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槿汐的結局在新皇登基之後極為凄慘,甄嬛到死都不明白

作者:甬說

《甄嬛傳》這部清宮劇,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當年這部劇上映時,可謂是風頭無兩,有人感歎于皇宮服飾的精美奢華,也有人對深宮内院的勾心鬥角津津樂道。

一群演技精湛的演員,把幾百年前的宮廷生活呈現在普通人的面前,有高高在上的帝後、張揚跋扈的寵妃,有卑躬屈膝的臣子、命如草芥的奴才,最吸引人的就是機關算盡千辛萬苦一步步走上頂端的女主甄嬛。

甄嬛的坎坷晉升之路并不是一帆風順,是以陪伴她一路走來的貼身宮女槿汐也成了極為亮眼的人物,但槿汐的結局在新皇登基之後,卻極為凄慘,甄嬛到死都不明白,這其中又有何蹊跷呢?

槿汐的結局在新皇登基之後極為凄慘,甄嬛到死都不明白

宮闱結緣

清朝是大陸曆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自1616年努爾哈赤稱汗建立後金,到1912年被辛亥革命推翻中華民國成立時,整個皇朝延續了将近300年。

槿汐的結局在新皇登基之後極為凄慘,甄嬛到死都不明白

這幾百年間,從關外到關内,從盛極一時的康乾盛世到清朝末年的腐敗無能,發生多少曲曲折折的故事。

我們後世的老百姓得益于現代影視劇的繁榮,茶幹飯後之餘,也能品評一番皇宮内院的生活。

曆史的真真假假暫且不提,假假真真的劇情确實也娛樂了大衆一番。

電視劇是虛構的故事,藝術來源于生活,即使這個生活是幾百年前的,是以劇中的主要人物大都是有曆史原型的,雍正不要去說了,誰也代替不了,

女主人公甄嬛的原型就是13歲入雍王府的鈕祜祿氏,從格格開始做起的孝聖憲皇後。

槿汐的結局在新皇登基之後極為凄慘,甄嬛到死都不明白

這部劇演的就是她如何從一個不谙世事的妙齡少女,怎樣一步步走上人生巅峰,成為一代善于權謀的太後的曆程。

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在那樣殺機暗藏爾虞我詐的深宮内院裡生存并能笑到最後,僅靠一個人單打獨鬥的話分分鐘會被人秒成渣渣;是以甄嬛的身邊有敢愛敢恨、雷厲風行的葉瀾依,有剛毅果敢、愛憎分明的沈眉莊,當然也有心思單純、忠心耿耿的流朱。

但從始至終陪在她身邊,扶持她一路成長的卻是一位貼身宮女——槿汐。

一般情況下,清朝秀女進宮可帶1到2名貼身侍女,其餘再由宮中根據每個人的位分不一樣,安排宮女太監若幹名,位分越高,人數就越多。

槿汐就是在那時候來道甄嬛的身邊,這樣一位能陪着甄嬛走到最後的人物,當然不是簡單的泛泛之輩,她可是侍候過太妃,得過純元皇後的恩惠。

槿汐的結局在新皇登基之後極為凄慘,甄嬛到死都不明白

她知道自己這一次會作為姑姑分派到入選秀女身邊時,就從一開始就留意選秀的各種情形,她了解到了不一樣的甄嬛。

在未開選時,因安陵容的莽撞被人抓住把柄時,她挺身而出替朋友解圍。

在選秀時,因神似皇上的白月光純元皇後而被太後刁難時,她從容應對讓自己安然脫身。

在太後步步緊逼時,她或軟或硬,兵來将擋,把危機消于無形之中。

就這樣,在夜深人靜時,槿汐給自己做了一個決定,與其跟着看似穩固卻無寵愛的老人,還不如選擇青春靓麗,聰明單純的新秀。

年輕是資本,聰明是根本,單純是可以調教的。

于是頂着幾分純元皇後皮相的甄嬛,就得到槿汐的青眼,槿汐利用自己在宮中的人脈,如願讓自己成為了甄嬛宮中的掌事姑姑。

槿汐的結局在新皇登基之後極為凄慘,甄嬛到死都不明白

扶持相伴

槿汐剛到甄嬛的身邊時,并未馬上得到甄嬛的信任,自己做事說話也是有所保留。

畢竟甄嬛帶進宮的兩個侍女,一個是她同父異母的妹妹,另一個侍女自幼一起長大情同姐妹,理所當然的更值得信任。

槿汐也沒有沒眼色的巴巴湊上前去,她知道,人和人之間要建立信任是需要契機的,不需要急在一時,自己在宮中多年積累的經驗和人脈,遲早是要用得上的。

槿汐的結局在新皇登基之後極為凄慘,甄嬛到死都不明白

剛開始,甄嬛被封了莞常在,住在相對比較偏僻的碎玉軒,并不能馬上得寵。

當然這也有她自身的原因,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甄嬛自己也不想見皇上,不想跟人争寵,甚至假裝生病。

