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木石前盟你真懂嗎?木石因果合成“柘”字,“柘”是皇帝的專利

作者:青溪話紅樓
木石前盟你真懂嗎?木石因果合成“柘”字,“柘”是皇帝的專利

《紅樓夢》以神秘玄幻的木石前盟開篇,此幻境中故事的主人公下凡曆劫,引發出紅塵中的一系列悲歡離合。

木石前盟以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故事為題材,貫穿整部書始終,可是卻最終無果,以悲劇結束。可是,《紅樓夢》不僅僅是一部愛情小說。

一 紅樓夢是一部政治小說

毛主席曾經指出,“《紅樓夢》是一部政治小說。其中風花雪月的故事中隐藏着深刻而複雜的政治鬥争。

蔡元培《石頭記索隐》裡認為,《紅樓夢》中的大多數人與事都有所影射,他認為《紅樓夢》是一部康熙時期的政治小說。

《紅樓夢》是一部以愛情密碼寫成的政治小說。如何解讀其中隐藏的真相?

魯迅說過,要回到原著文本分析上,從其基本立意中去把握作者的真正意圖。

二 木石因果中的甘露之惠

既然要從政治角度解讀《紅樓夢》,那麼究竟這木石前盟蘊含着什麼樣的意義呢?

書中甄士隐的夢中識通靈,夢中癞頭和尚講述了木石前盟的淵源,我們先看一下原文:

那僧笑道:“此事說來好笑,竟是千古未聞的罕事。隻因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時有赤瑕宮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這绛珠草便得以久延歲月。

後來既受天地精華,複得雨露滋養,遂得脫卻草胎木質,得換人形,僅修成個女體,終日遊于離恨天外,饑則食蜜青果為膳,渴則飲灌愁海水為湯。隻因尚未酬報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結着一段纏一綿不盡之意。

木石前盟你真懂嗎?木石因果合成“柘”字,“柘”是皇帝的專利

恰近日這神瑛侍者凡心偶熾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曆幻緣,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問及灌溉之情未償,趁此倒可了結的。

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無此水可還。他既下世為人,我也去下世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也償還得過他了。”是以一事,就勾出多少風一流 冤家來,陪他們去了結此案。”

這段原著中,甲戌本有眉批:

【以頑石草木為偶,實曆盡風月波瀾,嘗遍情緣滋味,至無可如何,始結此木石因果,以洩胸中悒郁。】

作者以幻境中的木石結就一場姻緣,令人感覺神秘而浪漫。可是,批書人深知,這實在是作者曆經波瀾遍嘗苦果之後的無可奈何之下而架構的一種關系。

《紅樓夢》一書,以作者自評“字字看來皆是血”,木石前盟之中,蘊藏着作者難以言說的血淚。

木石前盟你真懂嗎?木石因果合成“柘”字,“柘”是皇帝的專利

脂硯齋評論此書“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更。”

世界上可以比興譬喻的東西數不盡數,何以作者偏偏選中一株草木和一塊石頭來造緣曆劫?這其中一定大有深意。

這绛珠仙草并非凡品,而是“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仙草,她最初得到的是甘露澆灌。

三 甘露比喻皇恩

甘露在古代文化中,常常用來比喻皇帝的恩澤。

筆者前期文章《寶玉變王八為林黛玉馱碑——黛玉才是補天遺石,寶玉為她撰碑文》一文中論述,補天頑石轉世後是女子身份,對應的人物是林黛玉。

木石因果是绛珠草和三生石之間的故事,三生石不是補天頑石。三生石轉世後是賈寶玉。

頑石不是普通石頭,是經曆過女娲鍛煉的補天石。

天在古文化中是皇帝皇權的象征,能夠有資格補天的石頭,也當是有資格作皇帝的王孫。

綜上所述,绛珠草影射了林黛玉原型出身是皇子,補天石則暗示了他是太子身份。

木石前盟你真懂嗎?木石因果合成“柘”字,“柘”是皇帝的專利

绛珠草和補天石這兩個物化意象組合在一起,暗寫了林黛玉的太子身份。

有人要說,你這可是信口開河。林黛玉明明是女的,你偏說他是太子,即便他真是皇帝的孩子,那也是公主才對。

這就要引出中國古代文化中一個重要的文學意象:

四 香草美人

《離騷》中采用了大量筆墨描寫了各種香草和美人。香草美人或比喻屈原自身高潔的品格的象征或用來借比為君主。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這裡提到美人主要是來比喻君主,擔心君主不能及時建立功勳,很快年老将至,一事無成。

