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一向是個充滿着内憂外患的國家。
随着近日卡拉奇大學孔子學院的中方從業人員遇襲事件,一個叫做“俾路支斯坦解放軍”的組織(Balochistan Liberation Army,BLA),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實施自殺襲擊的女性,是個雙學位碩士,有兩個孩子,父親曾是政府進階公務員、丈夫是牙醫、叔叔是教授兼作家
其實,雖然該組織名字裡帶着“解放軍”這幾個字,但其本質是一個極端民族主義武裝,屬于巴國境内的一股分裂勢力,已經被多個國家和地區認定為了恐怖組織。
BLA的武裝頭目
類似的,還有個叫做“俾路支解放陣線”(學生黨)的組織,曾經對瓜達爾港建設發出過暴力警告。
他們的主要襲擊對象,不但包括了巴政府和軍警,更有大量無辜的普通群眾。
甚至,為了增加自己的國際“曝光度”,給巴政府帶來更多壓力,他們還從單純地襲擊巴基斯坦人轉向了襲擊在巴的外國人或者機構。
中國政府一直和巴基斯坦保持着非常友好的關系,因而在巴的中國人和中國的機構,往往也成了俾路支極端組織的襲擊目标——他們試圖通過恐怖襲擊趕走中國工程,挑撥中巴關系,以達到打擊巴基斯坦中央政府的目的。
中巴經濟走廊的重要樞紐,瓜達爾港,就位于俾路支省的西南方向
如今的“俾路支解放軍”成立于2000年,主要脫胎于很久以前,蘇聯入侵阿富汗戰争時就非常活躍的俾路支民族主義武裝。
早在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的時候,為了從内部打擊巴基斯坦支援阿富汗遊擊隊的後勤補給線,蘇聯人曾經資助了多個專門在巴基斯坦境内從事分裂破壞活動的反政府組織,其中就包括了幾支俾路支民族主義武裝。
後來,随着蘇聯撤出阿富汗和冷戰的結束,很多分析人士認為,這些組織如今的幕後金主,被懷疑是印度,甚至跟美國也有些關系。
那麼,為何這麼多年來,總有一些巴基斯坦的俾路支人表示不服,非要不惜一切代價的搞獨立?
這就不得不說說,巴基斯坦境内錯綜複雜的民族關系,和很久以前,那些喜歡到處“劃線”的英國人了。
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分界線——蒙巴頓分治線;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邊界——“杜蘭線”,這兩條都是英國人劃的
巴基斯坦的面積居世界第36,但人口卻排到了第六,足足有2.01億。這些巴基斯坦公民來自于境内的72個民族,操着60多種語言。
巴基斯坦各民族服飾
這個特色國情,就很生動地展現在巴基斯坦的命名上。
Pakistan,有一種解釋是聖潔土地的意思;
但更深層的意思還是,早在英屬印度時代,南亞北方穆斯林們對未來“建國大業”的暢想——旁遮普省(Punjab)的“P”,阿富汗(Af-ghan)的“a”(根據“杜蘭線”的劃分,巴基斯坦西北地圖是英印時期從阿富汗奪來的領土),克什米爾(Kashmir)的“K”,信德省(Sindh)的“S”,俾路支省(Baluchistan)的“tan”~這五個部分的穆斯林教徒合體,組成了“Pakistan”。
而這幾個組成部分,也正是巴基斯坦境内,六個主體民族的聚集地。
不過,跟它的鄰國阿富汗的情況類似,巴基斯坦雖然民族衆多,卻沒有一個民族能占到絕對優勢的比例,再加上落後的經濟和教育基礎,某些民族聚集地,很難形成特别強烈的國家認同感。
