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北戰争的第一場大戰

南北戰争的第一場大戰

第一次馬納薩斯戰役示意圖

1861年4月12日,美國南方邦聯軍(南軍)炮擊北方聯邦軍(北軍)駐守的薩姆特要塞,南北戰争爆發。聯邦總統林肯下令征召75000名志願兵,為維護統一而戰。大量志願兵聚集在華盛頓及其周邊地區,他們高喊着“進軍裡士滿”。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進軍裡士滿

聯邦方面,擺在林肯面前的有兩個方案,一個是對華盛頓以南160千米的邦聯首都裡士滿發動攻擊,占領裡士滿,迅速結束戰争。另一個是溫菲爾德·斯科特将軍提出的“蟒蛇計劃”,即以陸軍攻占密西西比河流域,海軍封鎖南方港口,通過長期的經濟、貿易封鎖,迫使邦聯投降。林肯急于迅速平定邦聯的叛亂,維護聯邦的統一,于是他選擇了第一個方案,将進軍裡士滿的任務交給了歐文·麥克道爾。

麥克道爾統率駐紮在華盛頓及其周邊地區的東北弗吉尼亞軍團(35000人),向裡士滿進軍。擋在他通往裡士滿的道路上的,是由皮埃爾·博雷加德統率的、駐紮在馬納薩斯鐵路樞紐的波托馬克軍團(22000人)。馬納薩斯鐵路樞紐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它是馬納薩斯峽谷鐵路與奧蘭治和亞曆山大鐵路的交彙處,從此處向東,可通過奧蘭治和亞曆山大鐵路,到達華盛頓以南11千米處的亞曆山大。南北戰争初期,邦聯政府多依賴這兩條鐵路,在弗吉尼亞州内運送軍隊、物資。如果北軍控制了馬納薩斯鐵路樞紐,就能切斷南軍的交通線、補給線,還可以打通通往裡士滿的道路。在馬納薩斯鐵路樞紐附近,有一條小河,叫做奔牛河。這裡即将見證一場大戰。

在這兩支軍團西北約100千米的地方,羅伯特·帕特森統率的賓夕法尼亞軍團(18000人)和約瑟夫·約翰斯頓統率的謝南多厄軍團(12000人)正對峙着。

7月16日,麥克道爾的大軍從華盛頓出發,向馬納薩斯鐵路樞紐進發,當天晚上博雷加德就得到女間諜羅斯·奧尼爾·格林豪發來的情報:“麥克道爾正向馬納薩斯前進。”博雷加德得知這一消息後,立即将他麾下的7個旅沿奔牛河南岸部署,南軍的陣線從右翼的尤甯米爾斯鐵路橋附近,延伸至左翼沃倫頓公路上的石橋,全長約10千米。尤厄爾旅位于最右翼的尤甯米爾斯附近,瓊斯旅位于麥克林淺灘,瓊斯旅的後方是厄爾利旅,朗斯特裡特旅位于布萊克本淺灘,博納姆旅位于米切爾淺灘,科克旅位于路易斯淺灘和鮑爾淺灘之間的地帶。埃文斯旅位于最左翼的石橋。同時,博雷加德請求邦聯政府派兵增援馬納薩斯。

布萊克本淺灘前哨戰

麥克道爾的大軍一路上走走停停。18日,其先頭部隊泰勒師到達森特維爾。麥克道爾的原計劃是集中兵力攻擊南軍右翼,于是他派泰勒師先對南軍右翼進行偵察,并叮囑泰勒不要與南軍交戰。泰勒師很快就從森特維爾出發,到達奔牛河北岸,他派出兩個連從布萊克本淺灘渡河,但是這兩個連剛到達淺灘北面,就遭到朗斯特裡特旅的火力襲擊,被迫撤退。泰勒見狀,命理查德森帶領第12紐約步兵團、第1馬薩諸塞步兵團繼續進攻。朗斯特裡特旅得到了厄爾利旅的增援,擊退了北軍這兩個團。理查德森還想再度發起攻擊,但被泰勒叫停。麥克道爾得知泰勒擅自進攻南軍的消息後,斥責了泰勒。

布萊克本淺灘之戰,北軍陣亡、受傷、失蹤共計83人,南軍陣亡、受傷、失蹤共計70人。

大戰前夕

布萊克本淺灘之戰後,麥克道爾指令部隊進行休整,沒有發動進攻。

19日、20日兩天,麥克道爾正在考慮一個新的作戰計劃。麥克道爾認為,因為泰勒師對布萊克本淺灘的攻擊行動,博雷加德很有可能已經加強了南軍右翼的防禦。他原先集中兵力攻擊南軍右翼的計劃可能已經無法奏效,于是轉而制定了新的作戰計劃,以泰勒師佯攻南軍左翼正面的石橋,吸引南軍左翼部隊的注意力,主力則從薩德利淺灘迂回南軍左翼側後方,擊潰南軍左翼後,向南軍右翼進攻。

