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資源魔咒、殖民遺毒、政治死穴:南美拉胯的真相是什麼?

作者:江湖棄子

很多人都說美國這是一塊天賜之地,一望無際适合農耕的大平原,漫長的海岸線,優質的水資源,整個北美自然條件都很令人羨慕,中國要有這麼好的耕地那怕不是做夢都能笑醒。

可為什麼同在美洲,同樣遼闊富饒的南美,咋就這麼拉呢?

南美洲位于西半球,人口衆多、資源豐富,是世界第四大洲。可南美洲最強大的巴西、阿根廷和智利都隻是二流國家,這就讓人感到肯尼迪飙車-摸不着頭腦了。南美為何沒有形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大國呢?

本期棄子就多角度為大家揭秘南美拉跨的原因,各位金主爸爸們扣Q上車。

自然環境

首先,南美沒有世界大國和自然環境有一定關系。這地兒大歸大,又瀕臨兩大洋,看着是個高仿美國,可細看就是個拼多多版。南美洲大部分位于赤道帶内,北部三分之二的領土都位于熱帶,大部分是叢林山地。衆所周知,叢林地區想要開展經濟活動非常困難,光是清理土地就成本奇高,尤其是著名的地球之肺-熱帶雨林,不是你想開發就能開發。

是以南美洲看着大,實際适宜居住的地區也就集中在内陸的安第斯山脈山谷、部分高原以及沿海零星的小平原上。這些地方地形平坦、氣候涼爽,自然條件較好,是以農業發達,城市大多集中在此。(上南美人口密度圖)

南美的情況和俄羅斯有點像,看着地很大,實際上适合人居的地兒比康師傅牛肉面裡的牛肉還少。

如果不是有豐富的礦産資源做支撐,南美各國會比現在更窮。

南美不僅東西部被安第斯山脈所分割,南北同樣被熱帶雨林、河流以及山脈所分隔,複雜的自然環境把南美大陸切得比被泥頭車創過的樂事薯片還稀碎。真正有價值的隻有拉普拉塔河流域,也就是巴西、阿根廷、烏拉圭和以及礦産資源豐富的智利。

就和非洲的尼羅河戰争一樣,曆史上巴西、阿根廷、烏拉圭和巴拉圭圍繞拉普拉塔河的通航河段和出海口展開了激烈的争奪,1864年爆發了著名的“巴拉圭戰争”。巴拉圭作為一個被鄰國團團包圍的内陸國,總統洛佩斯也不知道是哪來的自信,可能是想學習大波蘭平獨鎮露,以一挑三,結果一敗塗地,戰争後期由于成年男性死絕了甚至連8歲的孩子都被強征入伍。

戰争的結局是巴拉圭被打成廢人,損失了40%的領土,人口由53萬減少到22萬,男性更是僅剩3萬,不得不選擇一夫多妻的制度來恢複人口數量。可謂是吃花椒的睿醬-叔麻了。

阿根廷和烏拉圭控制了拉普拉塔河的出海口和通航河段,巴西和阿根廷一樣獲得了大筆賠款和大片領土,三國都笑的十分開心,隻有巴拉圭受傷的世界線達成了。

如果整個拉丁美洲(不用讀:墨西哥、阿根廷、秘魯、、智利、哥倫比亞、委内瑞拉、哥斯達黎加、古巴、多米尼加、厄瓜多、、瓜地馬拉、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巴拿馬、、烏拉圭,巴西,直接上地圖吧)19個國家合并到一起組成拉美聯盟的話,人口約有6.2億,略少于東南亞,陸地面積大約2千萬平方千米,是東南亞的4倍多。2021年的GDP約為4.67萬億美元,高于整個東南亞,甚至可以超過德國,和日本基本持平。人均GDP也要高于東南亞,不過東南亞有一個公認的發達國家(新加坡),但拉丁美洲沒有。

曆史因素

拿南美和曆史文明悠久的歐洲亞洲比純屬欺負人,就拿同為美洲的北美比好了。這倆曆史相似都在大航海時代被發現,都有土著文明,之後都被殖民。尤其是美國,土著人種都一樣,離得也近,現在是公認的世界第一,比起北美,南美為啥就這麼拉呢?

