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吹上天”的越南和“悶聲發财”的印度,能否對中國産生威脅?

作者:熊貓貝貝小可愛

這是熊貓貝貝的第1046篇原創文章:

暗流湧動的大國産業博弈,在2022年進行的狀态,可謂是前所未有的激烈和熾熱。

大量工廠遷移越南,印度經濟全面恢複,近期成為了很多國内經濟媒體和海外中介的熱門内容和話題。

其實這是很正常的事情,風水輪流轉,大國小國都有國運起伏的周期,誰家過年還不吃個餃子的?

但是放到大環境中來看,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被俄烏戰争撕裂的歐洲和歐亞地區,在能源通脹的壓力之下尴尬難受;

内政撕裂、黨派紛争的美國,面臨着國内通脹和美元霸權的衰落雙重擠壓;

就連和每一個中國人關聯的中國,2022年開年以來,經濟承壓,疫情沖擊,諸多不易……

類似于越南和印度這樣原本疫情重災區出現的複蘇和反彈,特别是在工業,産業全面強勢增長的勢頭,就顯得非常引人注目,并且噱頭十足了。

這也引發了中國國内一些群體的焦慮和不安的情緒,比較極端和消極的觀點還有什麼越南即将崛起,搶奪中國的全球制造工廠地位,什麼印度騰飛,終将成為威脅中國經濟崛起的阻礙等等這樣的論調。

事實上是這樣的嗎?

隻能說是膚淺和浮躁,沒有别的詞語更适合形容這種心态,典型要飯的飯碗被搶還以為天塌下來的短視,這話雖然比較直白粗鄙,但是話糙理不糙。

這篇文章,就将基于2022年以來,對中國周邊的兩個東南亞國家經濟複蘇和産業遷移的現實情況深入詳細的分析認知,挖掘趨勢本質,看到必然規律,并對後續中國在全球經濟和産業博弈環境中的進一步崛起和發展方向,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和思考研判。

用理性冷靜,客觀本質的态度和眼光,去分辨當下正在進行的這一輪全球産業大搬家和經濟博弈過程中的因果關系,隻有看懂本質層面的一些必然,才能談得上在未來,在中國,看到方向,看到趨勢,看到機會。

硬核内容,錯過不再。

以微見著,洞察先機,把握趨勢,指導決策。

PS:

  • 文章略長,内容的閱讀需要一定的時間和耐心,并且需要進行思考。
  • 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讀者,寫作分享也是一個閱讀群體和寫作群體互相選擇的過程。
  • 每個人的認知層次不同,不做強求,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麼大路貨,也不是什麼看完能夠帶來輕松愉悅精神滿足的爽文,請結合自身需要和認知需求理性看待。
  • 頭條獨家文章,抄襲搬運必究!

(如果這篇文章在其它資訊平台被看到,不用懷疑,就是抄襲搬運,厚顔無恥)

選擇大于努力,思維決定層次,是任何時代任何環境下的重要規則。

被“吹上天”的越南和“悶聲發财”的印度,能否對中國産生威脅?

越南胡志明市(圖檔來源:頭條圖庫)

1

三個表現,引發中國對“越南崛起”的焦慮,但是絕大多數觀點都看錯了關鍵?

2022年4月份以來,有一個東南亞小國讓中國國内很多所謂的經濟學渣和磚家叫獸群體産生了強烈的危機感,各種鼓吹和分析頭頭是道,如雨後春筍一般的出現。

這個國家,就是越南。能夠吸引到中國輿論關注和讨論熱度的原因當然是三個非常明顯的信号或者說表現:

第一,是素有“提前抄底,炒作投機”名聲的資本老錢代表李嘉誠,對越南這個國家表露出明顯的興趣:

出售英國千億資産之後,商業嗅覺敏銳的李嘉誠将投資目光轉向越南。

2022年4月,李嘉誠旗下地産旗艦長實集團(01113.HK)與日本歐力士集團,通過越南當地合作夥伴萬盛發集團,會見了越南胡志明市市長潘文邁,共同商讨在胡志明市的投資事宜。

規格很高,動作很大,頗有資本老錢想要重金押注越南國運的排場和氣勢,不由得引發了投資領域的高度關注和分析。

第二,是越南4月份公布的經濟資料中,有很多亮點引發了熱議:

