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個城市的策展人 | 馮乾:優秀的藝術展就像催化劑

作者:大河美術

前言

近年來,鄭州的藝術空間越來越多,藝術展覽日益活躍,從幾十平米的精緻畫廊,到幾千平米的官方展廳,從傳統書畫到當代裝置,多樣的藝術空間和展覽豐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為城市增添了斑斓的色彩。而推動這些空間展覽的重要角色——策展人,似乎還未被大衆所關注。這個決定空間特色與展覽效果的重要角色,将自己的思考與理念融于展覽,獻給觀衆,在一定程度上,是他們在引領城市藝術生活的新趨勢。為此,本報特開設“這個城市的策展人”系列訪談,讓大衆更多地了解這個城市裡為數不多的藝術工作者,了解自己身邊的藝術生活。

記者:請簡單介紹下你自己?

馮乾:我叫馮乾,是鄭州美術館的策劃展覽部主任,主要負責展覽方面的業務工作。

記者:你之前做過什麼展覽?

馮乾:我是2013年到鄭州美術館工作的。這些年來我策劃和參與實施的各類展覽大概有三四十場次,基本為正常性美術展覽。其中參與度比較高的有“繪聲•繪色——走進繪本的世界鄭州美術館2013年六一國際兒童節系列展覽活動”“風土中原•大美童心’河南優秀民間美術傳承作品展系列活動”“中原漢風——鄭州美術館館藏漢代畫像磚精品展”“古拙與雄渾——鄭州美術館館藏漢代畫像磚拓片藝術展”“鄉土中原·油畫名家作品展”“集拓·藏珍——鄭州美術館館藏原拓掇英展”“聚美中原——鄭州美術館新館”“盛世黃河——鄭州美術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黃河文化美術專題邀請展”。這些展覽有些已入選文化和旅遊部“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有些獲得了“國家藝術基金交流資助推廣項目”與 “文化部年度全國美術館優秀展覽項目”提名。

這個城市的策展人 | 馮乾:優秀的藝術展就像催化劑

馮乾

記者:哪個展覽讓你印象最深刻?

馮乾:我印象最深的是2013年鄭州美術館主辦的“‘繪聲•繪色——走進繪本的世界’鄭州美術館2013年六一國際兒童節系列展覽活動”。這是我到鄭州美術館參加工作後,主創的第一個展覽,也是我人生第一個參與策劃的展覽項目。

當時以繪本為主題的展覽在全國并不多見,在河南更是首次。長期以來,基層的公立美術館已經習慣主流美術作品的展出,或者說大衆傳統認知裡的“純藝術作品”展出。我對繪本這類非标準意義的美術作品展是否能得到認可,是有疑慮的。

這個城市的策展人 | 馮乾:優秀的藝術展就像催化劑

“繪聲•繪色——繪本畫家原作展”現場

但當時我剛介入美術館的展覽工作,還是一個門外漢,考慮因素沒有那麼複雜,隻能一切從本心出發。一方面,我很喜歡繪本,覺得公衆應該不排斥它;另一方面,通過深刻了解,我認為“繪本”将繪畫的藝術性、實用性以及教育性進行了完美融合,且比起其他的“純藝術”作品,繪本作品對大衆具有更直接的教育欣賞性和審美感官共鳴,對兒童的美術教育和心智培養都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最後上司拍闆,“既然有益,我們就去做”。在展品布置上,我們也沒有按照以往的“一線式”排列,而是根據作品大小分組排成一個個幾何造型,給觀衆帶來新穎的觀展體驗。最終這場展覽得到了公衆的接受和認可。雖然也就10天展期,卻有近萬人來觀展,在本地區還掀起了學習、審知“繪本”的熱潮。

這個城市的策展人 | 馮乾:優秀的藝術展就像催化劑

“風土中原•大美童心”項目系列現場活動

記者:你最近在做哪個展覽?

馮乾:我最近負責的展覽是“大河意象——全國沿黃九省省會城市畫院聯盟優秀作品聯展(第二季)”,這場展覽由鄭州美術館負責組織,特邀中國國家畫院作為學術指導,是西甯畫院、成都畫院、蘭州畫院、銀川書畫院、呼和浩特市書畫院、西安中國畫院、太原畫院、鄭州畫院、濟南畫院共同參與開展的大型美術作品聯展。

記者:你策展的基本思想脈絡是什麼,如何挑選藝術家,如何呈現藝術品?

