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圖檔裡的狠話,你對孩子說過幾句?

這是楊幂在參加一檔綜藝的時候被問到的,對孩子殺傷力最大的5句話:
我什麼時候答應過你
我養你有什麼用
你再這樣,爸媽就不要你了
早就告訴過你了,你非不聽
我們都是為了你好
楊幂看到這5個問題後,考慮了好久說“我這輩子應該都不會對我的孩子說這種話,孩子也需要家長的認同和鼓勵。”
總有人說楊幂當媽不合格,但就憑這句話,她真的是個超棒的媽媽。
養孩子的人都明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有多難,就算媽媽是天使,天使也有累的時候。
孩子不好好吃飯的時候,不認真寫作業的時候,跟你死犟的時候,是真的很難控制。
有些狠話,就會不由自主的,脫口而出。
說狠話一時解氣,
可這些話對孩子的殺傷力,
比我們想象的要大。
小陶虹曾分享過一次吼女兒的經曆,到現在想起來都覺得後悔。
女兒有次不小心把牛奶摔了,她特别惱怒,下意識的大吼“你怎麼能這樣啊!”
平時愛哭的女兒看着媽媽猙獰的臉,表情一哆嗦,愣在那,連哭都忘了。
女兒的反應讓小陶虹特别愧疚,她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不僅傷害了女兒,還可能對她的性格造成了不好的影響。
吼孩子不可怕,
可怕的是你吼了他,
他卻不說話。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現象:
孩子小的時候,别人罵他,他會找媽媽。
可媽媽越罵他,他越是要媽媽抱,誰抱都不走。
因為在孩子心裡,媽媽是“堡壘”,是心中最安全的角落。
他在情緒失控的時候,一定要抱到媽媽才能找到安全感,哪怕讓他失控的人就是媽媽。
是以女兒那次異常的反應,讓小陶虹意識到她給女兒的安全感消失了。
她很害怕。
是以在女兒又一次不小心打壞杯子,低着頭不敢動的時候,她迅速蹲下去抱住女兒,摸着她的頭說“沒事,不怕。”
女兒這才抱着她哇的一聲哭了。
幸好挽救成功,她又成了女兒安全的“堡壘”。
記得《裝在口袋裡的爸爸》裡有個故事說:
爸爸一開始是個身高一米八幾、五大三粗的壯漢,可他每天都挨媽媽罵,媽媽每罵他一次,他的身體就縮小一點,最後就縮得隻有拇指那麼大了,每天躲在兒子的口袋裡。
孩子也是這樣,會害怕、會自卑、會失去信心、失去安全感...
可見不好好說話,
不僅是不好好說話,
更是一種語言暴力,
是有精神傷害的。
吼孩子不對誰都知道,可養孩子雞飛狗跳,怎麼控制呢?
這個問題,在最近一個視訊中,我找到了答案。
那是個三歲左右的孩子,陪着媽媽逛商場,孩子一直想要媽媽抱,媽媽覺得孩子太嬌氣,堅持“你要自己走,不可以抱。”
孩子剛開始是撒嬌,後來是哭求,最後滿地打滾。
媽媽焦躁的不行,蹲下去抓孩子,可就在蹲下去的那一刻,她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那個世界,都是屁股,黑壓壓的屁股。
那種感覺特别壓抑,好像随時會被壓倒、被踩死。
怪不得孩子一直要抱,他不是任性,隻是害怕的向媽媽求助而已。
是以有些時候,
我們生氣孩子哭鬧,
也許不是他們的錯,
是我們沒有蹲下來看到他的世界。
有位部落客曾經在微網誌上科普過三件爸媽必須知道的事,這條微網誌當時被全網瘋傳。
孩子在飛機高鐵上哭鬧是因為氣壓和噪音。他們感受到了我們感受不到的壓力和頻率,是以他們是難受,不是任性。
孩子不愛洗澡是因為真的太燙了。小孩子皮膚的感官系統比成人敏感很多,大人覺得舒服的水溫,對小孩子來說不亞于“慢煮”。
孩子挑食是因為味覺沒有發育好。在他們嘴裡,青椒是苦的、豆腐是臭的、鳳梨口感像針紮一樣,根本不是什麼美味。
總之,這些父母眼裡的“壞習慣”,并不是孩子的錯。
在這條微網誌下面,好多網友表示感同身受,并且曬出自己小時候的經曆,以表抗議。
有一點我也深有同感。
小包有段時間吃飯特别讓人發愁。
飯菜一定要放涼了才覺得不燙。
魚是腥的、蝦是臭的、肉是硬的,聞到海鮮就捏鼻子,看到排骨就皺眉頭...
怎麼做都不行。
有次外公逼着他把肉咽下去,結果他吐了...
後來去檢查,才發現孩子不吃肉是脾胃的問題,不吃海鮮是味覺發育的問題。
小孩子能有什麼壞心思呢?
他們挑食,可能是生理上出了問題。
他們磨蹭,可能是動作精細度沒有成人那麼好。
他們愛撒謊,可能是父母“容錯率”過低,對錯誤的反應過激。
他們嫉妒心強,可能是經常被拿去跟别的孩子對比。
他們内向,可能是自信心還不夠強大。
......
是以,有些問題不在孩子,在于父母沒有蹲下來。
不是所有孩子都覺得海鮮是香的,
不是所有孩子都手腳麻利,
不是所有孩子都愛說話,
隻是我們太喜歡橫向對比,
忘了孩子隻是他自己。
養大一個孩子,不容易。
養好一個孩子,更不容易。
孩子不是罵出來的,習慣仰視的孩子,不會是個自信的孩子。
所謂最好的教育,
是我們先蹲下來,走進他的世界,
再帶他一起,走到我們的世界。
*本賬号對所有原創、轉載、分享的内容、陳述、觀點判斷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僅供讀者參考,釋出的文章、圖檔等版權歸作者享有。部分轉載作品、圖檔如有作者來源标記有誤或涉及侵權,請原創作者友情提醒并聯系小編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