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該方法需要用到大量電影且含劇透,效果因人而異,不保證百分百管用
本文作者 星遊鑒賞社 茗零
前言
人類對血腥、奇形怪狀之物以及未知的恐懼自古有之。
在《瘋狂原始人》中,主角的家庭将一切未知事物都視作可怕之物,雖然有些固步自封,但這确實是人類最原始且有效的趨利避害的手段。
在《哈利·波特》中,可以根據他人恐懼之物而進行變化的博格特在面對哈利時,變成了攝魂怪的樣子,鄧布利多對此的解釋是,哈利害怕的是“恐懼”本身。
“恐懼”也是人類的一種自保手段,因為它一能使人提早遠離危險之物,二能使人神經緊張,以便分泌出腎上腺素以逃離危險。
随着時代的前進,除了一些低機率情況,我們可以遇到的來自于未知的危險也越來越少,很多人就想到了要在影視劇與遊戲中尋找刺激。
于是在世界上第一部恐怖片《卡裡加裡博士的小屋》誕生後的一百多年間,誕生了衆多五花八門的恐怖電影與恐怖遊戲。
但就像給家貓看動物世界一樣,就是這些隔着一塊小小的螢幕、不能對觀衆造成傷害的刺激畫面,反而喚起了很多人心中最原始的情緒:恐懼。
常看恐怖片的人一邊怒斥新出的恐怖電影和遊戲不夠刺激,一邊又無法了解普通人對這些在他們看來是“小兒科”的東西的恐懼。但在我看來,擁有“恐懼”的能力,既是缺點,也是優點。
不過,這次應大家的呼聲而推出的教學,不是教大家如何利用,而是教大家如何在這個克服對銀幕上虛構情節的恐懼。
不過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如果要踐行這裡的方法,就意味着你不得不拆開觀看一些系列恐怖片,要想從頭到尾獲得不劇透的完整體驗的話,不推薦使用以下方法。
第一療程,喪屍感染療法
伊藤潤二說過,恐怖題材對膽小的人吸引力反而更大。
我第一次正式接觸恐怖片,便是米拉·喬沃維奇主演的《生化危機》系列。是以《生化危機4》自然也成了我第一部完整看完的恐怖電影。
道理很簡單,《生化危機》沒有什麼飄來飄去的鬼魂,沒有不可抗拒的超自然力量,主角也不是手無寸鐵,它唯一的“恐怖”之處就隻有血腥獵奇的喪屍造型。
看《生化危機》,基本上就是在看愛麗絲耍帥。
以喪屍電影為例,第一個“療程”很簡單,就是找一些動作或喜劇元素明顯大于(但依然含有)恐怖元素的電影來觀看,就比如我提到的《生化危機》系列。
喪屍電影給人帶來的恐懼,除了其血腥的造型以外,還有一個就是對身邊也許會爆發喪屍危機的擔憂。
即便當年我還是個孩子,卻還是因為一張《死亡錄像3》的結局動圖而對“接吻”這個行為産生了恐懼,因為如果喪屍真的存在,和你接吻的人也許真的會把你的舌頭扯下來。
這些電影另一個恐懼與壓迫感的來源往往就是片中那種普通人面對成群敵人的無力感。
針對這種情況,除了告訴自己,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電影中呈現出的那種強度的喪屍在理論上不會在現實中存在以外,你隻需要看一些人類的風頭明顯比喪屍更大的電影來逐漸接受這個設定就好了。
《我當上帝那些事兒》的作者“本人楊建東”在他的續作《上帝們的那些事兒》裡提出,由于現實裡的病毒受到遺傳學三大定律、等溫傳播定律等病毒三大定律的限制不可能真的出現全人類變成病毒的情況,加上病毒存在受到其單鍊RNA模闆合成堿基互補DNA的逆轉錄速率和攝入能源轉換效率和速度的限制以及受到病毒威力越強感染者壽命越短而病毒死亡越快的沖突制約,想要通過病毒或者所謂的蠱術控制和把全人類變成僵屍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
雖然網文裡的内容也就圖一樂,不能完全相信,而且楊建東也曾表明自己寫的根本不算是什麼科幻,但這也可以從某種程度上說明,本就不合常理的虛構設定哪怕吹上了天,它也是虛構的。
而若要從喪屍片開始,對整個《生化危機》系列的恐怖程度粗略排個名後,會得到以下結果(作者憑印象排出的前後序号,并不準确):第一部>第三部>第四部>第五部>第二部>新版>第六部。