作為中國的鄰國,無論是上世紀的戰争還是現在的經濟,越南把中國學了個遍。

2010年越南出口資料為722億美元,2021年就增長到3,362億,可見在這10多年的時間裡,越南做到了利用出口來拉動經濟增長。

據越南政府公布的資料,2022年一季度,越南GDP達到921.75億美元,同比增長5.03%。

比GDP更驚豔的是貿易資料。一季度越南貨物進出口總額達1763.5億美元,同比增長14.3%。出口額達885.8億美元,同比增長12.9%,這相當于同期中國出口額的12%、廣東的61%、江蘇的90%。其中,單是3月一個月,越南出口額就達到了340.6億美元,相比2月環比增長45.5%,較去年同期增長14.8%。

還是需要對比,同樣是2022年第一個季度:

在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深圳投資保持正增長,而消費、外貿雙雙下滑。

一季度,深圳全市進出口總額7404.8億元,同比下降2.8%。其中,出口4076.6億元,下降2.6%;進口3328.2億元,下降3.1%。

與此同時,越南一季度外貿創下曆史新高。

越南海關公布的資料顯示,一季度越南貨物進出口總額為1763.5億美元(約為1.15萬億),同比增長為14.4%。

其中,出口額為891億美元(5842億元),同比增長13.4%。

在運往全球的生活消費品上,可以看到的不再是中國制造,越南制造也進入人們眼中,阿迪達斯、耐克、hm等衣服的制造商也都轉移到了越南。除此之外三星、 LG、 intel等一些電子産品也在向越南轉移。

2022年,越南出口訂單爆發,都已經排到三季度以後了,而中國的外貿出口訂單,卻現實面臨着違約退單的風險和趨勢。

就此而言,越南外貿趕超深圳,并非虛言。

第三,是金融市場的一個對比,這個就比較紮心了:

2022年4月,中國的股市還在3000點艱難徘徊的時候,越南的股市卻走出了驚人的漲幅。

2012年400點,到2022年最高點超過1500點,漲幅接近三倍,而中國股市持續了10年3000點,這種資本和經濟真金白銀的風向标對比,不由得讓中國股民感到難受吧?

資本青睐紮堆,出口經濟亮眼,金融市場強勢,再疊加肉眼可見的産業遷移趨勢,這肯定能夠給還在和疫情抗争,經濟承壓的中國國内的很多人,帶來落差感受和壓力。

但是關注點錯了,不吹不黑地來看,越南這個9600萬人口,面積32萬平方公裡的國家,就算麻雀變鳳凰,鹹魚翻了身,充其量也就是中國一個省級經濟體量和規模的水準,就拿中國的經濟下限去對标越南的極限上限,都實在是欺負人。

越南崛起,趨勢已成,但是産生的影響,并不是中國沿海發達的珠三角和長三角,而是在中國中部和西部,那些嗷嗷待哺,建設了大量的産業園和工廠,為承接沿海産業轉移,實作城市經濟轉型更新的中心城市,比如河南鄭州,比如廣西南甯,再比如,湖南湖北江西等等省份的中心城市,這些寄希望通過承接産業遷移實作崛起的中西部城市,一直盯着沿海中低端,低附加值,高度依賴人工資源,俗稱血汗工廠的産業,結果,被越南截胡,被越南搶了飯碗。

拿越南和中國比,那是太沒有自信的表現,鼓吹越南的快速崛起,還真的是骨頭太軟。

看問題要看到關鍵,那就是越南的經濟和外貿崛起,對中國的真正影響帶來的啟示:

為什麼産業甯願去配套落後,經濟不發達的越南,都不願意往中國的中西部去遷移?

這是一個好問題。

被“吹上天”的越南和“悶聲發财”的印度,能否對中國産生威脅?

越南河内(圖檔來源:頭條圖庫)

2

百毒不侵,悶聲發财的印度,是否能夠成為真正值得中國警惕的經濟博弈對手?

2022年,印度這個國家表現非常亮眼,特别是在經濟次元,對比撕裂的歐洲,承壓的中國,還有飽受全球通脹擠壓的大小國家,印度的表現,絕對可以說的上是“地球村那個最靓的仔”。

  • 比起仍被疫情反複沖擊的東亞、東南亞等全球制造業核心區,印度已基本在群體免疫和疫苗作用下刀槍不入;
  • 比起被俄烏戰争撕裂的歐洲和歐亞地區,印度不僅置身事外,反而利用印俄特殊關系鞏固能源礦産長期供給;
  • 比起内政撕裂、黨派紛争的美國,印度在印人黨的強力統治下财政收入創曆史新高,又不斷推出發展導向的産業政策、貿易政策,不僅使進出口量突破多年瓶頸達到新高,還首次投産蘋果IPhone13等高端産能。
被“吹上天”的越南和“悶聲發财”的印度,能否對中國産生威脅?

