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1982年3月23日,在首都北京朝内大街203号,中央組織部派人向一位76歲高齡的老人,宣讀了一份遲到的平反決定,向老人表示關于她的所有曆史問題都已被徹底查清,她不是人們口中的“漢奸”,她是一位久經考驗的紅色女特工,她是人民心中的英雄……

聽完這份審查報告後,暮年老人老淚縱橫,背負了43年的漢奸罵名,終于被摘掉了!她再也不用受流言蜚語的折磨,再也不用被審判,再也不用進監獄,她這一生總算是清白了!
7個月以後,噩耗傳來,這位“巾帼女英雄”以一種決絕的方式離開了人世,離開了她熱愛的新世界。
按理說,摘掉“漢奸”罵名,成為人們心中的女英雄,終于可以安享晚年了,為何這位女特工卻在平反後自盡?
她生前到底經曆了什麼,才會選擇如此決絕的方式了卻餘生?
01 少女不滿包辦婚姻 帶着妹妹“逃婚”
關露,原名胡壽楣,1907年7月14日,出生于山西省右玉縣的前清舉人胡元陔家,父親給她取名為壽楣,就是想表達,即便是生了女兒也是一件光耀門楣的喜事,從取名這件事就可以看得出來,父親對她的喜愛和期望。
直至後來開始左翼文學創作時,才正式改用“關露”的筆名發表作品,這就是後話了。
然而,生在兵荒馬亂的年代,一家人的日子并不好過,在關露八歲的時候,父親因病去世,隻留下了妻子和兩個女兒苟活于世。關露的母親徐繡楓獨自一人負擔起兩個女兒的生活。
母親徐繡楓并不是一個沒有主見的小女人,相反在飽受封建禮教的壓迫和欺淩下,她思想很獨立,對兩個女兒的教育也很重視,從小就讓兩個女兒閱讀古典文學,也給她們看了很多的進步小說,這為關露以後的文學創作,打下了紮實的文字功底。
不僅如此,母親還強調作為女人要經濟獨立,她希望女兒以後的婚姻能夠自己做主,不要被世俗所束縛,要遠離封建包辦的婚姻。這種超前的思想,也給關露和妹妹以後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礎。
然而,造化弄人,關露十五歲那年,母親徐繡楓也不幸因病去世,隻留下她跟年幼的妹妹相依為命。
此時,姐妹二人的二姨看不過去,就收留了她們倆。可是,與母親“讀書才是出路”的教育思想不同,二姨認為“女人要過得好,就得嫁得好”。
眼看十五歲的關露出落得亭亭玉立,二姨就準備“包辦婚姻”,給關露介紹對象,想讓她結婚生子。
但是,此時的關露思想已經深受母親的影響,她并不認為嫁人就是出路,而且内心十分反感這種“包辦婚姻”的陳舊觀念,心裡一百個不願意,她實在不想違背自己的意願,被迫接受這種被安排的婚姻,因而想到了逃婚。
于是,1927年,關露帶着妹妹離家出走,逃往上海。
02 憑才華成“民族之妻” 滿腔熱情投身革命
在上海,她遇到了同樣不接受包辦婚姻的劉道衡,因為兩人觀念一緻,也十分的投緣,劉道衡對這對姐妹的遭遇很同情,于是決定資助她們讀書。
在劉道衡的資助下,關露姐妹重新進入了學堂,在那裡,她們姐妹倆知道了馬克思,也學到了“反對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反對私有制”等新名詞。
1928年,成績優異的關露順利進入南京中央大學哲學系,因為對文學感興趣,不久之後她又轉入了中文系。
此時,自由新詩逐漸興起,成為當時文學界的流行文體,原本對文學就感興趣的關露,内心的創作靈感也被激發出來,她先後發表了處女作《餘君》《他的故鄉》等作品,也正式踏上了作家之路。
後來,才華橫溢的關露,還曾被贊譽為“民族之妻”,與當時民國時期的才女潘柳黛、張愛玲、蘇青齊名,由此可見,關露的才華是多麼地出彩!
