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毛岸英犧牲37天後,毛主席才被告知,沉默很久後:一句話令人淚奔

作者:曆史李老師
毛岸英犧牲37天後,毛主席才被告知,沉默很久後:一句話令人淚奔

毛主席

1960年11月25日,當毛主席處理完當天的工作時,時間已經來到深夜,隻見他走出菊香書屋。深秋的北京夜晚氣溫很低,突然,警衛們聽到毛主席在輕唱平劇《李陵碑》中楊繼業的唱詞:

“金烏墜玉兔升黃昏時候,盼嬌兒不由人珠淚雙流;七郎兒回雁門搬兵求救,為什麼此一去不見回頭?”

這一天是毛岸英犧牲十周年紀念日,刹那間,警衛們淚流滿面。毛主席是偉大的領袖,可他也是一位普通的父親,也渴望兒子能有一番作為。毛岸英犧牲前,毛主席最親愛的夫人、兩個親弟弟、堂妹、侄子都犧牲了。

毛岸英犧牲時,毛主席年近花甲,這原本應該是含饴弄孫的年齡,可他卻經曆了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悲痛。長久以來,世人隻知毛岸英犧牲在北韓戰場,至于背後的真相,以及毛主席得知兒子犧牲後的反應就鮮為人知了。

1950年10月5日下午,黨中央就出兵北韓達成一緻意見,并任命彭德懷為志願軍司令員兼政委。當晚,毛岸英便向組織上送出了請戰書。毛岸英這時的身份是北京機器總廠黨支部副書記,但他不願坐在辦公室,整日呆在工廠中的房間裡,跟勞工們一起努力想辦法提高生産水準。

毛岸英犧牲37天後,毛主席才被告知,沉默很久後:一句話令人淚奔

毛主席主持召開會議

工廠裡隻有極少數上司知道毛岸英真正的身份,如果沒有北韓戰争,他會在這個工廠裡一直幹下去,正如他在日記中寫道:“在這個工廠連續不斷地做十年工作。”然而,當得知毛主席堅持出兵北韓而中央内部有不贊成聲音時,毛岸英決定以實際支援父親,主動請纓去北韓戰場。

對于毛岸英的請戰書,組織上不敢準許,最後送給毛主席批示。10月7日晚,毛主席在菊香書屋設家宴給彭德懷餞行,詳細商談關于出兵的具體問題,毛岸英接到通知讓他參加。就是在這場家宴上,毛岸英向彭德懷鄭重提出要上北韓前線抗美援朝。

毛岸英是于1946年底回國,他先是來到農民家中參加勞動,之後又來中宣部工作,期間還參加土改工作隊,跟廣大人民群衆打成一片。彭德懷一直在前線指揮作戰,沒機會見到毛岸英。

如今再次看到,彭德懷感慨時間過得飛快,他說:“岸英已經長成大小夥子了,時間過得真快啊!”毛岸英則反問:“彭叔叔,抗美援朝上前線打仗可我有一份啊?”毛岸英把自己在蘇聯上軍校、參加蘇軍并一直打到柏林的經曆介紹了一遍。

毛岸英犧牲37天後,毛主席才被告知,沉默很久後:一句話令人淚奔

彭德懷

彭德懷笑着說:“岸英,沒想到你這位參加了二戰的坦克中尉,年齡不大,但現代化作戰經驗還是蠻豐富的嘛。”但是,彭德懷對毛岸英的請求給予了拒絕,理由是我們防空力量薄弱,敵機到處轟炸,危險性很大。

彭德懷說了這樣一番話,“岸英,你在工廠當副書記不是很好嗎?經濟工作非常重要,在這個崗位上發揮作用,也就是支援抗美援朝。”毛岸英有點着急,來之前他暗下決心不管阻力有多大,一定要去北韓戰場。

毛主席本人是支援毛岸英的決定的,看到兒子的願望即将落空,便給他“求情”。毛主席對彭德懷說:“我這兒子不想在工廠幹了,他想跟你去打仗,早就交上了請戰書,要我準許,我沒有這個權利,你是司令員,你看要不要這個兵?”