圖檔來源:網絡

根據2021-22财年前三季度資料顯示,印度商品出口突破3000億美元,全财年大機率實作4000億美元出口目标。與此同時,随着出口擴張、能源價格上升,印度商品進口也水漲船高至4400億美元以上。

與此同時,疫情前長期停滞的服務出口也實作了大幅增長,根據本财年前三季度資料,印度服務出口約1800億,而服務進口約為1000億。

被“吹上天”的越南和“悶聲發财”的印度,能否對中國産生威脅?

圖檔來源:網絡

資料說話,有依有據,這可能會颠覆很多中國人對于印度這個國家的經濟印象,這樣經濟和出口欣欣向榮的表現,還是絕大多數中國人印象裡面那個神奇而又稀爛的國家麼?

更重要的,是從國家情感上,印度這個國家實在很難讓有強烈愛國情操的中國人,能給什麼好臉色,特别是2020年中印邊境沖突事件,更是讓中國對印度這個國家有了反感的理由:

被“吹上天”的越南和“悶聲發财”的印度,能否對中國産生威脅?

圖檔來源:網絡

印度的經濟和出口貿易,出現了明顯的反彈和增長,是否值得中國的警惕和關注?

會不會給未來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和崛起帶來威脅,沖擊,甚至是阻礙?

任何博弈,說到底都要落到實實在在的利益層面,經濟競争,值得思考和分析。

畢竟印度也是同樣擁有14億人口的勞動大國,而且年齡結構要比中國有優勢,但是這樣的現成優勢,并不能保障印度這個國家能夠轉向東亞式投資導向的經濟增長模式的理想,一定能實作。

核心原因并不複雜,兩個足夠,

一個是印度政府長期以來的财政問題,政府高負債模式,賺錢第一要務是維系債務;

另一個就是印度的制度瓶頸,地方割據,種姓制度,貧富差距,效能低下。

一個是經濟模式,一個是管理能力,和中國沒有辦法比,更不要說消費和市場了,澳洲試圖用印度市場取代中國市場,結果大家也都知道了。

但是相較于越南而言,印度這個國家的經濟崛起和出口增長,才是真正值得警惕和關注的。

畢竟,什麼東西規模上來了,量級達到了,一旦核心問題得到解決,所能釋放出來的能量是非常可觀的。

印度和越南不一樣的是,印度的人口基數擺着,人口年齡優勢,管理上的問題也很明顯,如果要說對于歐美國家而言最理想的經濟殖民地,一個壓榨底層,高度依賴歐美貨币的印度,遠遠要比獨立自主,不斷自我進化和突破的中國要好的多。

是以,印度這個國家的态度和在未來全球局勢中的自我定位和路線,對中國而言,是真正存在威脅和影響的潛力風險的。雖然很多東西目前沒有很明顯,但是沒必要夜郎自大,印度一旦崛起,或者說因為站隊(比如俄烏沖突支援俄羅斯)能夠吃到新冷戰的後續紅利,一旦全面發力,絕對值得警惕。

被“吹上天”的越南和“悶聲發财”的印度,能否對中國産生威脅?

印度新德裡(圖檔來源:頭條圖庫)

3

從規律出發:産業鍊外遷東南亞,不一定是壞事

回到中國的角度來看,其實産業外遷的話題,早已成為最近這幾年經濟領域老生常談的标配話題了,2022年,因為越南和印度,包括馬來西亞,菲律賓等等的東南亞國家的經濟恢複勢頭和出口貿易走強,恰逢其時,又火了起來。

其實,産業外遷這個事情,用理性客觀的态度來看,對于當下的中國,其實是利大于弊的事情,而且,也符合全球産業分工體系的經濟發展邏輯和規律:

1、中國國内勞動密集型(或者說所謂的“中低端”)産業外遷東南亞是必然的,不同行業不同早晚的問題;

中國的經濟結構,人口組成,包括社會意識,已經到了必須要從血汗工廠,世界工廠的角色,向産業鍊更高次元更新的必然階段了。

不是這個時代的年輕人甯願送外賣開滴滴也不進工廠打螺絲,用工荒的本質是剝削荒,傳統那套剩餘價值剝削模式,已經在中國沒有什麼空間了,不僅僅是錢的問題,原本就沒有什麼核心競争力和附加值的血汗工廠,隻能以産能為手段進行薄利惡性内卷競争,生意沒前途,收入有上限,未來沒想象,還想騙現在的年輕人?

好歹國企有托底福利,五險一金,民營企業怎麼玩得下去?

