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恨鐵不成鋼的父母,用批評代替表揚,真把孩子養成了“鐵”

如果有人誇獎你的孩子,你會怎麼說?

很多家長會說:“哪裡哪裡,他還差得遠呢?”

孩子取得了好成績,你會怎麼做?

很多父母不會贊揚孩子,而是關心孩子和第一名差多少分。

孩子摔倒以後,你會怎麼做?

父母不是過去檢視和詢問孩子怎麼樣,而是脫口而出的“給你說多少次,讓你走路小心點。”

恨鐵不成鋼的父母,用批評代替表揚,真把孩子養成了“鐵”

研究發現,用“批評代替贊美和愛”是亞洲父母的通病,尤其是咱們國家的父母。中國的父母是内向的,往往是“愛在心口,口難開”,擔心自己一表揚孩子,孩子就驕傲。你說咱們父母的也是怪了,能把“充滿愛意的話”說得那麼不招孩子待見,結果導緻孩子失去信心,和父母的關系也越來越差。

恨鐵不成鋼的父母,為什麼總喜歡“反向操作”

恨鐵不成鋼的父母,用批評代替表揚,真把孩子養成了“鐵”

中國的父母受到傳統文化影響很大,認為人要謙虛,不能驕傲。出于對孩子“驕傲”的擔心,往往喜歡用批評的語言來替代表揚和愛,目的無非是希望孩子能夠更謙虛,更努力,更優秀。

正是因為這種“恨鐵不成鋼”的交談方式,讓孩子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好,對自己失去信心。年複日久,孩子會陷入習得性無助的怪圈,對父母産生恐懼,想要逃離家庭。

對于“贊美”這件事,我們也要“愛在心口,敢開口”

1、不要吝啬贊美

恨鐵不成鋼的父母,用批評代替表揚,真把孩子養成了“鐵”

孩子表現好,進步大時,父母不要吝啬贊美之詞。正确的鼓勵和贊美不但不會讓孩子驕傲、自滿,反而會滿足孩子的成就感,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和上進心。

當孩子犯錯或做得不好時,孩子也會感到難過和沮喪,需要的是父母的安慰和鼓勵,哪怕隻是一個擁抱而已。而我們大多數父母想到的不是安慰和鼓勵,而是責備、數落、有點落井下石,事後諸葛亮的感覺。

2、提高陪伴品質

恨鐵不成鋼的父母,用批評代替表揚,真把孩子養成了“鐵”

說到陪伴,很多父母可能會說“我天天陪着孩子,接送上下學、陪她去上興趣班”,這還不算陪伴嗎。那我要問你,有沒有陪孩子一起去散步、一起去打球、一起去旅遊,估計很多父母都會搖搖頭。

看看我們的陪伴吧,不是陪孩子去上興趣班,就是在去興趣班的路上,回到家裡也是不停地督促孩子寫作業、讀書,沒有一分鐘是和孩子一起玩的。

是的,我們把更多的時間用在養育和栽培孩子上肯定沒錯的。有些父母為了孩子能夠接受自己的“建議”,常常把“為了你,我們花了多少時間,花了多少錢”“好好學習,别讓我失望”的話挂在嘴邊。當孩子知道了父母對自己的期望如此高,而自己又實作不了時,心理壓力非常大,甚至還會産生負罪感。這絕對不是我們讓孩子上興趣班的目的,絕不是。

恨鐵不成鋼的父母,用批評代替表揚,真把孩子養成了“鐵”

給孩子報興趣班前,父母應該想一件事:興趣班到底是孩子們的“興趣”,還是父母的興趣呢。父母的首要任務就是要發掘孩子的天賦和興趣,并按照他們的興趣去培養。當孩子把學習看作是興趣的時候,學習也就不是問題。

其實,無論是贊美,還是批評,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一樣的,希望他們健康、快樂,差別隻是有些人善于表達愛,有些人比較含蓄罷了。

看了這篇文章,如果你家發生了下面這件事,你會怎麼辦?

恨鐵不成鋼的父母,用批評代替表揚,真把孩子養成了“鐵”

你過生日的時候,孩子通過長期觀察、精心挑選一個精美的禮物,你也很喜歡。當你知道女兒為了給你買禮物砸壞了心愛的存錢罐,花光了裡面的幾千元時,你會怎麼辦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