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法國諜海枭雄——勒魯瓦,獨樹一幟的情報高手(下)

作者:大浪尖
法國諜海枭雄——勒魯瓦,獨樹一幟的情報高手(下)

尋找飛彈基地

當時,法國與美國的關系正處于蜜月時期,局長布爾西科要勒魯瓦大力協助美國偵查蘇聯的火箭發射場。

蘇聯火箭發射場的問題一直困擾着美國人。華盛頓當時還沒有著名的U—2飛機,也沒有可以對整個蘇聯領土實行分區監視的間諜衛星。關于蘇聯核飛彈的情況,美國人“一無所知”。

當時,法國是唯一與蘇聯通航的西方國家。是以,美國人要求第七處利用法國飛機飛越蘇聯國土的機會,把地面狀況用攝影機拍攝下來。這就是說,勒魯瓦必須把法國的某些民航飛行員變成名符其實的間諜。這是一件相當冒險的事情,因為蘇聯人對當場抓獲的西方人是毫不客氣的。

在作出最後的答複以前,勒魯瓦希望從技術角度審視一下,看看是否可以冒險。對于飛越蘇聯領土的法國快帆式飛機,蘇聯人劃出了十分狹窄的空中走廊,并由強制性的協定精确标明。法國飛行員無權離開空中走廊,否則就要受到嚴厲的懲罰。于是,勒魯瓦把法國飛機航行的空中走廊平面圖交給美國人,并附了下面這個問題:“需要監測哪些區域?”

為了使工作更有成效,将目标拍得更清晰,勒魯瓦要求得到美國最先進的攝影器材和法國所沒有的特殊彩色膠卷。他拿到攝影機後,立即乘坐一架飛機,親自進行了首次檢驗,從高空拍攝了一系列巴黎大平原的照片。

一開始,就有一個具體問題使勒魯瓦驚詫不已:他無法在他們局的實驗室裡沖洗膠卷,因為美國人沒有向他提供沖洗這些感光度極高的膠片的顯影劑。根據布爾西科和中央情報局達成的協定,膠卷拍好後應由首班飛機送往美國,在美國的洗印間裡沖洗。作為交換條件,美國人保證向法國提供一整套完整的底片。

“想一想大陸的飛行員将要冒的風險,我覺得美國夥伴們的态度不那麼夠朋友。”勒魯瓦說。他是最不喜歡受人擺布的。他有一位聯絡員,原是法國殲擊機上的駕駛員,現在專門生産攝影機。通過他的介紹,勒魯瓦結識了柯達照相器材公司的幾位可靠的朋友。

他有一個想法,就是瞞着美國人和布爾西科局長,自己設法沖洗出這些特殊的膠卷。他委托柯達公司最有經驗的專家研究這一課題,并交給他們一些用美國膠卷拍攝的樣品,他們答應努力研制合适的顯影劑。

勒魯瓦原指望一開始行動就能拿到這種顯影劑,但是幾個星期過去了,柯達公司專家們的研制工作卻未取得任何進展,美國膠卷依然無法處理。在此期間,布爾西科卻不斷來催他:“怎麼樣,什麼時候開始行動呀?”

勒魯瓦由于老是回答“尚未準備就緒”,最後局長發火了:“我不信!你腦瓜裡準有别的打算!”

這一回,勒魯瓦明白支吾搪塞的伎倆不靈了。不管有沒有顯影劑,他必須開始行動。通過巴黎——莫斯科航線法航經理的關系,勒魯瓦找到了一位可以信賴的機長,并向他交代了任務。

他所要求的事情要冒很大風險:駕駛員必須找到令人信服的借口,在某個時候偏離空中走廊,飛越美國人指定的目标。然而,大家都知道,蘇聯人對于在他們領土上亂闖的西方飛機是不講情面的。他們常常不發警告就進行射擊。作為機長,哪怕是為了愛國去完成一項任務,也決不樂意拿十來個與此無關的乘客的生命去冒險。可是,機長卻說:“隻要你認為這一行動對我們的國防至關重要,我就幹!”

不過,把攝影機藏在什麼地方呢?法國的快帆式飛機每次抵達莫斯科,都要受到蘇聯警察的檢查。

機長說:“有一個好地方。我們可以把攝影機裝在備用電台裡面,使人看不出來,不過,必須為此而拆下一部分裝置,這部電台在飛行過程中就無法使用了。”

當勒魯瓦準許首次執行在蘇聯上空的特殊任務時,柯達公司的專家們仍然沒有搞成可以沖洗美國膠卷的顯影劑。鑒于這是頭一次,他要求機長不要過分冒險,不要離開空中走廊:“這次是演習,隻在指定的幾個地方拍攝地形就可以了。”

在采取更進一步的行動以前,勒魯瓦想檢驗一下機組人員的冷靜程度,看一看空中小姐們的表現。他要求不要讓她們了解秘密。

機長說:“那好。每當我們開機拍攝的時候,就找個巧妙的借口讓她們留在機艙後部。”

飛行員們能保守秘密嗎?“等他們回來,通過竊聽器再見分曉吧。”勒魯瓦自有安排。

在整個飛行過程中,勒魯瓦一直堅守在布爾歇機場的一間辦公室裡,面前挂着一張空中走廊的地圖。在空中諜報專家的幫助下,勒魯瓦一分鐘一分鐘地标出飛機航行的方位。“機上唯一的一部電台可千萬不要出故障,否則就糟了。”勒魯瓦心想:“快帆式飛機有兩部電台,若都失靈,人家會怎麼想呢:鬼把戲馬上會被戳穿。”

飛機一回到布爾歇機場,早已扮成機場職工的特勞工員就在機組人員走下飛機的同時,馬上登上飛機,他們的任務是立即收回攝影機,重新裝好備用電台。因為這架飛機稍等片刻又将載着另一個機組起飛,必須避免讓他們發現任何異常的迹象。

膠片由首班飛往美國的飛機運走。三天以後,華盛頓向他們表示感謝和祝賀,布爾西科高興得要跳到天上去。他對着勒魯瓦高聲說:“好極了,美國人非常滿意!”

