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雁默:“覺醒病毒”肆虐,打台灣就要被誣為“種族滅絕”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雁默】

在拜登指控俄羅斯對烏克蘭進行“種族滅絕”後,“種族滅絕”正在變種,美國輿論順此獵巫思路,讓這個道德病毒開始加速變種。它前天指向緬甸,昨天指向新疆,今天指向俄羅斯,新美國教條正在武器化、規則化,并充滿針對性。

說“種族滅絕正在變種”,有兩層意思。其一:論者斷定現代“種族滅絕的模式”已悄悄變化,對于這名詞,以往是針對“大規模死亡”作為判斷名額,現在則已變種為“大規模創傷”(Mass Trauma)。白話說,創傷就足以構成滅絕罪,沒死人也是死罪。

其二:承上述,随着擴大解釋的思路,“種族滅絕的定義”(注1)也在變種,美式道德名額正在演化成傳播力更強的病毒。

變種催化劑,無疑是“布恰事件”,從結果來看,此事件是俄烏沖突的轉折點,也是美國的“重大勝利”。

從事件本身來看,即便是反俄的輿論,不少也對“俄羅斯屠殺”的表象高度存疑,質疑烏克蘭的廣宣部門“制作”了現場場景,以便污蔑俄軍。其次,有鑒于BBC對衛星圖像分析的報導在這件事上發揮了主導作用,輿論也質疑英國情報界炮制了假象,操弄西方輿論,進而操縱西方政府。

拜登原來指控的是“戰争罪”,但随着針對性主流叙事的快速蔓延,改口稱俄羅斯正進行“種族滅絕”。你知道,圓一個謊就要說更多謊,考慮到“種族滅絕”在聯合國有明确定義,美國輿論開始對既有定義表示不滿,并企圖以狀似人道主義的姿态,擴張解釋,覆寫原有定義。

以下說分明,你就知道多惡心。

雁默:“覺醒病毒”肆虐,打台灣就要被誣為“種族滅絕”

俄羅斯駐聯合國副大使德米特裡·波利安斯基釋出一則視訊表示“布恰事件”視訊純屬虛構

泛道德主義者創造新陣地

首先,泛道德主義有一個基本特征,就是“隻講現象,避談原因”。

論者大筆一揮,将上世紀的南京大屠殺、孟加拉獨立戰争、印尼在1965年的政變與大清洗,與這幾年的緬甸羅興亞事件、新疆所謂的“種族滅絕”叙事,與“布恰屠殺”全攪和在一起,等同視之。

并且,隻講殘酷的現實面,完全不提背景與原因,也不提各事件本質上的差異,該論者隻有興趣将早先的種族滅絕模式,與現在其所謂的新模式作為對比,闡述“種族滅絕”的現代性與現實性演化。

其次,泛道德主義的另一個基本特征是,漫無邊際地誅心。

由于可見的大規模死亡會遭到國際社會排擠與制裁,是以“現代種族滅絕”轉向不可見的模式進行。整個滅絕過程會拉長時間,攻擊方化整為零地進攻,積少成多擴大傷害規模,或以結構性手段,如饑餓、性虐、隔離、絕育、剝奪權利等,慢慢“絞死”目标族群,以避免一次性鬧出太大動靜而遭到國際圍剿。

這也就是泛道德主義論者主要的論點:判别标準應從大規模死亡轉向大規模創傷。

現在這種模式有個名稱,叫做“減員種族滅絕”或“消耗性種族滅絕”(Genocide by Attrition),用以概括那些相對不可見的滅絕模式。緬甸“羅興亞事件”以及中國新疆就被歸類于此模式。

誠然,在全球範圍内,或有這種現象存在,但類似事件的成因仍然至關重要,兩個族群間的沖突,在往暴力螺旋更新時要怎麼辦?在當事國的治理層面,找到病因才開得出有效藥方,但狀況外的第三方,隻看現象不理成因,當然看不懂,或故意看不懂藥方,然後根據表象漫無邊際地誅心,并遂行無端的制裁。

族群沖突,兩造都會産生創傷,有些政策,恰恰旨在減少創傷、杜絕暴力,偏偏有不相關的第三方,不分青紅皂白跳出來指指點點,拉開傷口,橫生事端。這就是為何多數亞洲國家,不太願意介入鄰國内部的紛争,死傷慘重的案子尚且難辨是非,更何況那些沒什麼死傷的隐性沖突?

在論者的描述裡,新疆事件被形容為“大規模虐待”,“大規模拘禁”,但因為沒有“大規模死亡”,是以開了西方無法動員的先例,這便是整個論述的目的:将一樁與“種族滅絕”現有定義距離最遠的例子,視為人類道德危機,并敦促翻新“種族滅絕”定義,拓寬國際幹預的邊界。

重點是,死亡是客觀事實,創傷是主觀認定,擴大國際規約的主觀性,結果隻會衍生更多争議,引發更多沖突,提倡者不是道德控就是在搞認知作戰。

簡言之,這是泛道德主義者為自己創造新陣地的論述,而按此思維,若推而廣之,甚至無限上綱,全球處處是沖突,天下何處無創傷?又何處沒有種族滅絕?

