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書是《小人物:我與父親喬布斯》。
這是一本回憶錄,作者麗莎·布倫南-喬布斯,她就是大名鼎鼎的史蒂夫·喬布斯的女兒,不過是未婚生女。
提起喬布斯,我們都知道他是蘋果公司的聯合創始人,是深刻影響了全世界的科技天才、商業巨子。
他從大學裡辍學、在車庫裡白手起家、創辦蘋果公司,他的人生故事被刊登在全世界各地的報刊雜志上,他的照片在網際網路瘋狂流傳,就連他所喜歡的黑白T恤,他的個性化語錄,都讓無數創業者跟風模仿,他人生故事,被人寫成了各種版本的“心靈雞湯”。
就連他決策失誤被趕出自家公司這樣的人生恥辱,也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勵志橋段,畢竟,他後來又通過NeXt公司和皮克斯公司東山再起,再創輝煌。看起來,喬布斯就是這樣的人,他似乎無所不能,他用一個蘋果手機,改變了整個世界, 他讓全世界人對他頂禮膜拜。
然而,你一定不知道,喬布斯也有着超級失敗的一面——作為父親的他是極其失敗的。
對很多人來說,喬布斯是值得尊敬令人仰望的天才,然而,對于本書的作者麗莎來說,他隻是一個不合格的父親。
麗莎
麗莎是喬布斯與前女友未婚所生的大女兒,是一段失敗的戀情的産物。多年來,喬布斯對這個私生女的态度十分耐人尋味。
起初,他不願承認麗莎是他的女兒,不願支付麗莎的撫養費。後來,他慢慢走近了麗莎和她母親的生活,但始終不知道怎樣擔負起一個父親的責任。
作為親生父親,他也曾給麗莎帶去了一些關愛和溫暖,但更多的,是無休止的傷害,他多次拒絕女兒的正當要求、對她惡語相加,甯願把自己的保時捷當廢品處理也不肯施舍給女兒,甚至在麗莎大學的最後一年停止支付她的學費、害得她差點退學。
後來,又在近十年的時間裡不接她的電話、對她不聞不問,因為他的緣故,麗莎沒能在一個健康正常的環境下長大,産生了嚴重的心理問題。
這本書也不僅僅隻是麗莎“回憶我的渣男爸爸喬布斯”,它還是一本女性個人成長回憶錄。
在書中,麗莎還講述了她在貧窮、孤獨中掙紮的成長曆程,講述了她從深受創傷、自我懷疑,到後來找到内心的平靜、與自我和解,講她如何周旋于情緒失控的母親和陰晴不定的父親之間,努力尋求自己在家庭、乃至在這個世界上的身份和位置。
1. 一段失敗愛情的産物
我的父親蒂夫·喬布斯與母親,相遇在加州庫比蒂諾小城的一所中學裡,那時,他們都還是洋溢着浪漫氣息的青春少年,兩個志趣相投的年輕人墜入了愛河。
沒過多久,我的母親就提出分手。我時常回想,是不是因為這個,導緻後來父親一直瘋狂報複母親?
