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民周刊》雜志特别報道:郵市回暖為哪般?

《人民周刊》雜志特别報道:郵市回暖為哪般?
《人民周刊》雜志特别報道:郵市回暖為哪般?

左右滑動檢視更多

3月20日,一枚發行于20世紀80年代的新全品《紅樓夢——金陵十二钗》郵票小型張通過網絡拍賣,以2214元成交。在短短兩個月時間内,這枚郵票價格從1000元左右上漲到2000多元,升幅超過100%。

陽春三月,氣溫回暖,郵票市場也迎來回溫。郵票價格漲幅之大、漲速之快、上漲品種之多,近10年來罕見。郵票價格為何突然逆勢上揚?究竟是昙花一現,還是觸底反彈?本刊記者為您探尋郵市回暖背後的“奧秘”。

《人民周刊》雜志特别報道:郵市回暖為哪般?

從市場規律出發,郵市的火熱離不開需求、信心、資金3隻“無形之手”的共同推動。

前不久的“冰雪熱”帶火了冬奧題材郵票,開幕式總導演張藝謀親自為冬奧郵票“帶貨”,更引得一大批消費者争相購買,他們中不僅有集郵愛好者、郵商,甚至有很多集郵新手。如今,冬奧會、冬殘奧會吉祥物郵票在二級市場的價格已經達到每版500多元,而一版郵票的實際面值隻有28.8元。這就是需求增加直接引發的郵票成交價和交易額上漲。

日漸水漲船高的郵票行情,令許多集郵愛好者和郵商對郵市信心倍增。一位資深集郵者表示,“集郵30多年,看到自己珍愛的郵票行情越來越好,真是發自内心的高興。”郵市回暖,更暖了集郵愛好者的心。強信心帶來高預期,引導更多資金湧入市場。特别是一些有實力的郵商,原本對郵市持觀望态度的他們,紛紛開始攜帶資金回歸郵市,市場活躍度達到近年來的新高。

在需求、信心、資金三方互相作用下,近兩年新發行的郵票、之前發行的老票及各類版式行情呈全方位上揚态勢。

有些集郵評論者将郵市回暖歸因于《關于進一步規範郵件自費傳遞方式的通知》的印發,檔案明确“使用郵票是使用者傳遞郵件資費的合法形式之一”,為郵票的“郵資憑證”屬性和使用功能正名;有些則歸因于郵票評級鑒定業務的推廣,為市場提供了大量優質優價的郵票資源。

然而,這隻看到了表面,真正的原因遠不止于此。對郵票文化基因的挖掘和宣傳,不僅調高了市場對郵市的短期預期,更為集郵産業未來長期向好發展注入了動能。

近兩年,郵票作為“國家名片”屢屢破圈,進而受到更多人的關注和喜愛。而“破圈”背後,是主流媒體報道、展覽、直播等一系列集郵文化活動的合力助推。

其中,“中國集郵”微信訂閱号宣傳集郵文化的活動舉辦多、影響大、特色足。去年在故宮舉辦的“國家名片紫禁瑰寶”故宮主題郵票特展,曆時4個月,創新性地以郵票與文物同框的形式進行展現,吸引近16萬名觀衆現場參觀,近億次的微網誌話題互動讨論;中國郵票設計師之家主題郵局開業一年來,舉辦10餘場郵票設計師展覽、簽售、直播活動,超10萬人近距離感受到集郵的魅力。

央視新聞新媒體依托故宮特展和主題郵局,推出“方寸間的紫禁城”“郵票裡的中國年”“冬日暖央young”等直播節目,以主流媒體的影響力向全國觀衆講述郵票故事、推廣集郵文化。僅“方寸間的紫禁城”直播就獲得了565萬的總播放量,微網誌話題總閱讀量超9200萬,大大提升了郵票的社會認知度和影響力。

名人的參與則成為集郵宣傳的流量密碼。“方寸間的紫禁城”直播活動中,央視主持人康輝、王甯攜手“網紅”記者王冰冰宣傳集郵文化;《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紀念》紀念郵票釋出,開幕式總導演張藝謀講述集郵情懷……

媒體宣傳與名人效應的疊加,讓郵票成為大衆津津樂道的文化産品。“我知道有以冰墩墩形象為主圖的郵票後馬上就下單了。”北京冬奧會期間,面對“一墩難求”的情形,很多消費者選擇以郵票的形式将“冰墩墩”收藏。

作為集郵業界權威的中國集郵有限公司,近兩年積極作為、借勢而上,圍繞打好集郵“文化牌”“活動牌”,做了大量紮實而富有成效的工作——聯手“喜馬拉雅”APP開設集郵電台,拓展公衆傾聽郵票故事的管道;出版《集郵知識指南》,為集郵愛好者提供權威專業的“工具書”……

其制作的“文脈·國脈”文化大講堂等直播節目,創新郵票營銷形式,通過講述郵票故事、文化内涵,彌補了傳統門店式郵票經營銷售的不足,使原本擺放在櫃台中的郵票“活”起來,讓消費者“看得見、聽得到、帶得走”,令愛好集郵和樂于傳播集郵文化的人群不斷擴大。在供需關系作用下,最終産生了郵票價格上漲的結果,郵市随之熱了起來。

多位郵商感歎:“郵票的故事需要更多人來講述、郵票的價值需要更多人來關注,郵市的火熱才會持續。中國集郵做的這些事很有必要,給郵市回暖添了把柴、加了把火,是近期郵市新氣象的動力源之一,給我們這些集郵從業者增加了信心和底氣!”

同樣年代、同等發行量的郵票,在二級市場交易價格的高低,藝術性、文化内涵、品相、題材、存世量等都是重要影響因素。

去年中國集郵發行的《2021版中國郵票價目表》,是郵商經常提起的一本小冊子。雖然薄薄一本,卻在時隔24年後再次為二級市場郵票交易提供了“官方指導價”,成為郵市的風向标、郵商的“兜底價”、老百姓的放心價。

不僅如此,中國集郵主動挖掘文化内涵打造的“北宋五子”系列個性化郵票,以深厚的底蘊、特殊的材質、精美的工藝,成為近年來個性化郵票的新亮點,二級市場交易的新熱門、新主力。中國集郵還全年持續提供人物系列、名山大川系列、古典名著系列等20多款老票專題産品,以“官方發行”激活二級市場。

多重因素共同推動此番郵票價格上漲,中國集郵在做出大量文化内涵挖掘、文化故事傳播工作之外,從行業規律、市場規律、價值規律出發,在引導與規範市場、郵票鑒評方面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其中,中國集郵試行的免費“郵票鑒定”服務,助推二級市場建立老票鑒定評級郵票交易服務新模式,使郵票收藏者和投資者交易更放心、更安心。中國集郵的工作,正在推動二級市場郵票交易行為的規範有序。

在此次郵票價格上漲背後,是多方共同推動着郵票交易市場的繁榮。但此次郵市的觸底反彈卻引起一些集郵者的疑慮——這是市場長期向好的信号,還是僅僅為昙花一現的泡沫?

如果郵市僅有少量郵票品種上漲,很可能是單一品種短期内的炒作,而目前市場“全面開花”的行情,則證明這是郵市複蘇的“開門紅”。相信“文化+服務”的組合拳将持續發力,引領集郵産業高品質發展,帶動需求、信心和資金穩定增長,集郵複興的态勢将日漸顯現。

郵市,未來可期。

來源:中國集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