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劉曉波
這兩天是不間斷的。
10月22日上午,萬科參加了萬科在上海舉辦的年度媒體商業博覽會。然後下午去了蘇州,參觀了2個項目。
在蘇州這幾個小時裡,一直有恒大,SOHO中國的大新聞。加上萬科,在一天之内,見證了三大房企在這個變革的時代,面臨着不同的選擇,不同的命運,感受很多。
是以,盡管已經是10月22日深夜,還是決定寫這篇文章,并在10月23日淩晨發表。
1、萬科改造
在萬科交流會上,萬科董事長于亮、萬科南區CEO孫佳、萬科集團副總裁兼萬威物流董事長張旭、萬科雲CEO朱保鮮等介紹了相關業務進展,并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對于目前房地産行業的判斷,餘亮給出了16個字:"尊重常識,回歸常态,痛苦,還有一席之地。"
房地産快速增長的時期已經結束。之前的高速增長,是特定時期的産物,未來行業會恢複正常,我們也想回歸常識,不能太大膽。房地産行業正在經曆一個十足的時期,但未來仍有機遇。
近期,市場正在好轉,房地産"政策谷底"再次出現,未來還會有反彈嗎?對此,餘亮的回答是,萬科并不預測未來,房地産遲早會迎來另一個春天。但每個春天都是不同的,不僅僅是重複曆史。
至于是會參與對恒大的救助,還是會趁着市場低迷進行大舉收購?對此,餘亮的回答是:"行業寒來,誰冷,誰就冷,先解決自己的過冬問題,先要保證自己的安全救人。"
"作為行業内有影響力的公司,萬科願意做一些對行業有好處的事情,如果它有能力的話,"他說。但這一考慮首先是基于市場化原則。"
萬科的營運情況比較健全。到今年的年中報中,萬科在"三條紅線"中已經進入了綠色檔次。他持有2000億美元的現金。
但值得注意的是,萬科的身影在最近的當地照片中很少見。為什麼你手裡沒有很多債務和很多現金,但你卻沒有得到土地?
普遍猜測,萬科正在實施法令,可能會有更大的收購。對此,于亮一直閉嘴,沒有透露有價值的資訊。
在和盛展之前,曾有消息稱萬科、貴元曾與恒大談及收購恒大物業,但價格沒有談判。
恒大目前的市值約為420億元人民币,即使以30%的溢價全額購買其股份,對萬科來說也不難。恒大地産,也被市場認為是一種相對優質的資産。
但如果你聽了萬物雲(萬科物業管理業務闆塊)CEO朱保的介紹,你會發現萬科在物業管理方面,已經領先同行一代人,不一定是收購恒大物業的必要條件。
萬科已将傳統共有财産分為三大闆塊:一是傳統的共有财産管理,增加業主的增值服務;

上圖是朱氏PPT中的重要一頁,他告訴大家:傳統的社群物業管理業務,萬科打算将業務的增長率控制在每年30%以内;
真正大力發展,是目前沒有競争對手的"雲城萬物"業務,即做政府首選的物業管家,協助地方政府針引,協調城市管理、服務部門、行業、企業,提高城市品質。
目前,萬科從橫琴起步,先後赢得了廈門鼓浪嶼、深圳沙頭、深圳福寶、北京豐台、揚州南江等項目。
未來的目标是管理數百條街道。萬科在物業管理方面,希望把項目放在相對集中的地方,即城市物業管理、社群物業管理、商業物業管理項目最好結合在一起,這樣容易産生規模效應。為此,他們提出了一個概念 - 高集中度街道。
如果普通的小區管理業務與萬科想要的"高集中度街道"不比對,他們就沒有購買的動力。
總之,在其他房地産開發商的物業管理公司中,仍在社群物業規模上,萬科物業管理已經進入了城市管理階段,并取得了聲譽,基本沒有競争對手。至于萬維物流所達到的業務高度,也令人耳目一新,這裡就不重複了。
萬科正在悄然轉型,并取得了重大進展。
2、恒大的關鍵時刻
在央行官員多次公開談論恒大、描述恒大并提出解決方案後,今天傳來了兩條大新聞。
