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島影博會專家研讨會舉行 主旋律電影成讨論焦點

1905年電影網訊 10月16日,作為2021青島影視博覽會主題活動之一的"緻敬紅色經典奮進大時代"電影精品創作專家研讨會在青島西海岸新區舉行。山東省電影人協會會長于海峰、中國電影基金會副會長姜濤、中國影評人協會名譽會長張百清、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李建強、華夏電影發行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黃群飛、著名編劇趙甯宇等出席了活動。

本次研讨會的主題圍繞電影産品的内涵和延伸,特别是在選材、創作和宣傳領域,主要圍繞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的重要電影,從主題、創作方式、市場化等角度,旨在總結電影品質創作的經驗, 提升中國電影的品質和效率。山東省電影人協會會長于海峰先生、中國電影基金會副理事長姜濤緻開幕辭。

<col>

青島影博會專家研讨會舉行 主旋律電影成讨論焦點

張白青,中國影評人協會名譽會長

随後,專家研讨會由中國電影基金會投融資發展專項基金總監、創始人電影交易所創始人朱玉清擔任學術主席。張百清率先從電影史和産業發展的角度分析了精細電影創作的曆史、現狀和發展。在他看來,一個優秀的産品要留在電影史上,至少要有三個特點:一是在思想文化意識上對自己的探索;第二,在思想文化意識上對自己的探索;

從電影理論發展階段開始,中國影評人協會副會長、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李建強回答了電影創作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李克強說,有很多研究表明,并非所有電影都需要想象力,他不同意。"電影藝術本身就是想象力的産物,任何有内容、主題和動作風格的電影都應該是富有想象力的,因為這是決定一部作品是否具有創造性的重要标準之一。李建強,以《1921》為例,"它完全擺脫了現實主義經驗範疇,早期共産黨革命者的最初行動,特别是毛澤東,陳獨秀的獨特視角,張學良,蔣介石的必要視角,進入神性。他認為《1921》充滿了想象力,有着前所未有的表情和顔值,給人無窮無盡的聯想。

黃群飛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從市場角度分享了精細薄膜的市場表現和未來發展趨勢。黃群飛指出,如今的頭片集中度越來越高,越來越明顯,這對影院和市場都非常不利。中國的電影市場不能靠春節、國慶檔,不能靠一兩部電影來支撐,"如果我們一年有幾十部精品電影,市場就能變得更好,是以我們需要打造出更多優秀的電影。而優秀的電影,是實作超越時代,看得無止境。"

青島影博會專家研讨會舉行 主旋律電影成讨論焦點

趙甯宇,北京電影學院教授

作為近期主題片的精明代表,《長津湖》迄今已累計票房近50億。參與電影創作的趙甯宇表示,主流價值觀的傳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好在最近兩年,良好的創作氛圍讓原來清遠的許多社會聲音都初步得以實作。但就電影創作的未來主題而言,如何創新是一個比較難懂的課題。

此外,圍繞電影創作的主旋律,北京彙聚影業安迪影業有限公司總裁武勝、天津北方電影集團總經理李廷偉、快樂馬華總經理劉洪濤、複星電影總裁程琦、中國文化聯盟電影藝術中心電影理論研究總監王淳、青島市電影制片人協會會長何志寶、 中國影評人協會副秘書長、影視潮流編輯胡建利,聯同電影剪輯師張志遠等一批電影人也從年輕人和觀衆的角度進行了深入分析,并對影評人參與影視創作,給新主流大片更多的影評空間等問題, 并給出專業建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