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鑫聞界|“參”情厚誼:稅校助力農戶連結市場 緻富路開啟加速度

作者:齊魯壹點

3月上旬開始,山東新冠肺炎疫情散點多發,部分地區防控措施更新,對人民群衆生産生活帶來較大影響,省内物流也受波及。馬相玉從濰坊市臨朐縣當地農戶那裡收購來的5噸丹參已經打包完畢,正等待物流恢複發往濟南。雖然因疫情耽擱了些時間,但談及此,馬相玉依然掩飾不住喜悅。

4月下旬,在山東省稅務幹部學校(以下簡稱“省稅校”)的協助下,馬相玉與山東某知名藥企的丹參供貨協定正式簽訂落實,該藥企将從她手中收購5噸丹參作為中藥生産的原材料,預計能為她帶來一萬元左右的收入。

鑫聞界|“參”情厚誼:稅校助力農戶連結市場 緻富路開啟加速度
有生以來的第一筆“正經生意”

馬相玉原本是臨朐縣五井鎮大付家莊村的貧困戶,由于早年丈夫遭遇嚴重車禍癱瘓在床,家庭情況十分困苦。多年來,省稅校上司一直密切關注馬相玉一家的生活,不僅給予物質上的幫助,更是在幫其找尋徹底擺脫貧困的路子上下了不少功夫。

這次與藥企的合作,便是省稅校為馬相玉想到的一條增收之路。“馬相玉家的情況比較特殊。2004年她的丈夫出車禍時,大女兒剛滿7歲,她也正懷有身孕,次年又誕下一對龍鳳胎,出事以後,家庭的重擔一下子壓在了她一個人的身上”,省稅校工會主席王春紅對記者說道,由于病情嚴重,馬相玉丈夫每日高昂的治療費用很快就花光了夫妻倆的所有積蓄。無奈之下,在住院40多天後,盡管丈夫還插着食管、喉管、尿管,馬相玉還是選擇為丈夫辦理出院回家療養。那些年,照顧癱瘓在床的丈夫同時撫養三個孩子成為了馬相玉的生活重心。還好有公婆的幫助,她能抽出時間去照看山楂樹,不至于失去這唯一的經濟來源。

鑫聞界|“參”情厚誼:稅校助力農戶連結市場 緻富路開啟加速度

“說出來大家可能不相信,那段時間,大概從我丈夫出車禍到2012年左右,我們家每年收入大概隻有4000元左右”。收入稱得上微薄,四千元要養育兩位老人、三個孩子還有一個癱瘓的病人,困苦可想而知。盡管後來經過社會上的幫助,馬相玉家已經有了穩定的收入,但還有兩個孩子即将要上大學,孩子以後的學費、生活費依然是個難題。

2021年9月,省稅校劉勇副校長來校履職後,對馬相玉家的情況十分上心,想法設法助其徹底擺脫貧困,找到緻富道路。此次丹參供貨合作就是由他一手促成,聯系企業、聯系當地稅務局,劉校長親力親為,確定合同能夠順利落地,為馬相玉一家送去安心保障。

“在稅校上司和臨朐縣稅務局的共同幫扶下,我的合作社已經成功通過采購藥企的供貨商資質稽核,前陣子已簽訂采購協定,首批5噸丹參即将上路發往濟南。說實話,以前從來沒有想過能夠能走到這一步,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嘗試。我相信通過這次合作,未來的生活會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馬相玉計算了一下,銷售這5噸丹參的毛利潤大概在1萬元左右,除去運費等費用能剩下七八千,是一筆實實在在的增收。

合作幾經波折

協定的簽訂并非一帆風順。

首先是選品問題。臨朐縣五井鎮大付家莊村一直以來盛産山楂,同其他村民一樣,馬相玉家也是靠種植山楂為生,既然種山楂,那就從山楂入手。若是能聯系到能夠長期大量采購山楂的企業,那村民就有了長期穩定的收入來源。從這一點出發,省稅校劉勇副校長幫忙聯系到了山東某知名藥企,希望通過牽線搭橋,把馬相玉家以及附近山區種植的山楂作為中藥材銷售給該公司,為馬相玉家找到一條能長期解決經濟困難的生财之路。

