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紙上》為何能夠得到校長、教師和學生的喜愛?

《紙上》為何能夠得到校長、教師和學生的喜愛?

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全民閱讀大會·2021年度中國好書》盛典在央視播出,蘇滄桑散文集《紙上》入圍“2021中國好書”,得到專家和讀者的衆多好評。

《紙上》為何能夠得到校長、教師和學生的喜愛?

在此之前,《紙上》還榮獲多個重要獎項,本書入選《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21年度優秀暢銷書排行榜文學分榜、中國教育報2021年度教師喜愛的100本書和《中國教師報》2022年度“十本書”特色榜單等等。

《紙上》為何能夠得到校長、教師和學生的喜愛?

一本書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散文集,為何能夠得到校長、教師和學生的喜愛?也許我們可以從書中找到答案。

《紙上》為何能夠得到校長、教師和學生的喜愛?
《紙上》為何能夠得到校長、教師和學生的喜愛?
《紙上》為何能夠得到校長、教師和學生的喜愛?
《紙上》為何能夠得到校長、教師和學生的喜愛?

散文集《紙上》通過書寫古法造紙、草台戲班、龍井茶農、養蜂人家、桑蠶絲綢、黃酒陳釀、西湖船娘等手藝行當、風物人情,深度挖掘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和文化意識。為了寫好傳統手藝的細微處,蘇滄桑深入手藝人的生活,與他們同吃同住,與他們一起勞作。

為了寫就《牧蜂圖》,蘇滄桑追尋三代養蜂人的足迹,帶着血壓計和藥品,遠赴新疆,行程萬裡,足迹遍及烏魯木齊、奇台縣、江布拉克、碧流河、伊甯、伊犁河谷、果子溝、賽裡木湖;寫《春蠶記》時,她淩晨3點起床,和蠶農們一起用桑葉喂養十萬隻蠶;為了寫富陽逸古齋古法造紙,蘇滄桑去了大源鎮朱家門村,跟随造紙師傅一起上山砍毛竹;寫《跟着戲班去流浪》時,蘇滄桑跟着戲班足足一個月時間,甚至上台演唱《惜别離》和《葬花》,完全成為他們中的一員……

正是以,散文集《紙上》中,湧現出了大量的、豐沛的細節。

她寫茶農黃建春:“他的手,是天生炒茶的手:五指合并,嚴絲合縫,從指根到指間,有微微彎曲的弧度,與炒茶鍋緊緊貼合。黃建春是村裡炒茶炒得最好的人之一,他炒出來的茶葉,色綠、香郁、味甘、形美,手感如同摸在絲綢上。”

她在《冬釀》裡寫:“糯米從泉水裡撈出來的樣子,像冬日屋檐上的青苔被春雨喚醒。倒進木蒸桶時的樣子,則像江南臨近年關的一場小雪,薄薄的,瘦瘦的,亞光的。”

《紙上》為何能夠得到校長、教師和學生的喜愛?

那些被我們忽略的現實,在蘇滄桑筆下,變得鮮活且意味深長。蘇滄桑說:“我所有的文字都是沾着泥土、帶着露珠、冒着熱氣的躬行體驗,是時時奔湧的創作沖動,也是突破自我的文字野心。”

面對漸漸遠去的古法手藝行當,幸虧有了蘇滄桑這樣的寫作者,用她細膩的筆調為我們留下了這些珍貴的人、珍稀的事以及鮮為人知的細節。

她觀察他們的服裝、膚色、神情、常年勞作的雙手,觀察他們的日常飲食、人際交往,蘇滄桑是一個深度體驗者,這正是《紙上》的彌足珍貴之處,亦是《紙上》的動人之處。

蘇滄桑的散文逐漸成為當下美文寫作的典型代表。她的散文也經常被作為全國各地中考試題、聯考模拟題,是以她被大家稱作“聯考熱點作家”。在被問到希望自己創作的散文給青少年傳遞出什麼樣的文學觀和生活觀時,她說:“守赤子之心,接人間地氣,信萬物有靈,書天地大美。”

《紙上》為何能夠得到校長、教師和學生的喜愛?

散文集《紙上》出版之後,蘇滄桑帶着它,在杭州、甯波、台州等城市舉辦了十餘場講座。她走進各個城市的校園,與全國各地的學生們暢談《紙上》背後的故事。

蘇滄桑告訴大家,寫作要真,要通過實踐去了解細節。她希望年輕的學子能夠感受到中華大地上蘊藏在勞動人民身上熠熠發光的傳統美德,去發現我們的風物之美、人文之美。

“散文要美,散文要真,散文要靈性,散文要大氣,散文要有擔當。”蘇滄桑在講座中為學生指出了散文寫作的方向,并真切地表示希望大家“多讀、多記、多觀察、多體驗”,常懷一顆赤子之心,悲憫之心,這也是提高寫作能力的不二法門。

蘇滄桑希望自己的文字能在學生們的心中種下一顆文學的種子,也希望《紙上》成為學生們了解中國南方勞動人民生活的一個視窗。

講座結束後,蘇滄桑收到一封封來自學生的信。其中一封信中說,蘇滄桑的寫作,字裡行間都能引發她的共鳴,“也讓我意識到,隻有真實的東西才能打動人心”。

《紙上》為何能夠得到校長、教師和學生的喜愛?