俄羅斯的大規模創傷

種族滅絕的指控當然遠比戰争罪更嚴重,在俄烏沖突裡,俄羅斯一開始就想避免被扣上戰争罪的帽子,是以以“特别軍事行動”為名開打,并盡可能避免傷及平民,對戰争罪尚且如此敏感,遑論種族滅絕罪。

不過,戰争無可能完全避免傷及無辜,若整個西方都想治俄羅斯的罪,一個平民的屍體都見不得,又何患無辭?是以普京花再大努力,承受再多損失,能夠抵消的欲加之罪,十分有限。

但種族滅絕罪完全是另一回事,明明布恰事件疑雲重重,拜登閉着眼睛大搞認知戰“一言喪俄”,難怪俄羅斯社會如此憤怒。

這種一夜間加滿道德法碼的目的是多重的,其中,抵消兩項美國道德罪孽最為首要。其一,淡化亞速營與美國的關系;其二,邊緣化美國協助烏克蘭進行生物武器研發的俄方指控。

亞速營惡名昭彰并犯下戰争罪,早已被聯合國認證,而這個團體是美國幹預俄烏沖突的主要工具,現成的美國鷹爪,堪稱是中情局訓練出來的烏克蘭基地組織。設使俄羅斯的宣傳力量有西方的30%,光是亞速營的存在,西方就難以獨占這場沖突的道德高地。

另一方面,美國協助烏克蘭進行生物武器研發,是美副國務卿維多利亞·紐蘭都坦承的事,白宮、五角大樓和國務院的否認則都粗糙不已。這是明明白白的準戰争罪,倘若西方的臉皮厚度隻比其他人厚30%,光是生物武器實驗室的存在,俄羅斯就能道袍加身。

是以,美方借“布恰事件”指控俄羅斯犯下種族滅絕罪,意思就是“我是有點罪,但你罪該萬死”。認知戰,就是這麼一回事,能扯多遠就扯多遠,連法國馬克龍都看不下去。

按泛道德标準,西方以壓倒性優勢操弄認知戰,對俄羅斯人民而言,又何嘗不是“大規模創傷”?更别提史上最激情制裁,企圖将俄國從古到今,從人到貓,從惡性良性腫瘤到足球,一切都抹殺掉,這不正是血淋淋的現代版種族滅絕嗎?

換言之,誅心诠釋“種族滅絕”,美國五眼與北約成員,全都罪孽深重。

雁默:“覺醒病毒”肆虐,打台灣就要被誣為“種族滅絕”

4月1日至2日,“亞速營”武裝分子進入了布恰鎮。來源:Summit News

打台灣,就是種族滅絕

拜登将烏克蘭“代理人”玩成這樣,也創下了新的惡例,美國無非就想說一句話:今日俄羅斯,明日中國,就賭中國不敢強力統一,還沒打台灣,就能說你“種族滅絕”新疆了,打了台灣,當然更是“種族滅絕”。

畢竟,“布恰事件”的情節,場景與廣宣,都太容易複制了。

趙立堅發言人說得挺深刻:美國口中所言的規則,其實是把“家法”包裝成國際規則,并強加于國際社會,這種霸權秩序必受抵制。

是以,要密切注意美國輿論企圖擴張解釋“種族滅絕”的新家法,雖然一時間要将上述論點讓國際社會普遍接受難度很高,但國際輿論的多邊形式還遠未建立,美英傳聲筒仍是碾壓一切的存在,東歐小喽啰也不少,臉皮夠厚心夠黑,家法說千遍,難保不會形成國際慣例。

考慮到亞洲文化的多樣性,種族、宗教或族群問題比歐美更複雜,很容易便被扣上現代版“種族滅絕”的罪名,中國應帶頭抵制武器化的美式道德,最好讓印度也願意同聲共氣,因為現在他們批美聲量最高,且中國尚且避不開“美版”種族滅絕的指控,印度就更難了。

論種族滅絕,真要計算“大規模死亡”,美國的成績遠勝納粹,正因如此,才這麼在意道德高地,也隻有在斥責他國的咆哮聲裡,方能自我除罪。

最近Netflix财報不佳,股價崩跌35%,馬斯克說那是因為Netflix中了“覺醒心靈病毒”(Woke Mind Virus),變難看了。

所謂“覺醒心靈病毒”就是“道德正确”,戲劇染上了,内容就變得千篇一律,索然無味。馬斯克聲讨:就其本質而言,“覺醒”是分裂的、排他的與可恨的,這基本上給了卑鄙之人一面盾牌,變得卑鄙與殘忍,又披上虛假美德的盔甲。

泛道德主義的可鄙之處,就是制造分歧、排他、仇恨,而肇事者個個都披上美德的盔甲。現在他們想染指“種族滅絕”标準,而在獵巫名單上,中國肯定是頭号通緝犯。

“覺醒心靈病毒”肆虐,中國現在就已是千夫所指,若哪天打了台灣,怎逃得了“種族滅絕”的欲加之罪?是以,高調抵制勢在必行。

這麼看,台灣統派老早就被計劃性、組織性滅絕,造成“大規模創傷”,以緻瀕危,“塔綠班”早犯下種族滅絕罪了不是嗎?

“種族滅絕”正在變種,原始病毒株就是“覺醒心靈病毒”。

注1: 根據1948年聯合國“防止及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CPPCG),種族滅絕的行為定義是,蓄意全部或局部消滅某一國族,族群,種族,或宗教團體,犯有下列行為者:殺害該團體的成員,緻使該團體的成員在身體上或精神上遭受嚴重傷害,故意使該團體處于某種生活狀況下,以毀滅其全部或局部的生命,強制施行辦法,意圖防止該團體内成員生育,強迫轉移該團體之兒童至另一團體。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内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将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