馮乾:我該策劃什麼樣的展覽?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圈内流傳一句話:“好的展覽是觀衆叫好、專家點頭。”我很贊同,但在實際操作中我經常遇到難以調節的問題。因為很多時候,大衆和專家(藝術家)的關注點與内在需要是沖突的,甚至對立的,想達到平衡是很不容易的,經常要面臨取舍。

現在的藝術展覽,不管是學術性還是商業性展出,似乎都将業内專業人士當做最重要的閱聽人。在策劃實施方面,很多人更多地講究學術門檻和業界地位,喜歡維護專業人士心理上的優越性,沒有将廣大公衆當作平等的交流對象,很少考慮廣大非專業人士的需求。我認為,展覽強調學術性是必要的,但不能成為小範圍人的自娛自樂。

這個城市的策展人 | 馮乾:優秀的藝術展就像催化劑

大河意象——全國沿黃九省省會城市畫院聯盟優秀作品聯展(第二季)

國有美術館作為公立文化機構,它的目标是全民教育。其服務對象普及社會的每一層面。美術館可以依年齡為标準,針對不同年齡層的觀衆設定教育活動,也可以以職業為依據,滿足不同工作背景觀衆的需求,還可以依據大衆的生活取向,設計相應的教育形式。美術館提供的教育應該是多元的、自由的、民主的以及全面性的社會教育。作為公立美術館的從業人員,我策展的思路應該依此為準繩。

關于藝術家的選擇,我習慣是先看作品再看人,先看功夫、勤奮、思想、個性,有無時代代表性,最後再看社會身份和既有影響力,盡量避免戴“有色眼鏡”去觀察藝術家,努力維持一顆藝術的公道心。另一方面,我還關注對本土藝術家的發掘,特别是那些實力強勁但不那麼出風頭的藝術家。都說“外來的和尚好念經”,其實我們本地和尚念得也挺好,會念的也很多,隻是很多念經好的和尚少有機會出來念而已。

鄭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交通樞紐,已經吸引彙聚了一大批優秀的藝術家。在藝術人才方面,我們既有曆史傳統的優勢積累,也有當代新鮮血液的彙聚流入。我們本土藝術家的綜合實力一點不弱,隻是相比發達城市及地區,我們能為藝術家提供的展示舞台還相對有限,使他們處于相對埋沒的狀态。隻要有足夠的契機,我相信他們能煥發出更耀目的光彩。

這個城市的策展人 | 馮乾:優秀的藝術展就像催化劑

鄭州美術館新館内景

比起如何呈現藝術品,我更關注如何選擇藝術品。隻要藝術品合适,呈現是順勢而行的。藝術品呈現要講究适宜有度。真正優秀的藝術品不需要借助“過度的呈現”,就如高檔的食材不适宜過多調味。

記者:你在策劃、推出這些展覽時,經常跟藝術家接觸。你覺得藝術家們這幾年有怎樣的思想變化?

馮乾:相比之下,體制内的藝術家還是比較保守,體制外的藝術家思維更加活躍,對新事物、新形式的接受力更強,更願意做出不一樣的改變。但整體上,藝術家們的觀念都在不斷更新,特别是年青一代,對于參加展覽的品質要求也越來越高,選擇性和訴求性也越來越強,尋求展示自我的路徑和方式也越來越豐富,不再局限于傳統的美術館展覽。

這個城市的策展人 | 馮乾:優秀的藝術展就像催化劑

盛世黃河——鄭州美術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黃河文化美術專題邀請展

記者:你在其它城市看過的,讓您感受最深的藝術展是哪個,原因是什麼?

馮乾:2021年在成都看的““超融體——2021成都雙年展”非常令我震撼。這場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擔任總策展人,著名藝術史學家呂澎作為學術委員會主任,與18位聯合策展人、1個學術委員會共同攜手策劃。展覽由 8 個主題展版塊、1個國際美術館館長峰會和17個平行展版塊組成,共邀請了海内外272位藝術家參與,覆寫全球35個國家與地區。

成都和鄭州都是新一線城市,很多人都喜歡将二者比較。但通過這場展覽,我深深感覺到在藝術展覽方面鄭州還有一定差距。這份差距不在曆史底蘊,不在經濟實力。同樣作為一個内陸城市和文化曆史名城,又在這後疫情時代,成都有魄力、有能力舉辦一個規模如此之大、學術性如此之高的藝術雙年展,這份差距不能不讓我們反思。

這個城市的策展人 | 馮乾:優秀的藝術展就像催化劑

超融體——2021成都雙年展

記者:你覺得藝術品、藝術展跟觀展者的關系在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大衆有沒有更多主動參與的空間?

馮乾:現在的展覽在形式上越來越“讨好”觀衆,展陳設定和視覺設計越來越講究,我覺得是一種進步。

現在廣大公衆的觀展需求越來越熱烈,例如我們鄭州美術館新館,自2020年10月開館以來,已經接納了近70萬觀衆流。究其原因,我覺得一方面是展覽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是源于公衆自我的内在需要驅動。

大衆有沒有更多主動參與的空間?我不太好說。畢竟各個展覽的策劃理念、針對群體、闡述角度、組織形式等都不相同。但就我們公立美術館而言,觀衆的觀展主動性有很大提高,而互動主動性卻沒有什麼變化。絕大多數的觀衆對藝術品沒有溝通鑒賞的主動性,存在嚴重的依賴心理,總想着聽别人怎麼說,不想也不敢自己去了解、去判斷,不相信自己的内心和感官,把自己主動處于心理上的弱勢地位。這可能與很多展覽的藝術家本位有關。很多展覽對大衆的關心和引導不足,還有許多功課要做。

這個城市的策展人 | 馮乾:優秀的藝術展就像催化劑

鄭州美術館新館内景

記者:優質的藝術展對城市的價值在哪裡,鄭州這個城市需要什麼樣的藝術展?

