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下次安慰我,請不要說“樂觀一點”,真的煩!

最煩跟我說“樂觀一點,好事遲早會發生”的人。

特别是最近。世界兵荒馬亂,身邊的朋友有的已經待在家裡一個多月了,有的正在惶恐囤菜,大盤跌破三千點……

在這個時候,“往好的一面看”這種陳詞濫調根本起不到任何安慰作用。雖然,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樂觀、積極、健康一直是被不斷鼓勵的不二論調。

最近,作家惠特尼·古德曼提出一個觀點:保持積極的态度絕非唯一的生活方式,有時候,我們要承認,通往美好生活的道路是用淚水和緊皺的眉頭鋪成的,雖然中途也有微笑和歡樂。

下次安慰我,請不要說“樂觀一點”,真的煩!

01

保持積極的态度是唯一的生活方式?

八年前,當惠特尼·古德曼剛成為為癌症患者提供咨詢服務的治療師時,她震驚地發現,無論是在她的職業生涯中,還是在更廣泛意義上的文化中,積極思考都作為處理事情的首選方式,而被“大力推薦”。

她不相信像“往好的一面看”這樣的陳詞濫調,能夠為試圖處理混亂生活的人提供解決方案。在她自己、她的朋友和她的病人看來,“我們所有人都覺得,‘保持積極的态度是唯一的生活方式’,但實際上這樣做會讓我們感到與生活脫節,最終情況會變得更糟。”

古德曼的新書《有害的積極性》就描述了這種思想,并批評這種尤其是在包括美國在内的西方世界普遍存在的文化——“保持樂觀總是最好的”。

下次安慰我,請不要說“樂觀一點”,真的煩!

這種思想在美國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9世紀的宗教。自1970年代以來,這種思想尤其興起,當時科學家們将幸福視為最終的生活目标,并開始研究如何實作幸福。

最近,年輕一代在進行健康運動時,已經可以看到,健身教練和瑜伽人士會在練習波比式和下犬式之間宣揚他們的感恩之心。

我們都以某種方式練習自己樂觀積極的心理。當安慰朋友時,我們變成了會給他們帶來一線希望的頑強獵人。我們把自己的困難想法鎖在大腦角落的小盒子裡,因為它們很難處理。我們相信,堅持不懈保持樂觀是我們不斷前進的唯一途徑。保持積極向上已經成為了我們的“目标和義務”。

下次安慰我,請不要說“樂觀一點”,真的煩!

類似《有害的積極性》這樣的新書層出不窮,它們試圖通過支援一些“負面”情緒的力量來糾正這種平衡。這些作者相信,如果我們擁抱,而不是壓抑一些負面感覺,包括遺憾、悲傷和恐懼之類的情感,會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好處。你看,通往美好生活的道路是用淚水和緊皺的眉頭鋪成的,中途也有微笑和歡樂。

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保羅·布魯姆說:“我認為,很多過于關注幸福和積極情緒重要性的人,都對人類心理學有所誤解。我們有時會自行尋找痛苦的經曆,比如跑馬拉松和看恐怖電影。“在美好的生活中,你的消極情緒應該比積極情緒少得多,但也不應該擁有零消極情緒。”《遺憾的力量》的作者丹尼爾·平克補充道。

下次安慰我,請不要說“樂觀一點”,真的煩!

02

恐懼和悲傷是自然反應

這些新作品的的出現絕非巧合。鑒于近兩年來蔓延全球的疫情和各類危機,“我們需要保持樂觀”似乎是陳詞濫調。我們所産生的強烈的負面情緒,比如恐懼、焦慮和悲傷,是對世界各地正在發生事件的自然反應,我們不應該否認它們。

悲傷是一種可以“解決問題”的情緒。新南威爾士大學的研究表明,悲傷感可以提高我們對細節的關注,增加自己的毅力,讓我們更加感激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這可以幫助我們産生與他人聯系的情感。”

為“遺憾”這種情感說話就更難,這可能是世界上最受诽謗的情感了,但德克薩斯州達拉斯的平克願意嘗試這種情感。從小,我們就被教導永遠不要把精力浪費在後悔上。“不要後悔”這句話被印在我們的手臂紋身上、保險杠闆上和 T恤上。似乎每個名人都有一句關于無悔生活的名言。

下次安慰我,請不要說“樂觀一點”,真的煩!

平克說:“‘不要後悔’的紋身就像紋身上寫着‘不學習’一樣。”他對這個話題産生了興趣,因為他也無法擺脫自己的遺憾感。“如果這種遺憾感困擾了我一個月、一年,甚至是20年,那就是它在告訴我,‘嘿,你可能沒有意識到,你其實很在意這件事。遺憾讓我們辨明了對我們來說重要的事情,并教會我們如何做得更好。這就是這種情感的力量,前提是我們能夠正确對待它的話。”

03

如何有效處理消極情緒?

但是問題是什麼呢?

沒有人教導我們如何有效地處理這些困難的情緒。我們可以通過承認這些情感開始熟悉它們。古德曼說,這需要練習。“練習包括了解你對這些情緒的感受,以及你如何稱呼它們。當我們能夠命名一種感覺時,它就會變得不那麼可怕了。當某件事變得已知時,我們就可以弄清楚怎麼處理它。”

告訴别人這件事可以減輕情感負擔。古德曼說,産生抱怨是很自然的。平克說,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可以幫助我們确定困擾我們的到底是什麼。因為語言将這種“虛無缥缈的威脅”轉化為了“具體的東西”。

你可以對朋友、治療師或完全陌生的人說出自己的感受。在他對于遺憾的調查中,有一萬八千人匿名分享了他們最大的遺憾。而心理學家羅素建議采用“夥伴”系統,在該系統中,你可以與某個人達成互惠協定,來不間斷地談論你内心的擔憂。

下次安慰我,請不要說“樂觀一點”,真的煩!

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取決于你感受到的情緒的性質和嚴重程度。為了幫助我們安然度過悲傷的日子,羅素提議,我們可以親近自然或者進行文化活動。她說:“有很多關于閱讀療法和鑒賞藝術品的研究,以及音樂是如何改變我們情緒的研究。當我們感到悲傷時,悲傷的音樂可以起到陪伴的作用,而不會讓我們感覺低落。我認為,當你最終向自己的悲傷情緒投降時,就是一種解放。”

平克說:“不要把錯誤看作别人對你的個人價值做出的最終判斷,而應該看作一個試圖指導你的老師”。他建議我們站在别人而不是自己的立場思考問題,考慮在類似情況下,你會推薦朋友做什麼,無論是可以彌補過去的行為,還是為了確定你将來不會犯類似的錯誤,來抓住新機會的舉動。

古德曼說,至關重要的是,處理負面情緒“最終都會讓人感到有些成效”。也就是說,與其陷入沉迷負面情緒的恐懼,不如讓你的感受不斷循環。“讓你的車輪轉動,建立聯系,也就意味着你正在解決問題。”她說。這并不意味着你需要從中感到快樂。

擁抱消極的想法會讓你有一種滿足感。雖然我們可能本能地認為,隻用快樂和興奮來充實我們的日子才是我們夢想中的生活,但是“如果我們想要過一種有意義、有目的的生活,那麼其中的一部分就會包括很多痛苦,”布魯姆這樣說道。“我真正想要的,是讓人們能夠享受全方位的人類情感。”古德曼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