這個就屬于是輸在起跑線上了,怪不得南美各國。

我們來看一下美洲國家被殖民的時間和宗主國(做表)

被 被發現時間 宗主國

巴西 1500年(明弘治十三年) 葡萄牙

阿根廷 1535年(明嘉靖十四年) 西班牙

加拿大 1535年 法國

美國 1607年(明萬曆三十五年) 英國

巴西在1500年被葡萄牙殖民,阿根廷在1535年被西班牙殖民,加拿大同年被法國殖民,美國1607年被英國殖民。

南美被殖民的時間明顯比北美早,不同之處就在于宗主國不同。南美這倆是西班牙葡萄牙這倆歐豬,美國是帶英,加拿大一開始是法雞後來被賣給了帶英。

葡萄牙、西班牙與帶英的殖民地統治方式不同,這決定了許多年後,這幾塊土地上不同的社會發展程度。

被葡萄牙殖民過的國家和地區,也就巴西還算能打。

被西班牙的殖民地,也就是中北美以及阿根廷,不比葡萄牙強到哪裡去,大豬不笑二豬。

而帶英的殖民地,就算抛開鷹醬不談,剩下的比如袋鼠,南非,印度也都是大家夥,絲毫不遜于巴西阿根廷。

是以說,南美得怪“兩牙”犬父不争氣啊。

具體來說,葡萄牙是近代史上第一個正兒八經跑出去找殖民地的國家,原因倒不是富有什麼狗屁的探險精神,就最簡單的理由:窮!太窮了,窮的蕩氣回腸,歐洲著名老賴債台高築,唯一的指望就是在海外找到值錢東西,回來換錢抵債贖老婆。是以15世紀那會,葡萄牙仗着航海技術上還有點底子,就出去搞錢了。

原本水果牙是打算去亞洲找點香料回來賣,結果陰差陽錯的先是發現非洲,帶回來了蔗糖和酒,要知道那個時候糖在歐洲是奢侈品,一夜暴富。何以解憂唯有暴富,葡萄牙瞬間痛失一切煩惱,被迫過上了枯燥乏味的暴富生活。

邊上西班牙看到鄰居暴富頓時開了寫輪眼,要知道西班牙條件比葡萄牙好多了,航海能力也是完爆葡萄牙,十裡八鄉打聽打聽什麼叫他媽的無敵艦隊!

1492年8月,西班牙女王特使哥倫布帶着給印度、中國皇帝的“诏書”,率領3艘帆船出大西洋,經70晝夜的艱苦航行,于10月12日淩晨到達了新大陸,一直到死哥倫布都堅持認為這片大陸就是印度,隻不過這裡現在被叫做美洲。

可見要想成為航海王,必須得是路癡,要是不會遊泳就更好了(海賊王)

葡萄牙表示,15世紀講究一個共同富裕,你的就是我的,于是準備派遠征軍來奪取新大陸,要不怎麼說是海盜呢。

西班牙表示甜蜜的強盜也得講基本法,你個湊表臉的水果蠻夷不懂先來後到的嗎!于是西班牙向教皇發起了訴訟,教皇表示:(金坷垃:不要打架不要打架,美洲好處都有啥,誰說對了就給他)

1494年,在教皇的仲裁下,倆牙簽了個《托爾德西裡亞斯條約》,同意在佛得角以西370裡格處劃界,史稱"教皇子午線",線東新"發現"的土地屬于葡萄牙,線西劃歸西班牙,瓜分了地球。

U one嗦one,最開始的時候,這倆大牙并沒一肚子壞水打算去欺負人,也沒打算到處燒殺搶掠,純粹就是為了繞過阿拉伯世界恢複和東方的正常貿易,畢竟絲綢之路就足夠暴利了。

當他們剛到南美的時候,由于這地物産太富饒,食物充足,當地土著都不需要社會分工就能吃飽喝足,是以社會組織結構極其簡單,還停留在部落制。

西葡兩國的人來了之後,與當地土著很快就打成了一片,是以今天南美全是混血兒,說明一開始白人殖民者與當地土著之間是比較平等的,都拿對方當人看,是以才能互相通婚,繁衍。

