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月均下滑百萬元,誰能救疫下的美妝店?

月均下滑百萬元,誰能救疫下的美妝店?

《戰疫2.0》專題系列之四

CBO記者 張钊

自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化妝品店就開始了加速進化。如今兩年過去,再次面對疫情沖擊,處于上海和周邊省份的化妝品店們能扛住嗎?

上海疫情對美妝産業鍊條各環的影響凸顯,上海本地的線下管道,在封控管理之下閉店停業。而緊鄰上海的浙江、江蘇等省份,則受疫情的間歇性影響,生意也舉步維艱。

作為化妝品零售的“毛細血管”,CS管道始終是不可忽視的存在。如今兩年過去,疫情對于CS管道整體營運能力的這場“大考”,有的化妝品店已經“畢業”,有的卻還在“苦讀”中。

01

上海門店均停業

江蘇連鎖月均下滑百萬元

大學營在上海的美妝零售新物種“東點西點(EastWest Beauty)”,自疫情爆發以來,位于上海的51家店鋪均處于暫停營業狀态。

月均下滑百萬元,誰能救疫下的美妝店?

東點西點相關負責人告訴《化妝品财經線上》記者,針對關門的店鋪,目前在做社群營銷,部分店鋪和商場關聯一起做,對于可以收貨的訂單,由外省店鋪協助發貨。

“綜合來看,除了上海店鋪不能開業,其他地區店鋪的生意影響不大。”該負責人表示。

這種抗壓能力,源于東點西點自2020年疫情爆發後,就開始重視社群營銷。據了解,該連鎖的每個員工的手上都有不同的社群,剛好可以應對疫情之下久久無法開業的門店。

“目前,社群裡除了每日做秒殺活動吸引顧客,還有不定期抽獎等等。此外,在選品上,東點西點以名品爆品低價引流,再加之以小衆品牌作為主推品牌,其高毛利來補充店鋪的利潤點。”上述負責人說道。

在上海周邊,自2月中旬以來,疫情的反反複複讓江蘇多數門店無法正常營業,受到了疫情後最嚴重的縮水。

蘇州愛妝名典總經理蘇正卯告訴《化妝品财經線上》記者,單是這一兩個月,美妝店的損失預估在100萬元至200萬元之間。

更為慘痛的是,蘇正卯還投資了多家餐飲店鋪,在疫情之下業績也是慘不忍睹。不過,愛妝名典并沒有選擇“躺平”,而讓員工仍舊正常居家上班,做起線上銷售,通過直播和微信小程式賣貨。

“直播、社群、小程式等等,可以說,為了做點業績,店老闆什麼招式都願意嘗試一下。”蘇州一位化妝品連鎖店經理告訴《化妝品财經線上》記者。

02

上了直播、社群、小程式“三件套”

為何自救效果還不佳?

化妝品店在努力自救嫁接多種管道提升銷售,在這些嘗試下,真正的效果又如何呢?

月均下滑百萬元,誰能救疫下的美妝店?

據蘇正卯透漏,雖然直播這幾年一直在堅持做,但是效果不如微信小程式。“每個員工都有幾百到幾千個顧客微信,一對一的服務,勉強能維系維系一點業績。”

“目前來說,業績隻能是還湊合,說實話靠這個做業績不太現實,第一是快遞成本高,消費者無法進店,隻能快遞發貨。第二是利潤低,線上售賣的都是比平時還低的折扣,也就隻能跑跑量,讓店鋪還處于正常的經營狀态,期待解封吧,看後面的生意會不會好一點”,蘇正卯無奈說道。

愛妝名典代表着該類型的店鋪,雖然效果甚微,但是“做總比不做好”。而另一種類型店鋪,将在直播上寄予了太多的希望。

在2020年疫情初期,不少化妝品連鎖店就加入了直播大軍。當時,國内有一定規模的店鋪,幾乎都有在嘗試直播,以美林美妝、旺香婷等代表店鋪,将直播經營的風生水起。其中旺香婷的首場直播,董事長黎明親自上陣,當日直播線上觀看人數峰值11.8萬,這資料在業内開啟的直播店鋪中,一直是一個亮眼的資料。

兩年過去,随着疫情影響逐漸變小,有些店并沒有将直播堅持下去。

“主要是專業的不對口,疫情之時嘗試的直播,都進行的很倉促,是當時既定情況下的一種無奈之舉,疫情之後,再做這一塊的内容,人力成本就偏大了,當店鋪轉回正軌,門店還是習慣做原來熟悉的經營模式。”有店老闆認為,線下的實體行業,當習慣了自己的模式之後,管道間的壁壘往往難以跨越,嫁接線上成功的機率不大。

月均下滑百萬元,誰能救疫下的美妝店?

而将直播堅持下來的化妝品店,也并非單純地去賣店裡的美妝産品。比如杭州一美妝連鎖店,疫情初期嘗試直播,現在固定每周一到兩次線上直播,為此,其公司還成立了專門的孵化直播的工作室,所售産品也從美妝産品延伸到了女性用品以及頭飾、挂墜、箱包等。

03

上新速度放緩

CS管道極缺“好品牌”是困境根源?

