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聽話懂事孩子的血淋淋人生

作者:我是為你好2022

小呆妹的一生就是個笑話。别人笑,她自己也笑。聽話,懂事,順從,不惹事。這是家裡對她的鐵則要求。她努力去做到,最終活成了一個笑話。

老祖宗定的規矩,就是家長挂在嘴邊的訓戒規條。“天下無不是之父母”,家長奉天條行事,小小孩子豈敢質疑?

“我是為你好。”可憐天下父母心!粉飾後的“傳統孝道”,把這無往不利的利刃交到家長手裡,讓他們在家裡威風八面,跷起的腳比孩子的頭都高!

呆妹很幸運,生活在家風最正的“天下無不是之父母”和“我是為你好”式為孩子“操碎心”的家庭裡。努力把自己活成“聽話、懂事、順從、不惹事”的人。

最終如何呢?不過是拿自己最寶貴的青春年少,滿足别人的私欲,惹得一片讪笑而已。

小呆妹打上國小起,就常常衣着古怪,頭發蓬亂。不整潔的形象,小小孩子自己不懂,家人也不管,沒人管的小孩總是要吃虧些的。這沒辦法,她擡頭望望蒼白的天,委曲地流了一點淚,再悄悄抹去。

受盡老師同學的白眼。

别誤會,小呆妹可是獨生女!雙親健在三代同堂,爸媽國營機關正式職工!那已經是不愁吃穿的80年代,托計劃生育的福,她成為了中國的第一代獨生子女。生在紅旗下,長在繁華的市中心。可獨生子女的優越性并沒展現在她身上。

滿大街獨生子女幸福生活中,唯她永遠像個難民。父母每天上下班隻關注工作,遵照傳統由古稀之年的爺爺奶奶照看,20年代的老年人帶孫女,有限的認知中,給吃飽喝足,有衣蔽體,更不嫌棄是女孩,絕對是天大的寵愛了!

呆妹的奇裝異服成了學校裡一道紮眼的景觀,大多是父母撿别的親戚或者同僚或者熟人什麼的舊衣回來。樣式?新舊?想多了。哪怕逢年過節家裡也并沒有一分閑錢為她買一件新衣服的天花闆級别“奢侈”預算,沒有,從來沒有。于是隻見小呆妹,今天穿中年堂姐的舊衣(胳膊肘跐毛),明天穿年長十多歲的另一親戚的裙子。甚至實在找不到衣服穿 ,盛夏季節把不知道來自誰的毛呢裙子翻出來湊合,引起同學一片圍觀。兩年後國中,女孩身體開始發育,過分“顯身材”的裙子,弄得呆妹很尴尬。于是迫不得已,小心翼翼向父親提出買一件合适的新衣服。父親疑惑地看了半天,這裙子沒破沒爛,為什麼要浪費錢去買?你個不懂事的孩子,不知道家裡很窮,爸爸工資低,一家老小還要靠媽媽養活嗎?!小呆妹隻好不再提。每天彎腰駝背,拼命遮擋已經發育的身材。十分懼怕路人的眼光。過得怎樣辛苦也隻能忍着。要聽話,要懂事,要為家裡省錢!

小呆妹慫,是真的慫。

她為什麼不找媽媽?她不敢!媽媽是家裡的經濟支柱,要掙錢養家,忙得腳不沾地,壓力巨大,沒精力管這些小事。就好象世上從來沒有這回事一樣,從沒問過一句。媽媽唯一唯獨僅僅隻關心一件事:考試分數。象個強迫症病人。加之強勢喜歡罵人,小呆妹向來隻能小心地觀察她的臉色判斷她的心情,從來不敢跟她多說一句話。

小呆妹很怕媽媽梳頭,可是自己也不會梳,媽媽是沒耐心教的!一把大白鐵梳猶如刑具,嘩嘩隻管拉,管你疼不疼。為了少梳幾次,每次都用橡皮筋把頭發紮得牢牢地,睡覺也不解。幾天梳一次,有時一個星期梳一次。于是女孩的頭發就沒理順過。這門細緻活,還是上國中後,終于胖胖的班主任看不下去,才來教的!至今慫妹還記得班主任嫌棄無奈的神情,呵。

