答就很直白:有消息稱蘋果會在 2024 年推出 Project Titan 對應的純電動汽車,但這一時間視窗非常緊湊。考慮到采購、工業化生産和制造的周期,如果蘋果真的打算在 2024 年釋出汽車,那麼很可能這輛車會是蘋果和現有的主機廠或供應商合作設計生産的。但如果蘋果汽車的生産依賴于其他合作夥伴代工,那麼年産量不太可能達到預期的 150,000 輛。

Q4:全自研還是部分整合?

IHS Markit 認為,與大體量的 OEM(原始裝置制造商)合作能夠讓蘋果避免重新設計新的制造技術,不必像特斯拉那樣在生産制造上親力親為。特斯拉在各個領域做的,是專注于提供面向客戶的功能和服務,并縮短傳遞時間。

蘋果如果要複制在消費電子領域的成功,則需要嚴格控制硬體和軟體的開發整合,不過這麼做也會讓 OEM 夥伴淪為單純的代工方,這也是許多 OEM 不希望成為的角色。

Q5:成為蘋果供應商有何利弊?

IHS Markit 認為,蘋果與麥格納(Magna)或 LG 這樣的合作夥伴合作的可能性比依賴傳統汽車 OEM 供應商的可能性更高。LG 很有可能與蘋果合作汽車項目,因為 LG 已經是蘋果目前供應鍊的一部分。拿下蘋果汽車項目将是有力背書,但以蘋果在各方面的野心,與蘋果合作造車将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工作。

03

蘋果汽車的關鍵技術預測

輔助駕駛水準

雷射雷達更可能用于車内的感覺,包括面部識别和手勢控制。

在内飾方面使用雷射雷達完成智能座艙的功能,對蘋果來說絕對是駕輕就熟的——iPhone 12 Pro 系列和同期的 iPad Pro 已經用上了小型雷射雷達,掃描的精度和面積對于座艙環境感覺和手勢識别綽綽有餘,滿足支付安全要求的 Face ID 用來解鎖車輛和使用者識别也是小菜一碟。

對于蘋果來說,直接推出具有 L4 級别輔助駕駛功能的車輛是一個「巨大的賭注」:除了全球各地監管部門的法規準許之外,相關移動出行服務的收費政策也需要進一步許可。

基于自動駕駛技術的出行即服務(Mobility as a Service,MaaS)業務能夠很好地拓展蘋果軟體生态和使用者體驗的範圍。并且現有 MaaS 業務的公司(如谷歌 Waymo、通用旗下 Cruise 等)并不自己生産車輛,蘋果汽車量産能和未來可能的 MaaS 業務很好地比對。但對于非商業用途的蘋果汽車,車輛很有可能一開始就支援 L2 或 L3 級别的人機共駕,包括自動緊急制動(AEB)等基礎 ADAS 功能。

汽車應用的開發

在能讓蘋果汽車脫穎而出的若幹方面中,蘋果的應用生态和雲端服務一定會起到重要作用。蘋果會在自己設計生産的汽車中内置 App Store 可以說是闆上釘釘,而且蘋果很有可能會提供對開發者較為友好的開發架構,協助第三方開發者編寫面向蘋果汽車的軟體應用。

V2X(車聯網應用)

蘋果非常有可能為車輛配備基于 5G 通訊的 V2X 功能。

伴随着蘋果對輔助駕駛和自動化領域的研發投資,V2X 技術不出意外會出現在蘋果設計的汽車上。V2X 的相關方面也是蘋果專利申請最活躍的領域之一,包括從導航界面、消息通知樣式、資料來源選擇和非标準道路資訊的識别等等。

動力電池

除了中國的衆多電池企業,南韓 SK Innovation 也是蘋果汽車電池技術合作的強有力競争者。

蘋果汽車項目的動力電池設計會是怎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蘋果到底是自行設計研發然後交給 ODM 廠商代工(例如富士康、LG 和麥格納),還是是直接使用其他主機廠現有的車輛平台或者方案。不同方案下的電池包總成會有很大的不一樣。