屈原曾上遊天庭尋找美女,卻沒有進入天門;接着轉而高丘尋找神女,然後投身下界尋找民間女子。

木石前盟你真懂嗎?木石因果合成“柘”字,“柘”是皇帝的專利

屈原被楚懷王流亡,是因為周圍的佞臣作祟。是以屈原想要借助尋找美人比喻他追求志同道合的精神伴侶。

首先進入上天庭尋找,影射尋找明主賢君,這裡的美人比喻君主。可是他沒能進入天門,這影射屈原被放逐的現實。

《紅樓夢》借用了屈原香草美人的文學意象,在此基礎上進行了突破性的創造。

在《紅樓夢》裡,香草美人不再是一種抽象的意象,而是被塑造成活生生的角色。金陵十二钗上這些女子,都來源于香草美人的具體化。

是以,書中的女子影射的原型人物不一定是女的,有時候影射皇帝或忠臣賢士。

全書都是賈寶玉在“求女”,以《離騷》中屈原“求女”為文化基石來看賈寶玉的“求女”,他也是在求明君、求賢臣。

木石前盟你真懂嗎?木石因果合成“柘”字,“柘”是皇帝的專利

要解讀這樣的文學創作,在驗證上存在着很大的困難。許多東西甚至根本就難以考證,我們最大的依據還是《紅樓夢》本身。

五 《紅樓夢》有一套嚴密的自證體系

《紅樓夢》一書因為以隐語微詞寫成,其中許多重要的東西作者會通過不同的方式或情節來反複皴染。

全書是一個非常嚴謹的體系,書中的内容可以互證。通過解析文本的方式,沿着作者留下的草蛇灰線,串聯其中相關内容,該書完全可以實作自證。

索隐需要考證,最好的證據之一就是這部書本身的線索。

在此借用賈寶玉悟禅機時寫下的偈語:

你證我證,心證意證。

是無有證,斯可雲證。

無可雲證,是立足境。

無立足境,是方幹淨。

木石前盟你真懂嗎?木石因果合成“柘”字,“柘”是皇帝的專利

最後一句是林黛玉補加的,這一句,把整個意境推到了新的高度,産生了質的飛越。

薛寶钗引用六祖慧能的佛偈“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塵埃?”來類比說明“無立足境,是方幹淨。”

抛開賈寶玉作此偈時苦于不被了解的情節不談,既然是禅語,在許多方面都是相通的。

解讀《紅樓夢》的整個過程,需要考證。這個考證過程不僅需要曆史資料,還需要讀者用心來仔細體貼作者的良苦用心,需要用心意來證明。

如果讀者能夠完全洞悉了作者的作書主旨,那就不需要去求證,因為該書本身就是證明。當一切無需求證的時候,讀者和作者完全達到情感上的共鳴,這能夠達到這種境界也就可以滿足了。

木石前盟你真懂嗎?木石因果合成“柘”字,“柘”是皇帝的專利

賈寶玉的偈子還囿于證明和不證明之中,沒有完全解脫。如果有所追求,劃定了标準,就達不到圓滿。

林黛玉的“無立足境,是方幹淨”則歸于空靈,已經是空的境界。既然已經悟空,那就根本不需要任何地求證,也無所謂存不存在了,正所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這個過程正是空空道人抄閱《石頭記》的感受,空空道人檢閱完畢全書,抄錄回來。

“從此空空道人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為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

《紅樓夢》本書中細緻地嵌入了對于解讀此書的方法和解析原理,它本身是一個嚴密的前後自證完整體系。雖然書中看似有着許多脫節或沖突之處,但這些所謂的bug正是作者留下的草蛇灰線,是解讀此書的關鍵所在。

木石前盟你真懂嗎?木石因果合成“柘”字,“柘”是皇帝的專利

簡單介紹了《紅樓夢》的解讀方法和依據,下面回到今天的主題木石因果上來。

六 “木”“石”拆字法合成“柘”字

绛珠仙草和補天頑石都是在皇帝朝廷範圍内的設定,從哪裡可以證明這以結論呢?

拆字法是古人善于運用的一種巧妙的避諱方法,木石二字組成的是“柘”字,那這個“柘”字之中隐含着怎樣的資訊呢?

七“柘”樹汁是染制龍袍的專用染料

七 “柘”樹汁是染制龍袍的專用染料

柘是一種樹木,“柘木”又名桑柘木,桑科植物,為大陸曆史上著名名貴木料,大多曆史文獻都有記載。

柘樹的外面有一層白皮,裡面的是黃色的樹芯,它的樹芯是個稀罕物。以柘木汁制作柘黃,即赤黃色。這種染料自隋唐以來專門用以染制龍袍,柘黃成為帝王的服色。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三·柘》:其木染黃赤色,謂之柘黃,天子所服。

在古代,“柘”常被用來代指帝王,柘木制品是皇家專用。

柘木是以有“帝王木”的稱号。

“柘黃”的典故

《唐六典》:隋文帝著柘黃袍、中帶聽朝;

唐朝王建《宮詞》:閑著五門遙北望,柘黃新帕禦牀高;

杜甫《戲作花卿歌》:綿州副使著柘黃,我卿掃除即日平;

元稹《酬李甫見贈》詩之四:雉尾扇開朝日出,柘黃衫對碧霄垂;