彭德懷面露為難之色,毛主席又說:“老彭,我替岸英向你求個情,讓他去北韓戰場上鍛煉自己。我看,你就收留了他吧。岸英會講俄語、英語,你到了北韓後,又免不了跟蘇聯人、美國人打交道,就讓他擔任翻譯工作。”

就這樣,毛岸英上前線抗美援朝的願望終于實作了。10月14日,毛岸英在北京的最後一天,他利用這天跟親人、朋友告别。對于去北韓戰場,毛岸英瞞了所有人,連妻子劉思齊都不知道。

毛岸英犧牲37天後,毛主席才被告知,沉默很久後:一句話令人淚奔

毛岸英和劉思齊

劉思齊當時因急性闌尾炎住院,毛岸英沒有告知她真相,隻是說自己要去遙遠的地方“出差”。劉思齊晚年回憶說:

“他出差到什麼地方,去多長時間,一直沒有告訴我。最後,他偶然地問我,北韓半島你知道不知道?我說,知道,那正在打仗。可能是當時年齡小,根本沒有把出差和北韓戰争這兩件事聯系在一起。他走的時候已經是深夜11點多鐘了。”

1950年10月19日晚,志願軍秘密跨過鴨綠江。志願軍入朝後,司令部暫時設在北韓平安北道大榆洞。根據安排,毛岸英被任命為司令部俄語翻譯兼機要秘書。為了工作友善,毛岸英化名“劉秘書”,隻有極少數人知道他真正的身份,彭德懷軍事秘書楊鳳安是其中之一。

楊鳳安晚年回憶說:“覺得眼前這個年輕人穩重而有風度,并沒有因為他是毛澤東的兒子就有特殊感覺。”毛岸英從不搞特殊,彭德懷幾次喊他一起吃飯,都被拒絕。

志願軍剛入朝時,毛岸英沒有多少翻譯工作,可他天天呆在司令部作戰室,跟作戰參謀研究敵情。11月7日,金日成和蘇聯駐朝大使拉佐瓦耶夫來到大榆洞跟彭德懷會晤,毛岸英擔任俄語翻譯。

毛岸英犧牲37天後,毛主席才被告知,沉默很久後:一句話令人淚奔

毛主席和毛岸英

會談中,毛岸英用流利的俄語進行了翻譯,出色地完成了任務。當晚,毛岸英連夜整理了會談的翻譯記錄。大榆洞地勢險峻、隐蔽,南北都是東西走向的山嶺。兩山之間則是山溝,一側是迂回曲折的小路。

大榆洞當時有北韓一座廢棄金礦,礦洞就是現成的防空洞,而西北角山腳下當年礦工的舊工棚就是志願軍司令部所在地。當時美軍空軍力量強大,經常派戰機到處轟炸,志願軍司令部附近集中了大功率電台,收發電報比較多,這為敵機轟炸埋下了伏筆。

事實上,志願軍司令部設在大榆洞後,敵機就不斷來此偵察,不時投下炸彈,甚至俯沖掃射。11月25日9時許,毛岸英和作戰參謀從休息的山洞回到司令部作戰室。11時許,四架敵機突然空襲大榆洞,在司令部上空投下近百枚凝固汽油彈,毛岸英和高瑞欣未能跑出火海壯烈犧牲,這一年毛岸英28歲。

彭德懷這時在防空洞。原來,11月24日這天志願軍黨委專門研究彭德懷的安全和司令部的防空問題,副司令洪學智主持會議。會上決定,司令部所有人員在11月25日拂曉吃過早飯後,立即疏散到防空洞。

17歲的王天成當時任志願軍司令部情報處參謀,他是這段曆史的全程見證者,他回憶說:“彭總也是25日拂曉前,才被負責司令部安全的洪學智‘強行’搬進半山腰上的防空洞。當時,彭總還不太願意走。防空洞内,彭總、洪學智和鄧華研究了兩個多小時戰況,彭總叫楊鳳安回到辦公室詢問前線情況。 ”

毛岸英犧牲37天後,毛主席才被告知,沉默很久後:一句話令人淚奔

彭德懷和金日成等人在防空洞前

大火被撲滅後,毛岸英和高瑞欣的遺體被找到,可難以差別身份。最後,通過辨識手腕處的手表殘殼,才确認是毛岸英。楊鳳安幾乎以百米沖刺的速度跑到防空洞,彭德懷此時還在作戰地圖前研究敵情。

隻見楊鳳安以無比悲痛的口吻報告:“彭總,辦公室的人員,除了岸英和高瑞欣同志沒有跑出外,其他同志都已經安全脫離。”彭德懷聽後差點暈倒,眼含熱淚,過了一會兒他才說:“岸英和瑞欣同志都犧牲了,犧牲了。”

彭德懷走出防空洞來到毛岸英和高瑞欣遺體前,又是長時間的沉默,之後用凄楚的口吻說:“唉,怎麼偏偏把岸英給炸死了?”因第二次戰役馬上就要打響,彭德懷便訓示将兩人遺體在附近掩埋,等戰争勝利後再遷葬。

這天中午,彭德懷沒有吃午飯。下午,彭德懷主持召開志願軍司令部黨委會議。會上有人提出要不要把毛岸英犧牲消息向毛主席報告時,彭德懷直接說:“岸英為國捐軀光榮,我想遲早都是要報的,遲報不如早報,今天就上報,給中央軍委的電報我來寫。”