兩年後,當父親和幾個朋友創辦起蘋果公司時,他們倆又和好如初了。父親的脾氣令人捉摸不透,喜怒無常,經常會莫名其妙地發脾氣。母親深受其苦,但又無計可施。
有一天,母親告訴父親,說她懷孕了。父親的反應不是欣喜,而是莫名其妙地發了一通脾氣,狠狠地摔門而出。母親猜測,他這麼做,應該是故意的,是他的律師建議他采取的“冷戰”政策。
克裡斯安·布倫南
本來,母親也在蘋果公司上班,但父親這一舉動徹底激怒了她,毅然辭去了工作。一時間她不僅失去了夫妻,還失去了經濟來源,失去了住處,不得不去申請救助金。那些日子,她在這個朋友家借住幾天,那個朋友家蹭幾天,最狼狽的時候,她甚至住過車廂。
沒有經濟來源,生活困窘不堪,居無定所,無依無靠,母親她想過流産,但最終還是不忍心。1978年春天,我出生了。
幾天後,父親終于露了面,我的父親不願接納我,他拒絕承認我是他的女兒,盡管我有着和他一模一樣的大鼻子,一模一樣的黑頭發。
沒多久,父親又要離開了,離開前,他和母親一起為我起了個名字;麗莎,簡簡單單,但是獨一無二。在我的出生證明上,父母雙方的名字都被寫了上去,我随了母姓,布倫南,而不是喬布斯。
後來我才知道,父親以我的名字命名了蘋果公司的第一代個人電腦,這種電腦先于現在市面上流行的電腦被研發出來,是蘋果公司的第一代産品,可惜,它卻是一個失敗的産品,對消費者來說,它太龐大,也太昂貴了,沒人願意把買它回家。
當時,是父親帶領大家開始這個項目的,後來又是他自己叫停了這個項目,生産出來的三千台賣不出去的“麗莎”電腦,最後統統被丢到了垃圾場。
多麼巧,就和我一樣,都是被這個叫喬布斯的男人生産出來,又被抛棄。
在我兩歲時,州檢察院起訴了我父親,要求他支付我的撫養費,并補償政府已經發給我們的福利救濟金。面對指控,他拒不承認是我的父親,為了證明自己,他甚至說自己沒有生育能力,還說我母親曾與多個男人有過往來,暗示我是别的男人的孩子。
後來,我們去做了DNA 檢測,結果表明,我和他有94.4%的可能是直系親屬。毫無疑問,他就是我的父親。
2. 一向強大的母親崩潰了
從我記事時起,我和母親的生活就始終是窘迫的,母親在附近的餐廳當服務員,拿着微薄的薪水,我們沒有錢租一個像樣的住所,常常四處搬家,經常是在母親的朋友家裡短暫借住一陣,過幾個月又換到另一個朋友家裡。兜兜轉轉,始終沒有安定下來的時候。
雖然居無定所、節衣縮食,但母親竭力讓我們過得體面,我有次問她:“為什麼你不剪下報紙上的優惠券,拿去超市裡買打折的東西呢?我看别人都這樣做呢。”
母親不屑地說:“不,我不是那種人,也永遠不想成為那樣的人。”母親永遠都是那樣,她是個才華橫溢的藝術家,骨子裡高傲自矜,不願向現實低頭。看過她作品的朋友常常驚訝于她有如此的才華,卻又這樣貧窮,有朋友建議她,“你的畫這麼出色,一定能賣個好價錢。”
但母親不想靠她的才華賺錢,記憶中,她隻畫過幾幅商業性的畫,畫得非常棒,可她卻認為:“那不是真正的藝術。”
我的母親啊,她本該成為一個藝術家,和她那些嬉皮士朋友一起,過着無拘無束、天馬行空的生活,但現在,卻因為我的存在,不得不每天掙紮在無聊無趣又瑣碎的柴米油鹽中,不得不長年累月為了生存而奔波。
母親與麗薩
在我們近乎潦倒的生活中,她常常能敏銳地捕捉到美,創造美,她會在手頭寬裕一點時,去藝術品店買做手工用的紙、筆刷和顔料,會帶着我和其他幾個孩子去山谷裡寫生,去野外徒步旅行。她努力在我面前隐藏起負面情緒,總是表現出樂觀和堅強的一面,可一個又一個挫折,慢慢消耗了她的能量,磨光了她的意志。
