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把巨額遺産作為誘惑,挑戰人類生育的極限,掀起了一場生育競賽

作者:來一起看世界吧

如果你走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加拿大多倫多的街頭,你可能會在電線杆上看到一條這樣的廣告。想要得到我的财富嗎?想要的話拿去吧,隻要你生的孩子足夠多。

這一個廣告。其實是來自一個人的遺囑。

這個人把巨額的遺産作為誘惑,公然挑戰人類生育的極限,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生育競賽,讓多倫多的女人們都開始争先恐後的生孩子。

他把巨額遺産作為誘惑,挑戰人類生育的極限,掀起了一場生育競賽

那麼這場競賽的意義在哪兒呢?這個寫遺囑的人為什麼要這樣呢?他是誰呢?

這個人的名字叫做查爾斯米勒,他來自加拿大,出生于一八五三年。

在三十多歲時,他就收購了大不列颠比亞快遞公司,還投資了賽馬和啤酒行業,幾輪投資全部大獲成功,讓他成為了百萬富翁。

好像每一個成功人士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這個查爾斯也是一樣的。

外表看起來他是一個成功的律師,是一個商業精英,是一個出色的投資人。但實際上他非常喜歡去搞惡作劇,喜歡開玩笑。

有時候他還喜歡用惡作劇來考驗人性。

他經常會把一張鈔票放在大街上,自己藏在附近的咖啡館裡,一邊喝咖啡,一邊觀察誰會偷偷地把鈔票裝進口袋裡,或者欣賞人們為了争奪這天上掉下來的餡餅而引發的各種醜态。

他把巨額遺産作為誘惑,挑戰人類生育的極限,掀起了一場生育競賽

就連他的死亡也充滿了戲劇性。

一九二六年十月三十一日這天是星期天,查爾斯仍然來到了自己的律師事務所上班。當時他正在和客戶談事情,查爾斯看着眼前的檔案忽然就倒在了椅子裡,一動不動了。就這樣,他戲劇性的死亡了。後來法醫查明他的死因其實是心髒病發作。一時間,百萬富翁查爾斯的死亡的消息被迅速傳開,引發了很多人的關注和讨論。

不過其實大家關注的點并不在于死亡本身,而是他的巨額遺産該如何配置設定。因為查爾斯孤獨一生。 按理說沒有人有資格去繼承他的财富。就在這時一份遺囑的出現讓所有人陷入了瘋狂。

這份遺囑是在查爾斯的家裡發現的,他很有趣。與其說是一個遺囑,倒不如說是一份清單,總共寫了十條,每一條都把自己遺産的一部分送給某些特定的人。每一條都充滿了荒唐和怪誕。

他把巨額遺産作為誘惑,挑戰人類生育的極限,掀起了一場生育競賽

我們不妨先來看其中的三條。

第一條把牙買加度假别墅送給三名律師。

第二條把啤酒公司七十萬美元的股份送給一些符合特定條件的人。

第三條,把賽馬俱樂部的股份送給三名素不相識的人。

單從這三條的内容來看啊,好像也沒什麼特别的,無非就是分一些财産嘛。

但是當人們找到了這些被指定的人以後,發現查爾斯真的是太壞了。

咱們逐條來看。

第一條把雅買家的度假别墅送給三個律師。這三個律師分别叫高爾特蒙哥馬利和哈弗森。

這三個人呢,他們分别是三家不同的律師事務所的經理,互相都認識。他們在當地啊是出了名的死對頭。這三個人每天都為了客戶争得你死我活,現在卻要三位全部都自願地住進别墅裡。一起生活一段時間以後,這棟别墅才正式成為這三個人的共同财産。

他把巨額遺産作為誘惑,挑戰人類生育的極限,掀起了一場生育競賽

這是第一條。

咱們看第二條。

把啤酒公司七十萬美元的股份送給一些符合條件的人。什麼條件呢?首先必須是多倫多當地的新教的牧師。其次,必須要參與啤酒公司的經營管理。滿足這兩條就能夠得到這些股份了。這看起來好像也沒什麼,但是有趣的是,他指定的人是新教牧師。牧師是不能喝酒的,也反對在社交場合喝酒。而且與此同時,啤酒公司之前的管理者是一群天主教徒,而天主教和新教互相看不上,不對付。

是以說查爾斯他定了一個這樣的條件,很顯然是一個惡作劇。

不過最終的結果是啊,有很多牧師見錢眼開,抛棄了自己的原則去争奪這份遺産,這是第二條。

他把巨額遺産作為誘惑,挑戰人類生育的極限,掀起了一場生育競賽

第三條,查爾斯把賽馬俱樂部的股份送給了三個陌生人。這三個人分别是威廉尼爾、塞米爾喬恩以及阿貝奧。本。

但是要想獲得這個賽馬俱樂部啊,條件是他們必須持續地持有這些股份三年。

三年時間一到,俱樂部就歸他們三個人所有。

然而諷刺的是,這三個人當中的前兩個,他們都是極端的動物保護主義者,一直在極力地反對賽馬,認為賽馬是對馬的一種摧殘和傷害。

把賽馬俱樂部的股權交給他們,三年内還不能賣,這無疑讓他們非常難受。

而三個人當中,剩下的第三個阿貝奧本這個人之前也開了一個賽馬俱樂部。但是後來呢查爾斯他投資的這個俱樂部開張以後啊,這個人的俱樂部直接被擠得破産了,還被搞得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是以這個人對查爾斯那是恨之入骨。而現在呢,查爾斯竟然在遺囑上要求讓他來繼承自己的賽馬俱樂部。