在滿班級的獨生子女裡,她沒朋友。誰願意跟這樣沒人管的孩子一起玩?受欺負也是家常便飯。

可是小呆妹不敢給父母說。他們不會理睬的。爸爸信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媽媽一輩子記着被剝奪上學讀書機會的仇,心心念念隻有分數。分數成了三人之間唯一話題,唯一“正經事”。父母的心願很重要!讀書是天大的事!任何情況不允許請假!

爺爺去世,回老家下葬,全家族的人都去了。十歲的小女孩被單獨留在家裡三天。不能請假,要上學!女孩忍着害怕,一個人在黑咕隆咚的家裡,吃了三天剩菜剩飯!父母的鋼鐵意志就是這個家裡的秩序和規則!害怕父母臉色,時常被威脅不聽話就要被趕出家門的呆妹,根本不敢說一個字。

到如今,30多年過去,爺爺在哪呢?她常常盯着那個巴掌大的玩具小鐵錘想。那是慈愛的爺爺為她做的小玩具。木柄已開裂。不管是父母還是親戚,沒有一個人想起來,她是爺爺最喜歡的孫女,沒人帶她去見爺爺,沒人告訴她爺爺的墳朝哪個方向。她在這個家庭裡太沒存在感,家族祭拜,從沒有人想起她。

已年逾40的她,用一個絨盒,仔細地收藏着小鐵錘。那是她對爺爺唯一的,珍貴的思念。

小慫妹再慫也是個人,成年的她變倔了。倔姐就咬死不問父母親戚這回事,倒是看這幫天天自吹有人心的,有沒有一天想起來?!

小呆妹是很被父母嫌棄的。他們辛苦掙錢交學費,這蠢笨孩子死活成績提不起來!投資得不到回報的父母相當火大。小呆妹隻悄悄疑惑:投資做生意都有失敗的時候,怎麼就要求她一定要賺?!可她實在掙不來分數,怎麼辦呀?

惱火的父母不打人,可是他們罵。尤其是媽媽,罵得那叫一個狠!撕作業本折筆,什麼難聽的話都往外突噜,上打天下捶地,慫妹就算穿上鋼盔,唾沫星子也能砸出洞!場面如此勁爆,不由得四鄰不暗笑。呆妹躲無可躲,被迫練就了裝蘑菇的本事。呆妹媽不分時問地點場合,當着老師,同學,親戚,鄰居各種人的面,一邊狠罵一邊訴苦。不聽話,不孝順,不努力,balabala......她自已有多辛苦,當年上不了學有多痛苦遺憾......順便把小呆妹生活裡各種令家長不滿意的瑣事一起添油加醋公然咒罵,總之是就是不滿意不順心,小呆妹令她難過了不爽了不舒服了。隻要令她不滿意,她就一律歸結為:不聽話,不懂事,偷懶....仿佛這女兒不是她生的,是專門來給她添麻煩的。有時實在找不出事兒來說了。為了搏得關注,為了起個話頭,編也要編些事來說呆妹又不聽話不懂事了,以便繼續下面的話題。呆妹媽在各種朋友圈親戚圈鄰居圈裡咒罵加抱怨,私心裡覺得解氣,也希望搏得關注同情和尊敬,親友們說不定可能出手幫她,一起罵呆妹,一起管呆妹,讓呆妹聽她的話,順從她的意志,去努力,為她掙分數掙面子。如同一個行走的炸藥桶,生活中的壓力與憋屈,通過這種方法得到了釋放。奈何聽衆們并不耐煩。大家直接圍在一起把小呆妹一頓數落,就算交差了帳,快速安撫往炸藥桶怨婦,既全了大家的面子,又不費力。于是大家就都很滿意地散去。

