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教養,是慎衆

作者:拾遺

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教養,是慎衆

疫情之下,

做好自己能做的,

就是最大的幫忙。

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教養,是慎衆

有個微網誌前幾天熱搜,不知道大家看沒看。

室内設計師張先生,原本是吉林長春人,來北京工作4年了,租住在昌平區冠華苑社群。

4月22日上午,張先生與一名施工勞工,在客戶家交代設計細節,下午回公司後,聽說公司一位工長确診了,而工長與這名施工勞工有過接觸。

“施工勞工屬于密接,而我則屬于次密接。”

聽到這個消息後,張先生便開始尋思:

“萬一施工勞工被工長感染,然後施工勞工又感染了我,在這種情況下我回到小區,那不是要連累整個小區嗎?”

于是張先生立馬決定:“今晚我就不回家了。”

4月23日一早,張先生接到電話,得知施工勞工已經确診,

“那我就屬于密接了。”

張先生趕緊躲進自駕車裡,随後撥打了12345熱線,向街道、社群進行報備,并告知昌平、朝陽多地疾控,一上午電話就沒停過。

彙報完自己的情況之後,他就一直呆在車裡等待,一直等到晚上9點被接走。

期間,他訂過一次肯德基,他讓外賣小哥送到路邊,等外賣小哥走了之後,他才下車去拿,一點也沒有接觸小哥。

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教養,是慎衆

正因為把自己關在車裡,哪裡都沒有去,張先生阻斷了病毒傳播。

正因為選擇不回所住小區,整個小區才無人被感染,張先生讓上千戶居民免于大隔離。

這件事被媒體報道後,在網上引起了熱議,網友們紛紛贊歎說:

“這覺悟真是沒得說。”

“素質真高,扪心自問我做不到。”

“比起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這樣的人才值得尊敬。”

“值得尊敬,大部分人都做不到這樣。”

“他麻煩了自己,但免去了小區上千戶居民的麻煩。”

“他本可以不必如此,因為我們大家都沒有如此,但他卻選擇了如此,這就是他比我們牛逼的地方。”

……

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教養,是慎衆

張先生的确值得我們敬佩,因為他具有一種品質——慎衆。

我們都知道“慎獨”,何為“慎獨”?

就是指一個人在獨處的時候,即使沒有人監督,也能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道德準則,不做任何違背道德的事。

現實生活中,常有這樣的現象:

在衆人面前講究衛生,獨自一人就随地吐痰;有警察時遵守交通法規,一旦無人值守就闖紅燈;在自己熟悉的集體中謙恭有禮,在荒郊野外就随意摘别人瓜果……

我們很多人都是如此,上班下班不一樣,白天黑夜不一樣,有人無人不一樣,是以才需要“慎獨”。

一個人在無人監督而獨處的情況下,如果仍然能夠嚴于律己、遵道守德,我們就可稱之為做到了“慎獨”。

慎獨,是一種很高的個人素質。

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教養,是慎衆

那何為“慎衆”?就是指一些人甚至多數人,在不遵守道德或違反某些原則時,自己仍然能夠遵守道德堅持原則,潔身自好而不随波逐流。

相比于慎獨,慎衆更加難能可貴,因為如果說慎獨是一種自我限制,那慎衆就是一種更難的自我限制。

為什麼更難?勒龐在《烏合之衆》裡說得好:

“單單是我們變成群體成員這個事實,就能使我們在文明階梯上倒退好幾步。孤立的我們可能是個有教養的個人,但在群體之中卻很容易變成野蠻人。

因為在群體之中,一切都群體化了。

人都有一種本性:環境越是私密,人就越是真實;犯錯成本越低,人越容易出錯。

一個群體中的個人,不過是衆多沙粒中的一粒,可以被風吹到無論什麼地方。”

慎衆之是以比慎獨更難得,原因正在于此,這也是張先生值得我們敬佩的地方。

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教養,是慎衆

前幾天我在寫一篇稿子時,提到了個人素質這件事。

什麼情況下,最能展現一個人的個人素質?我覺得三種情況,最能展現一個人的個人素質:

1.在無人監督的時候,你會不會堅持自己?