南軍方面,7月18日淩晨,約翰斯頓接到了邦聯政府戰争部發來的電報,要求他立即派兵增援馬納薩斯。接到電報後,約翰斯頓立刻組織部隊乘火車前往馬納薩斯鐵路樞紐。帕特森并不清楚約翰斯頓的動向,誤以為自己把約翰斯頓牽制住了,因而沒有向馬納薩斯增援。19日至21日,約翰斯頓的援軍通過馬納薩斯峽谷鐵路,陸續到達馬納薩斯鐵路樞紐。約翰斯頓麾下的各旅抵達馬納薩斯鐵路樞紐後,進至波托馬克軍團右翼的後方,随時準備支援波托馬克軍團。在戰略機動中,鐵路第一次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南軍本在人數上處于劣勢,現在,南軍人數和北軍人數持平了。麥克道爾的東北弗吉尼亞軍團約有35000人,将對陣南軍波托馬克軍團和謝南多厄軍團,共計約34000人。謝南多厄軍團和波托馬克軍團會合後,博雷加德和約翰斯頓共同指揮南軍部隊。博雷加德有一個和麥克道爾相似的作戰計劃,他将主力集中于右翼,準備攻擊北軍左翼。但是,由于北軍先發動攻擊,他沒能把計劃付諸實踐。

南北戰争的第一場大戰

伊文·麥克道爾

從南軍的部署來看,其陣線的薄弱點在左翼,右翼則十分強大。麥克道爾的左翼迂回計劃,可謂是正中南軍的要害。

大戰爆發前夕,在森特維爾聚集了很多從華盛頓來的政客、記者、平民,他們一邊野餐,一邊目睹戰争。

馬修山之戰

7月21日淩晨2點30分,麥克道爾的大軍從森特維爾出發,開始了迂回行動。泰勒師的申克旅、凱斯旅和謝爾曼旅走在前面,亨特師和海因策爾曼師跟在後面,邁爾斯師留守森特維爾,泰勒師的理查德森旅留在布萊克本淺灘附近。泰勒師3個旅先通過幼獸河橋,然後向石橋行進。亨特師和海因策爾曼師随後通過幼獸河橋,然後轉向北面,繼續向薩德利淺灘進軍。早晨5點30分,泰勒師通過了幼獸河橋,在後面的亨特師和海因策爾曼師這才開始過橋。

早晨6點,泰勒師到達石橋,伴随着30磅帕羅特線膛炮的轟鳴聲,對石橋的佯攻開始了。守衛石橋的是埃文斯旅的第4南卡羅來納步兵團、第1路易斯安那步兵營、林奇堡炮隊(2門炮),共計1100人。埃文斯指令散兵進行反擊,并向博雷加德報告:“他正在遭受北軍攻擊。”

博雷加德認為,這次攻擊隻不過是北軍的小規模攻擊,他派漢普頓軍團前往石橋增援埃文斯旅,派霍姆斯旅前往右翼的尤甯米爾斯,增援駐紮在那裡的尤厄爾旅,他仍然準備對北軍左翼發起攻擊。約翰斯頓則十分警惕石橋方向北軍的動向,他指令位于布萊克本淺灘以南的巴托旅和比旅前去支援埃文斯旅,傑克遜旅進至鮑爾淺灘和米切爾淺灘之間,随時支援科克旅和博納姆旅。斯圖亞特的300名騎兵監視着從鮑爾淺灘至米切爾淺灘之間的渡河點。

上午8點30分,南軍通信官亞曆山大上尉發現了正在向薩德利淺灘行進的北軍亨特師和海因策爾曼師,他立即用旗語向埃文斯傳遞了一條消息:“當心你的左側,你被包抄了。”同時,他也向博雷加德和約翰斯頓傳遞了同樣的消息。

埃文斯立刻作出反應,他率領900人前往馬修山阻擋北軍,留下200人防守石橋。埃文斯到達馬修山後,将步兵部署在山上,将僅有的2門大炮部署在步兵後方。

上午9點30分,亨特師的先頭部隊伯恩賽德旅到達薩德利淺灘,出現在南軍左翼的側後方。麥克道爾嫌部隊行進速度太慢,于是跟随亨特師前進,并催促他們加快行進速度。10時30分,伯恩賽德旅在接近馬修山時,遭到了山上的埃文斯旅散兵的襲擊。伯恩賽德見狀,立即将部隊展開,波特旅則跟在伯恩賽德旅後方。北軍炮隊也開始炮擊南軍。