也許從未接觸過這個系列的人無法想象,其中“喪屍含量”(也就是喪屍攻擊人類的血腥和特寫鏡頭)最少的,反而是最後一部《生化危機6:最終章》。
因為電影版《生化危機》這個系列就如同《死亡空間》一樣,第一部是純粹的恐怖,血腥的喪屍面部特寫不計其數,到了續作就越來越脫離恐怖的初衷,更加偏向科幻與動作場面。
新版雖然打着“還原遊戲”的旗号,但劇情人設殘缺,整部電影隻剩下了視覺效果,看完以後反而沒有筆者幾年前看過的舊版電影系列給人留下的印象深。
當然,《生化危機》系列對于恐怖片粉絲來說,肯定不是什麼好電影,但對沒有接觸過恐怖片的普通人來說,想要客服恐懼,直接看《生化危機》還是有些頭鐵。第一次看這個系列可能還需要有人陪同。
而且除非中途就完全克服了對喪屍的恐懼,否則一定要将第一部排到最後,并且帶着看完第六部後知曉“T病毒解藥已經開始生效”的信念去看,甚至在走完整個療程前最好都不要碰。
是以對于初學者,我更偏向于推薦一些喜劇恐怖電影,逐漸接受喪屍的設定。
比如《溫暖的屍體》、《僵屍肖恩》與《喪屍樂園》。
三者的喪屍恐懼密集度也有個先後之分(從負到1)。
《溫暖的屍體》就是一部喪屍加大團圓結局版的羅密歐與朱麗葉,除了開場的片段外,後續的情節反而為包括主角以外的喪屍塑造了一個正面形象;而後兩者則是主角團在喪屍堆中談笑風生的黑色幽默喜劇。
《喪屍樂園》兩部曲的動作場景要比《僵屍肖恩》更加出色,不過前者的靈感來源本就是來自後者。
《無限恐怖》中提到,“自然”存在之物尚可用槍炮對付,超自然之物給人帶來的恐懼更大。如果你先接受了“自然”,接下來就可以開始接受“超自然”了。
第二療程,超自然遞進式療法
在我們欣賞一部恐怖片的時候,結局往往是重要的一環。
主角不補刀、反派卷土重來以及關于還有下一部的暗示才是最折磨觀衆的一點。這不但折磨着“閱恐無數”的恐怖片愛好者,也折磨着本就害怕恐怖片的人。
(點名抨擊《十三号星期五》和《猛鬼街》的腦血栓重置)
不補刀,這意味着主人公智商堪憂,反派未亡,這意味着驚吓了你一個多小時的噩夢還将繼續。
這種結局安排,都是制片方為了可能的續集做考慮預留的,這也許是一種抓住觀衆内心的營銷手段,讓你想要了解結局就隻能去看續集。
對于普通觀衆來說,伏筆的存在有時是為了讓他們去續集裡看看這個反派究竟什麼時候死,好讓他們不再害怕晚上一個人上廁所。
但國内的大部分人在看完一部恐怖片以後,很有可能沒有能力再尋找或是觀看續集,那就導緻這部電影的“後勁”還會一直圍繞着你。
第一個“療程”我們上的是“猛料”,第二個“療程”的劑量還會加大。在這裡,我将會用後勁最足的《猛鬼街》系列作為這一療程的藥方。因為克服了對喪屍科這種幻産物的恐懼,接下來你要面對的就是超自然的存在。
《猛鬼街》系列一共有九部電影以及一部因為年代久遠而無法尋找到資源的電視劇。它的故事,講的也不是滿街的鬼魂或是變态殺人狂,而是一位超自然殺手。
和劇情設定幾乎是在套公式的《十三号星期五》與《月光光心慌慌》不同,哪怕是老電影,《猛鬼街》的設定、畫面與特效設計依然天馬行空,除了續作以外,在市面上你幾乎看不到與它設定類似的系列恐怖片。
《生化危機》因為其知名度而無需解釋,但即便關聯了《黎明殺機》,《猛鬼街》這一經典系列的設定還是需要有人為沒有聽說過的人介紹一下。
多年前,住在榆樹街的連環兒童殺手弗萊迪·克魯格在被逮捕後,逃脫了警方與法院的指控,回到了他殺死兒童的老巢——廢舊工廠。見法律起不到它應有的作用,憤怒的家長們集體在工廠外投擲汽油将他燒死在了裡面。
弗萊迪·克魯格也在領死前獲得了“夢魇”賜予的力量,成為了一個行走在夢境世界的超自然殺手,并發誓要殺死所有的兒童,讓大人們追悔莫及。
與亞洲恐怖片(包括國産爛片)裡受害者成為惡靈的設定不同,歐美的超自然恐怖片似乎十分喜歡将施暴者設定為惡靈,在這個前提下,《猛鬼街》帶來的恐懼與其他電影相比更甚。
