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龍:英文交流一小步,乒乓推廣一大步

“Today, it's a tough match(今天打了一場艱難的比賽)”——随着馬龍的英文脫口而出,新加坡華僑銀行體育館的“八極場”内瞬間沸騰。

馬龍用英文侃侃而談:“我也沒想到能晉級決賽。三天前,WTT世界乒聯經理跟我說如果我奪冠了,希望我用英語接受賽後采訪。但我覺得明天的比賽将會是更艱難的比賽,也許我沒有機會能站在這裡接受采訪,是以我想還是今天趁這個機會用英語說。”短短幾十秒的采訪數度被現場的掌聲和歡呼聲打斷,馬龍的英文給所有球迷帶來了驚喜。

這是一個多月前發生在WTT新加坡大滿貫男單半決賽後的一幕,成功挺進決賽的馬龍在賽後以全英文交流的方式回報着全世界球迷的熱情,也強力推動了乒乓球運動的國際化。

積極參與國際交流

早在2019年的國際乒聯球星頒獎盛典上,當選年度最佳男運動員的馬龍就展現了較為出色的英文表達能力。2021年,馬龍在東京成為史上首位蟬聯奧運會乒乓球男單冠軍的運動員,由此成為前無古人的奧運五金王、男乒曆史首位雙圈大滿貫;加上其乒乓球史上首位單打“超級全滿貫”(奧運會、世錦賽、世界杯、亞運會、亞錦賽、亞洲杯、巡回賽總決賽、全運會、全錦賽)的成就,馬龍的職業履曆已經無可匹敵,并被國際乒聯冠以“史上最佳”頭銜。是以,業界普遍希望馬龍能将其影響力擴充到乒乓球界和中國之外,成為在全球範圍内比肩其他項目(足球、籃球、網球等)頂級球星的世界級體育明星。這其中的第一步就是與全球觀衆進行交流,樹立國際化形象。

馬龍:英文交流一小步,乒乓推廣一大步

喜歡接受新挑戰的馬龍曾表示:自己一直以來都在學習和嘗試英語。WTT新加坡大滿貫期間,WTT世界乒聯與馬龍就如何在全世界推廣和發展乒乓球運動進行了溝通,馬龍希望采用“英文交流”這一方式,且态度積極認真。他表示:“這次有機會在現場說英文,對自己來說是一個突破。北京冬奧會上谷愛淩、蘇翊鳴能夠用英文進行表達,這對我們乒乓球運動員也有一定啟發。雖然有點難,但還是希望挑戰自己,是以就做了這樣的決定。”

最終的效果也讓人倍感驚喜。

作為與馬龍約定英文采訪事宜的WTT世界乒聯官員,尤莉娅·尼古拉對于當天的情景仍曆曆在目:“當時我正與同僚聊天,突然聽見馬龍用英文說‘tough match(艱難的比賽)’,體育館裡的每個人都超級興奮,大家開始瘋狂歡呼!那一刻,他建立了與球迷間的紐帶,他在賽場下講述故事的能力得到了充分地展示。”她認為馬龍的表達自然而全面,讓所有人都感到驚喜:“之前約定的是在他赢得首個大滿貫冠軍時才這樣做,但我認為他選擇了一個最佳的時機。我想因為這個承諾,他在比賽中會有些緊張,他提前幾天還專門做了準備。他完成得很完美——這就是真正的冠軍,這就是史上最佳選手的風采。”

對此,國際乒聯集團CEO史蒂夫·丹頓的評價更為直覺:“按10分來計算,我給馬龍的發言打8.8分!”

對于此次英文采訪,馬龍表示并不知道會産生何種效果。以往的比賽中,他也曾斷斷續續說過英文;逐漸地,他意識到英語雖不是運動員的必備技能力,但有助于在全世界推廣乒乓球,并增加個人閃光點。馬龍坦言:“我希望能夠以身作則,通過這樣的機會去影響更多年輕運動員。”

在平時的比賽中,馬龍常用英語與外國選手進行交流,也很重視英語學習。在美國進行手術的一個月裡,他曾每周三次跟随專業老師學習并進步明顯,已經能夠進行簡單的日常交流。“但深層的交流還不太多,仍需要進行系統學習”,馬龍表示,“相信隻要英文越來越好,溝通交流的機會就會越來越頻繁。”

推動乒乓文化傳播

語言始終是乒乓球文化傳播面臨的問題之一。有關各方一直在創造機會展示運動員的魅力,可惜在翻譯過程中,運動員的個性被弱化。很多乒乓球運動員擁有獨特的個性和有趣的故事,但現場和電視機前的觀衆往往隻能看見他們在競技層面的表現,無法更為立體地了解運動員本身。作為體育的核心要素,運動員始終是吸引球迷觀賽的最重要原因。以球迷喜愛的方式展示自己、建立更緊密的聯系是很多運動員所欠缺的,馬龍做到了。

史蒂夫·丹頓高度認可馬龍的這一行為:“這标志着乒乓球正成為一項全球性運動。球星能夠與世界上更多的人進行交流——這非常重要,因為這樣全世界會更愛我們的球星。馬龍做得太棒了,他的行為令人鼓舞。”尤莉娅·尼古拉表示:“希望這能成為标準,因為大家都想聽冠軍親自講述他們的故事。聽說樊振東學得也不錯,說不定能讓他跟馬龍比一比(笑)。”

馬龍:英文交流一小步,乒乓推廣一大步

馬龍認為外語交流有着多重實際意義。首先,它能讓自己更多地與外國運動員、外國球迷進行交流;其次,因為長期出國比賽,外語也成為了生活中的必備技能。他同時也承認學習外語的壓力:“這是個漫長的過程,不太可能一下就說得很好,可能你今天學五句、明天學五句。但我會以一種娛樂或消遣的方式去學,時間久了對運動員是很有幫助的。”

實際上,越來越多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運動員開始明白國際交流的重要性,也更注重外語學習。同時,交流需要雙向進行,史蒂夫·丹頓表示:“中國是世界乒乓球運動最重要的國家,希望更多的外國球星在去中國旅行時也能學習中文。”

小球轉動大球

馬龍的英文采訪不僅直接拉近了球員與球迷間的距離、推動了乒乓文化的全球傳播,更具有宏觀層面的意義。

史蒂夫·丹頓表示:“中國是乒乓球運動的上司者,并正在迅速崛起成為當今世界的領先國家之一。體育可以有效地拉近各國間的距離,是以乒乓球可以發揮其奇妙的作用,讓中國和世界加深彼此間的了解。隻有不同文化間互相了解、不畏懼并擁抱世界的多樣性,世界才能變得更加快樂。乒乓球運動可以成為實作這一目标的工具之一。”

馬龍确信自己将一直從事與推廣乒乓球相關的事業。他表示:“無論作為運動員、還是退役後作為教練員——無論何種身份,都希望能讓更多人喜歡上乒乓球;無論在中國還是國外,我都希望能用最好的表現去吸引他們。”伴随乒乓球的國際化,馬龍期待乒乓球的閱聽人群體能越來越多元,這對于運動本身是有益的,對此他信心十足:“乒乓球在中國的基礎一直都很好,接下來會變得更國際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