1932年一·二八事變爆發,身在上海的關露親眼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的各種暴行,這深深刺激了她的内心,也讓她開始了全新的思考。
這一時期,憂國憂民的關露寫下了大量愛國散文詩,如《悲劇之夜》《故鄉,我不能讓你淪亡》等,同年正式加入了中國共産黨。
随後,懷有滿腔愛國熱情的關露還加入了以魯迅為旗手的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丁玲等青年作家一起,拿起手中的筆作為反抗侵略者的尖銳武器,寫下了大量抗戰散文詩歌。
面對日本侵略者的暴行,關露寫出了“甯為祖國戰鬥死,不做民族未亡人!”的愛國詩詞,正是這些詩詞,為她赢得了“民族之妻”的稱呼。
原本,如果她跟張愛玲那樣,一心埋頭文學創作,不參與政治,或許她在文學界也能取得不朽的成績;
原本,她可以在文學之路上潇灑地走下去,但一個人的出現卻打破了她平靜的生活。
1937年,上海淪陷,一個叫王炳南的人出現在關露的世界裡。王炳南是周恩來的得力助手,他這次前來主要任務就是暗地裡與汪僞政府周旋,自然免不了與參與中共事業的關露接觸。
此時的關露經曆過一段失敗的婚姻,對于眼前這個成熟穩重的男人王炳南,她的心再次淪陷。而王炳南也對這個才女一見傾心,在接觸的過程中,二人擦出了愛情的火花。
不過,在兩人相處了一段時間後,王炳南因為任務調動離開了上海,臨走前,他留給關露一張照片,背面寫了一行字“你關心我一時,我關心你一世”。
也正是這簡短的兩行字,成為随後十三年裡的潛伏生涯裡,關露心中唯一的“光”。
03 為革命事業舍身 忍辱背負“漢奸”罵名
1939年,是關露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年。
這一年秋天的一個夜晚,關露正在家中修訂《新舊時代》的文稿,突然傳來了一陣急促的敲門聲,她打開門一看,來人正是八路軍上海辦事處秘書長劉少文,這次他過來給關露帶來一封葉劍英署名的電報,同時告訴關露送去香港找“小廖”接受任務。
這個“小廖”就是廖承志,當時在香港從事文化救亡工作。與廖承志和潘漢年見面後,關露收到了一個讓她左右為難的任務,而這個任務也開啟了她“女特工”的生涯。
廖承志向關露傳達,上級組織希望她能進入當時臭名昭著的“76号魔窟”從事卧底工作,借機接近李士群,如果可能的話,将他“策反”。
之是以會選擇關露執行這項任務,是因為當年李士群還是共産黨員的時候,他的妻子身懷六甲,在關露的妹妹家住了一段時間,李士群就把她的妹妹一家當作“救命恩人”。
此時,妹妹已經被調往上海從事秘密工作,無法脫身,這個任務就落到了姐姐關露身上。經過痛苦的艱難抉擇,為了偉大的共産事業,為了追随心中的信仰,關露最終決定接受這個九死一生的卧底任務。
在去當卧底之前,潘漢年再三囑咐關露,“如果今後要有人說你是漢奸,你可不能辯解,要辯解就糟了。”
“我不會辯解!”關露堅定的對潘漢年說道。随後,回到上海的關露,決然走進了上海極司菲爾路76号汪僞特工總部。
通過妹妹的這層關系,她很快便取得了李士群的信任,也從這個大漢奸那裡獲得了不少情報,最後還成功策反了他,使得自己可以更大範圍地獲得情報。
然而,關露漂亮地完成了任務,付出的代價就是從曾經的一代才女,淪為遭人唾棄的“女漢奸”。
曾經熱愛的文學創作活動,因為“漢奸”的惡名,被全部禁止參加,就連以前相處多年的同僚朋友們也對她避而遠之。面對這種悲慘的境遇,關露在答應成為卧底之前就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
她也不辯解,甚至在路上遇到以前的朋友也裝作不認識,在她看來,不認識更好,免得連累朋友。
之後,在各種社交場合都有關露的身影,她真的是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黨群組織提供重要情報,避免了不少損失和人員傷亡。在《風聲》中,周迅飾演間諜“老鬼”(顧曉夢)就是以關露為原型展開創作的。
就這樣,除了她的對接人潘漢年以外,其他人都不知道關露的卧底身份,關露就一直背負着“女漢奸”的罵名,忍辱負重為我黨搜集了很多有價值的重要情報。
終于在卧底了數年後,關露成功策反了李士群,也成功離開了那麼人人唾罵的“76号魔窟”。
不過,因為關露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她的能力被組織所認可,很快她又接受了一個新任務。
那就是進入日本海軍部控制下的雜志《女聲》擔任編輯,伺機接近雜志社女社長佐藤,然後通過她接觸更多日本左翼人士,擷取更多日方情報。
這份卧底工作比之前的任務更艱巨,要知道當時日本當時在國人眼中就是“毒瘤”般的存在。而此時進入日本人創辦的雜志社,還要與他們搞好關系,關露“漢奸”的頭銜徹底坐實了。
為此,同為四大才女之一的蘇青就曾公開嘲諷過關露的親日行為……面對人們的口誅筆伐,關露還是選擇了沉默,因為她知道,隻要她開口辯護,那就有暴露的危險。
然而,關露在佐藤的一次邀請下參加了一場“文學者大會”,這場大會結束後,關露被登報宣傳,她的照片和經曆紛紛被暴露出來,成為了當時國人心中徹頭徹尾的“大漢奸”“親日賊”。