不知何時,國内流傳出一個國外影視“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不能有小孩死亡的鏡頭,而《小醜回魂》和《猛鬼街》卻在這句話上掉了個頭,裡面的超自然反派專殺兒童。
加之弗萊迪會在夢中殺人的設定,三點相加,導緻很多看完電影的人也許很長時間都不敢睡覺。
說回電影本身,在奇幻片中,“天馬行空”可以給觀衆帶來一場想象力迸發的視覺盛宴,但這個詞要是跑到了恐怖片裡,等待觀衆的将是大量的童年陰影與精神污染。
對于想要服用此療程的人來說,《猛鬼街》依然有一個觀看排名,那就是:弗萊迪大戰傑森>第六部>第三部>第四部加第五部>第一部>第二部>新版。
其中,雖然第七部可以排在前列,但還是建議在看完第一部以後再自行選擇觀看。
這麼排名的依據不再是電影的恐怖程度,而是像這一章節的前半部分所說,是因為“結局”。
《弗萊迪大戰傑森》是由《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的導演于仁泰執導的《猛鬼街》與《十三号星期五》的關聯電影,雖然和《貞子VS伽椰子》一樣,兩大超自然殺手的對決結局依然是平手,電影的口碑在整個系列裡也都不叫好,但《弗萊迪大戰傑森》并沒有出現人類一方全滅的爛尾結局。
新觀衆在接觸《猛鬼街》系列時,我推薦用該部開頭。
因為你完全可以把主角認作是傑森與弗萊迪,忽略裡面人類的存在,它當成一部畫面有些獵奇的動作喜劇電影。
而其餘電影的排序原因如下:
第六部的标題為《弗萊迪之死》,與整個系列相比,這部電影不管是劇情還是畫面上的表現都像是小兒科,但它講述的是弗萊迪的死亡。
第三部講述的是主角團開始用夢境裡的力量反擊,與系列其他電影的主角單槍匹馬絕望反擊相比,這一部的主角們打起了團戰。
第四部和第五部并沒有拆開,則是為了劇情的連貫性,事實上按照結局來說,第五部應該排在第四部之前,因為它的結局是弗萊迪被其母親的靈魂囚禁了起來。
而從第三部開始往後,《猛鬼街》的結局雖然依然在暗示弗萊迪并未消亡,但表現的都十分隐晦。
第一部和第二部才是真正的陰影,因為佛萊迪會在結局的彩蛋時親自跳出來徹底殺死主角,第二部裡的弗萊迪還一度因為強度過高而遭到了粉絲的不滿。
至于和《黎明殺機》關聯的新版,則對弗萊迪的故事進行了重制,換掉了原本扮演弗萊迪的的羅伯特·英格倫(包括扮演豎鋸的托賓·貝爾在内,美國恐怖片裡扮演反派的老爺子演員在現實裡反而顯得和藹可親而且性格十分可愛),同時也換掉了原版弗萊迪死侍一樣全程開玩笑打嘴炮的設定,将帶有一點喜劇元素的《猛鬼街》徹底變成了純粹的恐怖片。
而更要命的是,它不但設計了經典的“卷土重來”結局,還再也不會拍攝續集了(這也正好使得後續的情節完全變成了《黎明殺機》)。
最後看完整個系列,第七部就是純粹的“享受”了。
因為它是一部“元電影”。即在第一部和第三部扮演主角南希的演員這次演的是她自己,電影的劇情也成了《猛鬼街》不再拍續作後,弗萊迪開始在現實中現身。但好在,它的結局就是純粹的結局,并沒有可惡的“一驚一乍”。
不過如果你看完整個系列還是不能克服對鬼魂的恐懼,反而變本加厲,連睡覺都開始害怕的話,那就牢牢地記住一個設定:哪怕可以在夢境中穿梭,弗萊迪也永遠無法離開美國俄亥俄州的榆樹街。
後記
幾天前,我在小黑盒發了個文章,想要驗證一下是不是真的有人需要這份教學,結果哪怕發的是動态,還是很快就在幾天内收獲了許多人的Cy。
是以,我在寫測評前開始開稿寫了這份教學。
将文章拆分開來不是故意為之的“擠牙膏”,而是有三個原因:一是可以讓大家早點看到内容,二是如果文字過長的話,讀者的閱讀欲望會降低,起不到應有的效果,三就是我可以在寫完一期以後,先休息一陣完成其它任務,再來繼續書寫後續的内容。
不過這也隻是一位看了幾年恐怖片的小白有感而發寫出的文字,請不要對它的效果抱有什麼期望,但如果真的能幫到一些人,那就再好不過了。
下期預告
(不代表實際标題,可能會有所删改,但保守估計還是會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