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晉工匠”這樣“煉”成

不曾穿上軍裝,卻成為士兵口中的“艦艇尖兵”;徒手感覺0.02毫米的誤差,相當于一根發絲的七分之一;一把刻刀,幾十年與“木頭”打交道,方寸之間尋味古建氣象;在紛繁網絡世界鬥黑客殺“蠕蟲”,讓黑客攻擊、“僵屍”網絡、網絡“釣魚”等無處遁形……

4月30日,2021“三晉工匠”年度人物釋出。十位工匠,有的在機床上綻放創新之花,以毫發之精細駕馭鋼鐵巨龍;有的在巷道裡閃耀智慧光華,于無人之處雕琢傳世工藝。他們有着共同的特質:長年累月苦練職業技能,精益求精面對每一個産品、每一道工序;甘于奉獻,吃苦耐勞,持久專注深耕專業領域。“晉”字号技能大師是如何“煉”成的?漫漫技能之路上,時間與經驗如何沉澱出事業成功的芬芳?一起看看他們的故事。

心在一藝,其藝必工

“邱師傅,鑽不鏽鋼的鑽頭怎麼總是粘刀,角度應該怎麼刃磨?”“邱師傅,這種外形複雜的折彎,要怎樣計算展開尺寸?”在中車永濟電機公司工廠中的房間裡,“邱師傅”3個字無時無刻不回蕩在耳邊。

“邱師傅”就是邱文軍,一位裝配鉗工進階技師。他精通數控沖床、數控折彎機、鑽削中心等多種數控裝置的操作和維修工作,解決了很多高精度、高難度産品的加工難題。TCU架構是用于動車主輔變流器功率子產品的國際采購件,常常得看外國人“眼色”。邱文軍帶領團隊,在實驗室一待就是兩個月,掌握了焊接組裝技術,實作了焊接安全生産群組裝快速切換,成本降低了50%,把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

心心在一藝,其藝必工;心心在一職,其職必舉。“三晉工匠”身上,有着術業有專攻的氣質,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身懷一技之長,練就絕活絕技。他們以一流的技藝,做出了一流的産品,托起了一流的産業。

在山西柴油機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柴油機維修是關鍵崗位,工作中遇到技術難題是常有的事。而每次謝丙友都能見招拆招,靠的就是工作近30年來積累的專業知識。

2021年,南方某船廠某型船在系泊試驗過程中發生了裝置聯軸器漏油的故障,公司委派謝丙友前去處置。面對技術難題,找不到解決方法,謝丙友一連幾天都沒睡好覺。他為了判斷漏油位置,趴在高溫、高噪音的機器旁觀察故障現象,一趴就是幾個小時。在找到準确漏油位置後,謝丙友找來原理圖紙,一遍遍仔細琢磨、細緻研究,最後運用“兩孔檢查法”解決了這個曆時2個月,嚴重影響後續艦船試驗計劃的問題。正值生日,艦艇指揮員親手為謝丙友寫下生日祝福:“你是艦船裝備的‘保護神’,不穿軍裝的‘尖兵’。”

在賴索托遊泳館、港珠澳大橋、首都大興國際機場,都曾留下山西汾陽豐源網架鋼結構有限公司工程師孔繁強的足迹。在承接喀麥隆國家體育場主席台雨棚工程時,孔繁強挑戰斜拉式大跨度桁架結構難題,完成了國标與歐盟标準的完美對接,讓非洲再添“中國制造”新名片。

刻刀飛舞,埋首精雕。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劉曉辰從事木雕創作以來,突破傳統手工雕刻的工藝藩籬,自主研發設計出數百種适合生産的機械工具,将複雜的生産工藝細緻地分解為普通人可操作的生産步驟,使從未接觸過工藝美術的農民工在較短時間内就可成為熟練技工,實作了生産規模化、标準化、流水化作業。古老的傳統工藝一步步走向市場,得到大家的認可。

凡事耐心,精雕細琢

平遙古城三件寶,漆器牛肉長山藥。其中,平遙推光漆器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是中國最古老的傳統手工藝之一。在平遙推光漆器的傳承中,薛曉東是新生代藝人的代表。

受父親影響,薛曉東從小耳濡目染,對漆藝産生興趣後,便開始觀察、學習。學習期間,他很少玩耍嬉戲,甚至被工友們認為是不會開玩笑、也不會聽笑話的“老”年輕人。他從來不認為完成任務就萬事大吉,更不會學小和尚敲鐘,總是比同時進廠的夥伴們先學一步。悟性極佳的薛曉東總能在聽、看、做中掌握精髓,精進技藝,以驚人的速度掌握了平遙推光漆藝的“三金三彩”“堆鼓青綠金碧山水”“堆鼓描金彩畫花鳥”“搜金、瀝金、瀝銀、瀝螺”“擦色”等傳統工藝,成為青工們的“小師傅”,成長為平遙推光漆藝的擎旗之才。