巴國境内人口占比排名第一的是旁遮普人,約占總人口的44.7%。
旁遮普族人并非是按人類學的族群概念劃分的,而更像是一種基于語言和部落文化的認同。
巴基斯坦的旁遮普舞蹈,跟印度北方的風格非常相似,但穆斯林旁遮普女性,不帶鼻環(那多是印度教女性配飾)
1947 年印巴分治後,按照英國人畫的那條“蒙巴頓分治線”,原本的旁遮普人聚居地區分歸獨立後的印度和巴基斯坦。
結果,大部分信仰伊斯蘭教的旁遮普人靠西,歸了巴基斯坦;另一邊,則為信仰錫克教和印度教的印度旁遮普人。
然後,這裡就成了繼克什米爾之後,印度和巴基斯坦對峙最尖銳的地區,并延續至今。
電影《總督之屋》演繹的就是這段“劃線”曆史,塑造了一個全心全意為南亞謀福利的印度人民好公仆——蒙巴頓
巴基斯坦的旁遮普人身材相對高大,說旁遮普語,多居住在旁遮普省。
此地也是巴基斯坦最發達的地區,農業産值占全國的70%,工業占60%,還是巴基斯坦唯一“縣縣通公路”的省份。
另外,巴基斯坦政府和軍隊的高層上司,也以旁遮普人居多。
巴基斯坦時裝周,第三、四位就是旁遮普人傳統服飾,巴基斯坦的旁遮普女性雖然是穆斯林,但不蒙面,穿紗麗
第二大族群,是普什圖族,占比15.4%。
普什圖族也是其鄰國阿富汗的第一大民族。
普什圖族服飾
不過,普什圖族在阿富汗國内隻有1500萬;而巴基斯坦境内則多達3000多萬人,占巴基斯坦總人口的15.42%。
阿富汗戰争中,湧入巴基斯坦的阿富汗普什圖難民
而之是以出現這樣的奇怪現象,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跟很久很久以前,英國人在此處畫的線有關——杜蘭線。
19世紀後期,南下尋求印度洋出海口的毛熊和英國正好在此地碰上了,雙方拉扯得分外眼紅。
為了擋住毛熊南下的腳步,英國人瞄準了阿富汗,連續發動了三次英阿戰争。
英國可算是第一個體驗“帝國墳場”酸爽的近代國家。在入侵阿富汗的過程中,不但沒占到什麼便宜,還曾經出現過數千人被打成“團滅”的至暗時刻。
最終,在不得不撤出阿富汗前,英國人搞了一個“杜蘭線協定”,劃定了阿富汗與英屬印度的邊界,除了将普什圖人強行分割開來之外,還将俾路支斯坦(類似于一個準國家形式的松散的部落聯盟)的少部分劃給阿富汗,而另外一大部分則分給了自己說了算的英屬印度。
這些人的聚居地,就是如今的俾路支省,也是大名鼎鼎的瓜達爾港的所在地。
在當代的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堪稱自然與礦産資源最豐富的省份,光是位于查蓋地區的雷克迪克銅礦和金礦價值接近5000億美元。此外,該省還擁有巴基斯坦唯一的深水海港瓜達爾港。
然而,這裡卻又是巴基斯坦經濟增長最薄弱的省份。
這樣的結果,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此地一直不平靜的社會環境。
早在1947年印巴分治的時候,按照當年的法案的規定,英屬印度地區的各土邦,可自主決定加入哪個國家。
然而...俾路支地區最大的土邦卡拉特卻直接選擇了獨立。
雖然這個獨立政權最終還是被巴政府用武力徹底鎮壓了下去。但之後的歲月中,俾路支的分裂勢力從未消停過,從武裝暴動到恐怖襲擊,令巴基斯坦和周邊鄰國頭疼不已。
曆史上,1948年、1958年、1977年和2005年,俾路支人先後發起過四次大規模武裝叛亂,巴基斯坦政府屢次派兵圍剿。最近的這回,2005年的平叛行動,曾一次打出了9萬名俾路支難民。
BLA(俾路支斯坦解放軍)的統領與随從