勞動密集型産業縮水是必然的,這些“縮水”裡有的意味着消失,有的意味着外流。外流的首選,就是東南亞。

東南亞哪哪都落後,各種問題,但是最核心的,還是勞動力成本的低廉,那麼血汗工廠的存在,就有意義了。

資本規律如此,逐利優先。

2、環境邏輯:富裕的東南亞比貧窮的東南亞對中國更有利;

對國内産業鍊外遷東南亞的擔憂,大部分圍繞在本土制造業勞工失業上。但如果換個視角,從中長期來看,因承接中國産業鍊而變得更富裕的東南亞,比一個貧窮的東南亞,對中國更有利。

因為“富裕”意味着購買力,購買力意味着中國的商品和服務除了歐美,有了新的市場。

東南亞變得更加富裕的同時,中國的産品、文創與自然環境都在不斷變得更好。

這是必然的,以前國外的高标準,國内的假冒僞劣,會産生逆轉,前提當然是中國經濟的地位上升才能實作。

中國的産業更新與向東南亞的産業外遷,是一個硬币的兩面。

中國與東南亞的同步疊代,不僅不是零和博弈,反而會讓整個亞洲都變得更好。

而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上講,這也讓東南亞與中國形成更為深入的合作,建立更加密切的關系的可能更大,這在未來時代尤為重要。

朋友多多的,敵人少少的,最重要的,朋友條件都不錯,自己一樣不會錯。

國際關系,利益考量,很重要。

3、中國道路:産業更新與星辰大海,需要的不僅僅是實體上的努力,還有觀念革新。

當下輿論中對國内産業鍊外流的焦慮,本質上是因為中國目前處于一個十分尴尬的産業發展階段:

  • 高端産業爬坡尚未完成,
  • 中低端産業又被新興市場偷塔,

進退失據的風險增加,非常難辦。

這種顧慮和情緒其實是正常的,也是符合實際的,但是形勢比人強,除非能夠跑在形勢的前面。

其實要看到的,是中國國家制度在和人性和資本,在發展次元的深層次博弈。

以新能源車為例,特斯拉進入中國是一個重要的節點。

特斯拉沒有進入中國以前,中國的新能源車産業是什麼情況?

PPT造車?國家補貼詐騙大戶?爛泥扶不上牆?總之,不行就是不行,是真的不行。

有補貼就活着,沒補貼就死魚一條,就這麼現實。

特斯拉進來以後呢?

就連政府補貼取消了,中國的新能源車國産品牌,才迎來了真正的成長,研發,良性競争的爆發期。

大而不倒,腐朽低能的産業,強行留在中國,消耗國家的資金吊命,養活一大幫隻能依賴國家财政和補貼活着的僵屍企業,産能過剩,不思進取的産業和企業,有什麼長遠利好意義嗎?

并沒有,反而就像癌症一樣,貪婪吸食國家财富,最終形成系統性風險。

明朝覆滅的時候,國家财富,海量的真金白銀都在東林黨的江南富商和鄉紳的地下室和密室裡面,國家連發給軍隊的糧饷都湊不出來。

長痛,還是短痛?這或許并不是什麼艱難的選擇,難的是面對現實,承認現實,接受現實。

很多原本的利益既得寄生蟲群體,不思進取的米蟲群體,能不着急麼?

污染環境,低附加值的血汗工廠,對應的就業人口和産值是成本不假,但是長遠來看,得不償失才是必然。

中國也到了在産業領域需要有所取舍的重要階段了。

綜合以上三個次元的分析,大道至簡,理性客觀,對于中國而言,産業鍊外遷東南亞,不一定是壞事,更重要的,是中國自己本身是否能夠适應規律,破繭重生?

這才是關鍵。

被“吹上天”的越南和“悶聲發财”的印度,能否對中國産生威脅?

中國低端産業流水線(圖檔來源:頭條圖庫)

4

對未來中國崛起的星辰大海的研判分析

從中國的發展需求來看,如果未來的經濟增長和國際地位的崛起想要實作,就一定要邁過一個重要的關口,那就是解決對低附加值出口的單純依賴,而從更高的知識産權,核心技術,高附加值産業和核心等等的全新次元,實作國家收入,實作利潤增長。

這是所有發達國家實作真正發展的必經之路。

出口本身不是目的,供需之間的正常循環才是。

如果一個國家的國内購買力足夠強,強到國内的需求能消化國内的供給,那出口的重要性也會大大降低。

未來中國國若要成為更有影響力的世界大國,一定會從出口大國向進口大國轉變。黃奇帆在《新時代國際貿易新格局、新特征以及“三零”原則為基礎的FTA發展趨勢》裡對此有很精辟的論述,概括為三點:

1.進口大國意味着市場容量大,足以牽動世界;

2.進口大國往往是國際貿易的定價者;

3.進口大國要麼是自己有大量外儲,要麼本币就是世界貨币。

什麼是中國經濟未來的星辰大海?