等到帶英如夢方醒想起來去占領殖民地的時候,那些最好搞定的地方都給開發完了,隻能硬着頭皮去啃一些硬骨頭,像南非,北美之類的。由于物産不像南美那麼充足,當地土著的組織性和抵抗精神要強的多,雙方基本是你說我愛你,他說法克鱿,尿不到一塊去。

融合失敗,再加上貿易帶來的暴利,讓帶英的眼神不再單純,露出了昂撒匪幫兇狠殘暴的本來面目。于是南非、北美的土著基本上不是被殺就是被奴役。是以曆史上越往後的殖民地,混血的越少,都是白人絕對統治。

殖民世界的第一次分野就産生了,以南美為代表,由于人種構成以容易統治的混血為主,加上宗主國本身都是封建制的,是以就采用了(葡萄牙)和總督制(西班牙)。

而帶英的殖民地因為已經把土著趕盡殺絕完成了換種,當地都是白人移民,都是老英倫正米字旗,大家是平等的,讓我作為殖民地從屬于祖國可以,想奴役我沒門。加上英國政體在1689年《》頒布之後是相對民主的,是以采用了殖民地自治模式。

當然帶英的殖民地也不是沒有總督,但主要針對租界和印度等半殖民地,畢竟三哥實在是太多,殺不完。

葡萄牙和西班牙對待殖民地的态度就很簡單粗暴。

先說葡萄牙,由于王室力量太弱,國力也不行,是以隻能把殖民地封給貴族們。貴族們在殖民地實際上就是國王,隻要上繳給宗主國和教會1/5的稅就行,剩下都是自己的,簡單地說就是葡萄牙的巴西附屬國。是以貴族們對殖民地的管理方式就是什麼值錢就拿什麼去賣,掙了錢就繳稅,剩下的錢就吃喝玩樂。

例如巴西,最早就是種甘蔗和榨糖,不停的賣糖。糖不值錢了就改種煙,總之啥值錢賣啥,管理水準極其底下,和農業社會差不多靠天吃飯。

其次是總督制的西班牙,由于西班牙海軍天下“無敵”國力強盛。是以王室有能力嚴密控制殖民地,派去的總督,幹的好,大大地有賞,幹不好,滾蛋地幹活,極大的激活了人的主觀能動性,總督們都很有精神(森下下士)。

例如阿根廷,阿根廷一開始産貴金屬尤其是白銀,是以一直混的好,但由于沒有貫徹可持續竭澤而漁的重要方針,後來白銀采沒了。于是總督為了完成國王的KPI不被優化畢業,隻能絞盡腦汁的想辦法創收,嘗試煙草,養牛等等。是以阿根廷在殖民期間發展的比巴西要好。

最後是帶英式的自治,由于和宗主國地位相對平等,移民數量又多,是以在北美和澳洲,白人們不用上面壓KPI,都瘋狂的搞錢,殖民地的優勢被盡一切可能的挖掘。

以美國為例,以北美十三洲為起點,土地算不上肥沃,物産也不如南美豐饒。但是這群殖民者為了掙錢用盡了洪荒之力。南方土地肥沃,那就安排上種植園,賣奴隸,全世界搞各種值錢作物的種子來種地。

北方有資源,那就搞工業。西部有金子就先淘金,金子沒了大家就都當牛仔搞畜牧業。土地潛能被完全挖掘。

帶英殖民地在資本的循環利用上也完爆南美。南美産出的東西,法理上講是歸屬西葡國王的,都是先拉到歐洲去賣錢,賣了錢留下稅,剩下的歸領主或者是總督,這些錢最終回流到社會當中的是少數。反正南美既沒有工業也沒有金融,這些錢不是進了統治者的腰包,就是大家大秤分金喝酒吃肉去了。(水浒傳)