就這樣,在關露的幫助下,中共與日本的秋田教授建立聯系,從中獲得了大量日方軍事動向,為抗戰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在當“漢奸”的歲月裡,關露經常需要為了掩護身份,而做一些違背自己初心的事,比如當初李士群在家暴斃,她出面為日本方面撇清關系等。
這些做法都為她招緻了更多的罵名,甚至有激進的人萌生了“殺之而後快”的想法,當時社會上的進步媒體也是痛批關露的種種“可恥”行為……
此時的關露,真的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但是騎虎難下,如果現在放棄,之前做的所有工作都前功盡棄,無法完成組織交代的任務,得不到有價值的情報,可能會影響抗戰的勝利。想到這些,關露再次咬牙堅持了下來。
04 “漢奸”污名難以洗清 再遭心愛之人斷絕關系
在全國人的罵聲中,關露承受不住内心的壓力,逐漸變得抑郁起來,此時她的内心無比的孤單和無助。
每個夜深人靜的時候,她都看着曾經心愛之人王炳南留給自己的那張照片默默流淚,也正是這張照片和那句“你關心我一時,我關心你一世”的誓言,支撐着她繼續生活下去。
在她内心深處,她堅信等到革命勝利了,她就可以跟心愛的人長相厮守,可以在看得見光的日子裡坦坦蕩蕩地生活,她以為即便不能名垂青史,也可以歸隐田園。
但現實給了她一記重拳。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這也意味着她的潛伏任務徹底結束。原本以為終于可以将自己身上背負的“漢奸”惡名除掉,但卻沒有。
在周恩來的幫助下,關露雖然逃過了國民黨肅清漢奸的行動,來到了心心念念的淮陰新四軍根據地。
但在衆人心中,她身上“漢奸”的罪名已經根深蒂固,難以洗清。即便是走在大街上,還是會有不明真相的人對她開口大罵。為此,關露不得不接受政治審查。
為什麼自己犧牲了那麼多,忍辱負重那麼多年,最後換來的卻是一片罵名?她不明白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
随着不被衆人認可和接受,關露心中的那股重新燃起的“希望之光”慢慢熄滅,精神上的支撐接近于崩塌。
然而真正撲滅這位巾帼女特工心中“希望之光”的,是來自心愛之人王炳南的決絕書。
1946年,在解放區關露與王炳南闊别7年重逢,再續舊緣,原本二人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
然而,有一天關露收到一封王炳南的親筆信,信中的内容,并不是她期待的結婚喜訊,而是一封與她斷絕關系的決絕書,這讓原本對未來充滿希望的關露,徹底崩潰。
當時的王炳南,擔任國共談判裡中共代表團的成員,而代表的團長是周恩來,也可以說是周恩來的左膀右臂。
此時,關露身上的“漢奸”罪名還未徹底洗清,如果組織同意他與關露的戀情,勢必會對黨産生不利的影響。
為了黨的榮譽,黨性極強的王炳南最終選擇放棄這段感情,忍痛與關露斷絕關系,劃清界限。
一代才女,一代巾帼女特工,最終沒有等來心愛之人的到來,也沒有等到那句“關心你一生”的承諾。
收到王炳南的斷絕信之後,關露精神徹底崩潰,也患上了嚴重的精神分裂症。後來,又被曾經的上司潘漢年牽連,在1955年和1967年兩度入獄,一共被關了十年之久。
十年的牢獄之災,對于一個已經沒有了情感支柱和生活希望的女子來說,簡直度日如年,但關露并沒有選擇輕生,而是一直堅持着,即便患上了嚴重的關節炎病情發作的時候,喉嚨都是痛的……
可即便遭受如此折磨,她的罪名依舊沒有被洗清,在世人眼中她仍然是個“大漢奸”。
05 污名終得平反 了卻遺憾離開人世
1980年,關露不幸身患腦血栓,從此卧病在床,基本上喪失了生活能力,但她仍在固執地堅持着什麼?
直到1982年3月23日,中組部和文化部上司來到了關露十幾平米的小房子裡,當着她的面宣讀了平反決定,聽着這個等了43年的決定,關露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她終于等來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她終于釋懷了。
7個月以後,這位孤寡老人選擇了以一種決絕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抱着一個僅有的塑膠娃娃,給曾經的夫妻王炳南留下一句“一場幽夢同誰近,千古情人我獨癡”後,靜靜地走了,清清白白地走了!
回顧關露的一生,可謂是命運多舛,早年喪父,少年喪母,為了革命的勝利毅然決然背負“漢奸”惡名43年,忍辱負重多年。
終于熬到革命勝利了,但仍洗脫不掉惡名,還不得不與心愛之人分離,直到被病魔折磨,形如枯槁的時候,才等到了那份遲到的平反書。一代才女,一代巾帼女英雄,就這樣離開了世界!
曆史長河中,有着許許多多像關露這樣默默無聞的英雄,為了革命的勝利,他們犧牲了很多很多,也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或許他們的貢獻因為各種原因被埋沒了,也或許他們的所作所為不被後人所了解,但這并不能抹殺他們為偉大事業做出的貢獻,事實勝于雄辯,相信英雄們的功績一定會有真相大白的那一天!
參考文章
[1]南京大學新聞網:關露的傳奇人生
[2]騰訊網:女特工關露:隻身入汪僞魔窟,解放後兩次入獄,被平反卻選擇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