南北戰争的第一場大戰

面對人數占優勢的北軍,埃文斯沒有選擇防禦,而是選擇主動出擊,他派出惠特的第1路易斯安那步兵營向正在展開的北軍發起了沖鋒,這些士兵沖向了北軍陣線的中央,但被北軍打退。

上午11點,巴托旅和比旅進至埃文斯旅的右翼。南軍巴托旅、比旅、埃文斯旅向北軍炮隊的陣地發起攻擊,但這波攻勢被北軍步兵打退。

很快,麥克道爾到達馬修山,接過了指揮權,他将波特旅部署在伯恩賽德旅右側,将北軍陣線延長至馬納薩斯——薩德利公路西側的多根山。

馬修山的戰鬥愈演愈烈,麥克道爾指令石橋對面的泰勒師停止佯攻,立刻渡過奔牛河。上午11點30分,泰勒的謝爾曼旅從石橋以北幾百米的一個淺灘渡過了奔牛河,随後泰勒跟随凱斯旅一起過河,申克旅則留在奔牛河東岸。過河後,謝爾曼旅向馬修山靠攏,凱斯旅進至羅賓遜屋以北的洋河。

馬修山上的南軍在兩次沖鋒中損耗了大量兵力。現在,他們的側翼有可能被北軍包抄,于是,他們被迫向亨利山撤退。中午12點左右,北軍占據了馬修山。麥克道爾難掩自己的喜悅之情,大喊道:“勝利!勝利!我們勝利了!”

然而,現在談勝利,還為時尚早。這次戰鬥的失利,給南軍指揮官博雷加德和約翰斯頓敲響了警鐘,博雷加德隻好放棄了對北軍左翼發動進攻的計劃,調遣援軍前往己方左翼。

亨利山之戰

馬修山戰鬥結束後,麥克道爾并沒有立刻發動下一波攻勢,他讓部隊在馬修山上休整,這給了南軍喘息之機。中午12點,南軍托馬斯·傑克遜的旅到達亨利山,傑克遜将他的旅下轄的5個團部署在亨利山山頂之後大約140米的林地中,第5弗吉尼亞步兵團在右翼,向左依次為第4弗吉尼亞步兵團、第2弗吉尼亞步兵團、第33弗吉尼亞步兵團,第27弗吉尼亞步兵團位于第4弗吉尼亞步兵團後方。他讓士兵們排成橫隊,随時準備出擊,這就是反斜面戰術。有了山坡和林地的掩護,北軍步兵和炮兵不易發現傑克遜旅。當北軍接近山頂時,傑克遜旅可以突然進至山頂,對敵人進行射擊。

博雷加德和約翰斯頓很快就趕到亨利山,兩人将13門大炮部署在傑克遜陣線的前方,同時重整了埃文斯旅、巴托旅、比旅。漢普頓軍團進至傑克遜旅右方,負責掩護傑克遜旅的右翼。而後,在博雷加德的建議下,約翰斯頓去後方的指揮部,調派援軍前往亨利山。

正當麥克道爾的主力軍團在馬修山上修整時,泰勒又自作主張,對亨利山發動了進攻。下午1點,泰勒命凱斯旅的兩個團向南軍右翼的羅賓遜屋進攻。守衛此地的漢普頓軍團很快便敗下陣來,但是這兩個團很快就撞上了第5弗吉尼亞步兵團和重新集結的漢普頓軍團,凱斯旅被迫撤退,之後便不敢再進攻了。

下午2點,麥克道爾終于指令部隊向亨利山進攻,北軍裡基茨炮隊(6門炮)和格裡芬炮隊(5門炮)被部署在亨利屋南北兩側,裡基茨炮隊在部署期間,遭到亨利屋中的南軍神槍手的攻擊,裡基茨炮隊炮擊了亨利屋,1發炮彈打碎了平民朱迪思·亨利躺着的床,幾個小時後,她不治而亡,她是第一次馬納薩斯戰役中死亡的惟一一個平民。

就在裡基茨炮隊和格裡芬炮隊部署後不久,威爾科克斯旅的第11紐約步兵團和富蘭克林旅的第1明尼蘇達步兵團前來掩護裡基茨炮隊,卻撞上了第33弗吉尼亞步兵團,雙方激烈交火,北軍兩個團敗退了。敗退的北軍兩個團還遭到了斯圖亞特的騎兵的攻擊,潰逃至馬納薩斯——薩德利公路以西。

南北戰争的第一場大戰

南軍奪取北軍裡基茨炮隊的火炮

下午2點30分,為了在更近的距離上炮擊南軍,格裡芬将他的2門火炮調至裡基茨炮隊以南180千米的地方,這個地方距離第33弗吉尼亞步兵團很近。很快,第33弗吉尼亞步兵團就奪取了這2門火炮。在亨利屋以北的格裡芬炮隊的炮手們看到南面的2門火炮被南軍奪取,就将剩下的3門火炮撤到了沃倫頓公路。

