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句話,相信大多數中國人都耳熟能詳,因為它太出名了。
“道可道,非常道”很多翻譯成:道,是不可以用文字說出來的,說出來的都不是道。意思就是道不可言說的,可以說的非道也。這樣講也對,但是道既然是不能以語言來表述的,那麼如何知道有這個“道”的呢?是以,還有另一種解析,作為修行者來講,這一句話的了解是:道,是可以修道的,但是道不是一成不變的。
舉個例子相對好了解些:莊子有一次去山裡看到伐木勞工在伐木,其中一棵樹枝葉很茂盛但是伐木勞工卻沒有動手砍伐它,反而砍邊上一顆筆直的樹,于是莊子就問這些勞工什麼原因?勞工說這棵樹不成材不能用作蓋房子的材料,因而這棵樹的生命得以保全。
然後,莊子走出山去到朋友家裡,朋友很高興,準備殺鵝款待他,仆人問兩隻鵝,一隻會叫,一直不會叫,殺哪一隻呢?朋友說殺那一隻不會叫的,因為會叫的鵝能夠護家。
是以莊子的學生就很疑惑,問他說昨天的大樹因為不成材得以保全,今天的大鵝因為不成材卻遭殺戮,樹不成材則生,鵝不成材則死,那麼先生到底該如何對待呢?莊子就說他将以道德處之,役物而不役于物。
即便莊子這麼說了,我想大家同樣也會有疑惑:那麼以後碰到這樣兩難的事情到底該如何選擇呢?該成材還是不成材呢?其實這是沒有一定之規的,要看具體問題,其實任何事物都是在變化的,不是一成不變的,是以叫非常道。你比如說設定紅綠燈就是為了讓交通有秩序,紅燈停綠燈行,不然違反交通規則就會被處罰。但是有些情況,比如送緊急情況下的病人去醫院闖了紅燈那是可以免除處罰的。再比如男人要上男廁所,女人上女廁所,一般情況下男人不會去女廁所,女的也不會上男廁所。但偏偏有的時候女廁所排長隊,男廁所又沒人的情況下,女的也會去上男廁所,這都叫非常道,它是根據具體情況而言的。
當然,很多事情複雜得多,落實到生活中确實又不好掌握,怎麼辦?這就需要修道,從道中去悟,因為修道得道的人,他們看透事物的本質,他們開了智慧,就會順應自然、順勢而為做出适合于當下的選擇,是以叫可道,就是可以修道弄明白的。你看《道德經》五千言,老子用字很簡練,但是飽含深意,非實修者非過來人不可了解。
是以莊子也說他将以道德處之,役使萬物而不被萬物役使。而普通人不修道,常常就會被萬物役使。比如很多人擁有錢财之後,怕自己的資産貶值,是以總操心以錢生錢賺更多的錢,那麼到底是你擁有了錢?還是錢占據了你全部的世界呢?役物還是役于物?
也有非常智慧的人,當他們财富積累到了一定程度之後,走上修道之路的,去感悟這個道,可道,非常道,最後他們役物而不役于物,不被錢财所累,錢财為我所用而不為我所有。這就恰恰應了道德經第41章所講的,上士聞道,勤而行之,這些人是有上上根器的。
是以道可道,道是可以修的,過去就叫修道,那些證悟的人叫修道有成,叫得道,證悟了道的僧人也叫得道高僧。道不棄人人自棄,普通人也是可修道的,最後證道的,是以實修者的目标最終都是要證道得道,當然有些人可能覺得這個有點玄,那就撇開不談。
再看“名可名,非常名”,它的意思是:名,事物是可以命名的,但是它的名字不是一成不變的。這句話如果搞明白了,那對我們普通人的生活指導意義就太大了。
這裡我要談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就是情緒的管理,任何經典都是來指導我們生活、修行的。這句話非常重要,因為我們在工作、生活當中經常會生氣發脾氣,就是因為我們陷入了名字的概念,也就是這個名相當中。
比如我們常常會因為某件事或某一句話,内心起了評判,于是情緒就起來了。像孩子寫作業拖延,老母親總愛唠叨,上司總是自以為是等等,是不是生活當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其實這都是陷入了名相當中了,是我們對事物下了一個定義,這個定義叫做拖延、唠叨、自以為是。