唯餘猶如犯了天條,被公開處刑的小呆妹一人。

這樣的戲碼随時上演。呆妹媽樂此不疲。她大概覺得這是女兒用得最順手的時候。在社交圈倍受冷落的她需要這個話引子,背鍋俠。

小呆妹被一天天的“家訓”訓得鋒芒盡斂,小小年紀就象打磨千百年的鵝卵石,呆滞愚鈍,無棱無角,不求進取,隻求偏安,仿佛已提前老去,在家總想把自己僞裝成小蘑菇,誰也别來打擾。尤其害怕親戚聚會之類的場合,那必是她的刑場。

豆蔻年華,孩子們無憂無慮,結伴出行,朗朗笑語灑在陽光下。小呆妹不行,她門都不敢出。萬分害怕鄰居異樣的目光,恨不得永遠不用白天出門。她知道自己不象其它孩子,可以自由生活在陽光下。隻敢在天黑以後出門走走,權當放風。呆妹打十來歲起就練就一項技能:可以連續一整周不出門。

她孤獨地躲在冷冰冰的屋子裡,羨慕地看着别的孩子意氣風發,語笑晏晏。

十幾歲的孩子,令父母惱火地擁有了自主意識。這根“反骨”,他們是誓要折斷的。“自已的孩子,我還說不得了?你人都是我的,你敢長反骨?!”媽媽訓斥她。

“打是親罵是愛,老話沒錯的!”呆妹爸如果是說:“你媽是愛你的,她為什麼罵你不罵别人?因為你是她女兒,她才勞神費力地來罵你啊!”爸爸自認是個文化人,教育呆妹:“古話說,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媽媽批評你,你就聽着!哪怕你沒做那些事,你也要引以為誡!”

毒藥一劑劑灌下來,呆妹已無力反抗。

一本書都不讀的爸爸走溫柔路線,決定親自輔導。每天絞盡腦汁出一大堆千奇百怪的計算題,力争把女兒永遠捆在書桌邊,一分鐘也不要浪費地掙分數。數學老師看到小呆妹總是吭哧吭哧,螞蟻爬的速度做那些題,好象很努力的樣子,成績卻絲毫不見起色,十分疑惑。拿過來一看她爸出的練習題,表情古怪,欲言又止。畢竟呆妹爸表現得很負責任,還會勞神費力親自輔導孩子。這是個正能量,她不友善多說什麼。于是淡淡地放下練習本走了。呆妹爸不知哪來的自信,國中都沒畢業的他很敢講。就很瞧不起國小那點知識。老師要求寫記叙文,作文體裁都分不清的爸爸,大馬金刀地指導出來一篇議論文.....老糊塗帶着一個小迷糊,終于在課堂提問環節,走上邪路的呆妹回答問題引得哄堂大笑......

“我是為你好!”呆妹爸如是強調。

生存規則。不容許有意見。

呆妹更沉默了.

你能相信嗎,在家在校都被忽視嫌棄的小呆妹,竟然在某一天愛上學習了!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迹!

因為有幸,搬來一個收廢品的鄰居。灰色的廢品框裡總有别人家淘汰的各種書,甚至成套的小說 。天地忽然變大了!從來沒有零花錢的女孩,從廢品框裡得到了精彩的故事,看到了井口以外的天地。冰封的大門,終于顫巍巍打開一道門縫。門外光彩耀眼,映亮了女孩的眼底。

她背着家長,如饑似渴地讀,不分種類,不分時間,走路看,課間看,課桌下看,躲被窩裡看....詩詞中的春花秋月那麼美, 思念故人的詞句那麼傷感,山川河流如此壯闊,武俠江湖如斯熱血......世界很精彩,人們各各不同,同齡人的生活出乎意料地豐富多彩,呆妹心裡的黑暗仿佛被沖淡了一點。

