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多國出現不明原因兒童肝炎,與新冠疫苗有關?世衛組織回應

作者:重報都市傳媒
多國出現不明原因兒童肝炎,與新冠疫苗有關?世衛組織回應

世界衛生組織23日稱,截至21日,已有12個國家報告不明病因的兒童急性肝炎,至少發生1例死亡。

世衛組織釋出公報說,目前已接到至少169例不明病因兒童急性肝炎報告,其中114例在英國。

多國出現不明原因兒童肝炎,與新冠疫苗有關?世衛組織回應

美國、西班牙、以色列、丹麥等多國也報告出現病例。患者年齡在1個月到16歲之間,其中17名患者需要接受肝移植。世衛組織未提供死亡病例所在國家等相關細節。據了解,許多已報告病例症狀包括腹瀉、嘔吐,大部分病例沒有發熱症狀,且所有報告病例均未檢測出甲、乙、丙、丁、戊這五種常見肝炎病毒。

多國出現不明原因兒童肝炎,與新冠疫苗有關?世衛組織回應

世衛組織還表示,在74例病例中檢測到腺病毒,其中20例感染了新冠病毒,19例同時感染了新冠病毒和腺病毒。由于絕大部分患者沒有接種過新冠疫苗,是以眼下可以認為他們患有肝炎不是接種新冠疫苗所産生的副作用。

多國出現不明原因兒童肝炎,與新冠疫苗有關?世衛組織回應

世衛組織正在密切關注這一情況,并與英國衛生部門及其他合作夥伴展開合作。

關于不明原因的罕見兒童肝炎,這是目前知道的一切

近期,不明原因的兒童急性肝炎在英國、美國等地迅速蔓延。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報告,在至少12個國家發現了兒童罹患的特殊肝炎調查報告。

以下是我們目前掌握的該兒童肝炎的相關資訊:

1、有哪些國家已經出現病例?

世衛組織23日釋出公報說,截至2022年4月21日,全球12個國家報告了至少169例不明原因急性肝炎病例,其中英國114例、西班牙13例、以色列12例、美國9例、丹麥6例、愛爾蘭小于5例、荷蘭4例、意大利4例、挪威2例、法國2例、羅馬尼亞1例和比利時1例。

此外,據日本廣播協會(NHK)報道,日本國内25日出現首例不明原因兒童急性肝炎病例。與此前在歐美出現的多數病例不同,這名病患并未檢測出腺病毒。

2、什麼年齡段最易患病?症狀有哪些?

世衛組織表示,患者年齡在1個月到16歲之間。

根據英國衛生安全局的資料,目前已發現的病例主要是5歲以下兒童,确診病例的平均年齡為3歲,隻有“少數10歲以上的兒童确診”。

世衛組織的報告表示,病例臨床表現為肝酶顯著升高的急性肝炎。

許多病例報告了胃腸道症狀,包括在出現嚴重急性肝炎之前出現腹痛、腹瀉和嘔吐,以及肝酶水準升高(AST或ALT大于500IU/L)和黃疸。大多數病例沒有發燒。

目前已有1人死亡,17人需要進行肝髒移植。

3、由什麼引起,新冠?腺病毒?

目前,對于引起該罕見兒童肝炎的病毒,業内主要有兩種猜測:新冠病毒和腺病毒。據世衛組織報告,目前并無法确認病因,調查正在進行中。

據科技日報,在以色列發現的12例病例中,有11人曾在一年内感染過新冠病毒。盡管沒有明确證據表明這種不明肝炎與新冠病毒相關,但多名以色列醫療專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懷疑兩者間存在聯系。

另外,據央視新聞,英國衛生安全局表示,一種名為F41的腺病毒看起來是最可能的緻病原因。英國臨床和感染專科主任米拉·錢德表示,通過有關部門調查收集的資訊越來越多地表明,兒童突發性肝炎的增加與腺病毒感染有關。

世衛組織在報告中說,在這些病例中,實驗室檢測已排除了甲、乙、丙、丁和戊型肝炎病毒。

但有74人檢測到腺病毒,20人檢測到感染了新冠病毒。此外,還有19人同時感染了新冠和腺病毒。但這些病毒在發病機制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總體而言,目前這些肝炎病例的病因仍然未知,調查正在進行中。

此外,世衛組織否認兒童急性肝炎與接種新冠疫苗有關。世衛組織說:“由于絕大多數受影響兒童沒有接種新冠疫苗,目前不支援有關新冠疫苗副作用的假設。”

4、為何英國認為腺病毒與兒童突發性肝炎有關?

據澎湃新聞,當地時間4月25日,英國衛生官員表示,英國衛生安全局(UKHSA)最新的一份報告能夠解釋,為何該局認為目前世界多國出現的兒童突發性肝炎與腺病毒有關。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4月25日報道,英國衛生安全局在簡報中表示,“可能存在一種輔因子,會導緻正常的腺病毒在更年幼的兒童身上展現出更嚴重的臨床症狀。

比如在新冠疫情暴發期間,兒童因減少環境暴露導緻其易感性增加,或是目前尚未發現的合并感染,也可能是出現了一種特征改變的新型腺病毒毒株。”

此外,英國衛生安全局稱,另一個因素可能與年齡有關。嬰兒在感染這種病毒後的症狀較輕,但年齡越大的兒童在感染後越容易出現嚴重的反應。

5、如何預防?

腺病毒通常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并通過接觸受污染的表面以及通過呼吸道傳播。減少腺病毒傳播的最有效方法是保持良好的手部和呼吸道衛生,并監督年幼兒童徹底洗手。

據北青網、華爾街見聞

多國出現不明原因兒童肝炎,與新冠疫苗有關?世衛組織回應

編輯|謝兵 郭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