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暗殺“投靠納粹者”班德拉:克格勃要你三更死,絕不留人到五更

作者:黃娜老師

1959年10月,西德,慕尼黑Kreittmayr大街7号,一個叫做斯特潘·勃别爾的50歲東歐老漢,猝死家門口,經過法醫認定,初步判斷是心髒病發作。

暗殺“投靠納粹者”班德拉:克格勃要你三更死,絕不留人到五更

然而,這起死亡事件卻并未就此按程式了解。

很快,西德安全部門介入了調查。

原來,這後面,相當有故事。

他們在其臉部發現了由玻璃碎片造成的細微傷口,再經過進一步的屍檢,發現死者的體内有氰化物殘留。

最終确定,此人的真正的死因,并非心髒病,而是氫氰酸中毒。

很顯然,這應該是一場蓄謀已久的暗殺。可是,西德和美國方面反複研究,卻又找不到任何他殺的蛛絲馬迹。

由此,這起死亡事件成為了一宗懸案,直到兩年後,部分真相才最終浮出水面。這個後面還會再細講。

要說斯特潘·勃别爾的死,為何一下子驚動了這麼多部門,原來,所謂的斯特潘·勃别爾,就是那個跟蘇聯、波蘭和以色列都結下了血海深仇的——斯特潘·班德拉。

暗殺“投靠納粹者”班德拉:克格勃要你三更死,絕不留人到五更

烏克蘭新納粹遊行時,必會高舉班德拉頭像

1909年,班德拉出生在加裡西亞(當今烏克蘭的利沃夫州)的一個牧師家庭。

暗殺“投靠納粹者”班德拉:克格勃要你三更死,絕不留人到五更

俄烏開戰後,烏克蘭最靠西邊的利沃夫州,新聞曝光率非常高

客觀看,在曆史上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烏克蘭并非一個獨立的政治實體,而更像是一個地理概念,幾乎沒有什麼作為獨立國家的經曆,他們不是被波蘭-立陶宛人統治,就是被沙俄控制。

暗殺“投靠納粹者”班德拉:克格勃要你三更死,絕不留人到五更

到了18世紀末,當波蘭經過俄普奧三次瓜分,被從地圖上抹掉後,烏克蘭東邊被全方位俄羅斯化,而一部分西部地區則劃歸了奧匈帝國疆域,以至于長期以來,烏克蘭東西兩地很多認識都是割裂的。

暗殺“投靠納粹者”班德拉:克格勃要你三更死,絕不留人到五更

波蘭被瓜分後的歐洲版圖

班德拉的老家,加裡西亞就屬于俄羅斯帝國和奧匈帝國的接壤地區。主要居民是烏克蘭人、波蘭人和少部分捷克人,而班德拉長大的村子,則位于奧匈帝國的管轄範圍内。

暗殺“投靠納粹者”班德拉:克格勃要你三更死,絕不留人到五更

一戰前的歐洲

是以,這時候,班德拉的身份,既不是烏克蘭人,也不是俄國人,而是奧匈帝國公民。

一戰後,波蘭複國,加裡西亞和部分西烏克蘭地區被劃歸了波蘭,東烏克蘭則加入了蘇俄陣營(1922年後才有的蘇聯)。

被波蘭人“管理”的這段時間,西烏克蘭人曾經過得非常憋屈——大批東正教徒堂被拆毀,烏克蘭語受限制。很多烏克蘭人都在給波蘭地主打工,倍受欺壓,心中的仇恨與不滿與日俱增。