這封來自學生的信,字字真切,熱忱地回應了蘇滄桑和她的寫作。

《紙上》中有大美,這美來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源于寫作者的誠摯與深入,這也是散文集《紙上》能得到衆多師生喜愛的原因。

名家推薦

+

莫言(著名作家):寂寞不是痛苦,寂寞也許是一種耐人尋味的幸福。因為寂寞而寫作,不是為了功利。在寂寞的寫作中體會寂寞、消受寂寞,這樣的寂寞文章必是可讀的文章。僅有才華沒有寂寞不行,僅有寂寞沒有才華也不行,才華加寂寞,味道就出來了,好像一杯清茶,好像一環涼玉。我感到蘇家的滄桑就是這樣的在細雨天氣裡躲在小樓上寫寂寞文章的人,如果不寫文章就一定是撐着油紙傘在小巷裡彳亍的人……最讓我欣賞的是,高的立意,大的思想,都從小處自然得來,不出狂言,不升虛火,就這樣避免了現在流行的空、麻、酸、腐、假的散文病。我很喜歡蘇滄桑的這樣子的散文……關于散文的寫法,說法很多,如果讓我說,那就一個“真”字,真心真情真感覺,至于寫什麼,是次要的。有真乃大,有真乃美,從這個意義上說,蘇滄桑的散文并不小。

《紙上》為何能夠得到校長、教師和學生的喜愛?

麥家(著名作家):這些天日子緩下來,心思密起來,隻因為《紙上》。當衆人都一路向前狂奔時,蘇滄桑回到了農家和傳統中,慈母巧婦一樣,滿針滿線将自己織成了最美麗,最優秀的作家(當然是之一)。心地善良,手藝精湛,甘于孤獨。我一直在守望滄桑的爆發,在《紙上》守到了。這本書有一種獻身精神,也是滄桑的文字一直在找的家。

《紙上》為何能夠得到校長、教師和學生的喜愛?

閻晶明(著名評論家):當我們說某人是個散文家時,那一定也是依據了某種不必争論、沒有定規的标準來确定的,盡管這裡面人數不多,各成特色,但他們總還是有一些共同點,讓人覺得值得用“散文家”來對待。蘇滄桑就是其中一個……極緻處可以是目标所在,高峰顯現。蘇滄桑滿懷敬意、親情和仁愛之心對待筆下人物。她用一種創作者的善意和愛心,去表現人物的善良品格和仁愛行動。

《紙上》為何能夠得到校長、教師和學生的喜愛?

孟繁華(著名評論家):她的文章既有傳統中國士大夫的風雅意趣,又有現代知識分子的家國情懷;既有國事家事天下事,又有風聲雨聲讀書聲。但是,究其滄桑散文的最大魅力,還不止是書寫的對象或遣詞用語,最重要的還是她的真情實感,她的這些文字是從心底流出的文字。

《紙上》是有來源、現場、去向的,是有聲音、色彩、味道、紋理的,是密布質感和充滿活力的。作品體貼着自然古樸綿厚耐久的人心,以及他們傳導至手上活計的心愛喜歡,于是也便有了朗潤透亮的語感,以及與文中人物冷暖共在的敏感和悄然不響的歡喜。

——《紙上》·《人民文學》卷首語

她在紙間供養中國江南最後的蠶桑,蠶聲如雨,筆落成繭。一個民族星雲閃爍的記憶,耕織社稷的文明初心,一帶一路上的遠方與鄉愁,她以蠶桑之事織就對世界的整體性想象。它是桑間地頭行走的辭章,是千年蠶事女兒心與文心在當代田野的相會,一曲靈動幻美、文質皆勝的非虛構農事詩。以美文的形式抵達如此宏大深邃的主題,蘇滄桑外,罕有人及。

——《春蠶記》·十月文學獎頒獎詞

《跟着戲班去流浪》呈現了民間戲班不為人知的生存狀态和思想情感,百年越劇的辛酸苦樂濃縮成此刻的種種瞬間,平常的日夜交織着“家”與“流浪”、“夢”與“生活”的難以言盡的人生況味。其真切、細微,非在書齋中所能完成。那些我們身邊被忽略的現實人生,在掙脫了概念化的存在後,變得如此鮮活且意味深長。

——《跟着戲班去流浪》·《十月》卷首語、琦君散文獎頒獎詞

《牧蜂圖》文筆清暢,如同生靈間的交談,表達着對勞動對生機的天然情感。

——《牧蜂圖》·《人民文學》卷首語

編輯:王昊

稽核:胡曉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