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退市警告”紛至沓來,教育中概股大船傾覆?

作者:藍鲸财經
“退市警告”紛至沓來,教育中概股大船傾覆?

圖源:東方IC

近日,多家教育中概股均收到美股退市警告,提示股價、市值已經不滿足美股持續上市的要求。

本應是春意盎然的四月,為何教育中概股如墜冰窖?未收到退市警告的各家中概股是否仍存危險?已踩中紅線的教育股們将如何纾困?

“退市警告”紛至沓來

今年以來,已有六家在美上市的教育中概股因股價、市值等問題收到退市預警。

1月24日,四季教育釋出低股價退市預警,表示其已收到紐交所日期為2022 年 1 月 6 日的信函,通知稱,由于四季教育美國存托股票的交易價格低于合規标準,公司有180天的股價補救期來達到持續上市的标準。

4月1日,博實樂釋出公告稱,因其美國存托股票交易價格,低于紐交所1美元的合規标準,收到紐交所退市警告。公告中表示,博實樂此次補救期至2022年9月26日。

4月6日,瑞思教育再次收到納斯達克下發的低股價退市警告。公告指出,2021年9月27日收到低股價退市警告之後,瑞思獲得了180天的股價補救期,已于3月28日到期,但目前瑞思股價仍未達标。

通知要求,瑞思教育需維持每股1美元的最低收盤價,否則将面臨退市的風險。對此,瑞思教育表示,将向納斯達克聽證會小組提供最新資訊,說明其正在努力確定合并後的實體在完成拟議交易後遵守所有适用的初始上市标準,甚至在納斯達克方準許的時間内達到最低4美元的收盤價要求。

4月20日,幼教連鎖品牌紅黃藍也收到了退市警告,紅黃藍須在六個月内将其收盤價和平均股價回升至1美元以上。

根據紐約證券交易所規則,如果在連續30個交易日内,證券交易彙總記錄的證券平均收盤價低于1.00美元,則公司将被視為低于合規标準。

一旦收到通知,公司必須在六個月内将其股價和平均股價恢複到1.00美元以上。如果在補救期内的任何月曆月的最後一個交易日,公司的收盤價為1.00美元以上,且在該月的30個交易日期間内平均收盤價為1.00美元以上,則公司可以在六個月的補救期内随時恢複合規。

如果在六個月的補救期到期時,未達到補救期最後一個交易日1美元的收盤價和補救期最後一個交易日結束的30個交易日内1美元的平均收盤價,紐交所将啟動停牌和退市程式。

除了股價要求,市值也是教育中概股的紅線之一。

4月7日,流利說收到了退市警告,因其低于紐交所“上市公司連續30個交易日平均市值至少為1500萬美元的持續上市标準”的要求,紐交所監管部門從業人員已啟動流利說退市程式,流利說也于當日收市後暫停交易。

剛剛釋出了亮眼業績的掌門教育也踩中了紅線。4月13日,掌門教育收到紐交所信函,通知其總市值和股東權益低于紐交所“30個交易日内總市值低于5000萬美元且股東權益低于5000萬美元”的合規要求。截至4月11日,掌門教育30個交易日的平均市值約為2610萬美元,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上一次報告的股東權益約為-1.329億美元。

掌門教育需要在收到信函後的90天内做出回應,并在收到信函的18個月内提供證明符合紐交所持續上市标準的商業計劃。而在3月30日,掌門教育剛剛公布了2021年Q4季度财報,報告期内實作淨收入5.06億元人民币,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淨利潤達到1.46億元人民币,實作首次季度盈利。

退市邊緣的“衆生相”

收到退市警告函後,各家紛紛給出了解決方案。

首先,便是并股。4月14日,美聯宣布公司股東決議準許本将公司普通股的股份合并,每股面值為0.0001美元,比例為30:1,即每30股公司普通股合并為1股普通股。

有分析指出,對于股價滞于低位的公司,并股可以說是提高股價最快速的方法之一,“說白了股價會更好看”,對于股東來說,持股的總股本會有所縮小,但實際價值卻并無明顯變化。而對于上市公司來說,并股之後,公司總股本減少,股價雖然短期超過1美元/股,但受限于市場環境和企業的經營狀況,如果基本面沒有實質性改善,後續仍然面臨着再次跌破1美元/股的風險。“總體來說,并股更像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

相比于并股,回購也是通行的做法。4月12日,博實樂公布了公司回購股票的情況。自2022年3月9日起,博實樂已回購本金總額為1550萬美元的票據,占初始本金金額的5.2%;至公告日,公司已購回票據本金總額6800萬美元,占初始本金的22.7%。登出回購票據後,票據的未償還本金為2.32億美元,占票據初始本金的77.3%。