鑫聞界|“參”情厚誼:稅校助力農戶連結市場 緻富路開啟加速度

于是,省稅校聯系到馬相玉給該藥企寄去了山楂樣品,但因采摘季節已過,樣品的酸度不夠,沒有通過檢驗。怎麼辦?劉校長又想到,除了山楂,臨朐還盛産丹參。他又再次聯系馬相玉給藥企寄去丹參樣品,經檢驗,臨朐所産的丹參品質上乘,符合該企業的采購标準。

選品的問題解決了,馬相玉卻打了退堂鼓。這無疑是一條增收的好路子,但對于馬相玉來說,是她從未涉足的領域,無任何經商經驗,一頭霧水,不知如何開展。省稅校工會得知這一情況後,積極鼓勵馬相玉樹立信心,幫助她出主意、想辦法,同她一起做一些前期丹參貨源、貨物運輸以及資金籌集等準備工作。

為了打消她的疑慮,2022年3月4日,省稅校工會主席、副主席陪同馬相玉和她的姐姐一同到采購丹參的藥企進行實地調研和考察,與公司分管市場藥材供應的負責人進行商談,初步确定了供貨程式、品質規格、付款時間等事宜。

但是根據該藥企的規範化運作要求,協定無法立即簽訂,需要馬相玉先成立适合鄉村經濟發展的農民合作社,之後再簽訂供貨合同。

稅校上司得知此事後便立刻聯系到臨朐稅務局冶源分局,請他們共同協助。冶源稅務分局局長馬萬裡親自帶隊上門與馬相玉對接,在了解情況時得知,馬相玉前期注冊了個體工商戶登記,但經營範圍中不包含中草藥的種植、銷售項目,沒法與藥企進行業務往來。為了不耽誤合同簽訂,馬局長與馬相玉一起到五井工商行政管理所咨詢辦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條件,幫助她梳理、準備相關的資料。在五井工商所支援下,馬相玉注冊了“臨朐山楂之緣農産品專業合作社”,3月30日,工商所為其頒發了工商登記證,達到了下遊客戶的采購門檻。

鑫聞界|“參”情厚誼:稅校助力農戶連結市場 緻富路開啟加速度

此外,專業合作社需要專門的财務人員進行領購、開具發票,記賬、申報納稅等工作。考慮到馬相玉對電子産品不熟悉,臨朐稅務局冶源分局又幫其聯系财務記賬公司,鴻輝财稅有限公司了解馬相玉家庭情況後,主動提出可以提供免費的财會服務。按照市場行情,一年預計能為其省去3600元的費用。

最終,一切困難在省稅校和臨朐縣稅務局的共同幫助下迎刃而解,與藥企的丹參采購合作馬上就可以落實,馬相玉終于松了一口氣。臨朐縣稅務局冶源分局的從業人員還貼心地為她和合作社的農戶送去稅收“明白紙”,告訴他們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以享受十分優惠的稅收政策:農業生産者銷售的自産農産品免征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和印花稅,幫助他們了解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有關優惠政策。

“參”情緣于一場愛心公益

馬相玉與省稅校緣起于2015年。

那之前,在臨朐縣五井鎮,還有一個與馬相玉有相似情況的家庭,都是丈夫遭遇車禍癱瘓在床,兩位媽媽(振東媽媽和志慧媽媽,馬相玉是其中的志慧媽媽)不離不棄挑起家庭重擔的情況。他們的故事得到了社會的關注。從2009年開始,濰坊市螢火蟲公益的志願者們每年春節都會組織去兩個家庭拜年,給他們送去米面糧油等生活物資。2013年春節,志願者們了解到那一年山楂的收成不好,家裡沒有男性勞動力,采摘存在很大困難。山楂樹的收入是這兩個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若山楂樹收成不好會導緻收入降低,這意味着本就貧苦的生活會更加艱辛。

為了使這兩個家庭能有穩定的山楂收入,螢火蟲公益的志願者們想了一個辦法:臨朐縣五井山區風景優美,很多城市家庭都經常帶孩子去郊遊踏青,能否把郊遊活動附加上公益價值,既滿足郊遊目的,又能切實幫助到兩位媽媽。