2.在其他人都在做一件不道德的事情時,你會不會從衆?

3.當不得不做某事時,你會不會考慮把對公衆的影響降到最低?

關于第一種情況,我舉一個例子。

《人民日報》刊過一個故事。筆者的侄兒跟着一位漁民,去某個海域捕魚。

每撒下一網,總有收獲。可每次網拉上來之後,此漁民都會挑揀一番,将大部分魚蝦放回海裡。

他侄兒不解:“好不容易打上來,為啥要扔回去?”漁民說:“符合規定尺寸的魚蝦才可以捕撈。”

他侄兒說:“現在無人監督,何必呢!”漁民說:“不是什麼都要别人來督促的。”

什麼是個人素質?這就是個人素質。

在無人監督無人限制的時候,依然堅持自己依然堅守道德,這種素質叫做“慎獨”。

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教養,是慎衆

第二種情況,我也舉一個例子。

作家“玉漏遲”講過一個故事:“以前大學外面那條小吃街,髒得實在是不堪入目。攤主們都随意亂扔垃圾、亂倒湯水。太陽一曬,整條街都飄着一股臭味。

但隻有最近來的泡飯攤子是個例外,他的不鏽鋼案闆永遠閃閃發光,調料罐整潔得看不到一點污垢。”

玉漏遲吃飯時,見泡飯攤主開始洗鍋。

“我以為他也會将洗鍋水潑到大樹下,沒想到他竟然拿出了一個紅色垃圾桶,然後像賣油翁一樣,小心地把水倒了進去。

那桶本是豔紅色的,但因為常常刷洗變成了粉白。這個攤位的地上很幹淨,幾乎看不到一顆飯粒。”

什麼是個人素質?這就是個人素質。

在其他人都在做一件不道德的事情時,但他并沒有選擇從衆,這種素質叫做“慎衆”。

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教養,是慎衆

第三種情況,我也舉一個例子。

上面這張照片,是東航空姐陳女士拍攝的一張照片。

那一天,一位媽媽上了飛機後,給周圍的旅客都發了一個小禮包。

禮包裡裝着耳塞和糖果,還有一張小紙片。小紙片上面列印着這樣一段話:

“你好!我是來自甯波的Wendy,我剛剛一歲半,這不是我第一次出門旅行了。

可是獨自帶我的媽媽,還是擔心我的哭鬧會打擾到您,畢竟飛機氣壓變化會讓我感到很煩躁。在公共場合打擾别人的可不是好孩子,我會盡力保持安靜的。

這裡有耳塞和小糖果,希望能減輕你的困擾。Wendy祝你旅途愉快喲。”

什麼是個人素質?這就是個人素質。

當我們不得不做某件事情時,會考慮把對公衆的影響降到最低,這種素質叫“為别人着想的善良”。

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教養,是慎衆

《元史》記載了一個故事。

宋元之際,世道紛亂。大學者許衡途經河陽,久行之後,口渴萬分。

恰巧路遇梨樹,衆人皆圍而摘梨,唯許衡不為所動。

别人問他為何不摘,許衡回答:“此非吾梨,豈能摘?”

衆人譏其迂腐:“亂世梨無主也!”許衡答:“梨雖無主,而吾心有主。”

● 在無人監督的時候,你會不會堅持自己?

● 在其他人都在做一件不道德的事情時,你會不會從衆?

● 當不得不做某事時,你會不會考慮把對公衆的影響降到最低?

這三種行為,就像許衡一樣,沒有規定要求你必須這樣去做。

你可以選擇不做,但你選擇這樣做了,就比别人多了那麼一點高貴。

這一點高貴,就叫做素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