第一:恒碧将把10月23日到期的公開市場美元債務的8350萬美元(約合5.3億元人民币)利息彙入受托人花旗銀行賬戶,該賬戶将在10月23日寬限期屆滿前支付給債券持有人。
第二:恒大召開複産專場,徐家電透露了以下重要資訊:
可以看出,恒大仍在押注新能源汽車的未來。未來,恒大将形成以新能源汽車為主、房地産輔助的産業格局。
從徐家電提出"恒大原則10年不買地,但現在不能賣地",美元債權的返還,恒大産權出售出現反複迹象,公司的财務狀況似乎有所改善。停下的機器又開始轉動了。
據新京報報道,在這次會議上,恒大宣布了三項自救戰略決策:一是堅定不移,全力以赴,實作建築複産保險傳遞;二是堅定不移,全力以赴,實作建築複産保險傳遞;二是堅定不移,實作建築複産保險傳遞;二是堅定不移,實作建築複産保險傳遞;一是堅定不移,全力以赴,實作建築複産保險傳遞;二是堅定不移,全力以赴,實作建築複産保險傳遞;一是堅定不移,全力實作建築恢複生産,保險
日前,央行行長易綱更詳細地談到了恒大,當時他說:
一是避免大風險蔓延到其他房地産公司。二是避免風險傳導至金融部門。恒大負債約3000億美元,其中三分之一是金融負債、債權人分散、抵押品,恒大事件的溢出效應對金融業來說總體上是可控的。
我們應當在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賠償順序充分尊重和保護債權人和财産所有者的合法權益的原則下,與恒大打交道。在這個過程中,尤其要保護購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我們将堅持法治原則,確定所有債權人和利益相關者的合法權益得到公平對待。總的來說,我相信我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風險,避免系統性風險。
看來,買恒大房子的人,也沒那麼擔心。
3、潘石屹的SOHO中國被調查
潘石屹的SOHO中國再次成為新聞焦點:
其中,"北京市稅務局檢驗局由稅務大資料分析判斷,依法開展案件檢查"的表述,說明稅務部門已經找到了一些線索。
衆所周知,潘石屹一直想退出中國房地産行業。今年6月16日,他在推特上表示,黑石即将收購SOHO。
在交易之前,潘先生和他的妻子張欣通過家族信托持有SOHO中國63.93%的股份;黑石集團将獲得該公司91%的股份,總價值52億美元,該公司将被退市。黑石集團的要約價格為每股5港元,要約的最高現金成本為236.58億港元。
如果交易完成,潘石屹家族可兌現142.8億港元。
一個重要的消息接踵而至:這筆交易需要通過中國國家市場監管局,因為黑石集團和SOHO在中國的業務規模引發了反壟斷法中關于"經營者集中"的條款。
9月10日,黑石突然宣布将"不買入",潘先生"不賣",因為很難在先前預期的期限内完成交易。
于是"潘石屹跑路失敗"的說法,在網絡上刷屏。
到淩晨4點.m。中原標準時間9月12日(4點.m美國東部時間9月11日),潘氏夫婦突然出現在2021年美國公開賽女單決賽中,并進入閉路電視直播錄像。
這意味着,當soHO出售黑石"交易取消"資訊正式釋出時,潘石屹夫婦并不在國内。
未來,這種"疑似逃稅"有最新進展。
目前尚不清楚潘石屹是在中國還是在美國。
SOHO中國這個辦公樓的發展,營運商的未來會是什麼?讓我們拭目以待。
總而言之,這是一個改變的大好時機。企業和個人的命運正在發生巨大變化。叉子已經出現,每個人的選擇都不一樣,結果一定不同。
用于良的話來說,這是房地産行業"縮桌"的時代。所謂"縮表"就是借用金融部門的概念,其實就是去杠杆化、壓縮産能,即做減法。
做減法總是很痛苦的。這意味着更多的企業和個人将離開這個行業。這不是一個你想不想離開的問題,對于許多企業和個人來說,命運早就該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