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電競顯示器選購指南,這三款标杆級産品值得參考

在衆多的玩家當中,有一部分群體屬于那種每次硬體更新必選頂級旗艦配置,想要全方位體驗無短闆的類型。對于這種級别的玩家,我比較推薦的就是HKC PG27P5U了,這是一款同時擁有4K分辨率和144Hz重新整理率的旗艦級顯示器,是以對于電腦組態的要求也是相當之高的,如果你的顯示卡不是80級别的話,可能很難發揮出它的實力。

電競顯示器選購指南,這三款标杆級産品值得參考

其實比起高刷加4K,這款顯示器更引人注目的是它采用了Mini LED分區背光技術。在這之前的顯示器就算有分區背光,頂多也就是豎向16分區的級别,沒法做到精細化的控光,在顯示深色畫面時還會有非常明顯的大片光暈。而PG27P5U則是使用多達2048個LED燈珠實作了512個獨立的背光分區,可以輕松做到0尼特的純淨黑場,也可以實作1000尼特的局部峰值亮度,在開啟HDR之後可以獲得更接近肉眼效果的超高動态範圍。相比起普通液晶顯示器僅僅300到400尼特的亮度和大片的漏光,這樣的體驗完全就是質變級别的。

一般來說,主打遊戲場景的顯示器在色彩精準度上都不太注重,甚至會用過飽和的圖像去讨好玩家的眼球,但實際上整個畫面色彩已經嚴重失真。PG27P5U雖然也是一個面向遊戲玩家的産品,但并沒有忽略這方面的表現,它不僅可以達到100% Adobe RGb的超廣色域,還在出廠前對每一台顯示器進行校色,進而保證ΔE可以控制在2以内,這樣的水準已經達到設計專業螢幕的标準了,可以同時兼顧你的工作和遊戲體驗。

電競顯示器選購指南,這三款标杆級産品值得參考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首批将4K、144Hz高刷和mini LED結合到一起顯示器産品,PG27P5U的定價也要比同規格的顯示器低上一大截。是以它雖然價格不算便宜,但整體成本效益還是相當高的,畢竟同價位很難找到在硬參數上可以和它相比的産品。

電競顯示器選購指南,這三款标杆級産品值得參考

目前支援Sync技術的顯示器大多數都是Adaptive Sync,這是一項屬于AMD的技術,N卡玩家隻能以相容模式去進行軟體G Sync,在實際效果上是略遜于硬體G Sync的,可現實卻是絕大多數玩家的顯示卡都是N卡。這款G273QPF則是少有的搭載了硬體G Sync的機器,在開啟這項功能之後,可以通過同步顯示器和顯示卡的重新整理率來解決畫面撕裂的問題,同時還不會像垂直同步那樣提高輸入延遲降低幀數,說是競技遊戲玩家的剛需功能也不為過。

電競顯示器選購指南,這三款标杆級産品值得參考

微星雖然不是一個緻力于顯示器的廠商,但微星的工程師顯然對于玩家的各種需求非常了解。是以微星顯示器雖然在專業性能上和老牌顯示器廠商有一些差距,卻格外的适合遊戲玩家,也是非常值得入手的。

現在的遊戲顯示器在造型上都是千篇一律,不是黑色就是黑紅配色,讓一些追求顔值的玩家根本沒有什麼選擇的餘地。我個人認為一款顯示器如果可以在保證核心性能足夠強勁的同時,顔值上也與衆不同的話,同價位情況下我肯定會選這樣的産品,而HKC推出的PG27P3Q就是如此。

電競顯示器選購指南,這三款标杆級産品值得參考

這款顯示器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于整體外觀設計,它不像大多數主打遊戲的顯示器那樣棱角分明,整個機身的線條相對柔和圓潤很多。更引人注目的是它的馬卡龍配色,無論是橙色還是粉色,都可以讓整個桌面的氛圍變得更加清新,尤其适合搭配淺色系的機箱和電腦桌,同樣的設計在遊戲顯示器當中幾乎找不到第二家。

在核心參數上,PG27P3Q也有着2K的分辨率以及144Hz的重新整理率,對于大多數玩家來說已經相當夠用了。而它更大的優勢則是在色彩表現上,作為一款中端的顯示器,它可以支援到最高90%的DCI-P3色域,這是電影行業常用的一項色域标準,是以在電影中它可以更好的還原出原本的色彩。加上它也達到了100%的sRGB色域,在Windows環境下根本不存在色彩死角,無論是玩遊戲還是修圖剪輯都遊刃有餘。

電競顯示器選購指南,這三款标杆級産品值得參考

可以看出,這雖然是一款以顔值為賣點的顯示器,但在核心參數和性能上卻是相當硬核,并不是我們常說的那種“花瓶”。無論你是追求更好看的桌面,還是更好的遊戲體驗,它都是不可多得的選擇。

總結:

作為人機互動最為關鍵的一環,我認為就算壓縮其它硬體的配置,也要盡可能的上更好一些的顯示器。畢竟就算你的顯示卡和CPU再強,最終的畫面輸出都是由顯示器決定的,它的體驗才關系到最直接的使用感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