詩詞歌賦,武俠奇幻,舊聞新聞,來者不拒。眼界開了詞彙量也噌噌上漲,各類描寫信手拈來。

直接後果就是,國文成績飛速提升,作文穩定成為全年級老師輪流宣讀的範文。

處境稍微好了一點。自信仿佛也回來了一點點。

一點點也好。畢竟以前從來沒有。

文學仿佛一個琉璃花瓶,光芒萬丈而又美麗纖弱。她小心地把它護在懷裡。

好不容易熬過了高中肆業,不出意外沒考上大學。小呆妹的成績除了國文,其它實在沒藥可救。深感沒面子的父母不服氣,指令小呆妹讀自考大學。

小呆妹弱弱升起一點小希望,可以讀漢語言文學專業嗎?我隻有這個最強,而且我真的喜歡!家長如九天佛祖的嘴,輕輕一啟:“學什麼文學,去學實體!工作都要好些!不懂事!我是為你好!”要知道你就是爸媽的新房子,大彩電,以後得賺錢孝敬爸媽!你肩上的責任很重!别整那些有的沒的!

呆妹很慫,是真的慫。一向不敢反抗的她竟然憑本能開始争辯!家長瞬間覺得天都要塌了!

慫妹很着急,很難過。16歲的大孩子已經有自已的想法。她不願意,她必須抗争。但家長的權威和高傲容不得這種反叛,父親好笑又輕蔑地問:“你還敢頂嘴?你吃飯穿衣都還要求着父母呢!”慫妹登時一怔,原來得求着你們,你們才養我?“再說了,”溫柔的爸爸開始講道理:”你那國文能好到哪裡去?全靠我把你的成績提升起來的!你忘了?當年我天天講天天教,費了多大勁?你自己說!你是我女兒,我笨,你更笨。做人要腳踏實地,好好去學實體,将來工資都要高些!”一向不愛好好說話的媽也跳出來幫腔:“就是,那麼簡單的國文,都要你爸費勁來教才有點進步。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将來找個好工作,才是實際的。”

........

花瓶碎了。

........

親生父母拿走了它,砸得粉碎。

........

聽不見的碎裂聲,在虛空中回蕩,一直響,響到現在,傷心的慫妹仍在螢幕前淚流滿面。

熱愛與努力一切歸0.顯得那麼可笑,愚蠢,和不值一提。傷心的慫妹知道爸媽一直苛求一份學習成績,但最終一場空,他們急需一點點成就感來證明自己的努力沒白費。可那真是不是你們的功勞!此事傷心妹無法讓步。她感到自己的熱情和努力象個笑話。

家長拒絕聽,拒絕就此事再多說一句。一點小事,小孩子懂什麼?你糾結個啥?!

糾結個啥呢?

家裡容不得傷心妹發出聲音。她必須保持安靜和順從。

爸爸媽媽,我真的聽話了。我真的努力了。努力去達到你們的要求。我真的很聽話很努力了。你們為什麼不相信呢?為什麼看不到呢?

聽話和努力,得到了什麼呢?

為上大學的事,小傷心妹竟然獲獎了!

一向老實的爸爸在機關上,聲稱孩子是自己考上的國家統招大學生。90年代中期,能聯考上大學,還是很有點本事的。

上司震驚,立即發了一筆獎金!爸爸老實人的形象太深入人心,根本沒人懷疑過。爸爸拿回獎金,教育傷心妹:好好去讀書,大學畢業再考研究所學生。哪怕考上了不去讀都行!

親戚們也震驚,這是什麼醜小鴨變天鵝現場版。于是一片恭維之聲,父母表示很高興,心不心虛就不知道了。

傷心妹更震驚,老實的父母這是怎麼了?!好多年都想不明白。

上了成人大學,傷心妹就算半隻腳跨入社會。開始獨立接觸親戚、面對同學。相對自由了一點點。被管制了十多年的傷心妹,一個聽話的孩子,一個沒一丁點主見,一張白紙,一下被抛入泥潭世間。恐懼社交,不知道如何應對欺淩保護自己,更不知道前路何其蒼茫。

