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盧布結算令生效滿月,歐洲國家要“斷氣”了

作者:MtimeTime.com

中新網北京5月1日電(管娜)5月1日,距離俄羅斯要求“不友好”國家和地區的客戶用盧布購買天然氣的法令生效滿月。僅僅30天,歐洲國家就已陷入兩難境地,水漲船高的能源價格,令群眾苦不堪言,進而引發社會動蕩。美國則開拓了市場,成為這場能源“戰争”的唯一受益者。

“斷氣”成現實

4月27日,俄羅斯宣布已經暫停向波蘭、保加利亞供氣。這是4月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宣布盧布結算令後,首批被“停氣”的客戶。此後,歐洲市場氣價一度上漲20%。

同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相關人士還透露,多名歐洲天然氣買家已滿足了俄羅斯的支付要求。

彭博社還援引了消息人士的話說,已有4家歐洲企業開始用盧布支付購氣費,另外10家企業在俄羅斯天然氣工業銀行開設了賬戶。

對于俄羅斯而言,這種“動真格”的做法除了是一種震懾,更是緩解了受到制裁的壓力——既然西方聯合制裁俄羅斯,那俄方必定會用最嚴厲的反擊回應。畢竟,俄羅斯能源供給對于歐洲國家格外重要。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張弘認為,“盧布結算令”對俄羅斯而言可能會對穩定盧布的匯率有一定幫助,“特别是在西方制裁以後,盧布曾經一度大幅貶值,現在又有所回穩”。

但張弘同時指出,俄羅斯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會面臨比較困難的經濟環境和安全環境,國際體系及國際格局也會是以發生變化。

盧布結算令生效滿月,歐洲國家要“斷氣”了

2022年4月27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位于聖彼得堡的總部拉赫塔中心。

歐洲國家進退維谷

面對俄羅斯的回擊,歐洲國家從“鐵闆一塊”四分五裂,就連英國、法國等對俄較為強硬的歐洲國家,也上演了前腳拒絕,後腳反悔的“變臉”戲碼。

有媒體分析指,在全球天然氣供應緊張的情況下,歐洲短期内不大可能完全擺脫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

目前,德國、西班牙等多國已經宣布重新啟動已退役的燃煤電廠,希臘公共電力公司營運的褐煤礦也恢複工作,意大利則出台了名為“恒溫行動”空調使用新規。

盧布結算令生效滿月,歐洲國家要“斷氣”了

資料圖:俄烏沖突爆發後,歐洲油價持續上漲。圖為3月3日,車輛經過法國西南部城市聖讓-德呂茲的一處加油站。

但種種應對措施隻是緩解能源危機的杯水車薪。面對高企的能源價格和陡增的生活成本,群眾的生活陷入艱難的境地。

在波蘭,天然氣價格一度暴漲近80%,不少住在鄉間的波蘭人,已經将自家的天然氣管道關閉,自行到允許采伐的林木區砍柴取暖。英國群眾則上街抗議能源價格上漲,要求首相約翰遜下台。

張弘認為,歐洲國家既不能完全與俄羅斯能源脫鈎,又需要制裁俄羅斯,這令其陷入尴尬境地。

而放眼未來,張弘表示,由于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多數國家還是會選擇接受“盧布結算令”,“保證歐洲的安全,保證歐洲的經濟穩定,保證就業,這對于歐洲國家來說是有益的”。

美國成唯一受益者?

在烏克蘭群眾流離失所、俄羅斯飽受制裁、歐洲遭遇能源短缺之際,美國卻一直在幕後推動沖突持續,還收獲了政治與經濟的雙重利益,成為唯一受益者。

盧布結算令生效滿月,歐洲國家要“斷氣”了

資料圖:美國總統拜登。

資料顯示,美國液化天然氣出口量3月增長近16%,創下曆史新高,其中對歐洲的出貨量繼續占主導地位。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近日也稱,美國已加速運送液化天然氣到歐洲,以彌補歐洲天然氣缺口。

美國頁岩油和液化天然氣成本和售價較高,原本在歐洲市場并不具備競争力,但如今,歐洲國家不得不放棄廉價、便捷的俄羅斯能源,轉而購買美國的高價能源,助力美國能源在國際市場上的開拓。

張弘表示,俄烏沖突下,美國重新回到了國際舞台的中心,迎來了外交的“高光時刻”。一方面,美國的國際政治影響力上升,跨大西洋聯盟重新團結;另一方面,美國打開了能源對外出口,美國軍工企業大量販賣軍火,賺得盆滿缽滿。這些對美國來說,都是一個“積極的信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