勒魯瓦并沒有像局長那樣興高采烈。他問局長:“美國人是否發現了有價值的鏡頭?”布爾西科說:“我毫無所知,美國人僅僅問我們什麼時候再開始幹!”

第二天,柯達公司的一位老闆帶着勝利的神情跑來對勒魯瓦說:“好了!我們搞出了神奇的顯影劑,這下行了!”

勒魯瓦立刻跑到航空基地,登機起飛,搖動着攝影機對巴黎周圍地區猛拍一氣,随後讓柯達公司把膠片沖洗出來。顯影結果良好。他嘴角挂着微笑,回來見布爾西科,對他說:“我随時準備采取第二次行動。”但他對局長隐瞞了他的真實意圖。

勒魯瓦突然變得如此肯于合作,布爾西科感到十分驚愕。但他什麼也沒有懷疑,隻像慈父般地對勒魯瓦說:“你看,你終于想通了,對吧?”

這一次,勒魯瓦交給機長兩架攝影機,并向他下達了新的指令:“别在航道上定點拍攝了,飛機一接近目标,你就果斷越出走廊。你和副駕駛員用兩駕攝影機同時拍攝。機械師守在駕駛艙門口負責瞭望。”

任務完成得非常順利。他們一回來,勒魯瓦就按照規定把兩部相同膠片中的一部給美國人,自己留下了另一部,并送往柯達公司沖洗。原則上說,美國中央情報局根據以往的協定理應送給他們一套沖好的完整的底片。勒魯瓦把這次從美國人那裡得到的影片與自己沖洗出來的影片進行對照放映。

勒魯瓦發現美國人對影片進行了裁剪,最令人感興趣的鏡頭沒有了。對此,他并不感到驚奇,因為他多多少少料到他們是會來這一手。隻是到了這個時候,他才向布爾西科局長公開了他的小小的計謀。局長開始時還有些懷疑,“你真能斷定缺了什麼嗎?”

“這不難核實,隻要把兩部片子對照放映一遍就是了!”

放映一遍的時間不長。看完影片後,布爾西科滿臉通紅,因受到愚弄而憤怒;他派人把美國同伴找來,向他們展示了兩部影片。中央情報局的負責人驚恐不安地一再道歉,保證下一次決不再扣留情報。

勒魯瓦寸步不讓,主動出擊。他指出:“再也不會有下一次了,今後全部膠片将由我負責在巴黎沖洗。”

美國人有氣無力地争辯着:“但這需要一種專門技術,眼下隻有我們才有呀!”

勒魯瓦回答說:“不對,你們可以看到,我們今後有能力自行處理你們的膠卷。那種顯影劑不再是美國所壟斷的了。”

美國人竭力要挾,企圖使勒魯瓦屈服:“你們這要承擔很大的風險和責任,影片會弄壞的!”

但是,布爾西科局長頂住了。要麼如此,要麼散夥!他們要自己沖洗自己拍攝的東西,然後把結果提供給美國人。這一仗使他們不僅取得了技術上的獨立,而且推動和發展了攝影方面的研究工作。

美國人讓步了。他們之是以樂意答應,更主要的是因為從事這一危險而卑鄙的勾當的不是他們的飛行員,而是法國的飛行員。每次出勤,機長都同意在冒險的道路上再升一級。有一次,機長佯稱無線電羅盤失靈,讓飛機偏離規定航線50公裡之遠。

這時,蘇聯的米格飛機出現了,它把法國的快帆式飛機又攆回空中走廊,并且迫降了法國的飛機。事态演變成一起嚴重的外交事件。莫斯科向法國外交部遞交了一份措詞激烈的抗議照會,要求懲辦飛行員,宣稱如果再發生類似事件,米格飛機将奉命開火射擊。法國航空公司的上司接受了嚴懲罪犯的指令,吊銷了機長的駕駛執照。面對機長的厄運,第七處甚至無法進行幹預,因為,如果披露出他執行那次諜報任務的高度愛國主義的動機,将會造成更大的醜聞。況且,他們的解釋不但救不了他,反而會連累他們在航空公司的所有内線。無論如何,他們的行動屬于國防機密,他們隻能默不作聲。

盡管遭受了嚴重打擊,其他飛行員仍然同意繼續執行這種危險的使命,最後緻使機上乘客的生命陷入異常危險的境地。

秘密攝影機總共在蘇聯領空使用了一百來次,成績顯著:5個完全新式的飛彈基地,即瑪格麗特飛彈發射場連同其周圍花瓣形的4個發射基地,都被辨認出來,标記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戰略地圖上。

在飛巴黎——莫斯科航線的快帆式飛機上,飛行員還安裝了空氣清濾器,可以分析蘇聯上空的大氣層,發現從核試驗基地飄來的散落物。這是一種探測蘇聯秘密核試驗的方法。每當快帆式飛機一回到巴黎,第七處的特勞工員就把空氣清濾器加上鉛封、印章,然後立即用美國軍用飛機送往設在西德的一個特殊化驗室。

在這方面,美國人吸取了上次的教訓,他們沒有搞鬼,他們把全部結果及時通報給了第七處。

待續……

(此處已添加紀錄片卡片,請到今日頭條用戶端檢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