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家花6萬買到“假文物”,卻成“撿漏”神話,今估價超10億元

青銅器,古時稱為“金”或“吉金”,中國的青銅器舉世聞名,在世界青銅器中享有極高的聲譽和藝術價值。大陸的青銅器不僅品種多樣,造型精美,還極具想象力,一說到青銅器,人們腦海裡第一反應就是鎮國之寶——商代的後母戊鼎(司母戊鼎)吧。但是今天要說的文物是藏于上海博物館以及山西博館的晉侯蘇編鐘,這也是近年出土的最有價值的西周青銅器之一。

專家花6萬買到“假文物”,卻成“撿漏”神話,今估價超10億元

晉侯蘇編鐘就出土于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山西省侯馬市曲沃縣一個叫曲村的小村莊,這裡發現了十九座晉侯及其夫人墓,進而證明了這裡是兩千多年前晉國最早的都城,但發現時太晚,已經有八座晉侯墓被盜,考古學家們看着被盜的古墓殘骸,痛心不已。

晉侯蘇編鐘被盜墓賊竊走後,流落于香港,颠沛流離多時,被譽為“中國青銅第一人”——上海博物館館長馬承源的慧眼識寶下,國寶順利回歸。

專家花6萬買到“假文物”,卻成“撿漏”神話,今估價超10億元

1992年,馬承源先生出訪香港,在好友範季融化的陪同下遊覽香港古玩街,當時的香港古玩街頭布滿了内地被偷盜的文物,至于真真假假也隻有内行人才懂。在琳琅滿目的商鋪中,馬承源先生卻看中了一件布滿灰塵黴灰,土鏽甚多的編鐘。

他的好友驚訝極了,因為當時香港很多的收藏家都一緻認為這是仿制品,顯而易見,編鐘的樣式是西周的,但其鏽蝕的程度不對,上面的金文還是後面刻上去的,并非鑄成,而且上面的銘文根本就讀不通,造假的人一看就是新手。但是馬承源先生不相信這是個僞器,什麼人會閑的沒事幹,造出一個毫無破綻的編鐘之後,非得畫蛇添足再刻字上去,為什麼不在制造時就将金文鑄上去?顯得更真一點?

專家花6萬買到“假文物”,卻成“撿漏”神話,今估價超10億元

謹慎細心的馬承源先生根據多年跟青銅器打交道的經驗,多番檢視鑒定之下,從編鐘的鏽迹中發現了三個非常隐蔽的金文——“晉侯蘇”,立馬斷定這是一套西周的編鐘,而且是從山西偷盜出來的。

上面的文字雖然是刻上去的,但是是當時鑄好後刻上去的;編鐘的鏽蝕程度不夠可能是出土前深埋地下,得到了很好的保護,且出土時間不長;銘文讀不通是因為編鐘是整套的,将所有編鐘連綴着讀就通順了。從銘文上看,馬先生認為編鐘不完整,可能還有其他遺漏品,是以毅然決定将文物搶救回國。

專家花6萬買到“假文物”,卻成“撿漏”神話,今估價超10億元
專家花6萬買到“假文物”,卻成“撿漏”神話,今估價超10億元

晉候稣編鐘銘文圖檔

古玩店店主得知有人要買走這個被認定為“仿制品”的編鐘是開心得不得了,毫不猶豫地以十萬港币(約6萬人民币)的白菜價将這個“燙手山芋”賣給了馬承源先生。馬先生将文物帶回了上海博物館,對編鐘進行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根據編鐘上的銘文記載,其主人為蘇,蘇是晉國的第八位王侯,史稱晉獻侯。

不久後,在曲村的一次遺址搶救發掘中,出土了數十件青銅器,其中兩件編鐘和上海博物館收藏的14件編鐘幾乎一樣,經認定,其為一套編鐘。上面300餘字的銘文記載了周厲王三十三年,晉侯蘇跟随周王征戰的始末,為大陸研究曆史提供了珍貴的資料,晉侯蘇編鐘的來曆也真相大白。

晉侯蘇編鐘被定為國家一級甲等文物,其價值超過10億元,馬承源先生靠着慧眼,用白菜換回了一座金山,晉侯蘇編鐘也成了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