元朝詩人歐陽玄 《陳抟睡圖》詩:“ 陳橋一夜柘袍黃,天下都無鼾睡床。”

元顧瑛《天寶宮詞寓感》之十:娣妹相從習歌舞,何人能制柘黃衣等。

《新唐書·車服志》:“至唐高祖 ,以赭(柘)黃袍、巾帶為常服。既而天子袍衫稍用赤黃,遂禁臣民服。”

赭(柘)黃袍從唐高祖起,“禁臣民服”。

後世更以“赭(柘)黃袍”指代天子。如宋朝蘇轼的《書韓幹牧馬圖詩》:“歲時翦刷供帝閑,柘袍臨池侍三千”;清代小說《說嶽全傳》第八十回:“巍峨金阙珠簾卷,绯煙簇擁赭黃袍”等。

由此,柘樹在古代隻能是皇宮貴族才可以砍伐和使用,如果平民百姓使用柘樹會被判處不忠的罪名。

柘黃、柘袍更是成為帝王的代名詞。

木石前盟你真懂嗎?木石因果合成“柘”字,“柘”是皇帝的專利

“木”“石”組成“柘”字,柘樹汁染的柘黃袍是古代天子服飾。

木石因果之中暗藏的是帝王之事。

八 “黃袍加身”寓意登基稱皇帝

1 孫悟空得“柘黃袍”稱齊天大聖

我們蕩開一筆,提一提《西遊記》中的孫悟空。

孫悟空有一身柘(赭)黃袍,是獨角大王送的。

《西遊記》第四回“官封弼馬心何足,名著齊天意未甯”中,孫悟空嫌棄弼馬溫官小,跑回花果山,正在飲酒歡會,來了兩個獨角鬼王說道:

“特獻柘(赭)黃袍一件,與大王稱慶。肯不棄鄙賤,收納小人,亦得效犬馬之勞。”

孫悟空的反應是:“猴王大喜,将赭黃袍穿起,衆等欣然排班朝拜,即将鬼王封為前部總督先鋒。”

原文寫道:

鬼王聽言,又奏道:“大王有此神通,如何與他養馬。就做個齊天大聖,有何不可?”孫悟空聽了,忙讓人弄了個旌旗,旗上寫了“齊天大聖”四字,吩咐:“自此之後,隻稱我為齊天大聖,不許再稱大王。”

木石前盟你真懂嗎?木石因果合成“柘”字,“柘”是皇帝的專利

後來太白金星奉旨來花果山,孫悟空披挂迎接:

“大聖即帶引衆猴,頂冠貫甲,甲上罩了赭黃袍,足踏雲履,急出洞門,躬身行禮。”

孫悟空得到柘黃袍後,非常高興,他立刻穿在身上。衆猴子的動作是“排班朝拜”,這時候的孫悟空相當于稱帝了,建立了自己的朝廷。

當接見太白金星時,猴子特意把柘黃袍罩在盔甲外面,這是向太白金星宣布自己的皇帝身份。

孫悟空穿上柘黃袍,意味着反了天庭,自己稱帝了,“齊天大聖”就是這個意思。是以,玉皇大帝才會派天兵來圍剿花果山,捉拿孫悟空。

2 趙匡胤黃袍加身起義奪天下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新年伊始,後周朝廷突然接到了一份緊急情報:遼國入侵。朝廷派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率軍出征,迎戰勁敵。

正月初三,趙匡胤統領大軍北上。趙匡胤率領大軍行至離開封約四十裡的陳橋驿後下令全軍紮營休息。趙匡胤晚上居然喝多了,迷迷糊糊睡了一晚。

第二天還沒有完全清醒,趙普等人進入大帳,把一件黃袍披在他身上,擁立他做皇帝。趙匡胤推辭不掉,宣布政令、嚴肅軍紀,就此建立了大宋基業。

木石前盟你真懂嗎?木石因果合成“柘”字,“柘”是皇帝的專利

趙匡胤黃袍加身而得天下,孫悟空得柘黃袍而稱齊天大聖,二者是一樣的情況。

無論在現實中,還是在文學上,柘黃袍都指代皇帝的龍袍,穿上柘黃袍,意味着稱帝。

這個結果超乎想象,《紅樓夢》絕不隻是小兒女之間的卿卿我我、争風吃醋。

結論

木石前盟中隐含的意義竟然是黃袍加身的稱帝事件,《紅樓夢》隐寫的是和皇位相關的政治鬥争,《紅樓夢》是一部政治小說。

思考

《紅樓夢》中和木石因果并列存在着金玉良緣,二者究竟有什麼樣的不同?圍繞皇權的争奪之戰是如何展開的?且待日後解析。

正是:

木石為柘隐皇權,無端生出金玉緣。

皇位争奪惹禍端,紅樓夢中探根源。

原創不易,感謝關注,青溪邀您:

共話紅樓,同解其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