馮乾:優質的藝術展就像催化劑,可以豐富市民的文化藝術視野,提升大衆的藝術審美品位,引領一個城市的文化風氣,促進城市自身的文化凝聚,提升一座城市的文化形象。

鄭州是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現代化的城市。任何展覽都有它相應的訴求者。我們不僅需要傳統藝術的優秀展覽,去提升大家的文化自信和文化歸屬感,也需要更多國際化、現代化、甚至實驗性和具有争議性的展覽,與世界接軌,與時代與同步。

這個城市的策展人 | 馮乾:優秀的藝術展就像催化劑

鄭州美術館新館外景

當然,鄭州現在也有不少當代“另類”的新穎展覽,但都集中在一些私立場館和會所内,雖然其中不乏一些有思想、有深度的優秀展覽,但總體上隻能小打小鬧、影響小衆。相比之下,較為先鋒的當代藝術展在鄭州甚至河南的公立美術場館幾乎絕緣。這樣會造成整個公衆群體的藝術視野單一和認知匮乏。

我們不應該對陌生事物恐懼和排斥,俗話說“見怪不怪,其怪自敗”,我們應該有這樣的自信和心胸。

記者:有業内人士提出“新城市美學”和“新美學城市”的概念,鄭州在這個方向上,同一線城市的藝術展有哪些差距,如何縮小這些差距?

馮乾:不管“新城市美學”還是“新美學城市”,都反映了一種城市發展的願景期望。就像人愛美一樣,我們也都期望自己居住的城市變得更美。一個城市美不美,不光要看修了多少公園,建了多少高檔娛樂場所,有多少美術館,每年開展多少大名頭的活動,還要看經濟實力、管理水準、文化底氣、開明程度、城市風氣等。說實話,鄭州的藝術展同一線城市的真正優秀藝術展相比,在題材豐富性、内容時代性、學術研究性、專業純粹性、開放包容性、經費保障性等方面還有差距。這些差距不是單靠某一職業、某一場館、某一活動可以縮減的,它需要整個鄭州合力。

這個城市的策展人 | 馮乾:優秀的藝術展就像催化劑

鄭州美術館外景

記者:如今,藝術在通過下沉走向社群,通過科技走向新的沉浸體驗,美術館的邊界在不斷打破,藝術同商業界的融合也越來越“親密”。你對未來的藝術展有怎樣的預期?

馮乾:美術館的邊界在不斷打破,藝術同商業界的融合也越來“親密”,我認為是一種進步。美術館作為時代的産物,必然要順應時代發展的大潮。但有些核心本質是要堅守的。比起未來的藝術呈現,我更關注自己能不能做好當下的藝術呈現。隻有繼承傳統、關注當下,才能展望未來。

記者:對于策展,談談你自己關注的問題和感受。

馮乾:我關注最多是,我能做什麼?我該做什麼?我能利用什麼?我該利用什麼?我雖然在美術館負責展覽工作,但我稱不上策展人,至少我認為自己不是。目前國内策展人這個身份已變得非常流行,随便辦個展覽就可以稱為“策展人”,但這種不嚴肅的策展人身份我是不認可的。

這個城市的策展人 | 馮乾:優秀的藝術展就像催化劑

鄭州美術館館藏原拓掇英展

事實上,策展是一件非常專業的事情,随着當代藝術本土化程序的不斷深入,社會對策展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策展人必須具備紮實的藝術知識功底和深厚的文化修養,要有獨到的眼光,能夠挑出好的藝術家、好的藝術作品,同時還要具備研究文化環境的能力。此外,良好的溝通能力和人脈資源也很重要的。現在比較成功的國内策展人,要麼是藝術大腕,能身居高位、一呼百應,要麼是智商情商雙高,見識超絕,人脈資源豐富。這些優勢是絕大多數“草根策展人”難以比拟的。

我覺得策展人就像導演,要找好的腳本、好的演員、好的攝像、好的推送團隊。這些以大導演的能力來說都不算太大問題,但有時導演自身也要承擔腳本和演員的角色。我們隻要把自己的腳本講得有意思,找到合适的演員做出精彩的演繹,就已經很了不起了。對我這樣的公職展覽業務人員來說,我的本分是利用好已有的文化藝術資源,動員好本土的專業藝術力量,在服務好主旋律文化建設的基礎上,組織出盡可能多元化的展覽活動,開闊公衆的藝術視野,為活躍鄭州文化氣韻盡心盡力。

END

這個城市的策展人 | 馮乾:優秀的藝術展就像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