事實上,目前的線下美妝店,面對的遠不止疫情困擾造成的客流下滑問題,産品上新放緩正在成為困住門店的另一頑疾。

即使是以産品豐富為賣點的美妝零售新物種店鋪,産品選擇上也衆口難調。杭州一零售新物種店鋪,引進的彩妝品牌多達十幾個,能起量的不過一兩款産品,這是目前線下店的整體困局。

月均下滑百萬元,誰能救疫下的美妝店?

無錫一化妝品連鎖店老闆告訴《化妝品财經線上》記者,整體來看,品牌今年在上新上确實變慢,一方面在疫情影響下,做增量市場很難,門店今年引進的新品并不多,僅有幾個老品牌更新的産品;另一方面化妝品新規施行之後,一些品牌在備案上的時間影響了上新速度。

比如,目前本是防曬産品紮推上市的大好時機,但今年多數品牌未推出防曬新品。在此背景下,也導緻不少終端化妝品門店防曬産品變少,有些化妝品店至今尚上防曬新品。

記者通過某知名防曬品牌了解到,往年4月該品牌都會上新一款防曬霜、兩款防曬噴霧,今年至今隻上新了一款噴霧産品,上新明顯放緩。

“品牌方現在難上新品,不好賣才是關鍵。疫情目前,實體店都自顧不暇,上新若不能為門店帶來客流和銷量,他們會選擇觀望,并不急着引進這些産品。對此,品牌方除了一面積極開發新品,一面也隻能更新一些銷量不錯的系列。”護膚品牌優理氏營銷總監趙戰斌告訴《化妝品财經線上》記者。

另有化妝品代理商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其代理的多個品牌銷量下滑,短期看是因為疫情的影響,實際上更多是管道和消費方式進一步發生變更。“在産品上新方面,和往年相比,防曬品類明顯變慢了,護膚和彩妝則也有某種程度的放緩,這都是市場大環境所緻。”

“CS管道面臨的最大困境是缺‘好品牌’,缺能夠将消費者聚攏的品牌。而這樣的品牌,已經率先線上上發力了。”該代理商談到。

04

找到方向,堅持!

對于現階段的化妝品店而言,能夠好好活下去再等待翻盤機會,是他們最無奈而真實的想法。但等待不等于沒有行動,隻有在困難時期調整好了方向,在疫後才能更好地發力市場。哪些舉措是當下化妝品店該去思考的呢?

1、深耕營運有效會員

自然客流下滑後,越來越多的店老闆開始意識到,“會員”之于CS管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資産。據悉,會員表現較好的門店,會員消費單數占比能達到60%以上,消費額度占比達到70%以上。

可見,門店的會員制度一直是提升消費者粘性的重要手段。從“經營一盤貨”到“經營一群人”,對于化妝品店來說,已經到了變革的關口,破除困境的辦法就在于門店要有意識與舉措去經營好每一位顧客。

2、線上獲客比賣貨更關鍵

目前,不論是直播、小程式還是社群,大部分化妝品店僅僅把線上工具看作是依靠線上管道賣貨,而非通過線上多管道、多方式來獲客引流,進而高程度、深層次的網際網路化。

如何通過線上吸引老顧客到店回購的同時納入新客群,這是在打通線上與線下管道的化妝品店需要思考的。有的店抓内容營銷,有的店抓秒殺體驗福利,有的店抓老帶新動銷方案,門店可以根據各自定位及所覆寫人群因地制宜。

3、把資料做為決策考量之一

如今,不少化妝品店都仍然沒有自己獨立的背景系統,或是背景軟體無法達到需求,一手的資料不能及時回報,久而久之,對于資料就開始完全不敏感,進而就對整個市場失去了判斷。

作為一家化妝品店老闆,你是否清楚自己門店的客單價、複購率、吸新率等等資料?你會定期根據背景資料适度淘汰銷售排名末尾的産品嗎?你可以運用這些資料進行精準營銷和長線營運嗎?甚至,你的門店資料是否能為代理商、品牌提供有效資訊,反推上遊供應鍊的優化?讓資料幫你做決策,可能比跟風上新爆款更有效。

4、拼不了價格,就賣價值

如今的消費者都是為價值買單,雖然價格依然是影響成交的因素,但價值起關鍵作用。有代理商認為, “現在的消費者需求和CS終端門店實際提供的服務明顯是不對等的。”追求“物美價廉”和“買一送一”而進店消費的現象仍然存在,但在年輕一代消費者眼中,這并不具備長久的吸引力。

無疑,化妝品店的轉型必須是服務類的轉型,結合門店定位,針對不同客層提供體驗、護理、場景乃至社交等不同服務。同時,市場對BA的需求也從“銷售型BA”轉向“知識型BA”,也就是通過自己的專業素養來形成對顧客的潛移默化,門店對BA的教育訓練也要與時俱進。

月均下滑百萬元,誰能救疫下的美妝店?

繼續閱讀