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物極必反,優秀的孩子不是靠父母兇出來的,教育孩子,應該這樣做

我小的時候,父母對我但凡有一點點不滿意就大吼大叫,甚至大聲罵我。那時候的我,心裡是非常恐懼,以緻我在做事時,父母在身邊就頭腦一片空白,擔心做錯換來父母的大聲地指責。

現在我自己也做了母親,很明白孩子被父母打罵的感受,我一直主張能好好說話就不能打罵孩子。可是,老公卻跟我的觀念相反,覺得孩子不經曆父母打罵,難成才。

物極必反,優秀的孩子不是靠父母兇出來的,教育孩子,應該這樣做

前段時間,有幾個朋友來家裡,在閑聊時談到這個問題,朋友說管教孩子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打罵。這讓我覺得很苦惱,難道他們小時候就沒經曆過類似我的事情?還是說他們雖然也不喜歡被父母打罵,現在成了父母卻享受這樣教育孩子的方式。

以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孩子,經常大聲指責孩子,壞處很多。根據我的觀察,父母經常打罵孩子,會有這些壞處。

物極必反,優秀的孩子不是靠父母兇出來的,教育孩子,應該這樣做

1、孩子容易自卑、不自信

不用說其他的人,就拿我自己來說,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我小的時候,被父母罵的次數多了,我每次做事前會有抗拒的想法,不想去做,是因為我擔心失敗,而失敗換來的就是父母的責罵。

直到我上國中二年級不得不住校,我的性格才有了很大的改觀。在學校住宿,就算題目做錯了,也沒有父母在耳邊責罵;而題目做對了,還會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這讓我不僅做事有了信心,學習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是以,在我的認知裡,一直覺得以打罵方式教育孩子是錯誤的,贊賞、鼓勵孩子才是我們要做的。

物極必反,優秀的孩子不是靠父母兇出來的,教育孩子,應該這樣做

2、孩子容易養成壞脾氣

父母脾氣不好,動不動就發火,打罵孩子,有可能讓孩子向兩個極端發展。一個是養成自卑、内向的性格;另一個則是養成壞脾氣的習慣。

孩子是父母行為的鏡子,孩子看到父母的行為,會去模仿,甚至養成比父母更大的脾氣。孩子的性情會變得越來越暴躁,對身邊的人不友好。試想一下,脾氣火爆的孩子,當然沒有其他孩子願意跟他一起玩、交朋友。

物極必反,優秀的孩子不是靠父母兇出來的,教育孩子,應該這樣做

既然父母大聲指責孩子、打罵孩子的教育方式有這樣的壞處,我們應該如何教育孩子呢?親子關系的建立,是有效教育孩子的前提,我們可以這樣做。

1、從小培養親子關系

有的父母發現,孩子小的時候,自己忙着掙錢,當自己發現孩子不經意間長大後,想親近孩子,卻發現孩子不喜歡跟自己說話,有事情也不跟自己商量。因為,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期,父母對孩子缺少陪伴、關愛,沒有培養出親子關系。

女兒每天放學後,回家看到我就會告訴我,在學校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情。比如說,班上某個同學做了什麼事,讓女兒記住了;又或者某個同學被老師批評、表揚。女兒能有這樣的表現,是因為我在女兒面前的形象是一個容易相處的媽媽,是一個願意聽她講話的媽媽。

是以,孩子願意相信父母,必然是與父母有很深厚的親子關系。父母得到孩子的信任,吩咐孩子的事,孩子才會放在心裡,用心去做。

物極必反,優秀的孩子不是靠父母兇出來的,教育孩子,應該這樣做

2、贊賞、表揚孩子

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能得到别人對自己的贊賞和肯定,必然是一件開心的事。尤其對于我們的孩子來說,父母的贊賞和表揚,能讓他繼續保持幹勁。

女兒上幼稚園時和班上的孩子一起學一個舞蹈,準備節日時表演。女兒在幼稚園練得不是很熟練,我就在家陪着她練習。開始時,女兒知道自己不熟練,跳得非常沒有自信。我拉着女兒的手,鼓勵她說:“你有跳舞的天賦,手指這樣搖擺的動作,比媽媽做得好。”

聽到我這樣的表揚,女兒好像開心起來,還伸出雙手給我示範。看到女兒的表現,我就知道女兒這次的舞蹈一定能學好。

物極必反,優秀的孩子不是靠父母兇出來的,教育孩子,應該這樣做

寫在最後:當然了,人無完人,誰也避免不了發脾氣的時候。但是,我們做父母的要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偶爾一次半次發脾氣沒問題,如果把大聲呵斥、責罵當成教育孩子的方式,那就錯了。(圖檔來自網絡,如有侵權必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