主管太監眼瞅着跟着一個不受寵主子的沒前途,就決定趁早另攀高枝。

皇宮裡的生活就是這樣逢高踩低,甄嬛的碎玉軒最困難的時候取暖的碳都用不上,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槿汐還是安守一個做宮女的本分,泰來處之。

這一切,甄嬛看在眼裡,慢慢的也讓槿汐做一些近身服侍的活,兩顆互相有所防備的心也在漸漸靠攏。

槿汐的結局在新皇登基之後極為凄慘,甄嬛到死都不明白

真正讓甄嬛對槿汐敞開心扉的事是湯泉宮侍寝,甄嬛在被宣湯泉宮侍寝時,雍正指定槿汐随同服侍。

甄嬛一直有意無意的逃避侍寝槿汐都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槿汐把握機會,瞅準時機,委婉的提醒甄嬛說:"後宮之事瞬息萬變,不是害怕就可以應對的,不過萬變不離其宗,唯有恩寵二字最重要,恩寵太少,會使六宮踐踏人人可欺。而且前朝後宮相連,稍有差池還會禍及家人。"

甄嬛聰明剔透,經過槿汐的點撥,明白自己已身在漩渦,逃是逃不掉的。

這次之後,她放棄了之前不切實際的想法,漸漸擺正心态,融入其中,勾心鬥角也好,假戲真做也罷,日子也一天天的快速流逝,槿汐至此也漸漸成了甄嬛的得力助手。

槿汐的結局在新皇登基之後極為凄慘,甄嬛到死都不明白

後來甄嬛生了胧月後要前往甘露寺出家,走之前給所有人安排了出路,包括槿汐,但槿汐謝絕了甄嬛的好意,一心要随她一起走。

這個時候,槿汐的老練沉穩表露無遺,她曾說過,宮裡浮浮沉沉是常有的事,皇上的恩寵才是最重要的,隻要有恩寵在,什麼都會過去的。

當然,槿汐還有一個沒說出口的重要原因,槿汐之前是服侍太妃的,在宮裡這麼多年,深知背叛主子是沒有好結局的,更何況就算她不跟去甘露寺,身上帖的标簽還是甄嬛的人,暫時遠離深宮這個是非之地,也可避免恨甄嬛的人拿她出氣。

有些人機關算盡聰明反被聰明誤,但槿汐除了聰明之外,還有見識看得長遠,是以最後幫了甄嬛也成就了自己。

槿汐的結局在新皇登基之後極為凄慘,甄嬛到死都不明白

在這之後,槿汐姑姑把她積累的人生經驗一點點地教導給甄嬛,甄嬛也是虛心受教,是以,有了神一樣的隊友也就不怕鬼一樣的對手了。

在甘露寺時,槿汐是甄嬛的良師益友,多次幫她出謀劃策,後來甄嬛聽到果郡王的死訊,要準備回宮去但苦于沒有辦法,槿汐主動提出與蘇培盛對食以換取的蘇大總管的幫助。

其實雖然蘇培盛一直對槿汐這個老鄉很照顧,也向她表明過相依相伴的心思,但槿汐并沒有接受蘇培盛。

這次為了甄嬛回宮主動提出找蘇培盛結對,甄嬛感到之餘勸她不必如此,她對甄嬛說:“至于以後,不賭如何知道,萬一幸運,蘇培盛就是奴婢終身的依靠了。”

那種決絕和無奈,着實令人動容,等到兩人回到宮中,主仆二人氣場全開,一路聯手打怪,經曆各種磨難後最終登頂。

槿汐的結局在新皇登基之後極為凄慘,甄嬛到死都不明白

悲慘度日

槿汐一路陪着甄嬛從一個清純少女走上太後寶座,接下來應該是和高貴的主子相依相伴逍遙自在的過日子了,畢竟現在是要錢有錢,要權有權;