而最終的結果呢也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前兩位動物保護主義者,他們真的就持有了三年股份。就這樣生生地忍受了三年。接着三年一到,他們竟然直接把股份給捐出去了,繼續反對賽馬運動。

不過第三位就不一樣了,雖然查爾斯搞的自己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但是他卻沒有跟錢過不去,心安理得的接受股份過上了滋潤的小日子。

他把巨額遺産作為誘惑,挑戰人類生育的極限,掀起了一場生育競賽

然而,真正讓大家陷入瘋狂的還是其中的第九條遺囑。

第九條是這樣說的。

我把剩餘的其他的所有資産全都交給我的委托人,由他們繼續進行投資。直到我死後的第九年,把所有這些财産轉換成現金,并在之後的第十年把所有的錢都送給多倫多,在這十年中,累計生孩子最多的母親。

簡單點說,十年之内誰生的孩子最多就可以得到查爾斯的所有遺産當中剩餘的這部分。

而這一部分其實也是最多的一部分。

當然了,如果有人生的孩子多了,那麼這錢就平分。

查爾斯把這項活動稱為送子鳥競賽。

他把巨額遺産作為誘惑,挑戰人類生育的極限,掀起了一場生育競賽

當地的各大報刊媒體在得知以後呢,也全都炸開鍋了,一時間頭版頭條全都是這份遺囑的新聞,引來了巨量的關注。

甚至還有一些外地人專門把戶口遷到了多倫多,就為了參加這個生孩子的活動。為了得到這份遺産。

在查爾斯死後的第三年,一九二九年爆發了經濟大危機。

課本裡那句著名的話,資本家把喝不完的牛奶倒進河裡,就出自這段時間。

他把巨額遺産作為誘惑,挑戰人類生育的極限,掀起了一場生育競賽

當時在加拿大的失業率高達百分之十九,從一九二九年到一九三三年,多倫多的總收入下降了四成。很多家庭需要靠救濟才能生活下去。

這筆錢數額巨大,而且這十年當中,查爾斯的委托人繼續投資。錢會越來越多,到最後錢都會屬于生孩子最多的家庭。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查爾斯這條遺囑竟然就成為了無數家庭的救命稻草。

從那之後的十年裡,多倫多一派生機勃勃。

尤其是那些因為經濟危機失業的人們,他們失去了工作和收入,就全都在家裡拉上窗簾,開始沒日沒夜地造小孩兒。

他把巨額遺産作為誘惑,挑戰人類生育的極限,掀起了一場生育競賽

但誰又會想到為這份遺囑為了錢,他們将會承受無比沉痛的後果。

生孩子,那可不是什麼好玩兒的事情,甚至可以說把它當成一種競賽,非常殘酷。

當時很多夫妻都在研究如何在十年内生下最多的孩子。懷胎十月,就算是接連不斷地生十年好像也隻能生十二個。

那麼如何能盡可能地去節約時間,就成為了夫妻們的首要的難題。

就這樣,在多倫多的無數對夫妻奮鬥的過程當中,十年的時間一眨眼就過去了。

最終有八位母親進入了決賽圈。

最多的母親生了十一個孩子。

可調查發現,這位母親對自己的孩子其實都極度不負責,最終導緻有四個嬰兒未能存活,隻能算是七個孩子。

還有很多母親投機取巧,明明不是在多倫多生的,假裝是在多倫多生的。明明是婚前生的,假裝是婚後生的,明明是和前夫生的,假裝是和現任丈夫生的,甚至有的丈夫被綠了,竟然是以不計前嫌,繼續一塊生孩子。

這些全都被取消了資格,而最終能獲得遺産的有四位。他們每個人都生了九個孩子,平均每人分到了十二點五萬元的遺産。

至此,這場曆時十多年的生育競賽也終于畫上了句号。

競賽結束了,有四個家庭獲得了巨額遺産。

他把巨額遺産作為誘惑,挑戰人類生育的極限,掀起了一場生育競賽

但是獲勝者也隻有這四個,那剩下的無數的家庭将面臨更加困難的境地。更何況他們往往還都是貧窮的家庭。

這些家庭不僅得不到一分錢,反而多出了好多孩子。對他們來講,這無異于是雪上加霜。

直到這個時候,人們才開始思考,查爾斯在當年立下這條遺囑,他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對查爾斯來說,也許他是有意為之,希望人們以此意識到這背後存在的陷阱,意識到每一次生育其實都是創造生命的偉大過程,是上天賦予我們的寶貴的能力,是文明延續的根本。而把它作為賺錢的工具,将會是最愚蠢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