那就是有全球的定價權力,用技術和專利獲得超額出口順差收益,就如同中國加入世貿以後十幾年那一套“七億件襯衫換一台飛機”的生意邏輯,實作完美逆襲。

很現實的就是,未來中國出口高精尖,進口低端低附加值的商品消費,才是真正的崛起。

對應的,就是中國産業結構更新,科技突破,還有綜合國力的更上一級台階。

最大的威脅,不是原有的勞動密集型産業外遷,而是來自于歐美國家對科技的封鎖,以及出于被超越帶來的恐懼,想把中國死死按在産業鍊底層的一切動作。

崛起之路,永遠不可能一路平坦,順風順水,但是方向明确,雖難也必然要堅定向前。

當然,崛起過程需要成本,目前國内産業外遷東南亞後的失業問題,包括資本流出,這些都是符合經濟邏輯和規律的必然,當然,這也是謀求崛起和發展過程中,國家層面也必須去思考,面對,還有解決的重要課題。

被“吹上天”的越南和“悶聲發财”的印度,能否對中國産生威脅?

圖檔來源:頭條圖庫

寫在最後:

文章最後,想和大家一起思考和讨論這麼一個問題:

不要夜郎自大,實事求是來說,中國在未來,怎樣才能算得上是一個真正的大國?

我個人的觀點,是自信,自立,自強,而且被這個世界需要。

自信,是經濟和産業次元的自我信心,不懼挑戰,不畏競争,核心優勢,無法取代;

自立,是真正實作自成一體,以我為主,不會因為其他國家的卡脖子,而阻礙自身的發展;

自強,是能夠創造财富,還能具備保護财富的能力,這樣的能力,源自于自身而不是外力。

2022年中國所面對的各種艱難,挑戰和壓力,恰恰展現了破與立的智慧,才是中國未來實作崛起的關鍵。

低端産業的遷出,是中國經濟更新,結構對向上有需求的正常表現,這是必然規律,也是必然的過程,當然,也是對中國真正在産業和科技這樣的核心競争力領域的一次倒逼和考驗。

崛起之路,難道指望躺着,讓别人擡着就能實作?

該破的就是要破,長痛不如短痛,當然這不是站着說話不腰疼,為什麼中國沿海的制造業甯願往不确定性充斥的東南亞國家跑,就不能往中西部,北方地區亟待轉型和經濟增長的城市去,實作内部消化?肉爛在鍋裡不好麼?

這,其實就能說明很多問題,資本的真金白銀的選擇和動向,對應的一定有充足的利差理由和确定性所在。

趨勢永遠都是明顯的,隻不過總是有人不願意面對現實,了解現實,接受現實而已。

這裡是中國,國家意志和頂層設計的态度,永遠高于一切,而中國這個國家,已經在過去幾十年裡面反複證明了,破與立的結合,披荊斬棘,不斷嘗試,最終都是為了中國這個國家在追趕中超越,在競争中突破。

這對所有中國經濟個體,投資群體而言,有很重要的啟發意義和趨勢判斷價值。

至于能夠看到什麼程度,那就不是我能說了算的了,見仁見智吧。

最後,五一假期,以一個中國普通年輕人,同樣也是勞動者的身份,祝所有的讀者朋友,節日快樂!

承壓并不可怕,艱難也不是問題,如果未來中國人的勞動價值能夠實作質的突破,那麼當下的一切挑戰和困難,回頭去看,還會是問題嗎?

硬核内容,如有共鳴和收獲,明人不說暗話,點贊轉發是最好的支援[靈光一閃]

被“吹上天”的越南和“悶聲發财”的印度,能否對中國産生威脅?

圖檔來源:頭條圖庫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最新規定,本文内容和意見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關于置業,投資等行為的明确建議,入市風險自擔。)

以上正文,來自@熊貓貝貝小可愛

交個敢說真話,會說實話,善于觀察的年輕人朋友,可好?

原創寫作分享不易,如果覺得文章不錯,歡迎轉發點贊。關注本人

實力原創,頭條獨家,如有抄襲搬運侵權行為,必究!

有問題歡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問必答,謝謝各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