但誰曾想在新皇登位後,槿汐的日子反而越過越凄慘。

槿汐的結局在新皇登基之後極為凄慘,甄嬛到死都不明白

國不可一日無君,雍正走了之後,在甄嬛雷厲手段的扶持下,弘曆順利登上皇位,就是曆史上的乾隆。

這位乾隆皇帝可是曆經四朝的長命皇帝,他出生于康熙年間,成長于雍正朝,把持朝政60年,薨逝于嘉慶四年。

他在做皇帝滿60年時自稱不敢超越祖父康熙的在位時間,到61年就傳位給十五皇子颙琰,自己去做逍遙自在的太上皇了。

他在年幼時因聰明伶俐深得康熙喜愛,有一段時間被康熙親自帶在身邊教養。

乾隆在早期可以說是勵精圖治的好皇帝,再有康熙,雍正兩位給他打下了一個好基礎,他就延續了欣欣向榮的國運,史上稱為康乾盛世。

槿汐的結局在新皇登基之後極為凄慘,甄嬛到死都不明白

他在位期間,文有《四庫全書》武有“十全武功”,平定叛亂、開拓邊疆、鞏固國家統一的戰争達十次之多。

帶到了晚年,他追求享樂,驕奢淫逸,造成了吏治日益腐敗,百姓的負擔越來越重,清皇朝開始走向由盛向衰的下坡路。

正是這樣一位皇帝,令陪伴太後的槿汐整日生活在了恐懼之中,提心吊膽的熬日子。

槿汐的結局在新皇登基之後極為凄慘,甄嬛到死都不明白

按理說甄嬛已經做了太後,主仆兩人總可以舒心的過日子了,但曾經親曆康熙朝九龍争嫡血與腥風日子的槿汐,還是從平靜的表面下嗅覺到了暗潮洶湧的氣息。

蘇培盛消失了,他隻在雍正的葬禮上出現過一次,然後就不知所蹤,毫無音訊。

槿汐千方百計打聽,得到似是而非的消息是蘇培盛辛苦一輩子的人了,讓他出宮榮養,去過逍遙自在的日子了。

槿汐聽着沒有放心,反而更加擔心不已,覺得蘇培盛應該是兇多吉少了,畢竟蘇培盛作為大總管,知道的太多了,隻有死人才能嚴守秘密。

槿汐的結局在新皇登基之後極為凄慘,甄嬛到死都不明白

當年,她迫于形式,與蘇培盛結對食,剛開始也沒有多麼的真心,隻是逢場作戲,但後來回宮後,這件事被人拿來作筏,說他們淫亂後宮而被關進慎刑司嚴刑拷問,蘇培盛百般維護槿汐更是受盡折磨,直到甄寰想盡辦法把他們救出來。

經過這件事,槿汐對蘇培盛真的是放在了心上;更何況,雍正後面還打破規矩,把他倆配成了夫妻,以槿汐對蘇培盛的了解,如果他出宮榮養,一定會千方百計把她也帶出這個深宮大院,就算不能如願出去,肯定會聯系自己,告知她詳情,畢竟兩人後來還是心意相通的。

而蘇培盛,作為曾經的大内總管,就算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要想傳遞消息,簡直是易如反掌,哪會像現在這樣無聲無息。

槿汐的結局在新皇登基之後極為凄慘,甄嬛到死都不明白

槿汐在心裡反複揣測,越想越心驚,又不敢對任何人說,就是在太後面前也一句都不敢提,以至于終日膽戰心驚神情恍惚,畢竟她知道的秘密也實在不少。

槿汐在惶惶不安中,艱難度日。

有一日,新皇來給太後請安,兩人坐在那裡閑話家常,槿汐在一旁伺候茶水,兩人看似母慈子孝,言語中卻含有機鋒。

新皇好像不經意的和太後講了《左傳》裡《鄭伯克段于鄢》的故事,暗指做母親的支援不守本分的弟弟來争權奪利,最後大家都有損失。

槿汐的結局在新皇登基之後極為凄慘,甄嬛到死都不明白

這時候的太後也是老謀深算之人了,豈有不明白皇帝的意思,當時不動聲色,随後就決定把弘瞻過繼給果郡王來安乾隆的心。

皇帝見太後如此識趣,面上對太後是越發尊敬了。

槿汐當時把他們的對話一字不落的聽了進去,雖然面上不動,但眼裡一片驚濤駭浪,後背也被冷汗浸濕了。

當年雍正帝登上皇位後,對曾經奪位的勁敵八阿哥、九阿哥事後清算,把這兩個兄弟極盡摧殘,最後毒害緻死;因生母對自己登上皇位提出質疑,就算是自己一母同胞的親兄弟也毫不手軟,最後生母含恨而終,兄弟也是反目成仇。

槿汐的結局在新皇登基之後極為凄慘,甄嬛到死都不明白

這些明的暗的宮廷争鬥,真的是層出不窮,是以在皇權危機面前是沒有骨肉親情的。

槿汐明白目前新皇對太後還有所忌憚,等到他皇位坐穩羽翼豐滿之時,那就應該太後真正放權之日了。

母慈子孝隻存在于大家各守本分,一旦有利益沖突,母子離心,那太後就是一個花架子,看似花團錦簇,實質風吹就倒,是以當她領悟新皇這番話目的的時候,也在為自己的主子深深擔憂。

槿汐一路陪着甄嬛走到皇太後的位置,其中的酸甜苦辣,唯有自知,等到功成卻又無法身退,還得繼續在這表面風光無限,實則布滿暗礁的深宮内生活,這其中的凄慘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就算是曾經同甘共苦的甄嬛也是到死都不明白。

槿汐的結局在新皇登基之後極為凄慘,甄嬛到死都不明白

參考文獻:

2013年 王惠敏 《康熙大帝全傳》

2018年 金恒源 《再說雍正》

2014年 曹金洪《清朝十二後妃》

2012年 林漢達等 《最新版上下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