北軍波特旅的第14布魯克林團展開反擊,将第33弗吉尼亞步團趕回了去,奪回了這2門火炮。第14布魯克林團繼續攻擊傑克遜旅的左翼,第33弗吉尼亞步兵團、第2弗吉尼亞步兵團先後敗退下來,傑克遜旅的左翼崩潰了。

與此同時,科克旅的援軍抵達亨利山,南軍開始反擊,傑克遜旅的兩個團、科克旅的第49弗吉尼亞步兵團、比旅的兩個團和第14布魯克林團展開了肉搏戰,第14布魯克林團被擊潰,南軍奪取了裡基茨炮隊的6門火炮和格裡芬炮隊的2門火炮。傑克遜旅的左翼暫時安全了。

北軍威爾科克斯旅的1個團發動了反擊,試圖奪回裡基茨炮隊的火炮,但是被南軍打退。富蘭克林旅的第5馬薩諸塞步兵團和第11馬薩諸塞步兵團随後趕到,向火炮陣地發動進攻,第5馬薩諸塞步兵團被擊潰,逃向馬納薩斯-薩德利公路,但第11馬薩諸塞步兵團趕走了南軍,奪回了火炮。

博雷加德見到火炮被北軍奪取,親自率領第5弗吉尼亞步兵團、漢普頓軍團投入反攻,巴托率領第7佐治亞步兵團、比率領第4亞拉巴馬步兵團加入了這次反攻,比在集結第4亞拉巴馬步兵團的敗兵時,用劍指着傑克遜旅的陣線喊道:“傑克遜像一堵石牆一樣站在那裡,我們決心戰死在這裡,我們會勝利的,跟我來!”從此,傑克遜有了“石牆”的綽号,成為了南軍的傳奇将領,他的旅被叫做“石牆旅”。反攻的南軍遭到北軍阻擊,巴托陣亡,比受了緻命傷,不久後死去。雖說南軍損失了2名将領,但這次反攻還是很成功的,南軍将第11馬薩諸塞步兵團趕出了火炮陣地,火炮又落入南軍之手。

下午3點,麥克道爾指令霍華德旅向欽山進發。同時,謝爾曼旅越過沃倫頓公路,到達馬納薩斯—薩德利公路,開始從正面進攻亨利山。謝爾曼先後派出第13紐約步兵團、第2威斯康星步兵團、第79紐約步兵團進攻,但這些團都相繼敗退下來。謝爾曼又投入了第69紐約步兵團,第38紐約步兵團負責掩護這個團的右側。在兩門大炮的掩護下,這兩個團向亨利屋斜坡發動了沖鋒,奪回了火炮。南軍敗退至亨利屋以南的林地中。科克旅的第18弗吉尼亞步兵團和南軍的其他部隊又發動了反攻,奪取了火炮。這是火炮最後一次易手。疲憊不堪的北軍已無力再對火炮陣地展開反攻,開始向沃倫頓公路撤退。

下午4點,霍華德旅已經到達欽山,企圖包抄南軍的左翼,但是就在霍華德旅到達欽山時,南軍的埃爾齊旅、厄爾利旅和斯圖亞特的騎兵也趕到這裡,他們攻擊了霍華德旅的右翼,霍華德旅抵擋不住,向沃倫頓公路潰退。北軍的右翼崩潰了。

博雷加德看到北軍右翼潰退,立刻指令南軍全線反攻,北軍難以抵擋,全線潰退。斯圖亞特的騎兵在追擊中大顯神威,俘虜了不少北軍士兵。觀戰者們早就跑得無影無蹤了,疲憊不堪的北軍一路潰逃,先是逃回森特維爾,然後逃回了華盛頓。南軍稍作追擊後,就傳回了己方陣線。戰役以南軍的勝利而告終。

此役,北軍實際參戰人數約為18000人,其中460人死亡,1124人受傷,1312人失蹤或被俘,總計損失2896人。南軍實際參戰人數約為18000人,其中387人死亡,1582人受傷,13人失蹤或被俘,總計損失1982人。

結語

北軍經常以戰役中發揮作用的重要河流和小溪來命名戰役,是以稱這次戰役為“第一次奔牛河戰役”,南軍通常用附近的城鎮或農場來命名戰役,是以稱這次戰役為“第一次馬納薩斯戰役”,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采用了南軍常用的戰役名稱來命名其國家戰場公園,這就是馬納薩斯國家戰場公園。

第一次馬納薩斯戰役是南北戰争的第一場大戰,是當時美國最血腥的戰役。第一次馬納薩斯戰役結束後,南北雙方都意識到,戰争不可能在短期内結束,南北雙方征召了大量志願兵,更加血腥的戰役還在後面。

責任編輯:劉靖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