于是,“山楂樹之愛”公益項目應運而生。

在這個項目裡,每個認領人可以以每年110元的價格認領一顆山楂樹,認領成功後,錢款直接給到這兩個家庭,每顆被認領的山楂樹上會懸挂認領人的資訊牌。平時組織大家對所認領的山楂樹進行施肥、拔草、采摘等活動,其餘時間由兩位媽媽幫助認領人管理果樹,用自己的勞動換取相對穩定的報酬。馬相玉家種有200餘顆山楂樹,每年能帶來2萬餘元的穩定收入,“别小看這兩萬快錢,如果沒有這些錢,大女兒上大學的費用都無法解決”,馬相玉說。

2015年3月,“山楂樹之愛”公益活動得到了山東省稅務幹部學校原黨辦主任張靜的注意。經請示同意後,黨辦在全校範圍内釋出了認領倡議書,号召教職工積極參與。據悉,當年省稅校報名認領36人,共認領山楂樹30顆左右。

此後,“山楂樹之愛”便在省稅校紮了根。每年秋天山楂樹成熟時,省稅校都組織教職工到馬相玉家的山楂園現場采摘,部分教職工還主動購買他們家自産的地瓜等特産,進一步愛心幫扶。2015年至今,“山楂樹之愛”認領活動已經在省稅校開展了7年,成為了學校文明建立和公益活動的常态化項目。7年來,省稅校每年參與認領活動的教職工約30人,年均打款2500元左右。

“2021年劉勇副校長來履職後,對我校連續7年參與的“山楂樹之愛”公益活動非常重視、大力支援,要求樹立‘授之以漁,不如授之以漁’的理念,把公益項目往深裡做、往實裡做、往細裡做;要求暢通一切資源,精準扶持,真正幫助幫扶對象擺脫困境,走上緻富之路。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我們與馬相玉聯系,進一步了解其家庭困難以及需求,這才想到了幫助她聯系企業,把臨朐的丹參銷售出去,助其增收的辦法”,省稅校工會主席王春紅介紹道。

目前,馬相玉的大女兒已經大學畢業并且在青島找到了工作,龍鳳胎也已經長大正在上高二,品學兼優。除了管理山楂樹之外,馬相玉現在也在一家橡膠廠工作,每個月平均下來能拿到3000元左右,再加上此次合作後能到手的一萬元錢,生活與之前有了天壤之别。

稅企合作精準扶貧 助力鄉村振興

“說什麼都無法表達我内心的感激之情,感謝稅校上司給我最尊重的幫助,感謝馬局長親自帶我辦理業務,也感謝企業對我的信任,能走到今天,離不開他們的無私幫助”,談及此,馬相玉十分激動,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鑫聞界|“參”情厚誼:稅校助力農戶連結市場 緻富路開啟加速度

針對這次合作,藥企相關負責人表示,集團上司對于這次采購項目十分重視。“對我們而言,這絕不僅是一次簡單的幫扶;稅務部門通過結對幫扶等方式深入扶貧一線,精準扶持,既有利于農戶增收增益,又有利于拓展和鞏固國家脫貧攻堅成果;對于企業來說,既展現企業社會責任與擔當,也有利于企業提高納稅信用,稅企合作扶貧實作共赢。若以後有機會,我們還會繼續做下去。”

扶貧必先扶智。想要幫助貧困群衆徹底走出困境,必須要扶思想、扶觀念、扶信心,具體到實踐中,就是扶知識、扶技術、扶思路,幫助貧困人民提升脫貧緻富的綜合素質,幫助他們定思路、定計劃、定産業、定目标,樹立脫貧緻富的典型;引導貧困群衆發揚自力更生的精神,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

這是一次稅企合作精準扶貧的積極嘗試,省稅校無疑是牽起農戶與企業之間的橋梁。這次合作由公益而起,又在實踐中得到升華。無心插柳柳成蔭,一次微小的舉動卻助推了一個家庭乃至一個地區農民的增收。

省稅校相關負責人表示,由于該藥企對于中草藥的需求量比較大,農民合作社的成立及成功運作,不僅會精準幫扶馬相玉一家擺脫經濟困難,未來還會帶動五井鎮更多山區農戶種植丹參等中草藥,幫助他們走上緻富道路,“也算是為助力鄉村振興貢獻我們的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