另一段笑話開始了。

————————————————

沒有考上大學,就讀成人大專。母親親自押解傷心又郁悶的女兒,辦理好入學手續。就讀長輩官方指定專業。

家裡仍然是經濟緊張,交完學費就餘不下什麼錢。趕上90年代下崗潮,家裡日子難過,郁悶妹也懂事地管好自己,絕不提一丁一點“過分”要求。

舊衣爛衫地在這個高等學府裡,低着頭匆匆來回。盡量讓自己沒有存在感。可是那些穿了七八年的二手舊衣也着實破舊不堪。大學校園很大,除了本校學生,還有留學生,外教。十七八的女生正是愛美的年紀,一個賽着一個地漂亮。她就如同美麗花瓣上的一個黑點。

身處這樣的環境下,郁悶妹痛苦,尴尬,無奈。于是鼓起勇氣向慈禧太後媽提出買幾件合适的衣服。太後和藹教育:“你知道媽媽小時候嗎?就那一兩件衣褲,無論春冬。一條手絹用了很多很多年,有一次烤幹時,打瞌睡不小心燒着了,你外婆差點把我勒死!哪有你幸福,生在福中不知福 。”

大概貧窮的生活,已經把母親對衣着的概念限定在“有一塊布遮身”。那是中國飛速發展的90年代。身邊千變萬化,唯獨父母,像磐石般萬年不變。下崗後他們死守機關不走,鐵了心要成功混到退休。他們把自己關起來,也沒有朋友,不再關心外界的資訊。如被冰塊包裹,把他們凍在了幾十年前。

幸好,有同學送她一件舊衣服,郁悶妹才得以在校園裡有件替換衣裳。十七八的女孩誰不愛面子?一點點小小自尊心是為人之本。但為這衣服,郁悶妹哪怕遭到同學調侃,也隻能忍着。

不然就沒得穿!

畢竟郁悶妹已經上大學,父母有點鞭長莫及。她接觸到了同學,室友,親戚。不用再“坐穿牢底”式7X24小時學習。自由的空氣令她恢複了一點點少年人應有的鮮活。

首先走進生活的是一個同齡小堂嫂。小堂嫂青春靓麗,家中獨女。很受父母寵愛。讀書不行,父母也沒有相逼。職高起就開始“混社會”,一畢業就與堂哥處對相。标準的社會通。這完全不同的同齡人,多麼新鮮,多麼自由,多麼令人不可思議的家庭,她真幸運!郁悶妹很羨慕,各各方面的。

堂哥的母親感歎那位小堂嫂:現在的孩子”醒事“得真早!

一張白紙的郁悶妹,好象聽懂了,又好象沒聽懂。

這個小堂嫂給她上了社會學的第一課。

小堂嫂看到郁悶妹的衣着,着實有點不可思議。轉念一想,幹脆把自己那些穿個幾次就不想再穿的時裝傾銷給這個小妹子好了!解決了她的形象問題,也順便給自己賺點小錢,兩全齊美。

小堂嫂自來是個小太妹,生活優渥,衣着亮麗,有目共睹。比灰姑娘還灰,整天在夾縫中痛苦掙紮的郁悶妹動心了。條件談好。郁悶妹此生第一次有合适的衣服可以換,終于可以不用低頭進教室。

壞就壞在,生活費非常非常拮據。郁悶妹存錢還款的速度實在太慢。小堂嫂很生氣。于是直接将此事捅到郁悶妹父母面前。父母無比震驚且火大。一向依賴家族的二人帶着郁悶妹直奔大哥家。召開家庭批鬥大會。捅了天窟窿的郁悶妹在衆人圍堵之下,噤若寒蟬,渾身篩糠,隻會掉眼淚,腦子裡一片空白。

隻是這一次,郁悶媽明确感受了婆家的不待見。親戚們似乎找到一個發洩口,光明正大地怼,把母女倆一通好說。并沒有出現她殷切期望的,大家了解她的難處,一起來幫她管教女兒的美好場景。

郁悶爸默不作聲坐在一邊。就象一直以來那樣,無所謂,無動于衷,等着哥嫂侄子侄女們代勞解決。生活瑣事,他向來能躲就躲。麻煩,讨厭。男人是不管這些事的。

他堅信,自己不行,找優秀的侄子侄女來幫他管教女兒,齊抓共管,錯不了!