而北美和澳洲不一樣,出口的貨物是賣給宗主國的,多少錢是要讨價還價的,而且賣了的錢是歸組織生産的種植園主和工商業主,會進行擴大再生産。

南美賣資源的那些錢要是給美國,會進入工業體系,進入金融體系,産生巨大的流動性,制造成各種工業産品,賣錢——生産——賣錢,不斷的利滾利,自我生長,自我複制。

美、加、新、澳都是從帶英殖民地發展起來的。與南美殖民地不同,他們本身沒有什麼容易變現的自然資源,都是靠殖民者辛苦發展起來的,是以建立了與西歐類似的先進制度。

而南美由于當地盛産貴金屬。是以從一開始,殖民者就隻是一門心思的掠奪資源,歐洲先進的政治制度絲毫沒有影響到這個地區,當地的政治制度甚至不如中國古代。這就導緻了南美進入現代社會時,整個社會文化、風氣都是落後于時代的。

由于工業革命發生在英國而不是西葡兩國,英屬殖民地直接就享受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帶來的種種好處。而南美當時沒有像樣的工業體系和經濟基礎,一直停留在資源和原材料供應上,進一步擴大成了不可跨越的鴻溝和壁壘。

政治體制

南美各國糟糕的政治體制也是限制其發展的一大重要原因。金主爸爸們熟知的庇隆夫人,皮諾切特等人,不是軍政府獨裁,就是左翼或者民粹,造成這種現象的禍根就在經濟基礎和社會結構上。由于沒有工業體系,沒有中産階級,除了上層統治者就是底層老百姓。

就像中國古代的社會結構,除了皇帝官員貴族這一小撮上層社會,就是廣大的底層農民,是以隻能搞專制搞獨裁。西方民主制度的産生是因為工商業的發展造就了廣大的中産階級。

南美社會由于全是下層人民群衆,天然喜歡左翼和民粹主義。但南美的左翼政治家能想到全民共享财富,但沒有發展經濟的長久之計,很容易陷入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天愛甜蜜的誰誰誰的困境。

左翼回饋群眾的錢從哪裡來?首先當然是稅收,然後是沒收外國在本國占有的種植園、礦場等資産。出身底層的拉美左翼很少有成熟的經濟發展思路,對經濟運作的基本規律掌握也不足,短期可以,長期對經濟發展沒有決定性的改變價值。這也是為什麼拉美的經濟發展長期低迷的原因之一。

歸根結底,南美的一切亂象都是殖民地時期帶來的後果,這個後果又變成繼續惡化的原因。

這自然也不能把髒水潑到左翼身上,他們起碼有改變底層百姓生活現狀和國家疲敝的良知,隻是方法欠缺,很遺憾。

如果沒有拉美早期長久的壓迫史、沒有可怕的貧富差距,哪會有目前積重難返的爛攤子呢?

對于群眾來說,他們手中的選票一定會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方向。如果受益的總是那麼幾個執政精英、商業領袖,以及外國财團,GDP資料再高,個人所得再高,這和貧民窟裡掙紮的無數群眾有什麼關系?

唯有共同富裕,唯有消滅貧困,才是唯一的出路。

是以最後總結一下,南美為什麼始終發展不順利,沒有誕生世界級的大國。

南美底子雖然好,但殖民時代社會文化、制度都過于落後,長期無視底層人民,最終導緻社會整體反彈,形成了短視的政治制度。

多次選擇了錯誤的經濟發展理念,最終債務纏身。

國家走錯一次路,對于人民來說就是幾代人。

南美目前的情況雖然談不上多糟糕,人均GDP往往都在1萬以上,可卻着實浪費了他們豐富的資源。

其實,後進國家是沒有現成的道路可供遵循的,根本不存在抄作業一說,唯有結合本國實際情況與曆史環境逐漸摸索出來合适的道路。一個國家想要發展,必須尊重經濟規律,依靠實際情況、實際資料不斷摸索。

晚清以來,大陸面臨着亡國滅種的危機,為了救亡圖存,能夠在世界民族之林找到一塊立錐之地,一百年來不知多少仁人志士抛頭顱灑熱血,就為了探索出一條适合自己的發展道路:君主立憲,總統制、議會制、軍政府獨裁,資本主義,社會主義,每一次的探索都伴随着無數人的犧牲,最終才确定了現在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有了現在的民族複興。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想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人民自己。

本期視訊就到此結束了,喜歡本期視訊,覺得棄子分析的很有道理的金主爸爸們請多多三連支援,你的支援是我最大的動力,下期見了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