這段經曆,深深地刺激了班德拉,讓他成為了一名所謂的“烏克蘭民族主義者”。

班德拉暗中加入了“烏克蘭起義軍”,并很快就做到了“組織”的高層。

1934年,班德拉組織密謀暗殺波蘭内務部長未遂,遭到逮捕,被判處死刑,但後來改判了無期徒刑。

4年多後,随着1939年二戰爆發,波蘭再次亡國,班德拉重獲自由。

暗殺“投靠納粹者”班德拉:克格勃要你三更死,絕不留人到五更

電影《沃倫》劇照,蘇軍來了,一部分西烏克蘭人非常謙卑地迎接

暗殺“投靠納粹者”班德拉:克格勃要你三更死,絕不留人到五更

電影《沃倫》劇照,德軍又來了,一部分西烏克蘭人仍舊非常謙卑地迎接

前面那段在獄中“不屈鬥争”的經曆,為班德拉在民族主義者群體裡,積累了超高的威望。

出獄後,班德拉成了這夥人的老大,開始緊抱納粹德國大腿,試圖靠德國人幫助烏克蘭實作獨立,并不斷對蘇聯的運輸、工業和農業企業進行了多次破壞性襲擊。

更不容忘卻的是,從波蘭亡國後,原屬波蘭的利沃夫、沃倫等烏克蘭西部地區,曾爆發過了多輪針對波蘭人的大規模仇殺。

一部分“翻身做主”的烏克蘭人,在班德拉手下的民族主義者的教唆下,把波蘭人當牲口一樣宰殺,同時,出于“仇富”心理也迫害了一大批猶太人。

暗殺“投靠納粹者”班德拉:克格勃要你三更死,絕不留人到五更

猶太血統的司機總統曾大贊班德拉是民族英雄。隻是,他如果早出生半個世紀,很可能也難逃被送去做肥皂的命運

特别是針對波蘭人,他們曾使出過剝皮、挖眼,火燒、五馬分屍等殘暴手段...各種細節過于血腥,就不多說了。

具體的,可以參考電影《沃倫》。影片中的那些烏克蘭人對波蘭人慘烈的種族屠殺場面,都是參考了當年的曆史和仍然健在的幸存者,原樣演繹出來的。但因過于血腥,上映時,還是進行了大量删減。據當事人回憶,場面之血腥殘暴,連素以毫無人性著稱的納粹黨德軍都看不過去了。

暗殺“投靠納粹者”班德拉:克格勃要你三更死,絕不留人到五更

電影《沃倫》女主,新婚後一年後,就趕上了大屠殺

暗殺“投靠納粹者”班德拉:克格勃要你三更死,絕不留人到五更

電影《沃倫》海報

1941年6月30日,在西部的利沃夫,納粹的傀儡“烏克蘭共和國”成立,并由班德拉擔任最高上司人。

當然,班德拉心裡很清楚,沒有任何人會無所圖地來解放你,德國人又不是上帝,憑什麼不拿任何好處地幫助你?

于是,為了向德國主子表現自己的“忠心”和“戰鬥力”,班德拉決定先拿自己的老家練練手。

在他的指揮下,這個所謂的“烏克蘭共和國”于建國當天,就發動了針對利沃夫州猶太人的大屠殺,共殺死了1500多人,而德軍在這次行動中隻起到了輔助作用,僅僅提供了“必要的交通工具”。

暗殺“投靠納粹者”班德拉:克格勃要你三更死,絕不留人到五更

當年現場

後來的幾年,除了抗德遊擊隊,身穿納粹軍裝的班德拉一夥,他們另一個主要欺壓和屠殺的對象,就是猶太人和一些波蘭人。

暗殺“投靠納粹者”班德拉:克格勃要你三更死,絕不留人到五更

中間的就是就是斯捷潘·班德拉

也正因上述數不清的血債,烏克蘭顔色革命後,“美國女婿“尤先科總統給班德拉翻案的時候,曾遭到了波蘭方面以斷交相威脅的抗議,以色列也不斷發聲譴責。

然而,頂着巨大壓力,2010年的時候,班德拉還是被追授了“烏克蘭英雄”稱号,并以“國父”的身份被大肆樹碑立傳。

很快,随着次年親俄的亞努科維奇上台,烏政府又撤回了班德拉的“烏克蘭英雄”稱号。

但到2014年,烏克蘭第二次顔色革命後,班德拉又一次被擡上了“國父”的地位。他的雕像、畫像出現在各大城市,基輔的“莫斯科大街”被改名為“班德拉大街”,新納粹分子們的遊行活動,必舉着班德拉的大幅肖像。

