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0.003毫米工件,到230噸大型重器,這個22歲小夥用手征服

緻敬美好生活創造者、守護者,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聯合江蘇省總工會推出特别策劃《時代最強音》。用一把1毫米厚的鋸刀,手工鋸開一枚1.7毫米厚的金屬零件,需要多長時間?專業人士、鉗工孟凡東的答案是:1分鐘。這個00後小夥兒有一雙神奇的手,既能打磨出精度0.003毫米的工件,也能為起重達到230噸的大型重器“保駕護航”。

“‘金’和‘甘’合起來,就是鉗工的‘鉗’字,這個字也是我的座右銘,做閃光的金子,品奮鬥的甘甜。”孟凡東,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的一名技術勞工,從業兩年,負責大噸位起重機産品調試工作。

從0.003毫米工件,到230噸大型重器,這個22歲小夥用手征服

起重機,是現代工業、制造業不可或缺的機械裝置,各類物料的起重、運輸、裝卸都離不開這個大家夥。

從0.003毫米工件,到230噸大型重器,這個22歲小夥用手征服

孟凡東所在工段,負責調試起重力55噸到230噸的汽車起重機。這類裝置起重性能卓越,機動性強,廣泛應用在公路、橋梁、建築等工程建設中。但它采用的控制技術也相對複雜,任何一處零部件沒有調試到位,都會埋下隐患,可能導緻起重機在使用時出現卡滞、異響、抖動等故障。

要保證每台出廠産品“零缺陷”,孟凡東總是繃着一根弦。

從0.003毫米工件,到230噸大型重器,這個22歲小夥用手征服

“我們現在做的是産品車吊重實驗,每輛車都要進行15次的工況實驗,不能缺不能漏,每輛車都必須經過嚴格的篩選和實驗。”孟凡東介紹,“一般一台起重機需要兩到三天調試,每天工作一般是在12個小時,屬于産品最後一道把關。”

從0.003毫米工件,到230噸大型重器,這個22歲小夥用手征服

22歲的孟凡東,是徐工重型調試工段最年輕的技術勞工。在他眼裡,這些大塊頭就像“變形金剛”。打小喜歡搗騰手工的他,2015年遵從自己的愛好,開始學習進階鉗工專業。

從0.003毫米工件,到230噸大型重器,這個22歲小夥用手征服

“小時候的夢想就是做一台屬于自己的變形金剛,我當時是拆自己家裡的家電、玩具,再組裝,沒少挨父母打。當時是好奇也是興趣,然後到了徐州工程機械技師學院學習。”

從0.003毫米工件,到230噸大型重器,這個22歲小夥用手征服

鉗工屬于傳統的金屬加工門類。但現代鉗工的技能,早已不局限于拿着鉗子、扳手做做零件。一名合格的鉗工既要掌握錾、鋸、锉、鑽、鉸孔等基本操作,還得掌握機械裝置的裝調、保養、維修技能。

從0.003毫米工件,到230噸大型重器,這個22歲小夥用手征服

孟凡東是調試鉗工,電氣、液壓、起重機操作等都要學。初出茅廬的他難免遭遇質疑,這麼個毛頭小夥,能沉下心來搞技術嗎?

從0.003毫米工件,到230噸大型重器,這個22歲小夥用手征服

“我們起重機調試隻能在室外,頂風冒雨,可以說是‘冬練三九 夏練三伏’,整體來說工作性質是比較艱苦,當時在想這零零後剛從學校進入到企業,我會好好看他能不能堅持下來。”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大噸位起重機調試技能工藝師、孟凡東的師傅李戈說。

從0.003毫米工件,到230噸大型重器,這個22歲小夥用手征服

“别人都說我們00後,可能是比較浮躁,就是不踏實,徐州話就是比較‘飄’,其實我認為我自己不是那樣的。”孟凡東說。

想要證明自己,必須多學多練、勤學苦練。孟凡東每天泡在工作室加班,練習上萬次锉、削、推、拉。從瑟瑟春寒到炎炎烈日,不到兩米的操作台見證了他的成長。

從0.003毫米工件,到230噸大型重器,這個22歲小夥用手征服

“2021年第七屆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這個比賽可遇不可求,四年一次,我想必須要抓住這一次機會。我白天練習自己的技能,晚上加班加點鞏固複習這些理論知識,連夜看。”

從0.003毫米工件,到230噸大型重器,這個22歲小夥用手征服

孟凡東的勤奮被别人看在眼裡。“他平時訓練都是汗流浃背,他這個人也比較踏實,我們指出來不足的地方,他能在下一次的訓練中去改進。”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技術勞工董波說。

從0.003毫米工件,到230噸大型重器,這個22歲小夥用手征服

決賽現場,孟凡東連續6小時工藝操作,手工打磨出工差精度卡在0.01毫米的工件,獲得了行業最高獎項。

從0.003毫米工件,到230噸大型重器,這個22歲小夥用手征服

對精度的準确掌控,不僅是技能比賽的考察項,更是優秀鉗工的必備手藝,許多精密工件的生産和裝配都是0.01毫米級的較量。為了提高雙手的敏感度,孟凡東用嚴格的名額要求自己,練成了0.003毫米的手工加工精度,相當于頭發絲的二十分之一。

從0.003毫米工件,到230噸大型重器,這個22歲小夥用手征服

“光練廢锉刀就有三四十把,攢滿了一箱子,手上的虎口經常裂,手上的繭子也非常厚,用針去紮已經沒有痛覺了。”

從0.003毫米工件,到230噸大型重器,這個22歲小夥用手征服

去年底,調試工段接到任務,要在一周内,調試好出口澳洲的裝置XCA160AU。這是一款全新的定制機型,孟凡東和同僚們每天工作13個小時,邊摸索邊調試,對數萬個零部件逐一檢查。7天後,XCA160AU順利通過驗收,裝船駛向南半球。

從0.003毫米工件,到230噸大型重器,這個22歲小夥用手征服

“對我來說,調試這些起重機,就像在研究小時候想做的變形金剛玩具,我是在做我真正喜歡的事情。看到一台台被我調試過的起重機,參與國家重要工程的建設,甚至出口海外,我就特别驕傲,有成就感。”孟凡東說。

從0.003毫米工件,到230噸大型重器,這個22歲小夥用手征服

“行業發展必須要有新鮮血液注入,才能成為一個良性的發展,俗話說長江後浪推前浪,由于年輕人的加入,我們國家的基礎制造業才能有不斷推陳出新往前走的動力。”孟凡東的師傅李戈說。

從0.003毫米工件,到230噸大型重器,這個22歲小夥用手征服

孟凡東表示,今年22歲的自己,路還長着。“未來每一步我都會踏實走穩,把工作和手藝當作一種信仰,一絲不苟做到極緻。作為00後,我想把‘工匠精神’發揚光大并傳承下去,讓更多年輕人認識、走進這個行業,一起為之不懈努力,不懈奮鬥。”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崔雨薇

徐州台鄭永峰 朱永剛 孫思亞

來源: 江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