他毫不猶豫地把小小女兒推到衆人面前,遭閱聽人人的撻伐。

就如同一直以來那樣。父母倆人都需要這個女兒,從家族裡撈取某些他們需要的好處。

名義上,郁悶爸是年齡最小的父輩,屬于幺房出老輩。行動上,他象孩子一樣依賴哥嫂。他的心依然生活在大家庭裡。并不認為自己已成家,應該自己去齊家立業。他一生親近哥嫂子侄,妻女反而是累贅。遇到煩惱,盡量找哥嫂家幫忙解決。若不是應付社會任務,大概他一輩子都不會自找麻煩娶妻生女。

可是侄子侄女們似乎并不這麼想。大約他們對這門總是帶來麻煩的親戚頗有微詞,能不跟他們一家三口說話就不說。尤其大堂哥從來看郁悶媽這個小嬸母不順眼,平時還要勉強維持個大面兒,隻敢明裡暗裡損小郁悶妹,偷偷欺負小孩子出氣。這下可算是叔嬸家自己遞來一把刀,那還能不用?怼得那叫一個痛快,那叫一個歡實!哪痛打哪,恨不得把這門親戚怼沒了,省得以後礙眼!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盤。

臉色蒼白的小妹隻是安靜地站在他們中間。

她的父母很需要這門親戚。大家庭至少要維持表面的和諧,代價則由郁悶妹付出。小小的她最是柔弱好欺,父母也不管。她是媽媽吸引注意力的話引子,父母的背鍋俠,親戚們不友善直接怼郁悶妹爸媽,拿小郁悶妹當撒氣的靶子,白眼都快翻到天上去。父母自動了解為自己得到了想要的了解與尊重,反正火又沒燒到自己身上,冷漠得好象那不是他們女兒,是街邊的孤兒。是以面子維持得很好。大家繼續滿意着。

父母隻管到處惹氣,家和萬事興靠女兒。

女兒不能訴說委曲。她必須”包容“大她20歲的堂哥堂姐。因為人總有缺點嘛。郁悶妹必須懂事,必須包容。再敢說委曲生氣,父親會直接端出父威訓斥她,親戚們都很友好,不許編造,撒謊!不懂事!

呵呵。

整個家族的人踩踏她,父親視而不見。以換取親戚們的”親近“與”和平“。以全他身為”父親“的面子。

就這樣,郁悶妹在親戚圈裡被毀得徹底。

沒人把她當成一個正常的人。

一通吵鬧,郁悶妹退回所有的衣服。

從此後,郁悶妹有多大能力辦多大事。絕不貪任何小便宜。

郁悶妹室友六個妹子,同齡人總是容易走近的,幾乎每晚都有熱火朝天的寝室卧談會。郁悶妹偶然提起爸爸名言:你還敢頂嘴?你吃飯穿衣都還要求着父母呢!瞬間安靜。半響,一頂蚊帳裡幽幽飄出河南小妹子的聲音:“你可能不是親生的吧?”