暗殺“投靠納粹者”班德拉:克格勃要你三更死,絕不留人到五更

當今烏克蘭的班德拉塑像,一邊是投靠納粹的烏克蘭僞政府旗幟; 一邊是現代烏克蘭國旗

好了,咱們再說回1940年代,投靠納粹的班德拉。

到了1943年,随着德軍由攻轉守,班德拉準備趁兩線開戰的德國自顧不暇,蘇聯紅軍尚未抵達之時,建立一個真正的“烏克蘭國家政府”。

結果,還沒來得及實踐,班德拉和他的“建國大業”就激怒了納粹占領者。1944年初,德國人一氣之下,直接逮捕了班德拉,将其扔進了德國境内的薩克森豪森集中營。

然而,幾個月後,迫于戰場壓力,德三政府又宣布赦免了班德拉,将其拉到了東線戰場,讓他帶着“烏克蘭起義軍”,去專門對付蘇聯遊擊隊。

班德拉的爸爸,老班德拉在蘇俄内戰的時候,曾經加入過白匪軍,結果被蘇俄紅軍給打死了。是以,從小,班德拉就極度仇視蘇聯,更是将俄羅斯人和親俄羅斯的烏克蘭人看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敵。

像對付波蘭人和猶太人一樣,班德拉和他的“起義軍”們對蘇軍和幫助遊擊隊的烏克蘭人下手也極盡殘暴。

甚至在班德拉的僞軍臨撤走的前夜,還帶着一幫人沖到了與蘇軍有聯系的烏克蘭群衆德拉貢家中,用斧頭砍下了她和三個孩子的腦袋,殺自己的同胞也不眨眼。

暗殺“投靠納粹者”班德拉:克格勃要你三更死,絕不留人到五更

班德拉一家,雖然他對别人的小孩下手特别狠,但在子女心中,卻一直是個慈父

1945年初,德國戰敗之際,班德拉及時認了自己的“新主人”——英美方面覺得這個“反蘇人士”有很大的利用價值,于是通過情報人員的運作,成功将其“護送”到了盟軍控制區,幫他定居在西德的慕尼黑,并出錢繼續支援他“搞運動”。

蘇聯和波蘭自然咽不下這口氣,曾經多次要求引渡班德拉,起訴他的“反人類罪”(主要是針對平民的大屠殺),但均被西方以各種理由拒絕。

于是,剛問世不久的克格勃(即國家安全委員會,1954年成立,它的主要前身是契卡),決定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

然而,在西德這麼一個敏感的北約成員國,公開弄死班德拉,肯定是不行的,可要暗中除掉他,難度還挺大。

班德拉本人具有非常強的偵察反偵察能力,而且他居住和活動的周邊地區,人員密集,不好下手。

針對這樣的情況,克格勃找來了一名叫做斯塔申斯基烏克蘭人,給他僞造了一個身份,派他去慕尼黑接近并找機會暗殺班德拉。

暗殺“投靠納粹者”班德拉:克格勃要你三更死,絕不留人到五更

據說這張照片是斯塔申斯基

根據後來叛逃到了西方的斯塔申斯基的叙述,他之是以成為克格勃特工,其實是被脅迫的。

1950年,19歲的斯塔申斯基原本考上了一所不錯的工科院校,結果到了錄取政審環節,被突然帶走。

組織上告訴他,他的家庭成分不行,不但無法進入這樣的重點高校,而且其他大學也不太可能會接受他,甚至以後找工作都很費勁,你是無法通過政審的——因為,斯塔申斯基的姐夫曾經是烏克蘭民主主義遊擊隊的成員,衛國戰争結束後,仍堅持在烏克蘭民主義反蘇遊擊隊裡繼續對抗蘇軍,還是個頭目性質的人物。