剛開始,她的家人還會幫她一把,借給我們一些錢,但時間一長,也很少露面了。畢竟,他們都有自己的生活,誰又有多餘的精力和資金,持續照顧我們呢?28歲那年,目前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事實:獨自撫養一個孩子比她預想的要困難得多。
作為一個未婚生子的單身母親,她不僅經濟拮據,得不到親友的支援,還要面對周圍人的冷眼與歧視,但這些都不是最可怕的,真正可怕的是,作為一個單身媽媽,她正在與社會所脫節,與她之前向往的生活漸行漸遠。即便她有超出常人的堅強意志和樂觀心态,也在殘酷的現實面前敗下陣來。
終于,一次意外的迷路成了壓垮她的最後一根稻草。
那天,母親開車帶我去附近的一處溫泉遊玩。傳回時,天色已經昏暗,又下起了大雨。前方的視野越來越差,偏偏車的雨刮器壞掉了一支,透過前面的車窗,隻能影影綽綽地看到一片模糊的景物。當車開到高速公路上時,我們迷路了。
母親幾次試圖找到正确的岔路口,卻屢屢失敗,漸漸地,焦慮,絕望,緊張,憤怒,一點點湧上心頭,剛開始她隻是小聲啜泣,不一會兒就尖利地嘶吼起來:“我什麼都沒有,我一點兒也不想要現在的生活,不想!我受夠了,早就受夠了!”她用盡力氣發洩着心中長期郁結的憤懑和不滿,她的聲音因為尖叫而嘶啞,她把臉深深地埋進臂彎,抽抽搭搭地哭着。
一旁的我手足無措,她的悲傷緊緊地裹住了我,我呆呆地坐着,身體僵硬,沉默着不知道說什麼好,我不知道該怎樣用蒼白的言語把她從絕望和無助中解救出來。
突然,母親用盡全身力氣一甩方向盤,車子一個急轉彎,飛一般地從路中央彈射出去,在那麼一瞬間,我想,我們死定了,瘋狂但平靜的死亡,就在前方等着我們。結果,什麼也沒有發生,我仍好好地坐在位子上,耳邊是淅淅瀝瀝的雨水撞擊着玻璃的聲音,我們隻是經過了一個斜坡。
3. 我努力接近他,卻徒勞無功
家裡狀況糟糕到無計可施時,母親會打電話向父親求助“我隻是需要一點錢,史蒂夫。”
史蒂夫,我對他了解的這樣少,他對我來說就像藝術展覽上那些大理石雕出來的人像一般,外表一半光滑,一半粗糙,讓我忍不住想象未顯現出來的内在是什麼樣的。
母親總是對我說:“他是愛你的,隻是他不知道自己愛着你,如果他看見了你,了解你,他才會知道,他錯過了什麼?麗莎,終有一天他會知道的,到了那時,他會來找你,向你敞開心扉。”
在我八歲時,父親開始時不時地來探望我們,帶我去戶外玩耍,一個月一次或兩次,這是他第一次走進我的生活,父親,從一個名字,一個稱呼,一個模糊不清的想象,變成了一個活生生的人。
那年,他剛剛被趕出了由他一手創辦起來的蘋果公司,受到了巨大的精神打擊,神情越發的冷漠孤傲,幾乎不怎麼說話。我有時會感覺到他的視線停留在我身上,但當我望向他時,他又迅速看向别處。
剛好母親被一所藝術大學所錄取了,在她需要上課的每個星期三晚上,我就被送到父親那裡,由他照顧我,我們是以有了更多相處的時間。
我會在他巨大而空蕩的别墅中留宿,晚上,我們一起躺在床上看電影,談天說地,就像世界上任何一對正常父女一樣,但我内心深處清楚地知道,我們隻是表面上親近,實際上,比陌生人還要疏遠。
喬布斯與麗薩
我渴望和他像正常父女那樣親密,我常常不自覺地讨好他、處處順從他。但不管我怎麼努力,我們之間始終有一層看不見的隔閡。
我猜不到他在想什麼,稍微不留意就會惹怒他,而他,前一秒還親切和藹,後一秒鐘就暴躁狂怒,出言尖酸刻薄。不管什麼場合,即使面對一個心理十分脆弱的孩子,他也能毫不留情地說出傷人的話語。
一次,我沉默地坐在父親的車上。為了打破這令人尴尬的氣氛,我問他能不能等他不要這輛車,就送給我。聽說,如果一輛保時捷有了一絲刮痕,父親會毫不猶豫地處理掉,與其把它丢掉,還不如送給我,不是嗎?
