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警營裡的“老黃牛”丨張宇萍:隊伍的“大内總管”

作者:景洪警方

一名人民警察,意味着工作與生活便不會存有“分界線”,24小時“開機”、24小時待命,無論去到何處,無論身處何方,警情便是指令;作為一名年過四旬的母親,上有養育之恩要還,下有哺育之責需盡。“母親”是個偉大的職業,而既是人民警察,又身為母親的她們,這份“偉大”變得愈發沉甸......

警營裡的“老黃牛”丨張宇萍:隊伍的“大内總管”

張宇萍

警營裡的“老黃牛”丨張宇萍:隊伍的“大内總管”

張姐,于1999年7月參加公安工作,先後曾在景洪市警察局巡邏隊、指揮中心、國保大隊工作,2017年底轉入景洪市警察局特警大隊,主要承擔内勤工作,兼顧做好巡邏防控、處突維穩、安保警衛等的特警外勤勤務。從事特警工作期間,她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像“老黃牛”一樣,默默無聞地為整個大隊的有序運作發揮着光和熱。

警營裡的“老黃牛”丨張宇萍:隊伍的“大内總管”

從“疑惑”到“肯定”,充當起凝聚隊伍的“粘合劑”

剛加入特警隊伍時,張姐顯得很疑問,也曾問過:“要我一個40多歲的大姐來特警幹啥?把年輕的、有活力的青年幹警安排進來才合理嘛”。但經過近幾年的實踐檢驗,證明了組織的安排是非常科學的。正如特警隊伍是一支年輕的隊伍,是一支幾乎全部都是二、三十歲年輕人的隊伍,而年輕人充滿朝氣、幹勁和闖勁兒,但也缺乏經驗,容易沖動。這就需要一名“大姐姐”時常引導、照顧和監督,化解沖突、緩和氣氛,将“暖警惠警”落到實處。工作中,在落實上級要求方面,遇到不明白的事兒但又不知道去問誰,交給張姐總能找到解決辦法;在協調其他機關或部門共同開展工作時,讓張姐牽線搭橋,也總能事半功倍;隊員在工作中受傷,張姐及時給予關懷和慰問,積極溝通政工部門落實好工傷報帳,維護好隊員權益;年輕人火氣大,一個溝通不好又互不相讓,沖突自然就出現了,而此時,張姐又會充當起“調解員”的角色,溫聲細語下又将兩人關系恢複如初。事後,隊員還會半開玩笑的說“若不是張姐,我都不想理你......”雖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兒,但正是這些小事兒讓特警隊伍這個“大家庭”顯得更有溫度、更有“家”的感覺。

警營裡的“老黃牛”丨張宇萍:隊伍的“大内總管”
警營裡的“老黃牛”丨張宇萍:隊伍的“大内總管”

雖不是“當家人”,卻操着“當家心”

内勤事務繁雜,除了“明面上”的收發檔案、撰寫材料、管理财務等等,還得要服務和保障好大隊全體隊員,如哪個隊員的鞋子壞了、衣服破了、裝備沒了,哪個宿舍的燈不亮了、鎖壞了、鑰匙丢了,還有隊員的思想動态、家庭情況,以及民警孩子的就學問題等等。特警大隊隊伍龐大,人員衆多,一件小事乘以一百就成了諸多小事兒,從事内勤工作,有時恨不得“三頭六臂”,而張姐在此其中卻顯得遊刃有餘。發現哪處有問題,或哪名隊員有困難,她總會及時的提出來,“槍庫前的值班室沒空調,天氣越來越熱了,隊員要值班,怕是得盡快給他們按個空調”“大隊的XXX,家裡困難,咱們能幫襯就多幫襯下”.......工作上雖沒能表現得有多“顯山露水”,但她誠摯親切的關懷和勤懇樸實的作風也赢得了隊員們的肯定。當年底開展個人嘉獎民主投票評選時,總會有投她的票,但她均沒有要這個嘉獎名額,她說:“要将機會留給年輕人,特别是開展外勤工作的隊員們,他們更辛苦,也更應當得到更多的鼓舞和獎勵”。

警營裡的“老黃牛”丨張宇萍:隊伍的“大内總管”
警營裡的“老黃牛”丨張宇萍:隊伍的“大内總管”
警營裡的“老黃牛”丨張宇萍:隊伍的“大内總管”
警營裡的“老黃牛”丨張宇萍:隊伍的“大内總管”

“服從指令聽指揮”,始終将工作放在第一位

警營裡的“老黃牛”丨張宇萍:隊伍的“大内總管”

家裡邊雖重擔纏身,但她沒有要求大隊能夠特殊對待,也沒有是以而降低對工作的标準。她始終将工作放在第一位,一旦接到指令,無論何時,無論身處何地,她都會堅決服從,并在認真執行的前提下,努力化解工作與家庭間的沖突,如遇到節假日值班時,孩子沒人帶,她就把孩子領在身邊,一邊工作,一邊看護。下班後,大晚上接到需要加班的緊急電話,她總會說:“不怕,沒事兒的,我去”。2022年3月中旬,她被抽調至南路派出所開展社群工作,得知抽調消息的她仍然很不舍得離開大隊,但無論崗位怎麼調整、工作怎麼加壓、環境如何変化,張姐都能一直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用行動踐行月月年年月月。

内勤工作是平凡的、普通的,是幕後的、無名的,沒有驚心動魄的壯舉,也沒有聲名遠揚的事迹,就像一支整日都在旋轉的陀螺在大家沒有留意的小事裡,留下辛勞的汗水,印下執着的身影,對于“張姐”來說,她更似螢火,圍着“大家”和“小家”團團轉,默默地發揮着自己的光和熱。

監制 | 王 娅

稽核 | 餘立武

文字 | 特警大隊

編輯 | 張靈茸

警營裡的“老黃牛”丨張宇萍:隊伍的“大内總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