暗殺“投靠納粹者”班德拉:克格勃要你三更死,絕不留人到五更

烏克蘭民主主義遊擊隊成員。他們在德國投降後依然在堅持,直到1952年前後,才被徹底剿滅

巨大壓力下,斯塔申斯基别無選擇,隻好選擇了服從。

很快,他成為了姐夫遊擊隊的卧底,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組織上交給的任務。

這次出色的表現,令組織上對其非常滿意,斯塔申斯基不但拿到了可觀的報酬,還如願上了大學。

畢業後,斯塔申斯基直接被克格勃招募,成了其編制内人員,接受了全套的化妝潛行、擒拿格鬥、槍械射擊、情報偵察等專業技能訓練。

暗殺“投靠納粹者”班德拉:克格勃要你三更死,絕不留人到五更

之後,他就被委派去了西德,目标——班德拉。

1959年10月15日中午一點,班德拉購物回家,右手拎着一大袋食物,左手試圖開門。

不巧的是,鑰匙正好卡住了。此時,班德拉用左膝蓋頂住門,想把鑰匙拔出來。

這時,暗中觀察的斯塔申斯基從門廳向班德拉走過去,在随口問班德拉門是否壞了的同時,突然朝他的右耳後面來了一槍。

班德拉應聲倒下,掙紮着,但已經說不出話來了。

斯塔申斯基服下解藥捂住口鼻,觀察了一分鐘後,确定班德拉必死無疑,趕緊一溜煙的閃人。

斯塔申斯基弄死班德拉的,是克格勃特制的毒氣槍。

暗殺“投靠納粹者”班德拉:克格勃要你三更死,絕不留人到五更

大概長這樣

這種暗器由一根15厘米左右長的金屬管和擊發裝置組成,擊發裝置上的打火針能夠點燃一個火藥控制器,然後在火藥瓦斯的作用下一根金屬杆會将一個内含劇毒物質的玻璃球擊碎并發射出去,利用霧化的毒劑做到殺人于無形。

它的動靜很小,等毒氣散去後,基本上不會留下任何的痕迹。

這個毒氣槍雖然威力巨大,但必須近身使用(半米之内),才能真正弄死對方。這對特工的要求非常高。

另外,操作起來,對于特工本人而言,也存在着一定的風險。

因為,霧化的毒劑同樣也會作用于特工自己,是以在完成擊發後特工必須在短時間内服下随身攜帶的解毒劑。具體操作上,克格勃們一般會事先将解毒劑事先塗抹在手帕上,發射毒劑後便會立即用手帕捂住口鼻,并同時吃下藥丸。

暗殺“投靠納粹者”班德拉:克格勃要你三更死,絕不留人到五更

蘇聯時代的克格勃總部

兩個小時後,人們發現了班德拉的屍體。

正如前面所說,最初因為警方和法醫都沒有在現場發現血迹和打鬥的痕迹,再加上看似典型的心髒病猝死特征,開始的時候,西德方面判斷為突發心髒病死亡。

直到後來更進階别的人員介入,在他的耳後發現了玻璃碎片造成的細微傷口,屍檢又查出了氰化物,這才認定,其中必有陰謀。

不過,最終真相大白,還要等兩年後的1961年,由暗殺者斯塔申斯基親口說了出來。

當年,順利完成了鋤奸任務後,斯塔申斯基被記了一個大功,并受到了時任克格勃主席謝列平的親自接見,獲得了一枚規格非常高的紅旗勳章。

原本,對于已經得到組織上充分肯定和器重的斯塔申斯基來說,在克格勃系統内,可算是前途無量。

然而,一切都是為了愛情...

不久後,他瘋狂地迷戀上了一位東德姑娘,并向組織申請,要和她結婚。

最初,這位東德女孩,沒能通過莫斯科方面的政審,但在斯塔申斯基的拼命堅持下,組織上還是同意了兩人的結合。

可能是受到了東德妻子的影響,1961年8月,在柏林牆修成之前的幾天,這倆口子從東柏林逃到了西德。

暗殺“投靠納粹者”班德拉:克格勃要你三更死,絕不留人到五更

不久後,斯塔申斯基找到了美國中情局駐西柏林的辦事處,主動自首,坦白了自己的全部作案經曆。

沒有想到的是,中情局最開始的時候,以為他是個精神病,直到查閱了西德警方的相關卷宗後,才給予了充分重視。

後來,西德舉辦了一場公審,審判斯塔申斯基的謀殺事實成立。但于他主動自首,并且是奉命行事,決定将其從輕判處。

最終,斯塔申斯基被判了八年監禁。

一時間,蘇聯克格勃搞政治暗殺的“醜聞”,遭到了各國的圍攻。

克格勃的負責人謝列平也是以喪失了黨内的政治地位。

而對于斯塔申斯基來說,叛逃至西方,似乎并未幫他過上想象中的幸福生活。

尴尬的是,斯塔申斯基的東德妻子因為害怕克格勃會進行報複,麻溜地選擇了離婚,即便當年斯塔申斯基所作出的選擇,主要就是為了自己的東德女神。

在西德獄中過了三年多後,斯塔申斯基突然神秘消失,從此似乎在人間蒸發。

據後來的一些号稱“解密”的說法,斯塔申斯基是被美國中情局整容後,秘密釋放并送去了南非,讓他在那裡,繼續發揮自己的間諜專業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