車身結構和材料

蘋果曾申請過車輛四輪獨立力學應用的專利,用于和 ClearMotion 這樣的智能底盤懸架公司競争。

蘋果汽車項目的白車身結構設計會緻力于滿足當下和未來的安全标準,確定在不改變車身結構設計的前提下,能夠通過以後新增的碰撞安全測試。

半導體設計

蘋果一直在發展自己的晶片設計能力:2008 年蘋果收購了 P.A. Semi 半導體公司,又在 2019 年收購了英特爾智能手機數據機(基帶晶片)業務。

IHS Markit 認為,由于算力的制約,蘋果不太可能直接把手機端的 A 系列處理器直接用于車輛輔助駕駛功能的計算,不過考慮到蘋果在移動端 arm 架構處理器領域的設計能力,基于現有架構給車輛輔助駕駛設計專用晶片也非常有可能。

此外,近年來汽車半導體部件的占比已經以 7% 的速度持續增長多年,蘋果在這一領域的優勢會為其貢獻巨大的價值。

軟體能力

蘋果設計的核心是頂尖硬體、強大自研軟體能力和服務之間的緊密結合。這種貫穿蘋果所有産品的特質非常有可能延續到「Apple Car」上。

按照蘋果以往在消費電子産品領域的風格,蘋果汽車領域的軟體戰略會比大多數傳統汽車制造廠商更深入,包括作業系統、中間層軟體、資料分析和移動聯通功能在内的領域都要由蘋果完全掌控。

04

UI/UX(使用者界面和使用者體驗設計)

在衆多設計風格中,蘋果最有可能延續 iOS 和 MacOS 上明了簡約的設計語言來和特斯拉抗衡,包括一定的實體按鍵、方向盤和中控螢幕上的觸摸互動。

蘋果圍繞 AR-HUD(支援增強現實的平視顯示器)互動注冊了大量專利——「Apple Car」可能強調突出的,是基于 AR-HUD 展開的人機互動。相比燃油車型需要放置發動機、變速器和離合器,電動汽車的前機艙有更充裕的空間供 AR-HUD 裝置發揮布置,優秀的 AR-HUD 完全可像 Model 3 那樣取消儀表,讓駕駛員視野更寬敞通透。

車輛使用的顯示面闆方面,由于消費電子領域三星和京東方已經向蘋果大量供應顯示面闆,這兩家深度參與到蘋果汽車項目的顯示技術研發也不足為奇。就像 iPhone 13 Pro 系列的 OLED 顯示面闆由三星獨家供應、iPhone 13 系列素質稍低的 OLED 螢幕則混用京東方、三星面闆的政策一樣,蘋果汽車上的重要顯示面闆可能由三星負責,其他需要控制成本的顯示器則會讓京東方供貨。

除了螢幕上的觸摸,蘋果還會在汽車項目上使用其他「較為隐蔽的觸控功能」,例如支援觸控的柔軟車門内襯、能夠提供壓力資料的門把手覆寫材料等等。在材料領域,處于領先地位的 3M 公司可能會和蘋果展開合作。

05

寫在最後

别的不說,如果蘋果真的在 2024 年推出了一輛電動汽車,最讓我關注的應該就是電池技術了——蘋果一貫舍得用料、軟體能力強悍、使用者體驗行業頂尖:碳纖維車身、無 B 柱設計、強大的汽車生态和智能體驗,我想是完全不用擔心。

反而是動力電池,在競争激烈的電動汽車領域,缺乏本質革新的化學體系多少有些「不以蘋果的意志為轉移」。基于此前蘋果在新領域開拓上的成功經驗,蘋果汽車推出時很可能又會是行業頂尖的産品,不過 2014 年就開始立項的設計藍本,有足夠實力支撐蘋果在現有的電池體系下,和未來的特斯拉一決雌雄嗎?

蘋果汽車項目從 2014 年至今已經 8 年。2022 年各家展示的概念車在互動和内飾方面的設計,已經讓人的口味更挑剔、興奮門檻值更高了。但願 2024 年我們熬夜看某款 iPhone 的釋出會直播中,結尾 one more thing 的「蘋果牌電動車」平地驚雷。

撰文:月巴金帛編輯:萊因哈特

這些也值得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