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加大技術研發投入 小康股份加碼新能源汽車前景可期

《财經》新媒體 崔苗/文 潘西/編輯

4月30日,小康股份(601127.SH)釋出的2021年及2022年一季度業績報告顯示,2021年,小康股份營收167.18億元,同比增長16.89%,其中,新能源貢獻42.79億元,占比達到25.60%。2022年一季度,受益于賽力斯銷量持續攀升,小康股份營收同比增長56.03%至51.31億元。

加大技術研發投入 小康股份加碼新能源汽車前景可期

在政策等因素影響下,汽車行業正加速向電動化轉型。乘聯會資料顯示,2022年一季度,國内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138.6%至125.7萬輛。值得關注的是,作為進入汽車市場19年的整車制造企業小康股份正在通過加大新能源車型技術研發、銷售管道建設投入、與ICT企業華為聯合設計賽力斯品牌等方式加大新能源産業布局。資料顯示,小康股份每年創新研發投入均超銷售收入10%,近五年已累計投入超60億元,其中2021年全年投入研發19.49億元,同比增長7.03%。

業内普遍認為,新能源産業将在未來三年左右迎來全面爆發,直至與燃油車平分市場。而這三年時間則被視為行業發展視窗期,各大車企為搶占市場機遇,紛紛加速布局。但傳統車企轉型新能源要實作的不僅是将燃油車電動化,在全新的智能技術、管道面前,還将面臨技術研發、整車制造、銷售網絡等諸多挑戰,不過未來擁有核心技術的車企勢必将搶占到更多市場佔有率。

賽力斯銷量攀升 跨界合作成效初顯

在政策等因素影響下,汽車行業正加速向電動化轉型。盡管受産業鍊上遊影響,年初至今,多個新能源車型已數次上調售價,但市場消費熱情依然不減。乘聯會資料顯示,2022年一季度,國内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138.6%至125.7萬輛,前三月市場滲透率為19.3%,較2021年全年提高了5.9個百分點。

新能源浪潮完全改變了以往車企間的市場格局,傳統車企、網際網路企業以及造車新勢力間混戰一觸即發。随着競争不斷加劇,高成本效益産品成為了車企争搶市場佔有率的關鍵。在各細分領域中,20萬元以上的智能電動汽車被各車企視為需要大力搶奪的主流市場。

18年前,小康股份與東風集團聯合生産了日後被市場所熟知的“東風小康”品牌。在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成為汽車行業發展明顯趨勢之時,小康股份子公司重慶金康賽力斯汽車有限公司旗下品牌“賽力斯”選擇與華為從研發、制造到銷售、服務全鍊條合作,通過小康股份的純電驅增程技術、整車技術和精品智造能力,以及華為在資訊通信、智慧出行等領域的前沿科技,為使用者提供主動式智慧服務,順暢、高效、安全的出行體驗和全場景的智慧生活感受。

目前,賽力斯主要定位20萬元以上SUV市場,在售車型共有SF5及問界M5兩款。其中,問界M5将“設計研發-生産制造-上市傳遞”周期從兩年左右縮短至一年。根據小康股份最新産銷資料,截至2022年3月31日,新能源汽車本年累計産量同比增長296.87%至1.74萬輛,其中賽力斯同比增長1812.36%至6808輛;在銷量方面,本年累計銷售新能源汽車1.42萬輛,同比增加207.43%,其中賽力斯5044輛,同比增加1186.73%。

事實上,新能源汽車廠商間比拼的遠不止研發能力、生産制造能力,還有品牌提升和管道建設。從特斯拉開始,國内、外知名新能源汽車廠不再執迷于4S店銷售模式,而将管道重點瞄準至城市核心商圈。以北京為例,在西紅門荟聚、槐房萬達、雙井富力廣場等大型購物中心内,新能源車品牌銷售門店鱗次栉比。