靈魂拷問,郁悶妹選擇沉默。

大學已是九十年代未。大家都用固定電話。宿舍一樓小賣部阿姨,每天都扯着嗓子喊:那誰誰誰,下來接接電話啦!這天中午剛開始吃飯,郁悶妹被喊下去接家裡電話。昨天才回校,有什麼事周末在家裡不說,要打到學校來?媽媽那麼心疼電話費,從來不給女兒打電話的。一定是有重要的事!擔心的郁悶妹飛奔下樓接起電話。“你是不是把家裡的存折拿走了?”媽媽語氣裡充滿懷疑,還有那麼一點點笃定。郁悶妹莫名其妙,存折?什麼存折?這些東西你不是一向收得好好的,我從來沒見過!“你老實說,是不是你拿的?周末隻有你回來,咱家沒其它人來呀!”媽媽提高了聲音。郁悶妹當然不能承認。媽媽滿是不信地挂了電話。

郁悶妹腦袋嗡嗡響。走回寝室都還沒緩過神來。見她臉色不好,河南小妹子問,家裡出事了麼?郁悶妹把事情說了,她了解不了這通電話的來由。河南妹子默了一下,問,“該不會是你真的拿了吧?”其它人也一齊望過來。在大學生有限的人生裡,不能相信世上還有親媽不信任女兒到這個地步的。郁悶妹渾身乏力。連解釋都覺得沒說服力。這世上其它人無故冤枉你,你可以打回去罵回去,大聲維護自己。可冤枉你的是至親的人呢?你再無辜,也抹不掉别人疑惑的目光。

事情總不能成了個無頭懸案。這麼大的事,總得弄個清楚。

周末,郁悶妹回到家裡,問媽媽東西找到沒有。媽媽随口答道,在自己某個衣兜裡找着了,放忘了而已。

就沒有然後了,就很無所謂,壓根不覺得有什麼不妥。

郁悶妹很生氣:那麼我呢?我白背的黑鍋,白擔的名聲呢?

然而并沒有人管她。一切都那麼理所當然。

郁悶妹忍無可忍,憤怒了!

媽媽吼回去:你個蠢丫頭!問你一句怎麼了?我是你媽,我問得着!

爸爸和稀泥:”你為啥要生氣?媽媽找東西,是理所當然的啊。你還是見識太少了,有些不講理的家長遇到這種事,直接去學校抓人的!“,自認一家之主的爸爸,換上上司人的口氣:”你媽媽是很溫和滴。也不要說冤枉不冤枉的問題,我們是一家人嘛,這本是很平常的一件事,不要那麼上崗上線嘛。家和萬事興,趕緊去給媽媽認錯。”

“不,爸爸,為什麼,為什麼你們會懷疑我????”真真想不到,萬萬分傷心,在親生父母眼裡,居然一貫地惡意揣測自己的女兒!而他們還覺得沒有問題!

這不是第一次了。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因為自己錢放失手,或錯放進衣櫃或掉到床下,不是先自省,而是等小嫌疑犯放學回家,進門就抓起來狠狠審問,見小嫌疑犯不承認,還上了手,當天晚上沒飯吃。

當年郁悶妹雖然小,雖然隻會哭,但她不傻,從那時起,她就知道自己身邊是沒有親人的,小小孩子,隻能靠自己,象野草一樣生長。這個“家”等級森嚴,沒有她說話的地方。對于“親人”這個詞的感受,終生擺脫不了一股血腥氣。

當年的結果,仍然是媽媽自己找到了錢。象什麼也沒發生一樣。隻不再提。全家人也沒放在心上。

一隻暴雨中的小貓,渾身濕透,瑟瑟發抖,卻不知道躲藏。并沒有人要它,無處可躲。

此時媽媽怒氣沖沖,黑着臉坐在一旁,準備再一次接收母女戰争的勝利。

一次次地确認她的權威和主導地位,這種在機關上、家族裡得不到的尊重感,她必須在家裡等級最低的人身上得到。

女兒她最容易控制的成員,詭異地令她有安全感。“你人都是我的!沖上天,在老娘面前也隻是顆豆芽菜!”不要妄想飛出她掌心。

這個“家”的規則之一:女兒永遠是錯的。父母永遠是對的,錯也是對。

打大一起,郁悶妹就盡量不回那個沉悶壓抑的家。四面白得刺眼的牆壁圍着一屋子幽暗冰冷。沒有溫度,隻有守不完的規矩,和各種不容抗拒的指令。遠不如宿舍裡親切,自在。

父母依然冷漠。隻要一回家,他們抓緊難得的機會施展家長威嚴。管天管地管空氣,恨不能連呼吸都管制。美其名曰:“我是為你好!我們為你操碎了心!”面對已成年的女兒,他們一如對待三歲小兒。言行舉止必須掌控。

