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爬行綱 Reptilia
目:龜鼈目 Testudines
科:地龜科 Geoemydidae
屬:潮龜屬 Batagur
種:馬來潮龜 B. affinis
物種介紹 Introduction
中文名:馬來潮龜(拼音:mǎ lái cháo guī);
英文名:Southern river terrapin;
學名:Batagur affinis (Cantor, 1847)。
馬來潮龜,是潮龜屬下的一種龜,發現于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高棉。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2019)列為:極危(CR)
華盛頓公約(CITES)瀕危物種保護級别:附錄Ⅰ
外形特征 Description
馬來潮龜,是一種大型(甲殼長至625毫米)極度瀕危的水龜,栖息在馬來半島南部(泰國南部和西馬來西亞)、蘇門答臘的大河和河口,以及高棉的一個殘存種群。
亞種與分類 Subspecies and Taxonomy
1、亞種:Batagur affinis affinis,分布在馬來西亞半島的西海岸和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東部和泰國最南端;
2、亞種:Batagur affinis edwardmolli,分布在馬來西亞半島東部海岸和鄰近的泰國半島東部最南端的宋卡地區,與中國南海接壤,以及高棉,在那裡的Sre Ambel河系統中生存着一個沖突種群。
生态習性 Ecological Habit
對馬來潮龜的生境和生态的審查。該物種栖息在河口、紅樹林小溪、下遊河段和沿海瀉湖,通常在受潮汐影響的地區,但也可能出現在上遊相當長的距離(例如霹靂州)。在沙岸上築巢,無論是在河流或沙灘上,雌性可能會在築巢和覓食地之間進行大量的遷移。雌性在45厘米CL成熟,可能達到60厘米;雄性在40厘米CL左右成熟,可以達到49厘米。這可能發生在人工飼養的9歲,在生産力不高的河流,需要長達25年。雌性每季可制造多達三個巢穴。在馬來西亞霹靂州,一窩蛋的數量平均為26枚栖息地的改變和破壞已經成為導緻亞洲許多地區的河鼈減少的越來越重要的因素。采砂和水壩是對馬來潮龜最嚴重的威脅之一。為了建築目的的商業采砂,正在破壞整個亞洲熱帶地區的營巢海灘。位于築巢地點下遊的水壩,阻礙了覓食與築巢地點之間的遷移。離築巢地點上遊的水壩不允許沙子順流而下,以補充因侵蝕或在築巢海灘采沙而損失的沙子。馬來西亞的Kedah河就是上述問題的例證。築巢區上下都建有水壩,采砂破壞了所有重要的築巢海灘。
地理分布 Distribution
馬來潮龜在馬來西亞,吉打、霹靂和丁加奴的河流是主要的築巢地,盡管馬來西亞野生動物局進行了20多年的保護工作,但其數量仍在崩潰。丁加奴河邊的Pasir Temir和Pasir Lubuk Kawah是世界上最大的Batagur baska的築巢地。以前它延伸到越南的湄公河三角洲(那裡可能仍有少數動物存在),該物種的上遊出現在高棉的洞裡薩湖。此外,來自泰國東南部Bang Pakaong河下遊的考古龜碎片已被确認為馬來潮龜,這表明B. affinis在曆史上栖息在所有排入中國南海的主要河流。Nutaphand(1979)将馬來半島西北部的緬泰邊境南部的孤立的、現已滅絕的河鼈種群描述為B. b. ranongensis亞種,很可能是馬來潮龜。馬來潮龜的亞種群在整個地區嚴重枯竭,并從許多以前的出現地區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