摩根大通曾在一則報告中指出,到2025年,中國新能源車年銷量将超過1000萬輛。屆時,約有35%的汽車銷量将來自新能源汽車型。

在業内看來,使用者中心作為新能源汽車廠商最主要的銷售管道之一,不僅是消費者體驗和購買新能源汽車并接受售後服務的主要場所,更是市場營銷和品牌推廣不可或缺的途徑,優質的使用者中心已經成為新能源汽車品牌企業的一項重要資源。

去年四月,賽力斯入駐了華為在主流商圈核心地段的門店。彼時,華為常務董事、終端 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CEO 餘承東表示:“創新不僅僅是技術層面,面對消費需求的變化和偏好,我們給消費者提供了更便捷的體驗方式,讓大家以後不用出遠門,便可以在全國市中心的賽力斯體驗中心、賽力斯官方APP、華為體驗店、華為商城,進行體驗賽力斯華為智選SF5。”

随着問界M5上市及銷售門店擴充,2022年第一季度,賽力斯銷量同比增加1186.73%至5044輛。市場聲音認為,盡管賽力斯距離年度30萬輛銷售目标還有較大距離,但随着百城千店銷售管道不斷落地,賽力斯兩江、鳳凰智慧工廠産能爬坡,以及今明兩年推出的六座中大型 SUV和全新大尺寸SUV,由賽力斯品牌所帶來的業績有待釋放。

加碼新能源産業布局 技術研發成核心競争力

盡管新能源造車技術門檻降低,但并不意味着入局新能源汽車領域無需核心競争力。由供應鍊斷供引發的風險頻繁發生,制造業愈發意識到技術自主可控的重要性。車企加碼新能源産業布局,技術與供應鍊是始終無法繞開的話題。

小康股份方面曾多次強調,小康以前和現在都不做代工廠,更不是代工廠。目前,小康股份等多個自主品牌企業圍繞電池、電機、電控技術展開研發,并通過于供應鍊核心企業簽署産期訂單以保證各項生産正常進行。财報顯示,2021年,小康投入研發資金共19.49億元,同比增長7.03%。

此前,小康股份曾披露2021年5月募集資金使用情況。資料顯示,截至2022年1月4日,承諾賽力斯智能網聯新能源系列車型開發及産品技術更新項目投資的16.22億元,已使用11.19億。其中,10.63億元用于賽力斯智能網聯新能源系列車型開發項目;0.56億元用于整車技術更新。承諾投資2.73億的營銷管道建設項目,已使用650萬元投資于線下店網。

值得一提的是,小康股份仍在不斷加大技術投資規模。近日,小康股份釋出公告稱,拟募集不超過71.3億元、總投資76.08億元,用于電動化車型開發及産品平台技術更新、工廠智能化更新與電驅産線建設、使用者中心建設及補充流動資金項目。

具體來看,小康股份拟投資47.48億元用于3款高端智能電動汽車和3款實用型電動汽車車型開發以及DE-i平台更新和一系列産品技術研發更新建設。6.33億元用于包括汽車生産線智能化更新改造、汽車零部件總成生産線智能化更新改造、高效高功率密度電驅動高柔性生産線建設三部分;2.27億元對線下店網系統進行擴充建設。

截至目前,除在中國重慶總部、美國建立小康科技中心及獨立研究創新中心,在中、美兩地有超3000人的技術研發團隊,擁有近3000項核心專利。此外,為保證産品開發性能與可靠性,小康股份建立了能源專用試制、試驗檢測能力平台。

業内專家認為,在技術研發投入階段,企業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與财力,是以這個階段内企業或難盈利。一款汽車産品是否好賣主要依靠三個因素:供應鍊、産品力、管道。盡管短期内由研發投入帶給消費者的直覺體驗難以與市面上的主流車型拉開差距,但随着技術投入不斷加大,各項技術逐漸完善,未來擁有核心技術的車企勢必将搶占到更多市場佔有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