父親斬釘截鐵地拒絕了,他生氣了,後果十分嚴重:“你不會從我這裡得到任何東西,你知道嗎?我什麼也不會給你。”我什麼話都沒有說,隻覺得内心仿佛被撕裂了一般疼痛。
我努力想要接近他,想要他接納我,但對他來說,我的存在,隻是人生中一段不光彩的過去,是他幾乎完美的人生履曆上的一個污點。
隻有抛棄我,遠離我,他才能重新成為那個理想中的自己。
4. 我是父親家庭的局外人
在我和父親走的越來越近的時候,我和母親卻在背道而馳,越走越遠。她情緒崩潰的次數越來越多,會大聲咒罵我,咒罵父親,埋怨命運對她的不公。我隻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無力改變這一切,也無法解決大人間的恩怨。當記不清是第幾次被她大聲責罵後,我開始想要逃離這個曾給過我庇護和溫暖的家。
與此同時,父親向我發出了邀請:“我想讓你考慮一下,搬來與我們同住。”
勞倫娜·鮑威爾·喬布斯
此時的他,和另一個女人勞倫結了婚,有了孩子。父親的家正是我理想中家的模樣。完整,富足,有父母雙方的愛。天知道我有多羨慕我弟弟,一出生就可以得到父母毫無保留的愛,我甚至想要成為他,成為父親和勞倫的孩子。
但父親有一個條件:“你必須在我們和你母親之間,做一個選擇,如果你選擇了我們,半年内,就不許你見你母親。”
最後,我選擇了父親,抛棄了母親。也許這就是我後來一直愧疚和後悔的根源,在撫養我長大的母親和抛棄我的父親之間,我竟然選擇了後者。這種負疚感緊緊拽住了我,一直深深地萦繞在我的心頭,很久很久,都無法消散。嚴重的時候,我甚至喪失了言語能力,顫動着嘴唇說不出一句話。
那段日子裡。我總是擔驚受怕,害怕父親或者勞倫會抛棄我,為了讓他們多愛我一點,我用盡方法讨好他們,努力地表現自己。
麗薩 勞倫 喬布斯
父親提議将我的姓氏改回喬布斯,跟他姓。我猶豫了,我不忍心抛棄母親的姓氏,那将是對母親的進一步背叛。最後,我采取了一個折中的辦法,我把姓改成了,布倫南-喬布斯,用一個分号連接配接着兩個姓氏,使他們合二為一。
父親他跟我相處時,不像一個父親對待女兒那般包容慈愛,而是像一個老闆對待員工那樣嚴厲苛刻,但凡我有一點錯誤,就會被重重懲罰。
有一次,我不小心弄丢了我的自行車,我請求他再給我買一輛。父親答應了,但作為交換條件,我必須每天晚上洗碗,并幫忙照顧弟弟。
我答應了他的條件,可是,家裡的洗碗機壞了,父親怎麼也不肯買一個新的,我隻好每晚等他們吃完飯後,一個人留在廚房裡用力地刷碗。
對我,他總是那麼吝啬,可是,他舍得花很多錢給前女友買豪車,給勞倫買名牌衣服,卻不肯給我的房間換上新暖爐。
我從家裡翻出一些全家福照片,厚厚的一沓照片中隻有零星幾張裡面有我,其他的幾乎全是以我弟弟為主角。很多時候,父親都會拿着他那昂貴的、不允許别人碰的照相機,給弟弟拍照,并讓我站到一邊去,不要擋到鏡頭。
我努力想要融入他們,成為這個家的一部分,但現實就是,我始終隻是個外人。
5. 和父親和解,和自己和解
18歲那年,我離開了加州,去美國東岸的哈佛大學讀書,隻在假期回父親家裡住。
有一次,我幫母親搬家時,父親剛好打電話邀請我和他全家去看馬戲表演。我拒絕了,父親不允許有人忤逆他,是以我被他趕出家門。從那以後,父親再不願和我說話,他把我搬出去視為一次背叛。我給他打過電話,發過郵件,他始終不理不睬。就這樣,父親對我沉默了十年,直到他患了癌症。
在父親最後的一段日子裡,我去看望他,他已經瘦得不成樣子,虛弱而疲憊。他很抱歉小時候沒有多陪陪我,眼淚從他臉上流下來,他鄭重地向我道歉,說他欠我太多。
我用了一生等來父親的道歉,最後和他和解了。
随着父親的離去,我的内心也解脫了,我不再自我懷疑“是不是我做的不夠好,是以他不喜歡我”?我不再渴望成為他家裡的一分子,不再羨慕我的弟弟妹妹們能得到他的全部關愛。我再也不會甯願自己從未出生,再也不會想成為另外一個人,我的經曆都是寶貴的,無論是快樂的還是痛苦的,都是我這個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他們成就了我,使我成為了我——不完美,卻獨一無二。
編輯|涼山
路上讀書:全球名校博士30分鐘精讀一本好書。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