日積月累、漸悟頓悟中,“三晉工匠”的成功靠的是“面壁十年”“鐵杵成針”的“修煉”。“好工匠就應該像淬火軌,耐磨,堅硬。”正如薛曉東所說,隻有耐得寂寞,不慕浮雲,經過時間的洗刷、歲月的磨砺,才能把小事做到極緻,将平凡升華為不凡。在“三晉工匠”身上,追求極緻既是一種态度,也是一種境界,凝聚着工匠精神的底色,檢驗着工匠精神的成色。

對産品的精益求精,對工藝的一絲不苟,讓潞安煤基清潔能源公司勞工張國華成為煤化工領域的行家裡手。在煤灰熔融性對比分析試驗中,為了保證資料準确,減少試驗偏差,他親手調整不同助熔劑原料配比,自己制樣、磨粉、燒灰、打灰錐,被同僚打趣地稱為管理崗位上的“煤黑子”。連續兩年5100多次地反複試驗,往返18個礦點,采集29個煤樣,最終形成了獨有的助熔劑配方,為企業和行業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廚師工作很辛苦,很多人堅持不下去,因為它需要靜下心來,把一件枯燥的事情琢磨透。”身為山西省經貿學校教師,從事餐飲業30餘年來,王力群創造了“首創憶晉菜”等作品,多次承擔赴海外推廣中餐任務,被授予世界中餐推廣大使稱号。他說,工匠精神就是要不厭其煩,一生做好一道菜,把一道菜做到極緻。

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沒有人是天生的能工巧匠,“三晉工匠”的故事裡,有着同樣的鑽研勁兒。

“一個小零件往往涉及50多個尺寸,需要用到30多把刀具,而且要求的精度是0.02毫米,相當于一根頭發絲的七分之一。”在工作中,淮海工業集團職工劉銳接觸的都是高、精、尖産品,承擔的工作任務大都涉及貴重零件及關鍵工序。在某軍品科研動力艙體的加工中,由于零件結構複雜、易變形,加工難度大,劉銳獨立設計了一種彈性定位夾具,結合高速加工方式,解決了薄壁異型零件的加工變形難題。通過親自設計制作專用反镗刀,他還破解了“内凹”高精度軸承孔的加工瓶頸,成為把脈精密部件裝配的精度達人。

随着網際網路發展,産生了諸多網絡風險,黑客攻擊、僵屍網絡、網絡釣魚等網絡風險不時威脅着網絡安全。網絡資訊安全員應運而生,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的王堯就是其中一員“猛将”。

在網絡安全主動防禦技術中,溯源反制是近年來的發展重點。在一次實戰攻防演練中,王堯調試完善安全裝置配置,部署蜜罐網絡迷惑誘捕攻擊者,從海量攻擊流量中篩選可疑流量,分析研判攻擊者在攻擊過程中洩露的網絡位址、木馬特征和攻擊手法,探查到攻擊者跳闆機存在後門漏洞并成功反控,成功擷取其真實身份,溯源出參演攻擊者和境外惡意攻擊者,得到了公安部門的高度評價。肯思考、肯鑽研、肯創新,王堯從一名網絡新手一步步成長為網絡資訊安全技術專家。

筆尖鋼被譽為不鏽鋼皇冠上的“明珠”,原子筆的小小筆尖看似簡單,生産技術卻很難。“煉特種鋼是個精細活兒,從原料到筆尖鋼絲,需要50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品質控制。”從原料的驗收到工藝的制定,再到成品的檢驗,山西太鋼不鏽鋼股份有限公司職工史志傑和同僚們經過多次試驗試制,總結出成熟的生産工藝,解決了線上軋制開裂等問題,成功試制出筆尖鋼TBPS。

筆尖鋼開發的成功,打破了國外的壟斷,填補了國内空白。“随着筆尖鋼技術的不斷成熟,我們繼續開展筆尖鋼線上工藝軋制技術研究,調整各種工藝參數,又成功開發出含鉛和不含鉛兩種不同的筆尖鋼軋制工藝。”史志傑說,創新讓“筆尖鋼”一筆一筆書寫出“中國力量”。

胸懷匠心、摒除匠氣,需要蓄積敢于創新的闖勁。“三晉工匠”用實幹和可靠的技術、發明,把工匠精神傾注在一個個零件、一道道工序、一次次試驗上,向着更高、更好、更精砥砺開拓。“三晉工匠”就在我們身邊,“工匠精神”離我們也并不遙遠。在普通的崗位上把本職工作幹到最好,我們都能傳承“工匠精神”,成就人生的精彩。

來源:山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