而且,正如前面說的那樣,除了巴方政府和軍警人員,俾路支的反政府武裝還經常針對在巴的外國人發起襲擊。
比如,下圖是2018年11月23日,遭遇襲擊後的中國駐卡拉奇領事館門口。
當時,三名襲擊者突然在我領事館附近的一個檢查站開槍,殺死了兩名警察。随後他們四處投擲手榴彈,還試圖用攜帶的C-4炸開領事館的裝甲大門,但沒有成功。
很快巴基斯坦警察、特種部隊、拆彈專家及消防員趕往現場,雙方激戰兩個多小時後,襲擊者全部被打死,中方無人員傷亡。
中國領事館門前被燒毀的車輛
當天晚些時候,俾路支解放軍宣布對此事件負責。
要說巴基斯坦這麼多民族,為什麼排名第六,占比僅為3.6%的俾路支人,離心力最強,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跟前面提到過的,英國人撤出阿富汗前,劃得那條“線”有關。
曆來,中亞、南亞的很多族群,崇尚的是“有家才有國”的理念,第一順位效忠的,都是自己的部族,國家認同感則相對要弱很多。
那麼,雖然俾路支也信仰伊斯蘭教,但他們祖上的血統,跟巴基斯坦境内其他民族之間的差距還是很明顯的。
和印巴之前的沖突主要跟宗教有關不同,俾路支和巴基斯坦的沖突源自民族認同。
俾路支人發源于伊朗高原,帶有明顯的波斯血統,膚色較淺,五官更深邃立體。他們講的俾路支語屬于波斯語系,跟巴國通行的烏爾都語和旁遮普語差距較大。
俾路支人
目前,約有70%的俾路支人生活在巴基斯坦,25%在伊朗境内,此外,中亞的土庫曼斯坦,西亞的阿拉伯半島和北非地區,也有少量的俾路支人定居。
長期以來,俾路支人跟中東的庫爾德人很相似,都是分布于多個國家,對所在國的認同感不高,世代抱有建立一個屬于自己民族國家的強烈願望。
也正因為如此,巴基斯坦和伊朗雖然在邊界劃分上争議不斷,但在打擊俾路支民族主義活動方面,态度和行動還是很一緻的。
這麼多年來,巴基斯坦一直試圖通過發展當地經濟來帶動當地人的國家認同感。
然而,無奈各種看似美好的政策,往往都是雷聲大雨點小,援助資金被各級貪腐部門層層截留,很難真正惠及群眾,并導緻了地區資源配置設定的長期不公平。
加之,當地的頭人、酋長們不願意失去固有的特權,多方阻撓政府的發展計劃;而那些世代生活困頓,受教育水準低的百姓們也非常容易受到他人的挑撥,使得中央和地方的沖突不斷激化。
更何況,俾路支的各路分裂武裝,早就建立了自己的“産業”——“制毒販毒、軍火走私、人口販賣”。
很明顯,上述違法暴利活動,讓從中受益的各路勢力絕對無法接受俾路支省變成一個有法可依,秩序靠譜的地區。
也正因如此,對于中巴經濟走廊,他們百般阻撓——一旦俾路支省的建設發展起來,必然會帶動當地社會的穩定和有序發展....這讓那些分裂組織、地方勢力感到十分恐懼。
2021年7月14日,一輛載着中國工程人員的大巴在俾路支省遇襲,9名中國工程師和2名巴基斯坦從業人員當場犧牲
另外一個很棘手的問題是,俾路支省位于伊朗高原的東南部,地勢特别複雜,跟阿富汗的情形類似,到處布滿了溝壑、山洞,非常适合這些反政府武裝藏身,外界的軍警進山剿匪,幾乎就成了活靶子,很容易遭到埋伏,損失慘重。
當然,正如開頭提到的那樣,以俾路支解放軍為代表的各類巴基斯坦分裂組織背後,更少不了某些大國的幕後操縱,這個可以再細品品,相信大家都懂的。
不過,即便面臨着各種内外威脅,中巴合作仍舊無法撼動。畢竟,無論誰上台,巴基斯坦政府都很清醒地認識到了——隻有将俾路支省建設好,此地才能擺脫世世代代的貧困和激烈的動蕩。
事實終将證明,中國人的血,不會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