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世界獨有的手工藝品:臨武龍須草席

紅網時刻新聞4月28日訊(通訊員 陳衛平)在郴州市臨武縣舜峰鎮(原雙溪鄉)大嶺村,盛産龍須草席,有600餘年曆史,清朝時曾被為貢品,故又稱“龍須貢席”。 1954年,在德國萊比錫世界工藝品博覽會上,它被譽為“世界獨有的手工藝品”。龍須草席的生産工藝十分講究,分為采草、煮草、曬草等十幾道工序。經過晾曬,龍須草變成谷黃色後,還需木錘錘打,刀刮,直至平整光滑才能編織草席。一件1.8米的龍須草席手工制品需要8000根左右龍須草,藝人花半個月以上的時間編織完成。

以龍須草席傳承為代表的大嶺村民胡曉琴,于1987年11月前往非洲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國傳授龍須草編技術,長達5年之久。胡曉琴于2016年成立“湘菲編織工藝品有限公司”,先後教育訓練城鄉200餘名婦女掌握龍須草編一技,使之傳承和發揚光大。

世界獨有的手工藝品:臨武龍須草席

胡曉琴(左三)與大嶺村民分享帶有“龍鳳呈祥“圖案的臨武龍須草席,這張席子需要約8千根龍須草編織而成。

世界獨有的手工藝品:臨武龍須草席

1951年9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宋慶齡給臨武縣縣長熊子烈、副縣長傅雲飛複信,贊美臨武龍須草産品。

世界獨有的手工藝品:臨武龍須草席

50年代初期,大嶺村婦女在認真檢驗龍須草編産品品質。(資料圖)

世界獨有的手工藝品:臨武龍須草席

2019年3月26日,聖多美和普林西比,胡曉琴再次踏上非洲的土地,指導當地學員編織日常生活用品。1988年1月,正值桃李年華的胡曉琴,作為援非項目的代表和專家,被國家派往非洲,傳授龍須草編技藝。(資料圖)

世界獨有的手工藝品:臨武龍須草席

2021年5月27日,臨武縣西瑤鄉桃源坪叉江河,海拔1200餘米,胡曉琴與當地村民盤光樹爬山涉水,采草回歸。

世界獨有的手工藝品:臨武龍須草席

采草後三天之内,必須完成第一道“煮草”工序。

世界獨有的手工藝品:臨武龍須草席

煮草三次,讓每根新草勻稱在熱水中浸泡。

世界獨有的手工藝品:臨武龍須草席

在野草叢中三次涼曬,龍須草由綠色漸漸變成了金黃色。

世界獨有的手工藝品:臨武龍須草席

曬成後的龍須草,捆成一束,兩頭并齊。

世界獨有的手工藝品:臨武龍須草席

用木質錘子錘草,錘草力度要均勻,讓空心幹草變成扁平狀。

世界獨有的手工藝品:臨武龍須草席

胡曉琴和大嶺村93歲的黃桂桂在仔細查驗每根草的柔韌度,扁平草經過刀刮後更細緻光滑。

世界獨有的手工藝品:臨武龍須草席

編織龍須草席過程中,青石頭壓在草席上,以挑二壓二的編法為主,用直花和橫花相交等手法編織。

世界獨有的手工藝品:臨武龍須草席

花塘鄉石門村,胡曉琴利用農閑之餘開展教育訓練,義務為村民傳授草編技藝。

世界獨有的手工藝品:臨武龍須草席

胡曉琴在傳統産品上創新,開發了龍須草編籃子、手提包、太陽帽等20多個新品種。

世界獨有的手工藝品:臨武龍須草席

最新編織的家居裝飾品《初心》。30餘年,胡曉琴用一技之長挖掘、傳承和弘揚當地傳統文化,守住這份“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