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媽後最容易PUA自己的人,不是婆婆、不是老公、而是……

前兩天,發了上海媽媽淩晨挨家挨戶敲門求退燒藥的文章。

結果卻意外地引來有人高高在上地指責:

“當媽的,居然家裡連備個退燒藥都沒有。”

聽到這句話,火莫名其妙地往上竄。

有些人永遠也無法了解當媽的聽到這些話有多玻璃心。

因為每個新手媽媽,都太擅長自我PUA了!

每個媽媽,都是自我PUA高手

是的,壓根就不用旁人指點,當媽的太知道怎麼自責了。

記得初為人母的時候,立志當個好媽媽的我也看了無數心理學派的育兒書。

「愛與自由」這幾個大字恨不得刻在我的腦門上。

剛收拾完屋子,孩子把積木摔倒在地,零件灑落一地...

給孩子喂飯時,不僅不吃,還把飯菜撥得到處都是...

辛辛苦苦把一肚子火壓下去,按照教科書的溝通套路走了一遍,孩子擡屁股就跑不想聽你說話了...

簡直分分鐘想把他塞回肚子裡有沒有?每次忍不住沖娃發完火,開始陷入無限的自責與懊悔中。

老公意識到我的狀态不對,問我:你身邊有人做到從不對孩子發火嗎?

我認真思考了一下,似乎還真的沒有。

特别是看完高分英劇《養育者》後,才發現養孩子是全世界的難題。

劇裡溫柔善良會賺錢的男主保羅,在兩個孩子面前也會時常失控發脾氣。

甚至有一次和妻子袒露:“我很愛孩子,但說真的,我有時候想殺死他們。”

當媽後最容易PUA自己的人,不是婆婆、不是老公、而是……

可沒有一個觀衆,會覺得保羅不是一個好父親。

是以與其在對“不能對孩子發火”這事上糾結和懊惱,不如和這對英國夫婦一樣實實在在地解決問題。

畢竟,單純的發火并不可怕,更可怕的是自己發完火後,長時間地陷入到悔恨、自責這些負面情緒中,進而引發一系列更複雜的問題。

比如——焦慮。

越焦慮,越跑偏

問題是,這樣的自我PUA除了帶來焦慮外,沒有任何好處。

鄧亞萍在新一季的《圓桌派》上,提到一個很有意思的心理學現象,叫「目的性顫抖」:

平日熟練穿針引線的勞工比賽給縫衣針穿線,在獎懲機制的刺激下,勞工們因過度全神貫注的努力,線反而越不容易穿入。

當媽後最容易PUA自己的人,不是婆婆、不是老公、而是……

像奧運賽場上的運動員,在巨大的壓力下容易失誤;

平時口若懸河的人,遇到心儀的人容易緊張口吃;

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的人,碰上大考總有幾個發揮失常的...

對某件事用力過猛反而容易搞砸,在育兒上更容易出現,但很多父母卻深陷其中而不自知。

就像我前文提到的,像我們這代家長,接受了太多流派的育兒理念,更會潛意識地給自己灌輸“養孩子這事一旦出錯,就會毀了孩子”的觀念。

還有一種家長,從小在自己父母的打擊下長大,更容易帶着原生家庭的遺憾,希望在自己孩子身上修補自己對童年的不滿,于是更加嚴格要求自己。

在這種“我一定要把孩子養好”的驅使下,我們和孩子相處就經常變得如履薄冰,使自己更加焦慮。而這種焦慮會讓我們陷入更大的自責和懷疑等負面情緒中。

結果呢?孩子敏感地發現父母“病”了的時候,自己也會“病”。

電影《暴力兔子》中,有對關系很微妙的父女,讓我心生寒意。

女兒馬悅悅和朋友玩到淩晨回家,發現給她打了無數遍電話的父親一個人站在江邊等她回家。

當媽後最容易PUA自己的人,不是婆婆、不是老公、而是……

見到女兒終于回家時,這個父親一句話也舍不得罵,瘋狂扇着自己的嘴巴。

面對着這個擰巴卻愛着自己的父親,女兒感覺到的隻有窒息。

是以,電影裡的馬悅悅極度渴望友誼,面對同學提出的“生日邀約”時,她本來想拒絕但還是不忍心,答應了。

最後,被同學綁架,失手殺掉。

一個焦慮的家長,是很難愛去填滿孩子的。

因為,人,沒法給出自己沒有的東西。

在滿地紙尿褲中,丢開不切實際的理想,找到最舒适的關系,才能看到自己、接納自己,讓孩子看到自洽的父母。

把兒當“豬”養,神清又氣爽

說實話,我們這個時代對媽媽的要求越來越高了。

如果一味地被這些言論裹挾,隻會越來越累。

育兒圈流傳着一句話:一胎照書養,二胎照豬養。

按我說,一胎二胎都需要有養“豬”的心态。哪怕你總是忍不住對孩子發火,怎麼都改不掉,你怎麼知道道歉後孩子不接受真實的你?當你知道真實的自己有人肯接納時,自己内心失控的部分才會得到安撫。

身為父母,要允許自己偶爾有點小差錯,而不是凡事都戰戰兢兢、如臨大敵。

每個父母都想給孩子最好的,但不完美的生活,才是他們的起跑線。

要知道,我們無論如何也不能做到時時刻刻在孩子面前閃耀着母愛的慈光,無論如何也養不出一個從不生病的孩子。

這并非是我們不夠努力的結果,而是孩子本身就需要這種瑕疵,來增強自己身心上的免疫力,進而發展自己的人格。

在育兒的過程中怎麼也瞄不準針眼時,記得擡起頭望望别處讓自己賞心悅目的風景,說不定再低頭時就能輕松搞定。

當媽後最容易PUA自己的人,不是婆婆、不是老公、而是……

别聽别人放屁

放下焦慮

找到屬于自己的節奏

*本微信公衆号對所有原創、轉載、分享的内容、陳述、觀點判斷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僅供讀者參考,釋出的文章、圖檔等版權歸作者享有。部分轉載作品、圖檔如有作者來源标記有誤或涉及侵權,請原創作者友情提醒并聯系小編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