但實際上,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正面意義,比如拖延的正面意義就有:會享受、破時間相、淡定、優雅等等,明明一個孩子很淡定、優雅卻被你說成了拖延;再者,愛唠叨的正面意義:友愛、細心、善良、熱情、關愛、老好人、善于表達、耐心,明明是有耐心的老母親卻被你說成了唠叨;再者,自以為是的正面表達:思維活躍、清晰、見解獨特、有主見、堅定、當下、智慧,明明人家上司很當下、有智慧卻被說成了自以為是。是以如果把拖延、愛唠叨、自以為是換成正面表達淡定、耐心、有智慧,是不是感覺就不同了,也就不會生氣了。通過這些例子,大家明白了雖然我們給事物命了名,也就是下了定義,但是這個定義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這就是本質的東西,這也是老子這句話給我們講的核心。當定義不起作用時,無限便被看見,事物本身是沒有含義的,所有的含義都是人們賦予給他的,一旦我們看到所賦予的定義含義的局限性之後,我們就明白了非常名的含義了,當非常名呈現時,事物所具有的的無限可能性就出來了,這也就是古人所講的那句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下面列舉一些我們常用的一些詞語的正面表達:
傲慢的正向表達:有品位、自信、有藝術、有個性、有高度、有才華、卓越、優秀。
不自信的正向表達:謙卑、謹慎、低調、同理心、包容、矜持、柔和、随和、容易接納。
好鬥嘴的正向表達:口才好、獨立思考、活潑可愛、邏輯能力強、有學問、有立場、有創意。
不主動的正向表達:低調、謹慎、沉穩、踏實、有謀略。
急躁的正向表達:高效、有魄力、雷厲風行、有上進心、積極、熱情、樂觀、豪邁、有個性、有活力。
關注負面的正向表達:追求完美、謹慎、覺察力高、洞見力強、憂患意識強、敏銳。
言行不一的正向表達:靈活、自由、灑脫、行為藝術、有創造力、一心二用、不拘小節、大氣。
依賴的正向表達:信任、相信、小鳥依人、溫柔、簡單、單純、體貼、給别人機會、善于尊重别人、專一。
逃避的正向表達:執行力強、安全意識高、自我保護強、謹慎。
生命當中,多少時候我們給自己貼了标簽,任何标簽都在一層層熏染了自己的種子,都是假的,都是虛幻的。這些詞給了我們自己一個正面表達,這些話增加我們的寬廣度,内在的靈活度。在生命陪伴中,學會用更多的語言來表達,學會用正面的方式表達,老子把心理學的内容也講了。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天地的根源是無名的,萬物的名字是人們後天給的,當給了萬事萬物命名之後,事物就開始了不斷地演化,是以說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欲,指的是細微的、微小的念頭。無欲就是以人天合一的方式去與道相合,觀察宇宙本源的運化,有欲就是在人天合一的狀态下有覺知地觀察命名之後的事物的有序地變化狀态。這一句話講的是修煉者的功态,隻有在這種功态下,才能體會到似有非有似無非無的妙和徼。是以古人注重實修就是這個道理,大道都在文字外。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這個無欲和有欲是一個硬币的兩面,不可截然分開的,是以說叫同出而異名,那麼在實修的過程中,去逐漸地體會它,沒有絕對的無,古人叫非空之空,在修煉的過程中,從這個有欲到無欲,從太極到無極的狀态,就叫做玄。
“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玄之又玄,就是兩個無極在運化,兩個非空之空在不斷地運化,那麼就會化生、裂變出無窮無盡的新事物,叫衆妙之門,妙就是從無極到太極的過程,從無到有的過程,宇宙最開始是寂靜的,空無的,事物就是從空無中化身出來,而且現在宇宙還在不斷地化生新的事物,就是因為兩個或多個不同空間的無極在運化、裂相而産生的。修道者運用本章的這個原理,設計了一套修煉的方法,進而讓我們身體也能産生裂相,改變身體的細胞結構,不斷地去除不良資訊和能量,進而讓自己身體越來越年輕,越來越健康。當然,這是需要甚深機緣,求道心真誠才能得到明師真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