還有公司選擇了轉型。作為“殼公司”,瑞思或許迎來了“春天”。在本次公布的退市警告中,瑞思教育提到了其與NaaS的合作。2月,瑞思教育公告稱,其與NaaS簽訂了最終的合并協定,NaaS股東将用NaaS所有已發行的股本換取瑞思教育新發行的股票。交易完成後,NaaS将成為瑞思教育的全資子公司。

消息一出,瑞思教育股價快速上漲,股價從1月時0.5美元左右上升至4月22日收盤時的1.45美元。

實際上,自“雙減”政策落地後,“轉型”、“跨界”便成為了教育公司的主旋律,對于已踩中“退市紅線”的公司而言,更是救命稻草。同樣在2月上旬,樸新教育宣布,正在評估通過進軍快餐連鎖餐廳業務來擴充其現有業務的機會,并預計将通過在樸新學校周圍或内部開設新門店來改善客流。

而在去年12月21日收到低市值退市預警的51Talk,也表示未來将不再探索海外青少兒外語教育訓練,另尋出路。

除了上述解法之外,私有化也成為了教育股考慮的方案之一。

2019年8月4日,流利說釋出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已收到董事會主席兼CEO王翌、董事兼CTO胡哲人、董事兼首席科學家林晖和PCIL IV Limited(及其附屬投資實體)發出的初步非限制性建議書,計劃以每股普通股(或ADS)1.13美元的價格,現金收購上述各方尚未持有的公司全部已發行普通股。每股收購價格為1.13美元,比8月3日的收盤價1.02美元/股高出10.78%。按目前流通股本為4977.93萬股計算,流利說或将以5625.07萬美元私有化。

有分析指出,“流利說的主動退市是一種保護市值的方式,也是為了避免市值過低未來強制退市。目前教培行業遭遇行業政策風險,疊加其之前一直低迷的股價情況,以及未來盈利的難度,從目前看,其退市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然而,最終流利說并未如願,在等待8個月後,中小股東隻等來了流利說被啟動強制退市程式的通告。

但針對“私有化”這一選擇,也有分析指出:私有化并非沒有風險。其中最主要便是股東集體訴訟風險。比如,私有化價格不如投資者的預期,就可能招緻投資者的非議乃至訴訟。如果一旦涉及訴訟,公司私有化的計劃就有可能流産。即使私有化成功,因為存在懸而未決的訴訟,進而對再次登陸其他市場産生影響。此外,高昂的退市費也是私有化需要考慮的。

隐憂及破局之法

唇亡齒寒,退市危局的衆生相下,其他機構的未來也普遍存在疑問——目前未收到退市警告的教育中概股是否也存在風險?已經收到預警的公司又該如何脫險?

有分析師指出,近期退市警告瞄準教育中概股,主要還是由于市場預期悲觀。教育行業變革之下,以K12學科輔導為主的教培市場規模全面縮窄,未來發展幾乎呈現出“一眼就能望到頭”的情況。對于逐利的二級市場來說,“風險大于收益”,加之很多教育企業在上市後市值和業績表現也并不十分理想,在以大資金集團為主的美股市場,平倉教育股也在情理之中。

也有的觀點聚焦到了教育行業的内因。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表示,目前教育機構面臨退市警告,其實是由整個行業發展的底層邏輯所決定的。

“最主要在于我們目前的民辦教育,包括實施義務教育階段的民辦教育,還有校外的教育教育訓練機構等,其實都存在着怎麼樣去規劃未來發展的問題,如果機構還是想着去做大生意、做大規模,還想運作資本、運作上市,實際上這樣的空間是越來越狹窄的”。

熊丙奇指出,很多教育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是學科類教育訓練,但根據現在雙減政策要求,需要剝離掉相關業務,但剝離之後公司難以維持經營,就可能面臨退市這一選擇。“按照目前國家治理教育的一個趨勢來看,其實教育就是在告别産業化,這是大勢所趨。”

那麼已經收到預警的公司又該如何脫險?有觀點認為對于中概股企業自身來說,“回歸”A股和港股二次上市是良策。

的确,我們也能夠看到在此前,包括新東方、好未來在内的教育股有“回歸”港股二次上市的先例。但也有觀點表示,如此“回歸”仍存不确定性。

有投資人指出,由于目前大多數教育中概股還沒有實作穩定盈利,而A股目前對于無盈利,再疊加政策制約的教育公司IPO并不歡迎,如果最後被強制退市,這些中概教育股也能很難通過A股或港股IPO上市。

同時,也有分析師提醒,香港市場的流動性遠不及紐約。回歸後,這些中概股将會出現流動性折價,并很可能因投資者群體的變化而受到沖擊,從美股退市很可能意味着失去了融資管道。

今年4月,更是有上海證券相關政策師對媒體表示:港元利率持續弱勢,港股市場資金面短期内繼續承壓。教育股持續盤整,短期或随中概股走低。

綜上,未來教育中概股的發展脈絡仍不明朗。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教育股加力修煉“内功”,釋放積極信号,或許才是提振股價和資本市場信心的良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