毛岸英犧牲37天後,毛主席才被告知,沉默很久後:一句話令人淚奔

彭德懷親自撰寫的絕密電報

散會後,彭德懷坐在辦公桌前,手中的筆拿起來又放下,放下又拿起。寫了又撕,又重寫,結果短短一百多個電文竟寫了一個多小時。這封絕密電文全文如下:

軍委、高(崗)、賀(晉年):

我們今日7時已進入防空洞,毛岸英同三個參謀在房子内。11時敵機4架經過時,他們4人已出來。敵機過後,他們4人傳回房子内,忽又來敵機4架,投下近百枚燃燒彈,命中房子,當時有兩名參謀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燒死,其他無損失。

志司 25日16時

電報寫完後,彭德懷交給值班參謀,一臉嚴肅地說:“馬上發回國内,向中央報告!”這封電報被以最快速度發到了中央辦公廳機要室,主任葉子龍看到内容後幾乎崩潰,他立即拿着電報來到西花廳找周總理。

周總理當時負責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他深知毛岸英的犧牲對毛主席的打擊,但是馬上第二次戰役即将打響,加上毛主席這兩天又患上了感冒。思慮再三,周總理這電報上批示了一句話:“劉(少奇)、朱(德):因主席這兩天身體不好,故未給他看。”

毛岸英犧牲37天後,毛主席才被告知,沉默很久後:一句話令人淚奔

毛主席和葉子龍

也就是說,毛主席沒有第一時間得知毛岸英犧牲的噩耗。37天後,即1951年1月2日,周總理找來葉子龍,把毛岸英犧牲的電報交給他,并對他說:“不要瞞了,我們總瞞着也不是一個辦法,今天就向毛主席報告吧。”周總理還表示,如果現在不彙報,等彭德懷回京後毛主席還不知道,當時就被動了。

周總理還把自己的一封親筆信交給葉子龍,讓他一并交給毛主席批示。在親筆信中,周總理詳細解釋了為何直到現在才彙報,他寫道:

“主席:毛岸英同志的犧牲是光榮的。當時我因為你在感冒中,未将此電送閱,但已送少奇同志閱過。在此事發生前後,我曾連電志司黨委及彭,請他們嚴重注意指揮機關安全問題,前方回來的人亦常提及此事。高瑞欣亦是一個很好的機要參謀。勝利之後,當在大榆洞及其他許多戰場多立些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烈士墓碑。”

葉子龍乘車很快來到毛主席住處,當時他住在京西萬壽路的新六所一号樓。在衛士長李銀橋的陪同下進入一号樓客廳,毛主席此時剛醒來不久,坐在沙發上看報紙。葉子龍把電報和信件放到毛主席面前的茶幾上……

毛岸英犧牲37天後,毛主席才被告知,沉默很久後:一句話令人淚奔

毛主席

關于毛主席得知毛岸英犧牲真相反應,葉子龍在回憶錄中如此描述:

“我拿着電報走進毛澤東的辦公室,他正在沙發上看報紙。我小聲叫了一聲‘主席’,然後把電報交給他,然後默默地站在那裡。毛澤東将那份簡短的電報看了足足三四分鐘,他的頭埋得很深。當他擡起頭時,我看到他沒有流淚,沒有任何表情,但他臉色非常難看。他向我擺了擺手說:‘戰争嘛,總會有犧牲,這沒有什麼!’”

在毛岸英28年的人生中,毛主席跟他相處的時間寥寥無幾,如今卻陰陽相隔,可他卻把悲痛深埋心底。毛主席這句“戰争嘛,總會有犧牲,這沒有什麼”的話,展現了他博大的胸懷,怎麼能不令人淚如雨下。

再後來,彭德懷回京後向毛主席彙報工作,期間再次談到毛岸英的犧牲。彭德懷在彙報完毛岸英犧牲過程後,毛主席則說了很多寬慰他的話,他說:

“岸英是志願軍的一名普通戰士,不要因為是我的兒子,就當成一件大事。不能因為是我、黨主席的兒子,就不該為中朝兩國人民的共同僚業而犧牲。世上哪有這樣的道理呀!哪個戰士的血肉之軀不是父母所生?”

毛岸英犧牲37天後,毛主席才被告知,沉默很久後:一句話令人淚奔

毛岸英墓地

從此之後,毛主席在外人面前再也沒有表露喪子之痛。後來,劉思齊在整理毛岸英遺物時,發現丈夫在日記反複問自己“我當主席的兒子合格嗎?”劉思齊拿着這個問題去問毛主席,得知答案是,“合格,他是我的驕傲!”

如今人們常說歲月靜好,可這背後卻有無數人負重前行。現在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更應該銘記曆史,不忘先烈!謹以此文緻敬毛岸英等千千萬萬的志願軍烈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