反而對青春期的女兒,應該注意什麼,需要了解什麼,女孩子該怎麼樣自保,如何交友,等等一系列生活中的重要問題,一概不聞不問。簡單直接往學校一丢了事。

用郁悶媽的話說:”我們花錢送你上學了!你應該自己去學校裡淘見識,為什麼埋怨我們?“

學校:??????我還可以如此全能?

郁悶妹并沒有順利大學畢業。也許是真的笨吧,也許是忍不住要厭惡這種被拿捏被逼迫被忽視的人生吧。兩年的大專課程,她生生吭哧了四年。

第四學年的時候,家長糟心地發現,光是發火、逼迫、辱罵,這些手段越來越無力。女兒的叛逆已不可壓制。

母親的權威受到挑戰,暴怒無比,無法忍受。吼罵,哭鬧更新。打開大門從家裡潑到大街上,恨不得全天下的人都來看這個不孝不順不聽話不服從的女兒。恨不得女兒出醜到全世界面前,以解心頭之恨。

鄰居們看笑話看表演,并沒人搭理她。

無論她表演得多麼激烈,一轉頭,要不了多久她就會唱起歌來!

女兒是多用途的。不但要給她帶來尊重和滿足感,還要當情緒垃圾桶,是她最主要的發洩管道。

她很害怕失去這個小丫頭。原話就是:“你就是家裡的丫頭啊!”真正意義上的丫頭,要孝順,要把老輩子侍候好。否則,小時候罰餓肚子,長大了就威脅沒有遺産。

想要她手裡的一點幫助,得拿命去換。

郁悶妹出門都低着頭,繞邊走。她知道,無論自己多努力,多嚴格要求自己,都沒用。

有這個媽,鄰居們不知道會怎麼看她。打小就沒有鄰居的小孩子跟她交好。

她就這樣在鄰裡圈裡被毀得徹底。

她不敢想以後。

郁悶妹其實從小清楚,長年被生活壓迫,卻得不到了解,無處傾訴,母親的精神早已出現問題。

她不相信爸爸沒看出問題,隻是他采取了一貫的回避政策。隻要火沒燒到他頭上,就一概視而不見。

媽媽作為家裡的經濟支柱,爸爸不大友善表現出反對意見。他對女兒解釋道:媽媽隻是脾氣急躁了一點,話多了一點而已。他也一直這樣反複對自己說。

遇事躲邊,裝聾作啞的本事,也是一流。

反正但凡遇到任何母女沖突,隻要壓制往女兒,不準女兒生氣,開動他“聰明“的腦筋,編些理論,和女兒”溝通“一下,女兒就必須接受。這一招簡單省心省事。

孩子嘛,懂個啥?随便說說就好了嘛。郁悶爸很為自己這點”以理服人“的本事沾沾自喜。

----------------郁悶妹也一直困惑,父母為什麼理所當然地認為,她是孩子,她就傻?

就明晃晃地欺負孩子年少無知!

面對女兒學業,郁悶爸有點無力:你看你的同學都畢業工作了,你總不能一直呆在學校啊!溫和态度 ,郁悶妹終于聽了進去。再說,同學們都已畢業工作 ,自己浪費兩年的學費,也确實不對。心懷愧疚,拿出打小練就的“整周不出門“絕技,發奮圖強。鏖戰到底,一氣補足拖欠三年的學業,順利拿到畢業證。

在親戚圈鄰裡圈,甚至家裡都不被待見的怪人橫空出世。一張白紙被揉成糊塗的團,一下抛進社會旋渦。

#面對子女的冷漠,老年人該如何安度晚年##世界上最近的關系是父母還是夫妻##父母老了,你會送他們去養老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